Categories: 時事

印度辦了件狠事,突擊搜查封鎖BBC駐印辦公室!英國人惹惱了印度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二月十四日,印度稅務部門麾下的稅務警察突擊搜查了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印度新德里和孟買的辦公室。據BBC員工稱,印度稅務警察封鎖了辦公大樓,不允許任何人進出。與此同時,稅務警察在大樓內進行大搜查,並帶走了一大批文件,並查封所有電話。

當地媒體報導,稅務部門之所以要查抄這兩所BBC辦公室是因為接到線人舉報,BBC駐印辦公點長期瞞報真實營業數據,從而偷稅漏稅,所以對這兩所辦公室進行查抄處理,帶走大批文件是為了從中尋找證據。不過英國人並不認為偷稅漏稅是BBC被查抄的真實原因,不久前BBC製作的一部批評莫迪政府的紀錄片,才是印度稅務部門對其重拳出擊的原因。

據英媒稱,上個月,BBC播出了一部講述印度穆斯林現狀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大肆批評印度政府對穆斯林的「迫害」,尤其批評了莫迪在2002年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暗示警方不要出手干涉當年的教派騷亂,不要阻止印度教徒毆打穆斯林,最終這場宗教衝突造成超過一千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受害者是穆斯林。

該紀錄片一經發布,就立馬被印度政府屏蔽,印度外交部聲稱該紀錄片是「進行反印敵對宣傳的垃圾」。在這期間一些印度民間組織不顧政府禁令,私下組織觀看該紀錄片,而印度政府則對這些活動的組織者進行了逮捕和拘留。不少英國人、乃至相當一部分印度人都認為,印度政府突然以「查稅」為名搜查BBC駐印辦公室,是為了報復其製作反莫迪政府紀錄片一事。

不過印度政府非常乾脆地否認了這些指控。印度人民黨發言人高拉夫·巴蒂亞表示,儘管BBC在國際上進行了「反印宣傳」,但此事和印度稅務部門查抄BBC辦公室沒有任何關係,兩者時間相隔較近完全是巧合。他還表示,如果BBC在印度一直遵守法律、一直毫無隱瞞的話,就不應當懼怕印度稅務部門的合法搜查。而BBC方面的反應則較為平淡,只在其官方社交媒體上稱正在積極配合印度政府的調查。不過我們不排除BBC乃至其背後的英國政府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反對莫迪政府的報導見諸報端。

怎麼看這件事呢?首先,印度和西方並非是鐵板一塊,而是在互相利用、互相提防。雖然印度常年與美國展開經濟軍事合作,但仍保持著極高的政治外交自主性,比如在俄烏衝突中,印度一直恪守中立,儘管西方使盡渾身解數對印度威逼利誘,讓其譴責和制裁俄羅斯,但印度都不為所動。而對於美西方來說,印度從來都不是「自己人」,美西方之所以給予印度經濟軍事援助,主要是想讓其制衡中國。可是一旦印度進一步發展,就會輕而易舉地擺脫美西方的控制。

有不少美西方專家認為,若美國沒能控制好對印度的扶持力度,那麼未來飛速發展的印度對美國霸權構成的威脅很可能不亞於中國。為了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美西方在與印度展開合作時往往非常謹慎,並且還會時不時批評、敲打印度,讓其趁早打消稱霸一方、擺脫控制的野心。此次BBC製作這一紀錄片的目的就在於此。所以在此次搜查BBC駐印辦公室的過程中,就有印度高層官員聲稱BBC是「世界上最腐敗的組織」,指責其報導「充滿惡意、淺薄、有導向性」,且「沉溺於反印宣傳」。

其次,印度反對他國干涉內政的決心很強。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已經綿延了幾百年,雙方恩怨極深,非常難以化解。而且印度國內民族問題紛繁複雜,印度人口與我國相仿,卻足足有一百多個民族。為了構建國族認同、消弭民族矛盾,莫迪和此前歷代印度執政者都採取了大力推行印度教、打擊伊斯蘭教的政策。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宗教問題只不過是社會生活問題,但對印度來說,宗教政策關係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如果處理不好,真的可能會導致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分裂或者加入巴基斯坦,因此印度政府也往往會在宗教問題上採取較為激進的政策。然而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並不在乎印度的現實狀況,對印度的宗教政策肆意評頭論足。而印度政府對這些錯誤行為也毫不縱容,立馬採取了強硬政策對其進行打擊。

總而言之,現在印度和西方之間的矛盾是西方想讓印度成為其附庸,而印度則希望成為南亞次大陸霸主的矛盾。若論迫害穆斯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穆斯林採取了屠殺、虐待、封鎖等一系列政策,受害者數以萬計,但卻不見西方媒體批評以色列的這種行為。只要印度一天不成為西方的附庸和傀儡,西方的批評就不可能停止。而隨著西方抨擊力度的加大,印度的反抗以及反擊力度也會隨之增大!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中國不給稀土,美議員連出3招:再不拿來,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1 hour ago

內塔尼亞胡剛警告完中國,就收到了壞消息,中國的鐵桿兄弟露頭了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1 hour ago

以色列憑什麽這麽狂?這三張王牌撐起它永遠不敗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4 hours ago

紅旗22亮了,東方導彈上了,塞爾維亞強了,美西方破防了!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

4 hours ago

美國改口了,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朱立倫稱“台灣擁有主權”

美国国务院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炒作"台湾地位未定",朱立伦竟然也附和,叫嚣说"台湾拥有主权"。   时隔18年,又有超级航母驶过台湾海峡。然而这一次,航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而不是美国海军。 这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崛起。 然而对我台湾地区贼心不死的美帝,又开始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这一次是美国政府亲自下场。 广告欠债不还,法院如何处理?年轻人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月10日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日本将所窃据的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九三阅兵的背景下,福建舰过航台湾海峡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这一表态,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企图。 美国这边为了安抚"台独"势力,也是为了给自己找存在感,"美国在台协会"回应说,他们不认可中国对历史文件的解读,他们认为上述这些文件,"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随后美国国务院方面,也以电子邮件回复台湾媒体的方式,重申了美国特朗普当局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也就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国民党朱立伦说"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主权…

5 hours ago

中國不再手下留情,黃巖島現場畫面傳開,菲船員被打的抱頭鼠竄

黄岩岛,这座在南海上静静伫立的珊瑚环礁,再次成为国际视线的焦点,2025年9月16日,一场由菲律宾主动挑起的海上摩擦,将原本紧张的南海局势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不同于以往的克制与警告,中国这一次出手更快、手段更硬,央视公开的现场画面中,菲方船员仓皇逃窜、场面狼狈,引发了各方热议,这不仅是一场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关于主权、规则与底线的较量。 黄岩岛不是孤岛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北部,地理位置说重要也不过分,既扼守航道,又靠近多个争议海域,堪称“南海的锁钥”。 长期以来,中国对黄岩岛实施常态化管控,这不仅是对自身主权的维护,更是在维护南海的整体秩序。 但9月16日,菲律宾方面却突然改变了以往“试探性”的做法,升级了挑衅的强度,一口气派出十多艘公务船,有意关闭AIS信号,试图在多个方向强行闯入黄岩岛邻近海域。 不仅如此,它们还采取极具危险性的航行方式,频繁横切中方执法船只航线,试图制造擦碰和冲突,这种行为,已远远超出所谓“例行巡航”的范畴,更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侵权行动。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挑战,中国方面的反应并不迟疑,多艘海警主力舰艇,包括4409和8301号迅速进入战位,渔政船和渔民船也同步调动,形成了海上协同封锁圈。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由岸基实时监控系统全程掌握,信息流转高效精准,可以说,这不是简单的“出警”,而是一场经过完整预案推演的执法行动。 现场毫不留情 执法的升级来得迅猛,面对菲律宾船只的强闯行为,中方首先通过无线电喊话进行警告,但对方并未收敛,反而加速靠近。 于是,水炮开始精准锁定目标,连续29分钟不间断压制,逐步将菲方船只逼离核心海域。 从央视公布的视频来看,现场并不“温和”,菲方数艘船只被击中操控系统,一些舱室出现进水、电路短路,船员则在甲板上抱头蹲守,毫无还手之力,这一幕,迅速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震动。 菲律宾方面随后指责中方“过度执法”,但从画面和细节来看,中方执法过程有明确分级,水炮使用也精准避开了人员聚集区,显然是经过训练和判断的“克制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场现场执法,不仅展示了中国海警在装备和战术上的成熟,也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海上协同能力。…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