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面积小的国家,人们普遍会想起梵蒂冈,它占地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跟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大,如果在这个国家遛弯,稍微不注意就出国了。
但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国家,梵蒂冈在它面前都算是“大国”了,因为这个国家就没有领土,其管辖范围只有两座大楼,还是租来的!
别看人家没有领土,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可是存在了900多年,在历史方面,美国这样的大国也得叫人家一声老哥。
那么这是个什么国家?是怎么建立的?没有领土它又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它叫做“马耳他骑士团”。
看名字,可能很多人就蒙了,因为它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也确实,因为它没有土地只有主权,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准国家”,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104个国家承认它国家的地位。
虽然是准国家,但它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宪法,而且还发放了邮票和护照,可以说与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相比,就是没地皮而已。
那么这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这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闻名世界的一场战争——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个比较复杂的历史问题,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这里只需要简单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就行。
1095年,天主教教皇在法国克莱蒙搞了一场演讲,意思就是异教徒(当时教皇口中的异教徒就是穆斯林)抢了天主教的地盘,那么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应该怎么办,那答案必然是干他!
而且教皇对所有的天主教徒声称,只要出去干仗,战死之人可以直接升天堂,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可以不用付利息,出去干仗一年以上的人可以不用缴税。
就这样在精神(直接上天堂)和物质(不用缴税)双重的激励下,一场持续200多年的战争打响了,而天主教这边出去打仗的军队也就是十字军。
打仗吗,难免磕磕碰碰有人受伤,在1099年的时候,为了拯救伤员,为士兵提供帮助,一名法国贵族与十字军的几名成员在一座医院里成立了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骑士团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救治伤员,其成员大部分都是修士,不参与直接的战争。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圣者向医院骑士团捐赠,使得这个组织越来越有钱,也越来越壮大。
到了1110年,已经名声在外的医院骑士团得到了耶路撒冷的信任,耶路撒冷将自己的部分领土和财产交给医院骑士团保管。
从此以后,医院骑士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又过了10年,医院骑士团开始不满足于慈善事业,1120年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成立了军事修会,由一支专门的医疗队变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这时医院骑士团在耶路撒冷王国成立了国中之国,直接听命于教皇,这些医生们也变成了真正的骑士,开始直接参加战争。
虽然有了自己的国家,虽然有了自己的军队,但是医院骑士团在放下手术刀拿起长枪的那一刻,跌宕起伏的命运,也落在了这个国家的头上。
1187年,在巴勒斯坦的哈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打了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最终以伊斯兰教大胜为结果,基督教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就包括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虽然受到重创,但是依然存活了下来,并且试图卷土重来。
可是到了1291年,强大的伊斯兰国家马穆鲁克王朝攻克了西亚的最后一支十字军城市,耶路撒冷就此亡国,同时也结束了长达近200年的战争。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医院骑士团还存在着,但是耶路撒冷的亡国,使得医院骑士团也失去了自己的领土,为此医院骑士团只能再次寻找新的地方重建自己的国家。
开始的时候,医院骑士团来到了地中海的塞浦路斯,但是骑士团成员却对这个地方并不满意,可是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他们挑挑选选,有个地方待着就不错了,就这样,医院骑士团在这里一住就是18年。
到了1309年,医院骑士团才找到了满意的地方,来到了罗德岛,并与当地基督教的海军,一同对抗穆斯林在地中海东部的扩张。
在未来的时光里,以伊斯兰教为主体宗教的奥斯曼帝国逐渐强盛,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掉后,医院骑士团就成为了地中海东部地区仅剩的一支基督教力量,在孤军抵挡奥斯曼帝国。
虽然奥斯曼帝国很强大,但是仅有一个小岛的医院骑士团却格外顽强,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几次战争之后,发现竟然无法攻下罗德岛。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60多年,打到最后,医院骑士团仅剩7000多人,到了1522年,奥斯曼帝国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所以做出了让步,与医院骑士团达成协议,不打算全歼医院骑士团,让他们安全撤出地中海。
医院骑士团撤出地中海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接下来又面临一个熟悉的问题,就是没有地方落脚了。
自此之后医院骑士团开始了7年的流浪之旅,这段时间内,医院骑士团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准备搬家,直到1530年,医院骑士团在教皇和罗马皇帝的同意下才搬到了马耳他岛。
从此之后医院骑士团就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落脚地,在这又一次重建了国家,并将名字由医院骑士团改成了马耳他骑士团国家。
在马耳他岛上,骑士团的成员幸福的度过了200年,他们以为可以永远在这座小岛上逍遥自在,但是有一个男人却不想让他们在这。
这个男人就是法国最强猛人拿破仑,众所周知,一个给自己加冕的人,教皇在他眼中是没有什么面子的,那么同样的道理,教皇送出去的地皮,他也不会认这个账!
而马耳他岛,作为当初教皇送给马耳他骑士团的土地,就被拿破仑老兄盯上了,此时拿破仑向马耳他骑士团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那就是马耳他骑士团全体人员自行撤离马耳他岛,把这个岛还回来。
第二个建议,那就是出兵把马耳他骑士团全体打趴下,然后把这个岛拿回来。
很显然,在当时的欧洲,论干仗,就没有能干过拿破仑的,马耳他骑士团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第一条建议,1798年搬出了马耳他岛。
在被拿破仑逐出马耳他岛之后,马耳他骑士团又一次面临了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问题了,到哪里去落脚!
无家可归的马耳他骑士团,只能向东寻求俄罗斯帝国的庇护,因为当时俄罗斯帝国和拿破仑并不对付,所以决定帮助这个被拿破仑排挤的小国家。
到了1834年,马耳他骑士团经过辗转又回到了罗马,并在意大利的两座大楼里安顿了下来,当然,这两栋大楼并不属于马耳他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每年都要向意大利支付租金。
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虽然折腾来折腾去没有拥有自己的“房子”,但是“租房子”总比颠沛流离强。
租下房子的马耳他骑士团就此真正的稳定了下来,地盘这种东西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毕竟能有一个稳定的栖身之地已经很不错了。
这些年马耳他骑士团凭借在网上售卖爵位,以及运营学校和老本行医院等,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付给意大利那点租金,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也是洒洒水,总体来说马耳他骑士团的国民福利待遇还是很高的,小日子可以用滋润来形容。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得到了马耳他骑士团的签证,但是没有意大利的签证,那么如何进入这个国中国呢?
参考资料:
网易新闻 《马耳他骑士团往事:厚重铠甲热死肥胖骑士》 2018-2-6
作者:无敌铁将军 校稿:川川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