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歷史

一個沒有領土的國家,竟有104個國家承認它,它是怎麽存活900年的

提到面积小的国家,人们普遍会想起梵蒂冈,它占地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跟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大,如果在这个国家遛弯,稍微不注意就出国了。

但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国家,梵蒂冈在它面前都算是“大国”了,因为这个国家就没有领土,其管辖范围只有两座大楼,还是租来的!

别看人家没有领土,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可是存在了900多年,在历史方面,美国这样的大国也得叫人家一声老哥。

那么这是个什么国家?是怎么建立的?没有领土它又是怎么维持下去的呢?

不想当骑士的医生不是好天主教徒

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它叫做“马耳他骑士团”

看名字,可能很多人就蒙了,因为它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也确实,因为它没有土地只有主权,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准国家”,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104个国家承认它国家的地位。

虽然是准国家,但它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宪法,而且还发放了邮票护照,可以说与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相比,就是没地皮而已。

那么这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这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闻名世界的一场战争——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个比较复杂的历史问题,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这里只需要简单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就行。

1095年,天主教教皇在法国克莱蒙搞了一场演讲,意思就是异教徒(当时教皇口中的异教徒就是穆斯林)抢了天主教的地盘,那么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应该怎么办,那答案必然是干他!

而且教皇对所有的天主教徒声称,只要出去干仗,战死之人可以直接升天堂,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可以不用付利息,出去干仗一年以上的人可以不用缴税

就这样在精神(直接上天堂)和物质(不用缴税)双重的激励下,一场持续200多年的战争打响了,而天主教这边出去打仗的军队也就是十字军。

打仗吗,难免磕磕碰碰有人受伤,在1099年的时候,为了拯救伤员,为士兵提供帮助,一名法国贵族与十字军的几名成员在一座医院里成立了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骑士团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救治伤员,其成员大部分都是修士,不参与直接的战争。

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朝圣者向医院骑士团捐赠,使得这个组织越来越有钱,也越来越壮大。

到了1110年,已经名声在外的医院骑士团得到了耶路撒冷的信任,耶路撒冷将自己的部分领土和财产交给医院骑士团保管。

从此以后,医院骑士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又过了10年,医院骑士团开始不满足于慈善事业,1120年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成立了军事修会,由一支专门的医疗队变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这时医院骑士团在耶路撒冷王国成立了国中之国,直接听命于教皇,这些医生们也变成了真正的骑士,开始直接参加战争。

虽然有了自己的国家,虽然有了自己的军队,但是医院骑士团在放下手术刀拿起长枪的那一刻,跌宕起伏的命运,也落在了这个国家的头上。

可以失败但不能灭亡

1187年,在巴勒斯坦的哈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打了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最终以伊斯兰教大胜为结果,基督教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就包括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虽然受到重创,但是依然存活了下来,并且试图卷土重来。

可是到了1291年,强大的伊斯兰国家马穆鲁克王朝攻克了西亚的最后一支十字军城市,耶路撒冷就此亡国,同时也结束了长达近200年的战争。

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医院骑士团还存在着,但是耶路撒冷的亡国,使得医院骑士团也失去了自己的领土,为此医院骑士团只能再次寻找新的地方重建自己的国家。

开始的时候,医院骑士团来到了地中海的塞浦路斯,但是骑士团成员却对这个地方并不满意,可是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他们挑挑选选,有个地方待着就不错了,就这样,医院骑士团在这里一住就是18年。

到了1309年,医院骑士团才找到了满意的地方,来到了罗德岛,并与当地基督教的海军,一同对抗穆斯林在地中海东部的扩张。

在未来的时光里,以伊斯兰教为主体宗教的奥斯曼帝国逐渐强盛,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掉后,医院骑士团就成为了地中海东部地区仅剩的一支基督教力量,在孤军抵挡奥斯曼帝国。

虽然奥斯曼帝国很强大,但是仅有一个小岛的医院骑士团却格外顽强,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几次战争之后,发现竟然无法攻下罗德岛。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60多年,打到最后,医院骑士团仅剩7000多人,到了1522年,奥斯曼帝国发现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所以做出了让步,与医院骑士团达成协议,不打算全歼医院骑士团,让他们安全撤出地中海。

医院骑士团撤出地中海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接下来又面临一个熟悉的问题,就是没有地方落脚了。

自此之后医院骑士团开始了7年的流浪之旅,这段时间内,医院骑士团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准备搬家,直到1530年,医院骑士团在教皇和罗马皇帝的同意下才搬到了马耳他岛。

从此之后医院骑士团就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落脚地,在这又一次重建了国家,并将名字由医院骑士团改成了马耳他骑士团国家。

买不起“房”,那就租“房”呗

在马耳他岛上,骑士团的成员幸福的度过了200年,他们以为可以永远在这座小岛上逍遥自在,但是有一个男人却不想让他们在这。

这个男人就是法国最强猛人拿破仑,众所周知,一个给自己加冕的人,教皇在他眼中是没有什么面子的,那么同样的道理,教皇送出去的地皮,他也不会认这个账!

而马耳他岛,作为当初教皇送给马耳他骑士团的土地,就被拿破仑老兄盯上了,此时拿破仑向马耳他骑士团提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那就是马耳他骑士团全体人员自行撤离马耳他岛,把这个岛还回来。

第二个建议,那就是出兵把马耳他骑士团全体打趴下,然后把这个岛拿回来。

很显然,在当时的欧洲,论干仗,就没有能干过拿破仑的,马耳他骑士团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第一条建议,1798年搬出了马耳他岛

在被拿破仑逐出马耳他岛之后,马耳他骑士团又一次面临了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问题了,到哪里去落脚!

无家可归的马耳他骑士团,只能向东寻求俄罗斯帝国的庇护,因为当时俄罗斯帝国和拿破仑并不对付,所以决定帮助这个被拿破仑排挤的小国家。

到了1834年,马耳他骑士团经过辗转又回到了罗马,并在意大利的两座大楼里安顿了下来,当然,这两栋大楼并不属于马耳他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每年都要向意大利支付租金。

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虽然折腾来折腾去没有拥有自己的“房子”,但是“租房子”总比颠沛流离强。

土地无所谓了,有钱就行

租下房子的马耳他骑士团就此真正的稳定了下来,地盘这种东西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也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毕竟能有一个稳定的栖身之地已经很不错了。

这些年马耳他骑士团凭借在网上售卖爵位,以及运营学校和老本行医院等,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付给意大利那点租金,对于马耳他骑士团来说也是洒洒水,总体来说马耳他骑士团的国民福利待遇还是很高的,小日子可以用滋润来形容。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得到了马耳他骑士团的签证,但是没有意大利的签证,那么如何进入这个国中国呢?

参考资料:

网易新闻 《马耳他骑士团往事:厚重铠甲热死肥胖骑士》 2018-2-6

作者:无敌铁将军 校稿:川川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美媒指出爆發世界大戰的5個地方,3個與中國有關,不打不行了?

据美国《NSJ》9月18日报道,美国战略分析人士哈里·卡齐亚尼斯在一篇题为《五个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地点》的评论中指出,当前全球安全形势高度紧张,特别是在某些“热点地区”,一旦发生局部冲突,就有可能升级为大国直接交战,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这份所谓的高危地图中,作者点名了五个区域:台海、中印边境、朝鲜半岛、乌克兰战场和伊朗-以色列冲突。 五个区域中,有三个都与中国有关,虽然文章表面上没有直接指责中国,但通过叙事设定与风险结构的安排,读者很容易得出一个潜台词:中国要“挑起世界大战”。 这还是典型的“中国威胁论”叙事。这种话术虽然披着战略分析的外衣,实质却是污蔑和抹黑。 它将原本属于中国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例如统一、边界维稳、安全防控,扭曲为“全球风险源”;将一些长期存在的地区矛盾,通过镜头语言和安全话术,与中国挂钩,再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浮夸概念绑定,从而在国际舆论中制造出一种错觉:变强的中国要把全世界拉入战争。 半岛局势持续紧张 这样的说法十分荒唐。 任何国家都无法容忍分裂,都不会对国家核心利益退让半步。 中国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却成了“引发世界大战”的风险源,这本身就是极具恶意的逻辑陷阱。 按照这种说法,只要中国想统一、想维护边界安全、想守护自己的战略空间,那就是在“威胁世界和平”。 这是什么逻辑?国家统一,不是正当行为吗?中国没有越界侵略任何国家,没有对外输出战争,也没有在全球制造军事基地或代理人战乱。相比之下,谁才是真正频繁动武、挑起地区战乱的国家?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这种逻辑的歹毒之处在于,它把中国最基本的国家权利,包装成最危险的行为。 一旦这种逻辑被舆论广泛接受,那中国将永远处于一种道德陷阱中——你想统一?你就是挑衅;你维护边境安全?你就是威胁;你发展军力?你就是为三战做准备。甚至不仅不能出手,连有准备都有罪。 这种用战争风险来反向否定国家权利的做法,是对国际秩序原则的深度扭曲,也是一种极其阴险的话语操控术。 俄乌冲突…

12 minutes ago

難怪特朗普急著訪華,美軍噩耗:中方一招讓美軍最新戰機有大麻煩了

据美媒报道,在中美结束第四轮贸易谈判后,川普要求其团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访华之旅上来。而之所以川普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原因之一是五角大楼又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F-35战机升级到Block 4最新改进型的努力被迫“全面延迟”,何时能完成则未定。美媒航空航天杂志称,F-35制造商洛马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遭受东大关键矿物管制”。 五角大楼向白宫报称,生产一架最新的F-35 Block 4型战机需要约900磅(超408公斤)关键矿物,其中主要是稀土,而洛马公司的库存已无法供应大规模生产。鉴于经过此前几轮贸易谈判结束后,东大恢复的是民用稀土对美审批出口,五角大楼“强烈建议”川普亲自和东大方面谈妥恢复军用级别稀土供应的问题。 有美媒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防务新闻就发文称,洛马公司的F-35 Block 4升级计划核心之一是换装AN/APG-85氮化镓雷达,恰恰是这方面会受制于稀土材料短缺问题,导致雷达元件生产停滞。五角大楼原计划通过雷达升级促进F-35战机航电系统的全面升级,以保持对歼-20、歼-35战机的(技术优势),但现在“最关键的一环”被东大卡住了。 此外,F-35 Block 4还将升级电子战系统和无人僚机指挥控制系统,这方面倒是主要基于软件升级来达成,不受稀土供应问题的限制。但是接受美媒采访的专家均强调,机载雷达是战斗机的大脑,如果不能完成升级,其他子系统的升级则无从谈起。 分析还指出,实际上经过对九三阅兵的分析评估,五角大楼认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在“相当部分的领域”已不再领先,甚至少数领域处于落后之中。因此让美国唯一在产的五代机F-35尽快、全面达到Block 4水平,成为保持美军在全球空中优势的重中之重。当然,川普能否尽快实现访华,又能否在与东大的会谈中解决军用稀土供应问题,就不是五角大楼能够左右的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4 hours ago

4個國家全亂了,美媒報道:歐洲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欧洲大陆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因为欧洲三大主要强国英法德最近都出现了剧烈动荡,欧洲局势愈发紧张。 先说德国,自从今年大选结束之后,德国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选择党异军突起支持率遥遥领先,可老牌政党也不甘落后,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按照计划,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9月14日进行地方选举,而选择党的7名候选人呼声很高,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基本就是选择党胜券在握了。 然而,就在临近选举的前几天,这7名候选人竟然全部离世了。 警方调查给出的结论是5人病逝、1人自然死亡,还有1人是自杀。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还公示了这5名候选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可问题是即便这5人真的是病逝的,那另外1个自杀的又该如何解释呢? 警方没有给出答案。 这下,不仅是选择党高层坐不住了,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议论纷纷,不少德国媒体更是指向了阴谋论。 因为随着这7名候选人的死亡,北威州的选举选择党顿时没了优势,而这对左翼政党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为此,德国多地爆发抗议游行,纷纷要求警方给出真相。 紧接着,英国也乱了,就在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规模超10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而且还不止一个群体。 其中,人数占主要的群体是来反对移民的,他们呼吁更换政府、解散议会,必须确保英国本土民众的权利,此前,不少移民被英国政府安置在了酒店里,并且免费提供生活所需。 要知道不少英国普通民众的工资也就堪堪够吃饭的,现在纳的税还要帮忙养着这些移民,英国民众的怒火可想而知。 而另一波则是反对种族主义的,要求政府严惩种族歧视,必须给黑人和穆斯林民众应有的权利。…

4 hours ago

中國不給稀土,美議員連出3招:再不拿來,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6 hours ago

內塔尼亞胡剛警告完中國,就收到了壞消息,中國的鐵桿兄弟露頭了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6 hours ago

以色列憑什麽這麽狂?這三張王牌撐起它永遠不敗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9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