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首個因新冠滅亡的“國家”,常住人口僅23人,還曾宣戰澳大利亞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近几年来,对世界人民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各国经济萧条,在民生问题上状况频出。

一些有实力的大国,还能良好地控制住疫情的趋势。但是对于一些没什么能力的小国家来说,是很难在疫情下生存的。

在此期间,就曾有一个“国家”,因为新冠病毒的侵扰而导致灭国。它的名字叫赫特河省大公国,因为它是私人国家,又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在世界各国面前,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可是赫特河省大公国,却成了分裂澳大利亚的存在,它不仅打破了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的“传说”,还一度对其进行过宣战。

赫特河省大公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澳大利亚又是如何面对它的?

发展历程

莱纳德之所以能够如此平稳地成立国家,和它们的邻居澳大利亚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这个独特的存在一直是不被认可的。

赫特河省大公国

首先,赫特河省大公国没有什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没有对外扩张的能力和野心。它们的人口数量都很低,实在是有些弱小得可怜。

在澳大利亚政府的眼里,赫特河省大公国的国王,就是一个有些头脑的农场主,生意人。他所谓的君主说辞,也不过是在痴人说梦。

如果动用军事力量的话,消灭这个国家也不过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赫特河省大公国的存在,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是有一些好处的。

国王为了提高知名度,会在外界大肆宣扬自己的独立故事,吸引世界人民的好奇心。如果有游客去赫特河省大公国玩耍,就势必会与澳大利亚产生经济关系。

这变相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发展,也是澳大利亚不想彻底解决问题的原因之一。

政府什么都不做,只是将赫特河省大公国的国王当成一个“精神病”,在能获取好处的时候,留着这个没有威胁的存在也无伤大雅。

但是国王并不这么想,甚至在1977年12月2日的时候,莱纳德还正式对澳大利亚进行宣战。

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澳大利亚公开向赫特河省大公国征税。这种做法,也是变相承认这个国家不是独立性质的。

如果莱纳德交税,那么他所谓的独立国家,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赫特河省大公国便用宣战来表示抗议。

可是这个国家,根本不具备军事实力,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部队都没有。莱纳德作为国王,也压根不会指挥战争。

面对这样的宣战,澳大利亚也根本没准备动武。它们的税务机构早就准备出动了,事件一发生,各种征税手段便全都拿了出来。

于是,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的“战争”就开始了。还没有超过48小时,莱纳德梦醒了以后,便宣布撤回所谓的战争声明。

但是莱纳德并没有就此认输,他还给澳大利亚政府写了一封信说:

“我是按照《日内瓦公约》行事的,上面明确说明,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宣战,而没有得到回应战争的消息,就代表双方的国际地位平等。而且赫特河省大公国是没有输的,这就说明你们认可了我的主权。”

澳大利亚并没有把赫特河省大公国当成大问题,对于莱纳德的独立说明,也是完全不屑一顾。随着时间的流逝,政府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决了,莱纳德缴税的问题迫在眉睫。

虽然闹得有些不可开交,但是双方并没有发生战争。澳大利亚和赫特河省大公国打起了官司,要求他们快速缴纳所有的税务欠款。

2017年间,双方在西澳大利亚洲的一家法院,正式开启了“争夺战”。莱纳德失败得很彻底,法院判处他要缴纳300万澳元,这是它们四十多年以来的累计税务欠款。

此次事件的败诉,对赫特河省大公国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莱纳德都受到了很大的摧残。

法官曾对莱纳德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在澳大利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国王,但是这些国王不能够违背澳大利亚的法律,更没有资格拒绝纳税。”

国家情况

赫特河省大公国建立初期也是比较有趣的,它的首任君主叫做莱纳德。它的领地面积只有7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小城市的规模。

莱纳德(左)

最开始的时候,莱纳德因为农产品分配的原因,和澳大利亚政府产生了争议。在一怒之下,赫特河省大公国便宣告独立了。

虽然国家的面积小,但是具备的设施还是比较全面的。而且他们的建国过程,也是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莱纳德在名义上尊奉英国,建国时还收到过女王的亲笔贺信。他自认为是和澳大利亚平起平坐的国家,尽管世界各国从来没有承认过。

可是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赫特河省大公国的印刷厂中,生产着自己国家的护照。他们有自己的邮票与国旗,还有一些公众设施。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生产的护照还是有法律效力的。不过在澳大利亚的眼里,莱纳德只是一个农场主,压根也没有被他们重视。

而且在1970年4月21日,赫特河省大公国正式成立时,他们的全国人口只有三十几个,几乎都是莱纳德的家族成员。

莱纳德给他们封了官,让这些人都成了皇室贵族。在赫特河省大公国成立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地区,也曾一瞬间冒出了很多效仿者。

它们也是为了反对政府的制度,用建国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主权。这段时间建立的“国家”就更多了,每一个的理由都很奇葩。

有一个叫保罗的人,他住在莫斯曼自治市。保罗想修一条对自己出行方便的路,但是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在这种背景下,保罗也宣布独立建国了。

在一处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戴尔曾为了反抗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来到一处叫做卡拖岛的地方。

赫特河省大公国边境牌

她在这里插上了自己的旗子,成立了一个“同性恋王国”。一直到澳大利亚不再反对同性恋后,该国皇帝才正式宣布国家解散。

这些小国家都没什么影响力,但是聚集到了一起,还是有一些“盗版联合国”的意味。在这些国家里面,赫特河省大公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虽然没有国家和政府认可这个国家的独立,但是很多人民群众,对赫特河省大公国倒是喜闻乐见。它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打卡景点,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去观光游玩。

在经济制度上,赫特河省大公国和澳大利亚的货币对比是1比1。它们可以直接拿澳大利亚货币来换,在国内进行正常的国际消费。

赫特河省大公国没有什么发达的产业,旅游业几乎是它们唯一的经济来源。而国内的其他产业发展,也基本上都是在围绕着旅游业。

想要在赫特河省大公国获得独特的签证,需要支付的费用,大概二十多元的人民币。有了签证,就可以随意游览它们的国家了。

在最繁华的城市纳恩中,有着比较完全的设备。这里是国王居住的地方,也是赫特河省大公国的“政治中心”。里面有着邮局,政府机构,商店,以及酒店和餐饮等等相关产业。

最终下场

败诉之后,莱纳德便开始了漫长的还债之旅。它们的国家本来很小,人口资源都少得可怜。累计四十年的欠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为了赚钱,赫特河省大公国只能把重心都放到发展旅游业上。它们搞出来很多花样,比方说只要交一些钱,就可以成为它们的公民,当地政府是承认双重国籍的。

莱纳德雕像

但是这个所谓的国籍,和娱乐用的“玩具卡片”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价格不贵,很多游客出于纪念意义,还是会选择加入赫特河省大公国的,拥有了一个“双重国籍”的身份。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赫特河省大公国从建国初期的30多人,已经有1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公民了。

因为旅游业发展得还不错,莱纳德也偿还了一部分的税务欠款。收到了钱以后,澳大利亚更不会针对赫特河省大公国,做什么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了。

只要能按时地缴纳税金,赫特河省大公国的独立之梦,便能在政府的庇护下做下去。只要交一些钱,就能当独立的小国王,莱纳德对这个结果也还算满意。

可是好景不长,2019年间,赫特河省大公国的第一任国王莱纳德,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子民”。在他临终之前,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了儿子凯斯利。

伴随着王位,留下来的还有高达200多万金额的税款。凯斯利一上位,就成为鼎鼎有名的“负二代”。

但是凯斯利并没有气馁,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名义上的国王。他气势汹汹,准备将父亲留下来的赫特河省大公国发扬光大。

而摆在当下的重要问题,还是在发扬光大之前还清澳大利亚的钱。还没到一年的时间,凯斯利甚至还没有坐稳王位,又一个历史性的时代来临了。

众所周知,2020年疫情肆虐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实行管控的政策。世界人民都出不了门,赫特河省大公国的旅游事业一落千丈。

旅游收入是这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游客消费,他们便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对这个欠了两百多万的凯斯利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遭遇。

赫特河省大公国不仅失去了经济来源,在疫情防控上,也一点系统性的政策都没有。

疫情暴发初期,全国的医疗资源都非常紧缺,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家,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医疗储备。对于赫特河省大公国这个小地方来说,更是一点资源也拿不出来。

这个国家没有什么生产业,虽然人数少,但是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很严重。最直观的并不是有人被传染什么疾病,而是旅游业处在了静止状态,才是赫特河省大公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在疫情暴发的第一年,赫特河省大公国便被新冠给打倒了。面对种种原因,凯斯利甚至都有些自顾不暇,更不用说去治理自己的地盘了。

无奈之下,赫特河省大公国的贵族和国王,正式宣告破产,这也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灭亡。

凯斯利失去了父亲留给他的领土,它们将会被拍卖出去,这些钱,自然都会归到澳大利亚政府的手里了,以此来抵消赫特河省大公国的欠款。

最后一位国王凯斯利,曾经公开发表感言说:“我父亲建立的这个国家,我却不得不关闭他。因为疫情的原因,我的国家无法对外开放,这只能使我们走向覆灭的道路,我对此感到非常难过。”

虽然赫特河省大公国灭亡了,但是凯斯利认为,它们国家的故事将会世代相传。在那里生活的岁月,是让他非常难忘的。

凯斯利说:“作为一个王子,我对我父亲的成就感到自豪。在50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回忆。”

2020年8月间,曾经于澳大利亚“称霸”这片土地的赫特河省大公国,正式宣布灭国。

赫特河省大公国,因此成了第一个被疫情“消灭”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据传言说凯斯利卖掉了土地,也依然没有还清欠款。

澳大利亚政府,还是在一直在找凯斯利催要着税款。莱纳德给儿子留下来的“王位”,也确实是有些太沉重了!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普京智囊做出預言:下一個爆發戰爭的地方不是台海,也不是南海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2 weeks ago

誰敢動中國我就滅誰!這兩國曾向全球發出警告,如今卻瞄準中國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2 weeks ago

山東艦剛從西太返航,英國航母就闖入南海,真把中國當伊朗了?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1 month ago

又一個核大國加入伊以沖突,公開站隊救伊朗!或將成為中東新霸主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1 month ago

伊朗的教訓告訴我們:中美若要開戰,我軍需要第一時間咬死這一點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1 month ago

台媒警告大陸:一旦台海爆發戰事,台軍將首先擊沈解放軍的航母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

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