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秦安:布林肯訪華前,美營造了三個特殊的信號,中國信還是不信?

過幾天,布林肯就要訪華。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國務卿第一次訪問中國,也是川普上台以來,美國國務卿第一次訪問中國。但我們應該記得,川普擔任總統時,也訪問了北京,可依然不會改變與中國打貿易戰的瘋狂。拜登在峇里島也是滿臉笑容地一路小跑過來,做了一堆承諾,但結果在台海問題上更加瘋狂,甚至直接策動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啟動對台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些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訪問就是一種討價還價,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永遠得不到。

一、美國人很著急:營造了三個特殊的信號,耶倫專程到達沃斯會談,拜登夫婦白宮新春華人,美媒1945提出美國放棄台灣

記憶猶新的是,拜登一上台,給中國的兩個下馬威。一個是林肯號航母編隊在南海逼近台灣島南部,結果遭遇解放軍戰略轟炸機等火力瞄準;另一個是中美會談的方便麵待客,結果遭遇中方「你們沒有資格說憑實力說話」的硬懟。

經過中國戰略清晰的堅決鬥爭,拜登似乎找到了應對中國的策略,那就是「離間中俄、分層突破」。也就是說,美國政客採取了兩個分割,一方面,儘量把中俄分割開來,利用一切機會在中俄之間見縫插針;另一方面,儘量在道義戰、經濟戰和軍事戰層面分割,企圖一邊把壞事做絕,一邊把好處撈足。

具體來看,為了布林肯來訪撈到更大的好處,實現其「離間中俄、分層突破」的目的,營造了三個特殊的信號:一是美國商務部長專門到達沃斯「老朋友見面」的信號,二是拜登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白宮賀春節」的信號;三是美國媒體「放棄台灣」的信號,尤其需要說的,近日美媒1945表示,中美之間的競爭不是一場因不可調和的矛盾所導致的戰爭,而是一場在廣泛的貿易與合作背景下的一系列軍事化衝突。如果美國不想打世界大戰,那麼美國應當坦然接受中國的統一。

 

其實這三個信號,表面看,從尊重利益、到尊重華人,再到尊重主權,都齊全了,但企圖點燃的,就是一些中國人的幻想,以便美國得到最大的利益。

嘴上說的是一套,實際做的是另一套,美國威脅的一手始終沒有放下,無論是春節前給中國畫出的「兩條紅線」,還是春節後放出麥卡錫到訪台灣4月10日的時間,都是「黃蘿蔔+大棒」的老伎倆。包括1月27日,美國政府延長所謂涉港備忘錄的執行期,藉機詆毀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惡意攻擊香港國安法,蓄意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以及在1月27日結束的談判中,美國已和荷蘭及日本就限制向中國出口一些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達成協議。

這一切,相比什麼見面、新年招待會,這才是實質性的傷害。

二、俄國人有危機:結成了一個坦克的聯盟,事關基辛格提出的烏克蘭加入北約、奪回烏東四州,俄羅斯融入西方「三步曲」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其實與俄羅斯方向的態勢密切相關。在烏克蘭戰場,在美國和北約的支持下,烏軍的確取得了一時戰場的突破,但僅僅是曇花一現,逐漸被俄羅斯的飛彈戰占據了優勢。迫於形勢,澤連斯基專門到美國國會演講,以求得美國更大的支持。

1月20日是一個突破,美國帶著50國防長,組成了「坦克聯盟」支持烏克蘭。尤其是到了本周,聯盟內部博弈結束,美國和德國先後鬆口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先進主戰坦克,這也出乎美國國內不少人預料之外,包括美軍方官員。事實上,美防長奧斯汀等軍方高層乃至總統拜登在內,起初都不同意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

到底是誰主導了這一進程的逆轉?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多名美國官員提到了一個人——國務卿布林肯。由此來看,布林肯這次訪華,我們要格外警惕,行為暴露本質,美前總統川普都說了,坦克後面可能是核戰,美國的「遞刀子」做法,無異於火上澆油,核戰沒有贏家,但布林肯力排眾議,忽悠拜登做出了送31輛M1坦克的決策,這樣的人到中國來,你還期待他能憋出什麼好味道?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看到世紀老人基辛格的性情大變。1月17日,他畫出了一個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路線圖」,包括「三步曲」。第一步:烏克蘭加入北約。基辛格稱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能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適當結果,和其8年前,乃至其後一直的觀點截然相反。第二步:烏克蘭奪回失去領土。基辛格用一個假設,提出了戰爭結束的前提條件。他說,「如果烏克蘭能夠重新占據去年2月24日衝突爆發後被俄方控制的領土,戰爭即可結束。」第三步:俄羅斯融入西方世界。基辛格說,在前兩個目的實現的基礎上,允許俄羅斯重新加入國際體系。

具體來看,拜登和基辛格戰略目標是一致的,但實現步驟並不相同。基辛格說的第一步,拜登並沒有膽量做,而是採取了「坦克聯盟」的方式來替代,繼續實施「讓烏克蘭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策略。這個坦克聯盟,美國出31輛M1坦克,德國是14輛「豹2」坦克,

1月28日參考消息消息,美國《防務新聞》引述專家的話說,仍須對美軍自2020年底啟動的一項秘密計劃予以保密,「以使中國和俄羅斯等對手不知所措,無法在遠處看出美國海軍是如何為未來大規模衝突做準備的」。據透露,這個「秘密計劃」與航母戰鬥群有關。目前,由於俄羅斯沒有航母,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可能有與美國可抗衡的航母,因此,飛彈戰依然是普京的制衡選擇。

三、中國人不搖擺:開闢了三個優勢的戰場,區分高緯度的道義戰,等維度的經濟戰,等維度的火力戰順序

關於這三個戰場維度,基本上是混合戰的典型打法。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之後,對俄羅斯展開的就是這種混合戰,普京實施的反擊,也是道義戰、經濟戰和火力戰。我們之前分析過,高緯度的道義戰,包括去武裝化、去納粹化、去核武化、去生化武器化、去霸權化,其中去納粹化,去生化武器化最給力。

中國高緯度的道義戰,等維度的經濟戰,等維度的火力戰,這個順序和俄羅斯恰恰相反。

在經濟戰方面,美國的手法肯定和對付俄羅斯一樣一樣的,但中國的優勢卻不一樣,買賣關係完全顛倒,但我們有特殊的優勢。我們沒有俄羅斯可以出售的油氣資源和糧食資源,恰恰相反,我們需要採購。但不要忘了,我們有著中國人民勤勞凝聚出的特殊的資源,那就是中國生產的大量的日常用品,如果美國完全切斷中國價廉物美且數量龐大的產品,不僅通貨膨脹下老百姓日子不好過,而且加班加點印出的鈔票花不出去,美國人比我們難受。

在道義戰方面,中國不僅在道義的制高點,而且這個道義戰打了幾十年了,一但開戰,和俄羅斯的論持久戰不同,沒有開打,我們已經贏了。無論如何講,美國及其幫凶都會污衊;無論如何看,台灣都是中國的。所以,乾脆由他去吧!踏踏實實為台灣同胞敞開家園,出台《台灣同胞促進兩岸統一國家重大獎勵辦法》,把工作做到開戰前。

一句話總結:美國已經把中國當作最大的敵人,手段肯定會變,但目標絕對不會改變。談判是打好混合戰的一個重要環節,不要以為真在和你談!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誰把高市早苗畫成白骨精?日方要求道歉,中國駐外使館高調轉發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8 hours ago

七國集團拉上8個國家一起開會,不僅沒請中國,還支持日本立場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9 hours ago

絕不讓中國孤軍奮戰,俄羅斯警告高市早苗:台海問題不是你能說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9 hours ago

挑釁14天後,高市對中方的第一句話:不是道歉,而是對台立場不變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9 hours ago

中方還未原諒高市,又有國家再補一刀!北方四島,這下徹底沒戲了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9 hours ago

鍋找到了!印度少將:光輝戰機墜毀,因為美國對印度發動機卡脖子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

1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