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在大部分人心中都是一个存在感十分低的欧洲国家。在我们的印象中,这只是一个靠近北极圈的苦寒岛国,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如果不是冰岛足球队在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
而英国作为久负盛名的欧洲强国,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军事实力,都是远超冰岛这个弹丸小国。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历史上,这两个实力悬殊的国家之间却爆发了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的居然是以弱势方冰岛的获胜而收尾。
(一)
人们常常调侃道:“世界上最薄的三本书分别是美国的历史,英国的菜谱和德国的笑话。”
英国人民做饭单一且难吃是享誉世界的,就和英国的皇家海军一样出名。而炸鳕鱼和炸薯条作为英国的国菜,在英国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在2012年的一份“你认为什么东西最能代表英国?”的调查投票中,用鳕鱼制作的炸鱼薯条打败了披头士乐队、下午茶、莎士比亚、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能代表英国的事物。可以说,鳕鱼之于英国就像洋葱之于印度,是属于大英帝国战略级的物资。
自从英国奠定海洋霸主地位之后,英国的渔民们就开始活跃于各个海域上,并开始疯狂捕捞鳕鱼,由于英国国内对于鳕鱼几乎无限量的需求,可以说是你捕捞了多少就能卖出多少,巨大的经济效益就此诞生。
但英国渔船全世界到处捕捞,且当时对于海洋领海区域的划分没有定论,时间一久,和其他国家的矛盾就产生了,其中矛盾最盛的便是冰岛了。
根据1901年签署的《盎格鲁-丹麦领海协定》中规定,冰岛只有三英里的领海,期限为50年。一开始作为丹麦附属国的冰岛并没有在意,因为在当时,渔业的经济占比不高,冰岛人主要是靠种地来维持经济收入,所以冰岛人显得相当无所谓。
但二战到来后,鳕鱼的价格开始上涨,而当时,欧洲的鳕鱼产区主要集中在冰岛海域,这使得冰岛成为了少有的还能提供鳕鱼的国家。这一优势使得冰岛依靠鳕鱼狠狠的赚了一笔。
等到二战结束,北大西洋的鳕鱼已经休养生息的六年之久,这片海域中的鳕鱼数量可以用庞大来形容。于是冰岛趁机开始大肆捕捞,但是欧洲各国经历战争洗礼后可谓是穷的叮当响,于是纷纷加入了捕捞的队伍中,其中最盛的便是对鳕鱼情有独钟的英国。
不久后,各国领海里的那点渔业资源就被打捞完了,于是开始了远洋捕鱼,英法德的渔船越捞越远,渐渐的就到了冰岛的家门口。这么一来冰岛可不干了,对于贫穷了几百年的冰岛人民来说,好不容易找到了致富的法子,要是被其他国家抢走了,自己不就完蛋了么?
于是1949年10月,冰岛政府宣布将废除《盎格鲁-丹麦领海协定》,并准备将领海扩大到四海里。
虽然只是一海里,但是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英国渔民了,这下英国渔民不乐意了,一个弹丸小国敢和我大英帝国叫板,看我制不制裁你就完了。于是在冰岛正式单方面宣布将领海扩大到四海里后,英国渔业决定对冰岛进行经济制裁,全面禁止进口冰岛的水产品,想以此让冰岛人服软。
但是事与愿违,就在苏联听说英国对冰岛进行“鳕鱼制裁”后,立马宣布大规模进口冰岛海鱼,而一听说苏联出手了,美国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也加入了进口冰岛海鱼的行列,这一番操作下来,冰岛人的水产品不仅没有滞销,反而卖的更多了。
英国一看目的没有达到,只得在之后默默取消了制裁。
1956年,英国承认了冰岛四海里的渔业限制。英国政府认为,这次英国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冰岛得了便宜,最起码得消停个几十年吧。
但让英国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二)
在英国承认冰岛四海里渔业限制后短短两年,也就是1958年,冰岛再次宣布,从9月1日起,冰岛的专属渔业区将扩大到12海里,任何国家的渔船都必须在9月1日前离开限定海域。
这下英国真不乐意了,两年前的一海里可以说是无关痛痒,但是这次直接增加了8海里,一下子包含了英国渔民的三个传统渔场。
于是英国政府迅速和冰岛政府举行会谈。但是冰岛人祖先可是维京人,是出了名的战斗民族,对于狡猾的英国人的谈判可谓是不屑一顾,表示自己说啥就是啥,说12海里就是12海里,一分一毫都不退让。
这嚣张的态度让英国愤怒了,自己好歹也是昔日的世界霸主,你一个弹丸小国,竟然敢跟我叫嚣?
既然会谈不行,那就用军事实力来解决。1958年8月30日是冰岛政府要求其他国家船只离开该海域的最后期限,当时除了英国的拖网渔船,各国渔船都离开了冰岛12海里界限。为了保护自己的渔船,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37艘舰艇、约7000名士兵为渔船护航,并且配备了多艘补给船,准备长时间和冰岛人耗下去。
而当时的冰岛根本就没有海军,也没有军队,只有几艘旧渔船改造而成的土炮舰和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的警察和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
但是面对实力悬殊的英国,冰岛人压根不怂,因为他们笃定了英军是不敢开火的,而作为警察性质的冰岛海上自卫队,压根算不上武装力量,所以可以随便开枪恐吓英国渔船,只要不打人就行。
英国也是下令英国海军绝对不能开火,只能以驱逐为主,因为考虑到两国同为北大西洋公约成员国,如果冲突升级必然引起美国等其他北约国家的干涉。
随着冰岛人孜孜不倦的骚扰,英国渔船的捕捞活动根本没办法正常展开,反而因为海军到处给渔船护航,光油费都烧了几十万。
这使得英国不得不坐下来与冰岛开始谈判,但谈判很快破裂,冰岛和英国再次陷入矛盾之中,这时冰岛使出杀手锏,开始向美国施压,扬言要退出北约,并且撤销美国在冰岛的军事基地。
不想把事情闹大的美国第一时间跳了出来,对两国进行调节。
1961年,英国正式承认冰岛12海里领海线。但是英国的退让并没有让冰岛消停,反而更加嚣张。
(三)
1971年5月,冰岛总理宣布终止与英德于1961年签订的渔业协定,并且将本国的专属渔业区扩大到50海里。英国对于冰岛这种出尔反尔且毫无底线的行为愤怒无比,于是迅速展开行动,第二次鳕鱼战争爆发。
冰岛则对此次行为做出了解释,说自己是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维护第三世界和平而做出的斗争。
放在平时这话在我们看来完全是无耻,但恰恰对象是大英帝国。而英国可是出了名的殖民帝国,当年殖民地遍布全世界,二战之后不知道多少第三世界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此话一出,几乎整个非洲都表示支持冰岛。
迫于国际形势的压迫,英国不得不再次谈判,可冰岛人毫不退让,并且单方面终止谈判,可以说是毫不讲理。
英国政府对此十分恼火,于是派遣7艘主力战舰对冰岛进行恫吓。冰岛对此毫不让步,并扬言要与英国断交。北约意识到冲突的严重性,于是对英国施压,英国无奈只能再次让步。
但你以为50海里就是极限了吗?不,还远远没到极限。
在英国承认50海里专属渔区的两年以后,冰岛政府以保护日渐枯竭的鳕鱼资源为理由,宣布将专属渔区扩大到了200海里。
冰岛的行为让英国彻底破防,次次的忍让却换来了冰岛的得寸进尺,自己不但丢了渔区,还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堂堂世界帝国被个弹丸小国接连戏耍,要是在这样下去,英吉利海峡都要被冰岛划去了。
这次英国连谈判都没进行,直接跟冰岛开战。在爆发冲突的五个月中,英国舰艇和冰岛海上巡逻舰发生了几十次碰撞,但是冰岛的船都是小船,而英国这边可是实实在在的军舰,所以在这场碰撞大战中冰岛落入了下风。
吃瘪的冰岛人坐不住了,开始向苏联求购军舰,而苏联也乐意卖给冰岛。
除了求购军舰,冰岛人迅速与英国全面断交,并再次将矛头指向北约,就像之前的行为一样,要求退出北约,并且关闭美军在冰岛的军事基地。
这招虽然用过,但是屡试不爽,让北约各国不得不再次考虑冰岛的需求。
1976年2月,欧共体公开宣布欧洲各国的海洋专属区均限定在200海里,这属于是变相承认了冰岛的要求。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英国也不得不最终承认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
这场战争最终以冰岛的全面胜利结束,而冰岛宣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也在之后得到了绝大部分国家的认可。
冰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自己争取了利益,不仅改变了自己国家的命运,而且还改变了世界海洋的规则,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