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美國人評全球最能打的十個國家,印度躋身前五,法國倒數第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随着新一年的开启,新一轮的国家排行评比也在热烈进行中。其中美国著名军事网站“全球火力指数(GFP)”也是一如既往,早早的发布了“2023年军事实力排名”。

按照这份榜单给出的排名,当前全球军事实力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英国、韩国、巴基斯坦、日本、法国、意大利。很明显GFP的这个排名是具有很大争议性的,前十强里面除了三巨头还比较合理外,其他几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不太靠谱,有的被严重低估,而有的水分却是很大。

印度跻身前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印度确实是一个军事大国,军事力量阵容非常可观。根据GFP给出的数据显示,印度当前拥有一支兵力多达513.2万人的国防力量,其中现役的正规部队总兵力高达145万,排名全球第二。试问这样的军队规模,谁碰上不头疼?

在装备情况方面,印度也是极具竞争力。比如在空中,印度目前总计装备有2200多架军用飞机,其中有超过1600架飞机可以随时进入战备状态,为全球第四大空中力量。另外在印度这些军用飞机里面,像战斗机、轰炸机等主要作战飞机的数量也超过了700架,同样是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在陆地上,印度目前装备有4600多辆坦克,10余万辆军车,以及3400多门火炮,且装备完好程度均超过7成,即战力相当可观。还有在海上,印度当前则是装备有接近300艘各型军舰,主要包括有2艘航空母舰,11艘驱逐舰,以及30多艘护卫舰。

客观来讲,如果单从军队的阵容规模上看,印度绝对是仅次于三巨头存在,完全配得上GFP给出的这个排名。但是咱们俗话说得好,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光看数量可不行。

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体系下,人多势众这一招早就过时了,内里的质量高低才是核心。比如士兵的军事素养,武器的科技水平等等。而这些东西,恰好就是印度的短板。

像士兵素质方面,印度由于基础教育匮乏,经济水平落后,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等因素影响,士兵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充斥着大量的“文盲”不说,还缺乏足够的思想高度,雇佣兵性质严重。

而在武器装备方面,印度因为自身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建立起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大都只能依靠进口。但作为一个还未“脱贫”的国家,印度手里的预算又十分有限,所以又买不到多少好东西。这就导致印度的军队序列中,充斥着大量的老旧装备,战斗力比较有限。

所以总体来讲,印度当前的军事表现是存在着一定水分的。当然这个“水分”的量并不是很大,毕竟印度的底子摆在那里,拥有庞大的人口不说、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也都不算太差。即便排不上第四,整个五六名还是没问题的。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排名完全就是虚高了。

巴基斯坦和印度其实走的是差不多的路子,由于缺乏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只能买买买。甚至因为钱包有限,很多时候都是靠别人援助赠送,捡点破烂。所以尽管巴基斯坦也拥有庞大军事力量,坐拥百万大军不说,坦克飞机也是数以千计。但是质量水平非常并不高,比起印度都还有着一段距离。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人均GDP仅1500多美元的贫困户,家底是十分有限的,压根就无法给到自身庞大军事力量足够的经济保障。如果是遇上战争冲突,巴基斯坦能够维持最佳状态的时间相当短。

总而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国家,是很难在军事方面有多少发展的。所以像巴基斯坦这种“穷兵黩武”的国家,排在全球第七,属实是有些高了。

韩国高居第六

不可否认,韩国确实是一个被低估的国家。虽说在我们的印象中,韩国长期都是以“弱小”而著称,立正挨打犹如家常便饭。但是作为“东亚怪物房”的一员,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其实是非常强悍的。至少从纸面阵容上看,韩国当前完全是有资格当老六的。

按照GFP给出的最新数据,韩国目前的国防力量总兵力高达113万人,包括大约55.5万人的现役正规部队,50万人的预备役人员,以及7.5万人的其他准军事武装力量。这个军队规模虽说比不上印度那般庞大,但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当然相比于兵力数据,韩国当前的装备数据其实还要更加亮眼。同样是GFP的数据,韩军当前各兵种总计装备了1600余架飞机,13万多辆军车,2300多辆坦克,8600多门火炮,以及150多艘军舰。

不比印度、巴基斯坦的滥竽充数,韩军的这些装备可都是好东西。像空中装备的战机里面,最差的都是F-15这样的四代机,而坦克里面也是一水的三代主战坦克。至于海上装备的话,则是有着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独岛号直升机航母等一大批同类型装备中的佼佼者。毫不夸张的讲,韩国当前的军队装备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还是一个军工大国,国防工业相当成熟。不管是飞机大炮,还是坦克军舰,韩国人都能造,而且都还造得不错。比如像什么K2主战坦克、K9自行榴弹炮、T-50教练机等等,在军火市场上那都算得上是抢手货。

豪华的军队,扎实的军工,韩国这种情况应该称得上是内外兼修,比起前面提到的印度、巴基斯坦之流无疑要扎实许多,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不过韩国也有短板,缺乏健全的国防体系。

作为老美的铁杆跟班,韩国的国防常年依赖美国,武器装备一边倒不说,连指挥体系都是要看别人的脸色。明明是自家养的军队,打仗的时候却要听从外国人的安排,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少战斗力,我是不太看好的。

所以总体来说,韩国目前的军事排名还是高了一些。

日本其实和韩国的情况也比较类似,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在二战之后的国防建设基本都是在美国设计的框架中,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缺乏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这种需要依赖外力保障的“军事强国”,那只能是狐假虎威。

法国倒数第二

比起前面几个国家的各种军力排名虚高,法国的这个排名属实是低了一些。不可否认,在美国阴影笼罩的北约体系下,法国这些年的军事表现属实是不太亮眼,军力数据是一年不如一年。

按照GFP的统计,法国当前的现役正规部队人数大约只有20.5万人,即便是把预备役和其他准军事武装力量全给算上,法国的武装力量总兵力也才40万出头,压根没多少竞争力。而在装备方面,法国的海陆空三军目前总计装备有120多艘军舰,200多辆坦克,7万多辆军车、100余门火炮,以及1000余架飞机。尽管这些装备的质量水平都是世界一流,但过于稀少的数量,还是极大的限制了战斗力。

所以如果从纸面数据上看,法国的这个军力排名倒也合理。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军事实力而言,纸面数据显然不是全部。法国是一个拥有雄厚国防底蕴的国家,虽说当前的军队阵容比较一般,但背后的隐藏实力却是深不可测。

比如法国在海外有着大量的军事基地,军事存在遍布全球。这使得法国成为了除美国之外,世界上唯一一个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国家。理论上讲,只要法国愿意,想打谁就打谁。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存在,也会存在着被法国在加勒比海偷袭的风险。

相较而言,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那些与法国不相邻,又缺乏远程打击能力的国家,却又缺乏相应的反制能力。我能打你,你却够不到我,这种不对称的军事差距,使得法国在军事上拥有极大的威慑力,这显然也是军事实力的一部分。

再比如法国是一个军工大国,拥有非常成熟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上当今世界那些主流的武器装备,法国人都能自己造,而且技术水平极高。比如阵风战斗机、西北风级两栖舰、勒克莱尔坦克等等,那都是同类型装备里面的佼佼者。另外像什么核动力航母、潜艇以及大杀伤力的弹头,法国人也能自己造,比起韩国之流无疑要高出一个层次。

总而言之,作为老牌的军事强国,法国的很多军事优势尽管没有被表现出来,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综合而言的,法国实际的军事实力绝对事全球前五的级别,和英国差不多是一个级别。换句话讲,当今世界比法国强的国家,也就三巨头了。

所以总结来讲,GFP搞的这个全球军事实力排名是有必要改动一下的。如果按照我的个人分析,我想应该是这样: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日本、韩国、意大利、巴基斯坦。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排名又是如何?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一邊抄中國作業,又一邊想取代中國,該國放豪言:2045成發達國家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19 hours ago

中國要提防!高市早苗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徹底暴露了日本的野心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19 hours ago

特朗普下最後通牒,中亞必須參與對俄制裁,否則關稅伺候!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19 hours ago

中美最近在太空進行了一次較量,絕對是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20 hours ago

新加坡前總理揚言:印度人口年輕的多,早晚會趕上甚至超過中國的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20 hours ago

中國為何不怕美國關稅?英國專家:中國有四張王牌,有一張最致命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

2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