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烏克蘭“對華10大軍事援助”比俄強?中國應該知恩圖報援助武器?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从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不少乌友们就在中国人跟前喋喋不休。说乌克兰对中国的军备建设提供了多大的帮助,中国应该“知恩图报”,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仗都快打了一年了,这种说法依然没有偃旗息鼓。

网图

最近在抖音微博上还出来了一个所谓的“乌克兰对华十大军事援助”,航母、战斗机发动机、舰载机、气垫登陆艇,甚至连第聂伯罗“南方”设计局设计的R-36M洲际弹道导弹都变成了对华军事援助了。在这幅图的底下无不惊悚地说,以上所有援助,“都是俄罗斯不肯提供的”,因此,什么俄罗斯对华关系那都是假的,只有乌克兰才是中国的“真朋友”。那么作为中国的朋友,咱们要不要对乌克兰“有所表示”呢?

乌克兰提供的重要军事产品

嗯,要大伊万来说,表示个毛线。当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中乌之间的军贸联系还是比较热络的,虽然“南方”设计局给我们洲际导弹技术那肯定是瞎掰,但是咱们从乌克兰那儿,还是弄到了一些好东西的。举几个例子:

UGT-25000燃气轮机介绍页

比如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曙光”科研生产联合体,该设计局和制造厂在苏联时期,就是苏联有名的燃气轮机研发企业,在苏联解体前刚刚拿出了先进的UGT-25000/DA-80型燃气轮机。但随着苏联解体,该型燃气轮机很显然没有了装舰对象,最后“曙光”科研生产联合体拿出了最后的力量,卖给我们10余台DA-80,用于装备052B和052C型驱逐舰。我们则经过研仿改进,拿出了我们自己的GT-25000型燃气轮机,从而成为了中国海军目前绝大多数驱逐舰的标准燃气轮机。

T-10K-3

又比如,我们在航空母舰项目计划开始之初,曾经试图自研或者向俄罗斯求购舰载机。但俄罗斯自己的苏-33都自顾不暇,一看有中国这么一个大金主上门,第一时间想的是怎样“借鸡下蛋”,借助中国的力量完成苏-33的现代化改进,遂提出了一个画饼性质的使用苏-35航电系统改进苏-33的技术方案。而我们当时要的舰载机是“短平快”,能够配套航空母舰迅速形成战斗力的,自然不会要这么一个大饼。

而现有的苏-33技术状态又实在太差,我们看不上,甚至俄罗斯自己也拿不出手来,这事儿在我们拿到一些技术资料后就陷入了僵局。这个时候,咱们突然发现,嘿,在克里米亚的萨基海军航空兵机场(就是去年被炸过的那个机场,НИТКА系统所在地),居然还剩下来一架完好的T-10K-3原型机,我们就向乌克兰求购。乌克兰一想我要这玩意儿也没啥用处啊,就卖给了我们,而我们就在研仿T-10K-3的基础上,结合国产歼-11B型战斗机的航电系统,拿出了我们的航母舰载机。

乌克兰时期的瓦良格航母

此外,更不用说的就是1143.6“瓦良格”号航母了,此外还有“野牛”气垫登陆艇和马达西奇公司研发的AI-322-25型小推力涡扇发动机。“瓦良格”号的故事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野牛”气垫登陆舰在本世纪初曾被作为我军应急作战的装备从乌克兰引进,甚至还引进了一批技术资料,当然最后没有大批量制造,而是改为批产国产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去了;至于AI-322-25型小推力涡扇发动机,到目前为止还是教练-10型高级教练机的主要动力,在我空军正在全力以赴推进训练体制改革的当下,该型涡扇发动机对我们的用处还是相当之大的。

“野牛” 气垫登陆舰

但尽管如此,咱们和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合作,其实也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一是有些军事技术,俄罗斯没有,比如1143.6航母,比如DA-80燃气轮机,这些东西俄罗斯自己都没得,你让我们上哪儿找俄罗斯买去?

二是中国和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合作,有的时候反而“单纯”一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当然这不是在夸乌克兰,确切来说这是乌克兰在军事工业和军备建设上放弃治疗的表现,比如燃气轮机,比如T-10K-3舰载机原型机,这些东西作为苏联的遗产,乌克兰都不要了,因为要了也没啥用。在那儿丢个十几年我们有了同类装备没准都看不上了,西方则当然看不上,既然如此何不赶快出手卖个好价钱?所以,这就跟乌克兰对非洲卖T-72主战坦克存货,或者对西欧卖煤炭是一个道理,卖的是苏联的遗产而已,等到苏联的遗产卖完了之后自然也就掏不出啥玩意来了。

乌克兰的坦克坟场

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乌克兰国内的情况还算比较正常。当时的库奇马政府秉持对华、对俄友好政策,在俄乌关系中采取了均衡外交的策略,并两次访问中国。而苏联时代红色乌克兰的老人们都还在,苏联解体之后我们成为了硕果仅存的、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怀在当时的乌克兰多少还存在,苏联的印记在乌克兰也没有完全消退。所以我们当时去乌克兰展开军事技术合作,乌克兰方面非常欢迎,很多东西都大大方方地拿出来给我们看。这种情况在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比如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甚至中亚等都普遍存在,成为了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独联体国家开展技术合作的独特助力。

中乌军事合作的转折点

但是,这种情况等到了2014年迈丹广场暴乱事件之后,情况变了。2014年迈丹广场暴乱事件,其实就是乌克兰西部魔怔壬对东部日子壬的一次政变,至于乌克兰西部魔怔壬的历史那就更复杂了,足够写个系列文章。

但总之,随着西乌意识形态在乌克兰国内占据主导地位,乌克兰政府全面向北约靠拢,对华关系转冷,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苏联情怀导致的热络一扫而空,对华军事交流也停了下来。在赫特曼波罗申科当总统的时候,出于制衡俄罗斯的战略考虑,对我们倒是维持了一定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企在乌克兰收了一批国有资产,天骄航空也是在那个时候传言说要收购著名的马达西奇,都是波罗申科政府“资产换安全”的结果。其实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和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几乎没啥内容了。

波罗申科

到了2018年泽连斯基政府上台后,乌克兰国内意识形态进一步极端化,继续向北约靠拢,甚至在一些我们的核心利益和敏感议题上,以不惜得罪中国的代价,也要和美国保持一致。中乌关系继续转冷,不仅军事技术交流已经聊胜于无,军事合作为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从2014年到2017年连续萎缩,在2018年才开始回暖。但即使如此到了2021年也不过有190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与此同时当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接近1500亿美元,在2022年更是达到了1900亿美元,达到了乌克兰的十倍以上。到了这个时候,乌克兰对于我们来说,在外交领域的权重已经极大下降,中乌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合作也是基本宣告终结了。

乌克兰人选出的演员总统泽连斯基

其实,就算当时不停,在卖卖卖卖了二十多年东西后,乌克兰剩下的苏联遗产已经所剩无几。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了少量装甲车辆技术,还有马达西奇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AI-322-25型发动机(俄罗斯型号AI-222-25),至于我们说了很多次的安-225巨型运输机,乌克兰自己都造不出来,谈何卖给我们。

中国的同类产品“岷山”发动机

而这些乌克兰拿得出手的技术,我们绝大多数都是自己已经有、甚至有了更好的技术的,即使是AI-322-25型发动机,这款被乌粉吹为“我国急需的涡扇发动机技术”,其实咱们有自己的储备型号,只不过有的时候这些次要装备自己造还不如买。而马达西奇的产能并不行,一年也就能批产个几十台发动机,2022年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扎波罗热遍地烽火,咱们已经买不到发动机了。

中乌军事合作的逻辑

在梳理了乌克兰对华军事交流和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之后,咱们可以发现,乌克兰的对华军事技术交流,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一帮苏联不肖子孙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过程。简单来说,乌克兰政府并不是一个多高明的商人,他只是想赶快把自己的苏联遗产尽快出手变现,而不是想自力更生。这在本质上来说,跟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而是八字不合。

乌克兰的逻辑:祖传的宝贝,有人买吗?没人买那我可拆了啊,反正我也用不着

乌克兰的对华军事交流,几乎都是2014年迈丹广场暴乱之前,由苏联老人们完成的。那个时候的乌克兰政府还是给大伊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的,毕竟在1999年中乌还合拍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最新版本、也是最好版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能对红色苏联的建国历史、奋斗历史抱有美好情感的国家,想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也不会太向下。可惜后来连续多次颜色革命,彻底扰乱了乌克兰,让乌克兰西部的、杂糅了新纳粹主义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如脱缰的野马。现在的乌克兰,想来再也拍不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电视剧了,自然也不可能再和我们有什么军事合作了。如果我们真要感谢乌克兰的话,还是感谢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苏联遗风的乌克兰好了。

中乌合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至于对乌克兰“有所表示”,大伊万觉得,能提这种想法的乌友还不如蒋介石有水平呢。咱们别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三十年代早中期,谁给中国提供军事技术帮助最起劲?可不就是纳粹德国嘛,不仅提供了大量成套技术装备,德国总参军官们还深度介入了国内革命战争,甚至介入了国民政府对日战略/战役计划制定,帮忙帮到这个水平。按照这些乌友们的想法,三德子跟英法开打的时候,咱们要不要对纳粹德国也“有所表示”?蒋介石当时要对纳粹德国“有所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还有战胜国地位吗?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G7一口咬定中國擴核,提出了一項惡毒要求,比讓中方銷毀核彈還狠

G7集团一口咬定中国扩核,提出了一项恶毒要求,比让中方销毁核弹还狠。 之前 G7 外长在加拿大开会,绕来绕去都在说中国核武库的事,口口声声说 “要提高透明度才能维护战略稳定”,可转头看看他们自己做的事,全是自相矛盾的双标操作。 就拿核武库规模来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2025 年刚出的数据显示,全球现存的 12241 枚核弹头里,美国和俄罗斯两家就占了快 90%,单是美国的军用库存弹头就有 3700 枚。 反观中国,核力量一直控制在最低威慑水平,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却成了他们重点 “关照”…

2 minutes ago

被中方批評後,荷蘭不知悔改,還通告全球,公然“栽贓”中國工廠

在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中,荷兰方面又开始试图“栽赃”中国工厂了。 当地时间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首先公开表态,称得益于中美近期达成的经贸协议,已经同步收到了中美两国的通知,这为安世中国恢复出货创造条件。 他进一步补充,称对接下来的情况抱有“乐观”预期,相信在未来几天内,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有望顺利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这番表态看似释放“缓和”信号,但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本就是荷兰一方,荷兰纠正错误才是关键。 如今,却刻意弱化自身责任,试图转移视线,丝毫不见认错悔改之意。 令人不齿的是,紧接着,安世半导体(荷兰)更是摆出强硬姿态。 就在当天,荷兰安世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声称无法保证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要知道,荷兰总部先暂停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导致生产节奏被打乱,如今反而倒打一耙质疑起中国工厂的产品质量。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布局高度依赖中国,虽然其大部分芯片在欧洲制造,但约 70% 的产品是需要送到中国工厂进行封装测试。 不过,安世中国早就明确表态,目前已与荷兰总部在运营层面实现“脱钩”,自主掌控生产与供应节奏。 并且,也储备了充足的产品库存,足以支撑到2025年底的市场交付需求,同时积极拓展晶圆采购的替代渠道。 另外,对于荷兰总部停止供应晶圆的无理行径,中方也允许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进行豁免,释放积极信号。 无论如何,中国工厂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且安全可靠的产品,根本无需荷兰方面,指手画脚。…

8 minutes ago

日本揚言武力介入,美國威脅讓台海變火海,中國外交官狠批美日

薛剑总领事火力全开,这一次连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没有放过。 2025年11月13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总领事在社交媒上,再一次就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表态,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不过这一次,他连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没有放过。 11月12日,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力挺高市早苗,他认为高市早苗所谓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期望,台海两岸统一问题应该用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表达的是日本等邻国对地区局势稳定的关切,中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且赫格塞斯再一次表示,美国很关注台海问题,不希望任何一方单方面地破坏台海两岸局势。并且扬言,一旦中国要用武力改变台海两岸局势,前线将会面临一片火海。这无疑指的就是美国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不仅日本会介入,美国也会,真到这个时候,中国就有的受了。 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这番帮腔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威胁中国,所以作为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的薛剑也毫不客气地警告了赫格塞斯: 第一句话,不要轻信赫格塞斯这个战争贩子的话。薛剑总领事这一次是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把赫格塞斯界定为“战争制造者”。而且薛剑总领事也明确表示,赫格塞斯所谓的“前线将是一片火海”,这无疑也反映出了美国五角大楼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所拟定的计划——地狱之火,一旦中国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及其盟国将会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甚至不介意在必要的时候动用武力,到时候台海两岸就是一片腥风血雨。薛剑总领事是告诉赫格塞斯,你所谓的“前线一片火海”,不仅吓不倒中国人民,反而会让美国栽一个大跟头。 第二句话,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也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任何的第三方,都没有权力在中国核心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因为这是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赋予的,也是中国的法律和中国的国力决定的,任何国家胆敢企图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一定是与14亿人民作对,中国绝对不会轻饶。台湾问题是红线也是高压线,谁碰谁死。 第三句话,薛剑总领事再一次重复了此前警告高市早苗的那段话,敢伸出你肮脏的头,中国一定会手起刀落。这一次不仅仅高士早苗再一次地感受了薛剑总领事这番杀气腾腾话的含义,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领略到了,胆敢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动歪脑筋、歪心思,中国也会毫不客气的斩断你伸出来的头颅。 薛剑总领事大杀四方,这一次不仅仅高市早苗遭到了“二次屠戮”,也没有给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一点面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薛剑总领事不仅对高市早苗迎头痛击,而且严厉警告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直接警告美国,想要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动歪脑筋,想着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这是14亿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的,中国大陆收回台湾已经准备几十年了,时至今日,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无论是经济 军事,还是政治,都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日本、美国敢于介入,中国不介意在台海问题上跟美国掰掰手腕,这就是我们的决心。 第二点,薛剑总领事要告诉美国,今天以美国的实力,想要在中国台湾问题上阻挠中国,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美国非要这么干,中美两国就来一场真正的世纪对决,看看美国能够撑多久。用中国破釜沉舟的决心告诉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战争可不是你这个只当过排长的人所能够想象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都不敢轻言在台湾问题上直接介入,并且触怒中国,赫格塞斯算什么玩意? 最后一点,薛剑总领事也想告诉美国,2025年以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国对美国发起对等报复,最终逼迫美国在经过五轮谈判后不得不与中国达成了妥协和休战的协议。同样的,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如果美国不愿意遵守中美两国所达成的共识,一意孤行的在台湾挑起冲突和摩擦,中国绝对会奉陪到底。 简而言之,薛剑总领事的表态,实际上就是代表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向全世界传达了清晰的信号,台湾回归的时间指日可待。

16 minutes ago

給高市早苗撐腰?特朗普口出狂言:美國導彈很多,中國也不想起沖突

特朗普炫耀导弹数量,妄言中国“不敢与美冲突”。此等把戏,是在给高市早苗撑腰?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舞台上,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就在日前,特朗普再次抛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他大肆吹嘘美军的强大,并警告说,“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靠实力。” 【特朗普妄言中国“不敢与美冲突”】 吹得一时上了头,他更是宣称:“中国确实拥有可观的导弹武库,但我们的导弹储备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并不希望与我们发生直接冲突。” 先不说中美这样的超级大国,是否真的会因为导弹数量的问题而陷入直接冲突,单单就这番“导弹论”来说,就让人忍俊不禁。试想,真要打起来,仅仅比拼导弹数量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智库CSIS曾经做过二十多次模拟推演,得出的结论是:若与中国大陆开战,美军将在三周内耗尽5000余枚远程导弹。三周之后,美国会有怎样的对策?显然,导弹数量并不是评判中美关系的唯一标准。 其实,特朗普素来以口无遮拦闻名,一些“不切实际”的狂言背后,往往藏着他的小算盘。这一次,他或许不仅仅是在炫耀美军的强大,还可能是在鼓动盟友。 【高市早苗妄称日本军事介入台海】 毕竟不久前,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因为在议会上的涉台言论,而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声称日本可能会以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为由,军事介入台海局势。这样狂妄的言论,自然招致了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外交部多层次多方位的反击,充分显示了中方立场的坚定。 然而,高市早苗的出格言论并没有彻底收敛。虽然她在议会上又作出最新辩解,称那番话只是一个假设性回答,并不会导致日本政策的改变。但她仍然拒绝撤回相关言论。这种半硬不软的态度,恐怕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故意试探中方在面对此类挑衅时的反应。 毋庸置疑,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是不可触碰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毫不留情地向日本发出质问:是否想重蹈历史覆辙? 【特朗普与高市早苗】 在这个背景下,特朗普似乎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态,为日本撑腰打气。可是,问题在于,嘴上说说容易,行动却是另外一回事。 熟悉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特朗普所谓的“靠实力与中国打交道”的说法实际上是毫无根据的夸口。 若谈实力,这几年美国已经在中美博弈中屡屡吃瘪。贸易战的挑起者虽是特朗普,但最终输家也只能是他。在中国强力反制的背景下,美国不得不撤销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这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做到的成就。…

36 minutes ago

德國總理吹噓:6G不用中國的,美國的也不要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当全球都在为6G技术研发竞速时,德国喊着“数字主权”的口号推行“双重脱钩”。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的一场商业会议上声称,既将华为等中国供应商彻底排除在该国6G网络建设之外,又要与法国商讨摆脱对中美两国及大型科技公司的依赖。 他透露,德国政府内部已作出决定,只要有可能,就会更换组件,比如5G网络中的组件换成德国自主生产的产品,更声称“不会允许6G网络中出现任何来自中国的组件”。 这一表述延续了德国2024年的对华政策基调。当时德国以莫须有的所谓潜在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将逐步移除5G网络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组件,并与多家运营商达成协议,计划分两阶段执行:2026年前清除核心网络中国技术,2029年底前全面剔除来自中国厂商的通信塔、传输线路与天线设备等。 但政策落地的“滞后性”引发欧盟不满,导致德国遭到欧盟委员会内对华强硬派人士的点名批评。由于德国运营商在替换中国设备上“进展缓慢”,目前仍有近六成电信设备来自中国,华为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成为德国运营商青睐的合作伙伴。 而欧盟层面的施压还在升级。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希望把2020年关于在移动网络中停止使用“高风险供应商”的建议,升级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规定。 虽然电信基础设施的决策权归各成员国政府所有,但维尔库宁的提案,将强迫成员国遵循委员会的安全指引。若该建议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不遵守规定的成员国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和经济处罚。 德国总理默茨 IC photo 为加速“去中国化”进程,德国正考虑动用公共资金为运营商“买单”。彭博社上月披露,德国政府正考虑动用公共资金,向德国电信及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补偿”,推动他们换下华为的设备。 相关金额仍在讨论之中,柏林尚未决定是采取一次性更换还是分阶段推进。单在德国替换华为设备的成本就超过2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5亿元)。部分方案设想中,政府可能动用国防或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向电信公司支付补贴。 而默茨今年早些时候高喊“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德国竞争力,推动设立的一项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特别基金,已被市场称作“财政火箭炮”。如今若再添大额支出,难免引发国内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 在对华技术“筑墙”的同时,默茨将合作的橄榄枝抛向法国。他表示,下周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数字主权峰会上探讨“摆脱依赖”。…

44 minutes ago

荷蘭經濟大臣放話!感謝中國豁免但不後悔,要是能重來還會搶安世

荷兰政府酿出“安世之乱”,搞得全球供应链岌岌可危,烂摊子至今没有收拾干净,可到现在仍不知悔改。 当地时间11月13日,英国《卫报》形容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Karremans)是这场争议风暴中的“核心人物”,并刊登了对于他的独家专访。专访中,他声称欧盟与中国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及其关键车规芯片供应的争端,让全球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对华依赖程度。 尽管其所在的自由民主人民党在上个月的大选中仅位列第三,但由于新政府形成可能需要一年,卡雷曼斯仍将继续担任经济事务部大臣。他此时仍不忘炒作渲染称,这场争端威胁到了全球汽车生产,“是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提醒人们依赖单一国家提供关键技术或原材料的风险。 “外界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它就像一部经济惊悚片。”明明是荷方单方面“捅娄子”,可他却仍在“嘴硬”,宣称对酿出这场争端丝毫不感到后悔,即便事后看来,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 “现在,短期内有了解决方案……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话锋一转,卡雷曼斯坚称:“如果我身处同样的位置,拥有我现在所掌握的信息,我仍然会再做同样的事情(Iwouldhavedonethesamethingagain)。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卫报》 通过《卫报》的这次专访,卡雷曼斯似乎找到了“放话管道”,不断单方面披露所谓这场争端的“始末细节”,这在争端爆发后尚属“首次”。他在专访中,回忆了自己与德国部长级人士、汽车业内人士以及美方的高级别接触。 此前,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突然下令,“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但直至10月12日才对外公开。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一天,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政府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50%的闻泰科技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卡雷曼斯坚称,荷方的动作与美方9月29日将安世半导体列入“实体清单”毫无关系。“我们绝对没有受到美国人的任何施压或胁迫。”但他又说:“我们从美国人那里听到的消息是,他们即将进入政府停摆状态,他们想确保安世半导体被列入名单。” 可事实上,荷兰相关法院10月14日公开文件显示,荷兰和美国曾就“穿透规则”进行过沟通协调,美国向荷兰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等要求,以免受“穿透规则”的制裁。 《卫报》还称,早在2023年,美国就通知荷兰,正考虑将闻泰科技列入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关联方名单”,外界开始担忧该公司未来向美国出口的能力。“这些限制非常严厉,因此我们必须与美中两国政府以及安世的中方股东合作,寻求解决方案。”卡雷曼斯说。 面对《卫报》,卡雷曼斯仍在炒作渲染针对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的不实指控,并声称所谓“情报”显示——安世半导体正将其位于汉堡的部分实体运营环节转往中国。 他坚称,如果闻泰科技真的将半导体晶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会转变为完全依赖。这……对欧洲来说将非常危险。” 当被问及所谓“计划将汉堡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传闻时,闻泰科技方面回应,该公司正在德国推进一项投资计划,预计将创造150个新的就业岗位,其中包括100个研发岗位和50个生产岗位。…

52 minute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