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在2023年,在我国海军中服役的舰艇应该不会有5000吨以上级别的水面战舰,但是也不排除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而在盾舰这一方面会有改变,仍然可以给大家带来非常大的惊喜。目前我国军中盾舰的数量是41艘,在2023年,中国将有10艘盾舰等下水,并且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新锐盾舰的出现,为我国增添新的强劲力量。
2019年是我国海军军舰下水的高峰期,一共下水24艘了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的军舰,总排水量高达24万吨,其中甚至包括了一艘055型驱逐舰和一艘052D型驱逐。
中国造船技术领先全球
得益于中国领先全球的造船技术,中国是全球三大造船巨头(中日韩)中,唯一在军舰和民用船舶制造技术上都领先全球的国家,日本也拥有成熟的军舰制造技术,但技术发展受到了限制,而韩国制造民用舰船能力很强,但军舰制造属于系统工程,韩国综合能力不行,所以军舰制造技术比较弱。
中国1年可以制造10艘军舰。2015年初中国海军军舰总吨位是90多万吨,到2021年初,中国的军舰总排水量达到了240万吨左右,仅仅6年,增长了150万吨,而关于美国海军舰艇总吨位的统计,出现最多的三组数据是350万吨左右、500万吨以上和700万吨左右,随着中国造舰速度不断提升,按照最大460万的差距,仅需12年左右,中国国军舰总排水量就可以超过美国。
中国造舰速度这么快,得益于两个方面,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拥有几十家船厂,可以实现多线开工。除此之外,中国造船技术也是领先全球,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研究模块化军舰制造技术,当时中国的船舶专家就意识到,在船舶建造领域, 在经历了以“壳、舾、涂”和“设计、 制造、管理”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造船技术后,已经开始向模块化造船技术跨越。
模块化舰船用有限规格的平台和功能模块间的灵 活组合,能很好地满足多种任务需求.和传统独立的舰 船研制模式相比,技术继承性更好, 成果共享和复用 的程度更高。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成熟度,降低了技术风险,另一方面扩大了生产规模,能有效降低研制费 用,提高效费比。
除此之外,中国船厂还采用用最新的分段建造技术、先进舾装方法和环保造船设施,并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效缩短建造时间和降低建造成本。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实现批量监造,中国抓住批量舰船监造特性,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和网格化的军品管理模式,实现在建舰船技术、质量、进度信息的实时反映、可追溯性和精细管理。围绕快捷处置发生的问题,他推动军厂所三方联合巡检、联合验收模式,做到随时报验随时检验,有问题现场处置。新型驱逐舰的建造周期较原先缩短了三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军舰可以下饺子的原因,事实上,中国造船业的生产能力远不止1年10艘,要知道,中国船舶还有大量商业订单。
美国造船业已经没落
然而,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已经没落,美国现在能造军舰的造船厂只剩下5个,其中能造航母的造船厂更是只有一个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而且仅有2条生产线,美国曾经是全球的造船王者,那个时候美国是世界工厂,美国拥有全球第一的钢铁产量,可以轻松完成任何重工业产品的制造。在1941年到1945年间,美国船坞共计美国总共建造了24艘大型舰队航母、123艘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以及其他5000艘各型军舰。曾经二战的德国军官感慨过:“不管怎么打,击毁的盟军的战舰数量总是比不上美国补给的数量”。
从2000年至今,美国造船业已经流失了至少2万名有经验、有技术的熟练工人。中日韩三国基本上瓜分了民用船舶市场,美国造船业仅靠着官方订单续命,这也让它们没有自己去更迭技术,对高级技工也没有吸引力,专家也大量跳槽,美国造船产业链更是迅速萎缩,美国如今因为缺少材料,很多造船技术退步回了40年前,90年代,美国造船还能使用全封闭一体化桅杆,全封闭一体化桅杆可以将舰艇的隐身、通信数据传输以及高处建筑进行良好的融合,增强本身隐身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整艘舰艇的态势感知能力,迄今为止,这是最先进的技术。中国的055型导弹驱逐舰也是用的一体化综合桅杆。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
然而美国给研发者格尔夫波特船厂画大饼,说你们尽管研究,美国有的是钱给你们,格尔夫波特船厂为此耗费巨资进行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的上层复合材料建筑研发。
但美国海军最终将DDG-1000的建造数量削减为三艘,这导致格尔夫波特船厂的投资全部”打水漂”,格尔夫波特船厂绷不住了,辛辛苦苦花钱建的生产线你们说不要就不要来,2015年直接宣布破产倒闭,格尔夫波特船厂的倒闭让美国只能恢复传统的“晾衣架”桅杆。
格尔夫波特船厂倒闭后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
美海军2020年开始的下一代护卫舰FFG(X)计划,计划打造的最新一代护卫舰——星座级护卫舰,也只能使用“晾衣架”桅杆。除此之外,星座级护卫舰完全采用美国30年前的技术。从这你就可以看出,美国造船工业早已萎靡不振。
因为多家船厂这几十年内接连倒闭,很多订购美国舰艇的国家,都找不到地方售后维护,造船业的没落让美国很多项目无法展开。
美国军官直言这是耻辱
但是中国军舰下饺子的速度让美国实在感到压力,再加上最近中国航母舰队突破第二岛链,直达美国在太平洋的核心军事基地关岛,美国也开始慌了。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戴最近就表示:
美国造船企业1年3艘都造不出,这是耻辱,美国海军作战部要求美国造船企业必须一年给美国造出3艘军舰。我们会付出很多很多钱,要啥给啥,但我们没有得到我们花钱买的东西。
对于美国来说,1980年建造的提康级巡洋舰这几年都要陆续退役,而且每年不止3艘,22艘提康级巡洋舰要在2027年全部淘汰,
可是美国1年连3艘伯克级驱逐舰都造不出来,从2022年开始算,等到提康级巡洋舰全部淘汰,美国伯克级驱逐舰增加不到18艘,到那个时候,第一批伯克级又将到每年4-5艘的退役周期了,这一路下去美军的规模要怎么维持,这是作为海军作战部长的吉尔戴非常头疼的事情。
伯克级驱逐舰也只有晾衣架桅杆
吉尔戴的愤怒更多来自于无能为力,要知道,美国虽然号称拥有350艘军舰规模,但很多都是三四十年前建造的,那个时候美国的造船业还很发达,而如今这些军舰,都面临着退役,仅从2022财年到2023财年,美国海军就将退役12艘万吨巡洋舰、3艘核潜艇和其他35艘水面舰艇,2027年,美国军舰总数将会进一步退化至280艘左右的水平,远远达不到巅峰时期的350艘舰艇规模。
而从2015年以来,解放军的盾舰数量以每年最少7艘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美军的数量则在急剧减少;吉尔戴如果想要维持舰队规模,就需要提高美国造舰速度。
但是美国造船工业还没有那个能力,给钱也造不出来,这种现实困难真不是什么加钱能回来的,所以吉尔戴的狂怒,更多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
目前,美国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委托其他国家造船厂帮助它们造舰,比如让欧洲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制造星座级护卫舰。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政坛右倾化的那点底色,被彻底翻到了台面上。她一边在国内大谈“修宪”“加强防务”,一边在对外问题上频频放出危险信号:在涉台、涉华问题上用词极端,在涉俄问题上紧跟美国,对历史问题更是拒绝认账。对中国来说,这种态度很难原谅;对俄罗斯来说,更像是在往自己门口搬火药。 日本政府这一系列恶劣行径,早就被中方公开点名严厉谴责,也让俄罗斯彻底警觉起来。自从高市早苗抛出那番错误涉华、涉台言论后,俄方多次“火力全开”对日本发出严厉批评。中俄都很清楚,日本如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下去,迟早要出大事,所以两国的警觉是一致的,只是发力方式不同而已。 其实,俄罗斯动手比谁都早。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俄军就出动图-95MS战略轰炸机绕飞日本海,这种级别的出动,不是普通“秀存在感”,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东京:俄罗斯在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 等到高市开始公开发表错误涉华、涉台言论,俄罗斯外交部更是毫不客气,直接点名她是在复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设立的那一套机构,话说得很直白——如果日本不想重蹈覆辙,就必须从历史里真正汲取教训。 最近日本又对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帮美军填上因援乌造成的缺口,在莫斯科看来,这已经不是“站队”,而是变相援助俄罗斯的对手,俄方对日本“翻脸”也就顺理成章。 其实,俄日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僵。安倍晋三在任时,为了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取一点空间,日本对俄罗斯的态度一度非常小心,甚至可以说近乎“谦卑”。安倍多次主动和普京会面,日方不断释放善意,希望通过拉近关系,在领土问题上换来哪怕一点点突破。只不过,这种小心经营的平衡,很快就被现实撕碎了。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日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迅速跟着美国和西方阵营走,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还配合发表了一系列让俄方难以接受的表态。对莫斯科来说,这等于宣告:日本彻底倒向了美国,之前那些场面上的“友好”,没有任何继续维持的必要,俄罗斯这次对日本的“重拳出击”就更谈不上是一时冲动,而是顺着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手里的那张“老账”,就变成了日本最难受的软肋。二战结束至今,俄日之间始终没有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从国际法层面看,两国在名义上仍处于未完全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律意义上长期处在敌对关系之中。 现在俄罗斯公开拿这一点说话,干脆表示“和平条约”暂时不谈,“北方四岛”更不可能交还,这就把日本长期以来的所谓“谈判空间”压到了最低点。对日本来说,这不仅是现实利益受挫,更是一个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局面。 站在中俄的角度看,日本的问题远不只是嘴上态度难听,而是路线选择已经偏到了危险方向。一边在国内推高军费、加速再军事化,一边不断引进美制先进武器,还频繁参与各种国际军事行动;在亚太地区,日本又作为美国的核心盟友,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则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 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让中俄都得出同一个判断:日本不但没有真正从历史中走出来,反而有把军国主义那一套慢慢“翻新”的冲动。 更让中俄警惕的,是日本政坛那股越来越浓的历史修正主义风气。从安倍晋三,到现在的高市早苗,一批政客对侵略历史避而不谈甚至试图粉饰,把当年的侵略战争往“普通战争”“自卫行为”上去洗。这在中俄两国眼里,都不是简单的舆论问题,而是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前兆。 于是,一边是俄罗斯不断通过军机行动、外交发声来警告日本不要再往前冲,一边是中国多次公开强调,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必须在涉华涉台问题上收回危险言论。中俄在这一点上的立场,可以说高度一致。 但现实也很清楚,光靠几句谴责,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日本。日本在军事上的动作没有任何收手的迹象,军费持续攀升,防务政策在不断突破原有框架,与美国一起在亚太地区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多次参与针对中俄的联合军演。 对中国来说,这些动向正面冲击着周边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日本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同样是在压缩自家战略空间。于是,中俄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问题上的利益高度重合:俄罗斯更多用外交和军事行动施压,中国则依靠外交谴责与自身的战略威慑,共同把日本的冒进行为压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日本重新变成地区甚至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