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此次事件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正式参加二战。仅从表面来看,此次日本海军的偷袭行动,无论是准备策划还是实际作战都算是相当成功,但如果从事实效果来看,这场对珍珠港近2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可能仅仅只是炸了个寂寞而已。
上图_ 日本偷袭珍珠港
有“阴谋论”者一直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已经事先知晓日军整个作战计划的情况下,为了让美国参加二战而故意唱的一出苦肉计。证据是袭击的当天珍珠港内美军航空母舰一艘也没有,而8艘主力战列舰全在港内。在此且不说这个阴谋论的基本逻辑是否通畅,当时包括美日在内的各国海军中还并未认识到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无一例外都是将战列舰看做海军主力舰的,而航母仅仅是辅助舰只。
即使是出动了6艘航母的日海军偷袭的首要目标也是美军战列舰而不是美军航母。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军的航母在不在港内其实对日军影响不大。而美军的8艘战列舰有4艘被击沉,4艘受到重创,轰炸效果确实甚佳,也基本达到了日军事先预定的作战目标。
上图_ 日本偷袭珍珠港,沉没的亚利桑那战列舰
但实际情况却出乎了日军意料。如果军舰被击沉在大洋深海,那自然是彻底无法救援。但珍珠港作为军港其水深仅仅只有平均12米,无论是击沉还是重创其实打捞或者修复也都很是容易。除了“亚利桑那”号由于弹药库殉爆无法打捞(后来被改造成了水上博物馆),“俄克拉何马”号因受损也过于严重打捞后无法修复以外,剩下的“宾夕法尼亚”号等6艘战列舰都陆陆续续被打捞出水,并迅速开始了维修修复工作。不仅如此,美军还借此机会对这些战列舰顺手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造。以致于这6艘战列舰经过彻底的修复都焕然一新,随后陆陆续续的重新参加太平洋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莱特湾大海战中的苏里高夜战,这6艘战列舰更是首当其冲,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决,结局是日军的“扶桑”号、“山城”号2艘战列舰被击沉,这些浴火重生的“老舰”们也借此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不知这些日军炮灰假如知道送他们去地狱的美军战舰全是几年前已经战沉战损的老舰,该作何感想?
上图_ 莱特湾海战 旧照
作为美军当时在太平洋上最大最完善的综合军事基地,珍珠港不仅只个单纯的军港,经过多年的建设,珍珠港拥有海军船场、维修船坞、鱼雷库、潜艇码头、发电厂、弹药库、燃油库等等一整套相关设施,仅仅燃油库储存的燃油高达450万吨!而在珍珠港事件当日,美军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别的不说,“一点就爆”的燃油库不仅极易攻击,而且其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威力成也足以将整个珍珠港设施夷为平地。无论从哪点来说,这些硬件设施都要比那几艘战列舰更具战略意义。
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当时日军海航的指挥官渊田实等人一致要求继续轰炸珍珠港的硬件设施,但作为突袭舰队司令的南云忠一中将却坚决反对,其认为主要作战目的已经达到,因此要见好就收,赶紧跑路为先。结果日军偷袭编队也按照他的命令急匆匆的返回了本土。
上图_ 南云忠一(1887-03-25~1944-07-06)日本海军大将
其实,这也是日本海军一种典型的“小偷小摸”心态在作祟,一旦有了战果占点便宜,就赶紧溜之大吉,生怕逗留战场时间太久造成己方损失。这其实还是对美军的畏惧心理在作怪,而这种骨子里头的自卑情结也不会轻易改变。日本海军这种“打了就跑”的不良心态也贯穿了整个二战期间,使得其即使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也无法扩大战果,从而无法完成对美军的致命一击。
由于基础设施和燃油弹药完好无损,使得接下来美军的作战行动并未受到后勤保障方面的任何制约,甚至就在日军撤离不久,美军就开始了修理恢复工作。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1942年中途岛战役时,美军主力航母“约克城”号受到重创,日军认为其已经无法继续投入战斗,然而,“约克城”号却在珍珠港内的维修船坞进行紧张的维修作业,仅用3天就基本恢复战斗力,而这艘重返战场“幽灵航母”和另一艘美军航母“企业”号联手取得了将日军4艘航母全部击沉的辉煌战果(另一艘美军航母“大黄蜂”号的舰载机队没有取得击沉航母战果)。可见日军不彻底的偷袭行动,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谓是自作自受。
上图_ 被炸后的美军飞机跑道
二战前,曾有驻外武官经历且头脑尚算比较清醒的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曾向日方军部高层建议不要轻易对美开战,并称“只要看看底特律的汽车工业和德克萨斯一望无际的油田”就能知道战争结局。然而,已经完全沉浸在打败“英美鬼畜”幻想中无法自拔的岛国上下却对这样的“异见”完全无视,而山本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去参加这场在他看来压根没有胜算的战争。
上图_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
的确对于日本来说,美国的综合国力是遥不可及的。日本在战争中总共制造了大小航母25艘,各型飞机6万余架,客观的说,对于当时日本这样一个半工业化国家来说也算是相当不容易了。然而,这些还算可观的数字和美国一比却迅速相形见绌。美国在战争期间制造的各型大小航母数量高达155艘,仅大型航母就达27艘,仅此一项就超过了日军的航母的总和,制造的飞机总数更是多达30万架以上,仅1942年一年生产的飞机数量就和日军的总产量相当。而且这还是在1944年以后随着战局已定情况下美国压缩产量的结果。
可以说,珍珠港事件中日军引以为傲的炸沉重创几艘美军战列舰,炸毁200多架美军战机的战绩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从这个角度来看,偷袭珍珠港更像是炸了个寂寞。
上图_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偷袭珍珠港成功后,面对欣喜若狂的日本军民,山本却忧心忡忡的说了一句“我们只是惊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当时的日本人还体会不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而仅仅过了不到四年,这个逞凶一时的小小岛国,也就走向必然失败的可耻结局。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浩瀚大洋是赌场》,俞天任著,语文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洲形势剑拔弩张,一边是美国的舰队潜艇堵在门口,数千美军虎视眈眈;另一边,委内瑞拉干脆升起了五星红旗,对着中国喊起了“兄弟”。这波操作看似突然,其实全是被美军逼出来的无奈自救。 9月3号那天,北京举行阅兵仪式,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几乎都没有人注意到,在遥远的加勒比海南岸,委内瑞拉也对中国表达了特殊的敬意,对外展示了一个特殊的广场和雕塑,纪念中国抗战历史。仪式现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表了讲话,说建这个广场就是为了向中国人民致敬,毕竟二战里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要说这广场的设计,那真是处处藏着“小心思”。雕塑正前方摆着中委两国国旗,明摆着是说两国人民站在同一战线;更关键的是,雕塑周围刻满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字,台湾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可不是简单的地理标识,分明是委内瑞拉用最含蓄的方式表态:我们坚决支持一个中国,认准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省。在国际上敢这么明确站队的国家,真心不多见。 仅仅10天后,委内瑞拉再次发布了一份涉及在的公告,强调中国跟他们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还特意称呼双方的关系为“兄弟情谊”,夸这种关系在应对国际危机时特别靠谱,是全球所有国家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此外,委内瑞拉还表示想要同中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恨不得方方面面都绑在一起。这哪是普通的合作请求,分明是想找个靠谱的“靠山”。 委内瑞拉为啥突然对中国这么热络?答案很简单:美军都快兵临城下了。上个月,美国就把海军舰队和潜艇派到了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域,几千名美军跟着进驻,摆明了是来施压的。更嚣张的是,美军还在这一海域击沉了一艘所谓的“运毒船”,说船上13个“毒贩”全被击毙了。这借口找得敷衍,明眼人都知道是在敲打委内瑞拉。 面对这架势,马杜罗也没坐以待毙,立马启动了“人民走进军营”行动,全国上下搞起了大规模民兵军事训练,恨不得全民皆兵,把国家战备水平拉到最高。可即便如此,跟军事强国美国比起来,委内瑞拉的实力还是差了一大截。就在15号,美军又动手了,在国际水域攻击了一艘据称来自委内瑞拉的“运毒船”,船上3名男子当场丧命。
美媒《国家利益》在9月5日的一篇报道中意外的披露了美军萨德导弹的库存只有600枚,同时《国家利益》还设定了中美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美军的萨德导弹库存最多只能坚持几个小时,而对于萨德导弹的生产每年的产量不过几十枚!美媒认为,必须要用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来替代萨德导弹的拦截,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武器已经在中国93阅兵式上展示了! 12天的伊以战争:消耗了美军25%的萨德导弹 6月13日开始到6月25日伊以战争,从以色列突袭伊朗境内目标开始,到伊朗弹道导弹打得以色列鬼哭狼嚎结束,历时12天,史称为12日战争!伊以战争的过程挺有趣,从以色列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未能将伊朗打趴下! 反而伊朗顶着以色列猛烈的恐袭不断对以境内目标展开高强度弹道导弹袭击,双方进入了一个堪称奇观的“战略平衡”阶段,最终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情况但却没有摧毁伊朗核设施的情况下,美以保住了面子,伊朗保住了最后的里子情况下得以停火!这次战争经历了几个阶段: 以色列绝对优势阶段:从6月13日突袭开始,以色列就摧毁了伊朗境内中西部地区的防空设施、军事基地以及大量导弹洞窟与发射阵地和导弹发射车,甚至连军工厂都被摧毁了。以色列无人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空军战机想炸哪就炸哪 伊以双方战略相持阶段:以色列突袭后24小时不到就遭到了伊朗第一波导弹与无人机攻击,但大量发射设施被毁,无法形成火力覆盖!从6月15日开始,随着大量发射设施被修复,导弹储存的洞窟被抢通,伊朗的反击开始有点让以色列手忙脚乱了; 伊朗导弹打击占优势阶段:在6月17日之后,伊朗导弹打击方向改变,从军事设施转向高价值资产,比如港口、发电站以及商业区等,这些地区防护薄弱,几乎没有防打击加固。以色列大量目标被击中,股市暴跌,大量资金外逃,以色列媒体强烈要求美国下场,这表示以色列已经慌了。
前言: 中东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 最近发生的导弹冲突令人震惊,而胡塞武装再次发射的一枚导弹,不仅暴露了美国在武器控制方面的隐秘手段,也进一步揭示了中东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一种导弹,两种结局 2025年9月13日,沙特防空部队在麦地那上空成功拦截了一枚由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 根据事后媒体公布的画面显示,胡塞武装可能发射的是“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或中程弹道导弹,而这些导弹被沙特引进的美国制造的萨德反导系统精准击落。 当时,麦地那上空传来一声巨响,许多居民惊慌失措,纷纷寻找掩护。 从结果来看,沙特成功拦截了胡塞武装的导弹,但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沙特此举可能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 胡塞武装此前多次向沙特境内发射导弹,目标涵盖南部城市吉赞、首都利雅得国际机场等多个地点。 此类袭击极有可能对沙特境内的平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次拦截行动,沙特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 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多年来在也门展开军事行动,但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胡塞武装至今仍掌控也门首都萨那。 胡塞武装频繁向沙特发射导弹,无疑损害了沙特政府的声誉,此次拦截行动或许也是为了重塑其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和权威。…
印巴5.7空战虽然过去4个多月,但印度一直否认有“阵风”被击落,甚至在特朗普两次公开“佐证”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松口反正就是印度大获全胜。近日,英国《空军月刊》杂志发表深度报道,认为印度空军“阵风”被击落数量,不是之前说的3架而是4架。 相关报道 如果这一消息可靠,那么印度国内政客们又要打一架了,毕竟莫迪政府从来都说自己是赢方,对战机被击落向来不承认。所以要让嘴硬的印度承认,就必须拿出有力证据,因此报道中公开了巴基斯坦提供的细节。总计击落4架“阵风”战斗机,1架来自印度空军第17战斗机中队,装备序列号为BS001。另外3架来自第101战斗机中队,装备序列号分别是BS021、BS022、BS027。 公开如此明确编号,对印度空军来说想模糊处理都不行,总不能让这几架战机永远消失不露面。而且战后,印度空军这几架“阵风”没有更新动态,甚至还打算更改编号体系,说明他们不想让外界知道更多,各种因素相结合完全符合被击落可能。之前巴基斯坦也说了,歼-10CE实际锁定多架印军战机,只是不想让战事升级局势失控,所以才有选择击落主要威胁目标。因此在公开报道战果时,适当留点面子给印度,只不过印度嘴硬到底连一架损失都不想承认。 “阵风”残骸 5.7空战由印度主动挑起,本来准备以规模更大的空中力量发动突击,能够取得意料之中的胜果。没想到巴军早就打造出中式作战体系,包括红旗防空系统、ZDK-03预警机、歼-10CE相结合,可以实现提前预警指挥、A射B导等作战模式。所以当印度空军还在空中集结时,巴空军已经成功预判对方下步行动,然后战机升空锁定攻击。 整个空战持续不足一小时,被印度视为神话的“阵风”战斗机,在巴方电子战面前居然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当PL-15E已经打到跟前时,这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所以巴空军才能创下180公里外,用PL-15E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纪录。为此印度还在自欺欺人,事后分析上了PL-15E公开宣传数据的当,因为PL-15E宣传最大射程145公里,所以他们觉得在本土没有越界很安全。 57空战态势图 歼-10CE战斗机 巴方最初公开战果,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战斗机,这次英媒再加一架也并非不可能。不过最令人意外的还是印度,否认被击落事实就算了,本来战后向美国求购F-35属于相对正常举动。但印度现在突然抽风,居然计划向法国增购114架“阵风”,再加上之前下单的26架“阵风”M,在之前36架基础上还要再买140架。 单价高达2.4亿美元以上,印度除了钱多没地方花之外,实在想不出他们为什么还要再买这款战机。实战证明,一架歼-10CE按空优标配4中2近导弹,理论上可以在超视距外击落4架“阵风”。那么巴基斯坦空军再买100多枚PL-15E,利用现有歼-10CE机队就能实现完胜,更何况未来还要购买歼-35印度根本没办法比。 歼-10CE战斗机 …
乘坐高铁时,人们往往被飞驰的速度与平稳的体验所吸引,却极少留意支撑这一切的核心部件——高铁车轮。它虽沉默无言,却承载着整列列车的安全命脉,其技术含量丝毫不逊于车身设计或动力系统。 在中国高铁起步阶段,轨道系统、牵引设备乃至整车制造大多依赖海外引进,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高铁车轮技术,则遭遇了更为严苛的封锁。日本与德国企业联手构筑起严密的技术壁垒,几乎切断了所有学习与获取路径。 这些国际巨头不仅掌握着最前沿的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更以“不转让、不合作、不展示”的“三不”铁律杜绝任何技术外泄的可能。即便是已经报废的车轮,也会被原厂强制回收,绝不允许流入中国市场。 正是这种近乎傲慢的技术垄断,激发了中国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决心。历经十余年的攻坚克难,我国不仅成功突破高铁车轮核心技术瓶颈,还主导制定了多项国际行业标准,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车轮出口至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 “铁疙瘩”背后的技术密度远超想象! 当人们谈论高铁,“复兴号”流线型的外观和每小时350公里的疾速常成为焦点。然而真正决定列车在复杂气候与高负荷条件下能否安全运行的,并非这些显性的设计元素,而是那一对对直径约一米、单重达300公斤的车轮。 …
自石破茂"体面谢幕"之后,日本下任自民党总裁的角逐也逐渐升温。 根据日本共同社11日、12日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以28%的民众支持率大幅领先,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小泉进次郎所获得的22.5%。 倘若她最终出任首相,整个日本列岛的政治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这位64岁的女性政治人物,不仅对中国立场强硬,对美国同样毫不示弱,甚至对以色列也态度冷淡,这些特征从她的政治履历中便可窥见端倪。 2011年,高市早苗曾与新纳粹团体"国家社会主义大日本劳动者党"领袖山田一成合影,这张照片后来被该组织用于官方网站展示。 这个山田一成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曾公开表达对希特勒的崇敬之情,秉持反美、反犹太、反华的极端思想,甚至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表示过赞赏。 在该组织发布的影像资料中,山田还曾身着带有纳粹标志的服装在公共场所进行游行。 面对媒体追问,高市早苗虽然承认照片确系本人,但她轻描淡写地解释称"这张合影不具备任何政治含义",这种自我辩解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如果说与新纳粹组织的接触只是"无心之举",那么她对一本颂扬希特勒著作的推崇就更值得警惕。 她曾高度评价《希特勒的选举战略——现代选举必胜圣经》一书,该作品后来因遭到人权组织强烈抗议,出版仅两个月便被迫下架。 在这些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市早苗对华立场早已显露无疑。 她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历史事实,荒谬地宣称日军侵华属于"自卫行动"。 作为"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议员联盟"的重要成员,她多次选择在8月15日这个特殊日期前往靖国神社进行参拜,并公开表示:"身为日本国民,无论身居何职,都将坚持这一立场。" 她甚至放言,倘若当选首相,必定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对于韩国,高市早苗同样态度强硬,她曾直言:"如果因为中韩施压而放弃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治就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