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美英澳三边安全联盟的缩写吗?每个国家各取两个字母,组成“AUKUS”,一些朋友调侃是“澳哭死”。
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谓一语成谶,澳大利亚真要哭死了。
因为“澳哭死”的核心,就是美英帮澳大利亚打造8艘核潜艇,但最近一份秘密信函曝光,美国可能要甩单了,澳大利亚最终不排除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一个什么秘密信函?
按照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的披露,美国两位重量级参议员最近特意写信给拜登,对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一事表示强烈忧虑,认为这个协议无视“目前的实际”,最终可能严重损害美国的安全。
为什么?
看了一下这两位参议员的表态,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1,这两位参议员认为,美国海军现在也急需核潜艇,如果美国向澳大利亚提供先进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使美国海军更无法满足自己在战时或和平时期的需求”。
那就是说,卖不行。
2,澳大利亚没能力造,如果美国加足马力帮助建造呢?美国产能本来就有限,自己帮美国海军建都来不及,那结果可能是,“将美国潜艇工业基地压到崩溃的边缘。”
也就是说,建也不现实。
3,两位参议员因此警告,过去一年,他们思前想后,越来越对AUKUS协议感到担忧,“我们担心,最初被吹捧为支持澳大利亚和英国,为美国和太平洋盟友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没有任何害处’的机会,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稀缺、高度先进的美国潜艇的零和游戏。”
请注意,这是零和游戏了,肥了澳大利亚,那就肯定瘦了美国。
4,这是美国国会方面第一次明确反对AUKUS,用西方媒体的话说,当初AUKUS出来,美英方面一致赞成,但现在反对声音出现了。
具体到这两位参议员,倒不是真反对美英与澳大利亚合作,而是强调,他们也支持这样与中国对着干,但你们也要考虑现实,“这一目标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我们不能忽略目前的现实”。
5,更要看到,这两位参议员的身份,他们一个是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另一个是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英霍夫。里德是强大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负责监督美国军队和国防部。英霍夫虽然今年退休,但在给拜登写这封秘密信函时,他是这个委员会中职位最高的共和党人。
也就是说,认为AUKUS不现实,会损害美国利益,这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高层共同的立场。
有意思吧,折腾了一年多,捅了一系列大篓子,最后却可能这样的结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AUKUS协议,实际上撬了法国和澳大利亚400亿美元(这还是2016年数据,现在估计在600亿)的常规潜艇大单。反正协议一公布,法国大吃一惊,感觉背后被插了一刀。哦,原来拜登宣布“美国回来了”,是回来抢法国人的大单了。
法国人很生气,立刻召回了驻美国大使和澳大利亚大使。要知道,法国被认为是美国最悠久的盟友,200多年来,这还是法国第一次召回驻美大使。法国和澳大利亚关系,也降到冰点。最终,澳大利亚只能吐血,核潜艇还没拿到,先赔了大概6亿美元。
别忘了,AUKUS公开宣称,澳大利亚获取核潜艇是对付中国。中国岂能认同?作为澳大利亚近邻的印尼,更感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国际上,这更是明目张胆的核扩散,澳大利亚是无核国家,现在美英要帮澳大利亚打造8艘核潜艇。想一想,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俄罗斯也帮伊朗打造核潜艇,帮叙利亚打造核潜艇,你瞧瞧美英澳会是什么态度?
肯定一跳三丈高,估计能把桌子都掀了。
但轮到澳大利亚,就似乎是一片静好了。
唉,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只有立场,没有对错。
按照原先规划,今年上半年,美英将公布如何帮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也就是说,到底是卖还是建,哪知道就在这节骨眼上,美国参议员来了这么一出,认为卖不行,建也不现实……
而且,本来是秘密信函,现在却突然曝光,美国人你到底玩的是哪一出?
看新闻,澳大利亚真有点急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勒斯的发言人表示,“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的最佳途径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仍有望宣布。”
请注意,有望。
但也排除变数。毕竟,真认定是零和游戏,那美国肯定翻脸不认人,哪怕你是澳大利亚。
事实上,除非美国现在忍痛割爱,将自己的核潜艇先卖给澳大利亚,否则,按照美国海军自己的订单和造船能力,普遍的看法是,澳大利亚在2040年前接收首艘核潜艇的机会,几乎为零。
即使到时真拿到了核潜艇,就是好事吗?
澳大利亚前总理特恩布尔就很担心,因为澳大利亚根本不具备维护和修理核动力系统的能力,就算拿到了核潜艇,澳大利亚人也无法独立操控,关键部位还需要依靠美国人和英国人,那意味着澳大利亚的主权受到损害。
名义上是你的核潜艇,但实际还是美国人的,澳大利亚你是出钱出人出设备,完全是一个冤大头。
但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却拿不到核潜艇,澳大利亚更是天下第一冤大头。
你想想,法国人也得罪了,与邻国关系也僵了,潜艇还没看到影子,该赔的款也赔了,但美国又闹这么一出,澳大利亚现在确实很尴尬,接下来到底怎么弄?
美国人你这是想提价吗?不会到最后,澳大利亚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澳哭死”了。
延伸阅读:
外媒再曝中国将恢复澳煤进口 澳煤炭巨头:这次不一样
执笔/刀剑笑
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澳方高度关注。
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媒体4日“爆料”,说中方刚刚决定逐步恢复对澳大利亚煤炭已经暂停两年的进口,首波获准的四家中国企业已经确定,恢复时间最早可能是在4月1日。
其实,恢复澳煤进口的消息已经传过不只一次。
但澳大利亚一些煤炭巨头说,“这次不一样了”。
在美欧一些媒体一如既往地唱衰中澳关系回暖前景,鼓噪澳方继续对抗中国的时候,澳国内煤炭类股票甚至澳元对美元汇率,也都对这个“传闻”做出积极回应。
为什么“这次不一样”?一则“传闻”,为何会在澳大利亚乃至西方舆论场中激起波澜?
01
有关中国恢复进口澳煤的“传闻”始于路透社4日的一篇报道。
报道援引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说中国有关部门前一天与四家企业举行会议,讨论恢复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事宜。
结果是这四家企业将被允许购买澳煤,但“仅限自己使用”。
或许是为增加可信度,报道还特意提到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补充说,一些中国贸易商在这次会后已开始询问2月份澳大利亚煤炭价格,并称澳煤价格“对中国买家仍具有吸引力”。
接力路透社,彭博社当天也进行类似报道并试图提供更多信息:
一是连恢复进口的日期都敲定了,“最早可能在4月1日”;二是澳大利亚市场立即作出反应,“澳煤相关个股4日走高”。就连澳元对美元汇率也在这个利多消息激励下一度大幅上扬。
其实不只煤炭股票,澳大利亚媒体和行业的反应也都相当迅速。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网站全文转发路透社4日的报道,标题更是直接用了一般现在时,“长达两年的禁令之后,中国据报给受限的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开绿灯”。
澳大利亚的煤炭巨头们也对“澳煤回到中国”表现出普遍乐观。
另外一家澳媒“澳联社”今天下午发文,称澳大利亚煤炭行业对于恢复对华出口的信心正在日益增长。虽然去年的类似传闻最后不了了之,但在澳中关系展现持续改善迹象的情况下,这次“更加可信”。
澳国内一些煤炭公司甚至开始“催促”中国买家快点来谈生意。
在澳联社报道中,一位煤企高官一边表达对恢复对华煤炭出口的期待,一边忙不迭地搞起“饥饿营销”,称他们已经在与世界其他地方一些钢铁企业展开合同谈判,中国要买的话需要现在就来谈了。
路透社等媒体在报道中大都提到一个背景,就是在暂停进口实施之前,澳大利亚曾是中国第二大煤矿供应国,占中国煤炭进口量的将近30%,年供应量超过7000万吨。
如此巨大的市场无法深入涉足,澳媒巨头们的焦急可想而知。
Fastmarkets,一家全球大宗商品数据和信息服务机构,在4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说,在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蒙古国和俄罗斯对华包括煤炭在内的出口正在加速。
这家机构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进入去年12月,穿越中蒙甘其毛都口岸的卡车数量明显增加,12月头23天平均每天多达824辆,较11月增长将近8%,跟去年同期比更是翻了7倍。
蒙古国、俄罗斯和印尼等国的煤炭都是澳煤受限后的主要替代。
眼见一大车一大车煤炭往中国运,澳大利亚煤炭行业、主流舆论乃至政府层面正着急使不上劲,这时突传“北京考虑准许恢复进口澳洲煤炭”,他们立即做出回应。
02
澳联社说,中方恢复澳媒进口将是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欢迎的事”。“澳中全面恢复正常贸易符合两国最大利益”,这位女部长早就有过明确公开表态。
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上台以来对于推动对华关系回暖展现出来的姿态,显然是一些西方媒体在获知“澳煤或将重返中国”的同时,格外关注甚至“不愿看到”的一点。
紧跟4日“爆料”,路透社今天又用新的报道进行“唱衰”。
报道援引悉尼一位所谓“分析人士”的话,大概意思是说在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紧缺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煤炭企业已在中国之外找到新的客户,不再那么在意中国市场。
英国卫报5日也是采访的形式抛出类似论调。
但这些所谓分析无法找到数据支撑,在澳大利亚煤炭行业股票和澳元汇市的积极回应中,在澳大利亚国内主流舆论甚至官方对于修复对华经贸合作的期待声中,更显苍白。
连彭博社都说,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矿产出口“至关重要”。
如果中国恢复澳煤进口,更是“将会印证双方关系的回暖”。
还有媒体借机炒作堪培拉正在世贸组织内起诉中国“对澳制裁”的事。
一如既往,它们把2020年以来中方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大麦、葡萄酒等进口商品依法依规实施的“双反”,说成是对澳“制裁”甚至“经贸胁迫”,很有怂恿澳方继续“对抗”的意思。
但澳贸易部长法雷尔短短几天前的表态,提前打了这些怂恿和鼓噪声音的脸。
上月29日接受澳媒采访时,法雷尔明确表示希望访问中国,通过协商而非仲裁方式解决两国经贸问题。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称,改善对华关系并消除其中的任何障碍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就连澳反对党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都说,重启对话以解决贸易争端是一件好事。
03
2022年12月21日中澳建交50周年的日子,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到访北京并与中国国务委员兼时任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在会后声明中,双方同意“启动或重启双边关系、经贸、地区和国际问题等领域对话沟通”。
这个内容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被解读为中澳关系回暖正迈出实质性步伐。
更早时候,中澳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举行会晤,并且都提到两国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澳中两国领导人这场时隔6年的正式双边会晤,当时被一家欧洲媒体称为“两国紧张关系的转折点”。
在“北京考虑恢复澳煤进口”消息传来之际,关注这个可能最新动向的国际舆论普遍从中看到了其中的一脉相承:
2022年夏天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中澳关系“出现一系列解冻的信号”。
一位澳大利亚问题学者说,对于中澳经贸问题,首先必须澄清的一个问题就是中方从未实施什么“制裁”或“惩罚”。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产品,比如葡萄酒、牛肉或龙虾等,都是因为标签或成分存在问题等不同原因受到影响,这些问题本可通过协商问题尽早解决。
但澳方过去一直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严重阻滞了解决问题的进程。
澳新政府上台后展现务实态度,努力推动谈判,显而易见地给两国解决经贸问题甚至整体的关系转圜带来契机。
过去两年来澳煤进口的问题更加复杂,既有中国国内环保要求下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因,也有疫情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的现实因素。在这些复杂形势下,减少煤炭进口作为短期措施不难理解。
不少人还记得,韩国车用尿素一度短缺也是当时中国出口临时管控的一个“意外后果”。
也就是说,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中方着眼国内情况进行的临时调整中,受到影响的也并不只有煤炭。但这些案例中并不掺杂什么“政治因素”,更非一些反华势力鼓噪的什么“制裁”。
不管“恢复澳煤进口”消息是否属实,中国在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经济复苏和各种需求正在加速,中澳双方关系转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两国人民福祉也在重新成为两国共识。
希望堪培拉接下来继续在这个方向上与中方相向而行,“不再走回头路,不再翻烧饼”。
图片来自网络
委内瑞拉表示,它正在发起军事人员、武器和装备的“大规模动员”,以应对美国军舰和军队在加勒比海的集结。 据该国国防部长弗拉基米尔·帕德里诺·洛佩斯(Vladimir Padrino López)称,陆、空、海和预备役部队将在周三之前进行演习,他将此次部署描述为对美国集结构成的“帝国主义威胁”的回应。 除了正规军事单位外,演习还将涉及玻利瓦尔民兵——一支由平民组成的预备役部队,由已故总统乌戈·查韦斯创建,以西蒙·玻利瓦尔的名字命名,西蒙·玻利瓦尔是确保众多拉丁美洲国家从西班牙独立的革命者。 帕德里诺·洛佩斯(Padrino López)将该命令直接归咎于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 (Nicolas Maduro),他表示,演习的目标是“优化指挥、控制和通信”并确保国家的国防。 委内瑞拉军事总动员,对抗美国 此举是在随着美国的持续扩张而两国之间日益紧张之际做出的。周二,美国海军宣布,美国最大的军舰杰拉尔德·福特号航空母舰已抵达美国南方司令部作战区,其中包括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 (Pete Hegseth) 上个月底下令福特汽车从欧洲驶往加勒比海。…
高市早苗11月7号发表了涉及到台岛的讲话,悍然叫嚣台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威胁日本自卫队要使用武力介入台海局势。此举引发我国强烈反应,对于高市早苗的这种说法,我们坚决反对,坚决抗议。 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国多个权威媒体都已经明确表明立场,对高市早苗进行口诛笔伐。不过与此同时,我国另外一个针对日本的反制行动也已经悄然展开了。 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的第2天,日本自卫队方面发现11月8号凌晨1点他们的鹿儿岛县以西大约70公里的海域上发现了一艘中国的战舰。经过比对之后,发现这是一艘815型电子侦察船。11月10号,日本把这一消息对外正式公开。 解放军的这艘电子侦察船具有极其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这次从日本附近的海域穿行而过,对于日本来说本身就非常的敏感。不过对于这艘船的出现,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有过猜测,因为电子侦察船的身份比较特殊,从该处海域经过,显然是要进入太平洋方向。按照我国海军以往的一些军事动作来看,不排除这艘815电子侦察船承担的是一次开路任务。也就是说这艘船经过之后,后面可能有解放军的战舰群再次抵近日本附近的海域,再次通过这条海上航线进入太平洋。 果然,这一猜想近期得到了印证——解放军的战舰编队真的来了! 11月11号,日本防卫省再次对外发布消息,还是同一片海域同一条航线,发现了解放军的战舰群。 经过日本方面的辨认,发现这次带头的是055导弹驱逐舰鞍山号,还有054A护卫舰临沂号外加一艘903A型补给舰东湖号。 日本方面发现该战舰编队的时候,三艘战舰正在抵近日本附近的海域,正常的向太平洋方向活动。日本媒体对此事高度关注,毕竟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正处于两国比较敏感的时期。高市早苗的话音未落,解放军的万吨大驱就率领战斗群如此抵近自己的本土附近海域,这足以说明这个世界大国似乎正在用武装力量实打实的警告这个岛国:务必谨言慎行。 日本不是疯狂的叫嚣要武力介入台海吗?一些日本高层不是说一旦台海有事,日本自卫队将会全力配合美军在台海作战,并且优先考虑击沉福建号航空母舰吗?现在好了,解放军的战舰群已经从他们的家门口经过,如果日本自卫队有胆量的话,不妨拉出来试试。 不过实际情况是,日本的海空力量只敢远远的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现日本的任何战舰或者是战机直接近距离的靠近中国战舰编队,更不要提针锋相对的对峙了!毕竟日本方面就算再认不清形势,也能看清的那是055。这种战舰虽然在我国被称为驱逐舰,但是在西方已经达到了巡洋舰的标准。这是可以以一己之力,硬刚整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恐怖存在。日本军队还不至于头铁到去找055硬碰硬! 再说回高市早苗涉台的这个疯狂言论,实际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不仅我国强烈愤慨,强烈反对。甚至连日本国内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对声音。比如在11月10号日本国会的二次会议上,就有议员当众提出,希望高市早苗能够收回11月7号讲的涉及到台岛的言论,认为这种言论对于日本来说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的有力作用。还有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高市早苗说出这番话之后,更是明确反对。 他甚至说“越小的狗越会叫”,提到台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这个事情上不应该进行干涉。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日本国内,高市早苗的这番言论也存在着极端性和不被认可性。毕竟如此公开的表态所谓的台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样的言论,就算是高市早苗的“前辈”安倍晋三,以及更早的小泉纯一郎,也不会如此莽撞的提出来。现在这个女首相如此公然的提出这种挑衅性的言论,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必然要承受来自我国的压力和愤怒。上一届首相花费巨大精力和成本才好不容易改善了和我国之间的关系,现在这个高市早苗当上首相连一个月都没有,就直接破坏了这种刚刚改善的局面。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现在真有点“女人当家房倒屋塌”的意思了。
哪个国家让日本如此紧张? “日本必须警惕!这个国家现在也拥有射程足以覆盖日本全境的导弹!” 咦,哪个国家让日本如此紧张?呃,不是中国,不是朝鲜,也不是俄罗斯,而是…… 先是取消导弹射程限制,然后又服役潜射弹道导弹潜艇,韩国近来不断在弹道导弹领域取得突破。按照美国政府的想法,在该领域放松对韩国的约束,将能在东北亚问题上有效牵制中国和朝鲜。可结果嘛,中朝有没有着急不知道,反正日本是开始急了。 日本《产经新闻》政治部编委兼评论员阿比留瑠比27日在“japan-forward”网站上刊文警告称,美国总统拜登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5月的会谈期间,达成“解除对韩国弹道导弹发展限制”的协议。此前韩国只能研制射程不超过 800 公里的弹道导弹,如今韩国发展导弹已经摆脱了一切束缚。 作为对比,日本首相菅义伟2020年9月上台已过去了近一年,但关于日本是否应该获得打击敌方基地的能力以增强威慑能力的争论,却几乎没有进展。 一名日本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美国没有事先通知日本,将取消对韩国的弹道导弹射程限制。鉴于取消射程上限,从现在起韩国可以拥有射程足以覆盖整个日本列岛的导弹。”该官员焦虑地表示,“并不是说日本和韩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战争,但韩国已经取得优势,而日本甚至还在讨论是否应该拥有打击敌方基地的能力”。 “如今当日本考虑为突发事件做准备时,通常会想到中国和朝鲜,但我们不知道韩国是否会在什么情况下对日本采取进攻。”报道随即列举了一系列近来日韩之间“无法容忍”的摩擦,从“2018年韩国海军舰艇用火控雷达瞄准日本巡逻机”,到“东京奥运会期间韩国运动员和媒体的反日行径”。 该报道还提到,美国取消对韩国的导弹限制,也受到韩国下一任总统热门人选、京畿道知事李在明的热烈支持,此人公开将日本称为“对韩国的军事威胁”和“潜在敌对国家”。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种担忧似乎并非没有根据。除了还在研制中的“射程可以覆盖日本全境的弹道导弹”外,韩国海军通过潜射弹道导弹潜艇,已经具备这种能力。8月13日韩国新服役的 “岛山安昌浩”号常规潜艇可搭载6枚“玄武岩-2B”潜射弹道导弹,能通过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在水下连续潜伏数周的时间,号称“游戏规则改变者”。虽然“玄武岩-2B”的射程只有500公里,但韩国潜艇可以通过水下潜入近海发射导弹——相比中俄等大陆国家而言,海岸线漫长的日本群岛显然更危险。 看看,如此明显地反日情绪,外加已经和即将获得的远程打击能力,万一韩国突然对日本动手……因此该日本政府高级官员担忧地表示,日本政界人士和媒体对日本的脆弱性“缺乏紧迫感”。 日本与韩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日本长期对韩国保持有心理优势:一方面日本是历史上的殖民者,另一方面则是同为美国在东亚的小弟,美国对于日本的扶持,特别是军事领域的支持力度远超韩国。如今韩国竟然率先摆脱了发展攻击性导弹的所有束缚,而日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打击敌方基地”,这种心理落差实在是让部分日本人难以接受。…
主动挑衅中国后,日本猖狂至极,甚至扬言要驱逐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特朗普的一句话,让日本看清形势,马上对中国变了态度。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 最近,高市早苗不当涉台言论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中日两国针锋相对。最新消息,日本朝野上下又提出了一个荒唐的计划,要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驱逐出境。公然发表干涉中国内政的论调,高市不道歉不让步,甚至得寸进尺,简直嚣张至极。 来龙去脉想必大家也清楚,在高市发表不当言论后,我国驻大阪总领事在第一时间发文回应,表示任何企图干预台海事务的“肮脏头颅”,都应被“砍下”。这本是个比喻,旨在警告日本干涉台海会有惨痛教训。 然而,日本人却开始恶意揣测,称中国要“斩首”高市早苗,并且还对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这恶人先告状的戏码,日本也不是第一次演了。若日方真的采取行动对中国大使下“逐客令”,此事恐进一步升级,引发中日两国关系动荡。 高市早苗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时候,特朗普的一句话,却让日本看清了形势。在被记者问及高市早苗发表不当涉台言论时,特朗普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不搭茬”态度,并且撂下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盟国都是朋友”。 尽管特朗普没有明说是何种立场,但是言外之意已经非常明显,这件事是日本做的,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日本虽是美国盟友,但是不一定是“朋友”。总而言之,外媒普遍认为,特朗普这番话就是要“置身事外”的意思。 高市早苗与特朗普 特朗普的这种冷淡反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一贯的对日政策立场。特朗普自第一任期以来就多次对日美安保条约表示不满,认为美国花费过多财力在保护日本这件事上。另外,加上中日之间存在的贸易冲突,特朗普不会在此时全力支持日本。 更何况,日本这回犯的错误并不是小事,而是美国都得谨慎处理的议题。日本把中国惹毛了,让美国擦屁股,特朗普才不会做这笔亏本买卖。在意识到美方不愿全力支持后,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特朗普 尽管日本外务省向中方提出了强烈抗议,但并没有进一步升级行动。而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则表示,日本对台湾的立场没有改变,对于“一中”原则的承诺也没有改变。希望中日加强交流,减少冲突,增进理解。 日本政府的表态,一方面是可能意识到,在没有美国明确支持的情况下,单独与中国进行外交对抗不仅不明智,而且可能损害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日本的安全问题还要仰仗美国,而特朗普的意思,现在不愿意在这时候参与台海事务,日本最好听从“主子”的指挥。 美日两国需要清楚的是,台湾议题不容置喙,中国绝不会退让一步。若日本胆敢越界,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想打仗?奉陪到底!”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对着镜头,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句话时,整个欧洲都竖起了耳朵。 这可不是针对俄罗斯,也不是对着中东,枪口明晃晃对准的,是隔着大西洋的“老朋友”美国。导火索?就是特朗普政府那越来越离谱的关税大棒。 白宫威胁要在8月1号,对欧盟商品,特别是德国的“命根子”汽车、机械和化工品,征收15%甚至更高的惩罚性关税! 这比四个月前放风的20%更狠,比7月12号突然加码的30%少点,但依然是把德国往绝路上逼。欧盟原本还想忍气吞声接受个10%,结果美方一句“15%是底线”,彻底把德国人逼急了,桌子一掀:要打,奉陪! 德国这次真急眼了,不是“狼来了” 德国人这次的反应,跟过去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以前美国搞点小动作,欧盟这边通常是先抗议、再谈判、最后多半是“象征性反制”加“最终妥协”的老套路。 但这次,柏林的态度强硬得让华盛顿都愣了一下。为啥?因为美国这刀砍得太深,刀刀见血!想想看,德国汽车工业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超过500亿欧元的豪车和零部件。 一辆5万欧元的宝马或奔驰,15%的关税意味着凭空多出7500欧元的“买路钱”!这成本谁来消化?消费者不买账,车企就得自己扛,利润瞬间蒸发一大块。 大众、宝马这些巨头的订单一旦缩水,德国的工厂流水线就得减速,甚至停工。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算了一笔账:光这波关税,就可能让德国GDP直接掉0.3个百分点。 听着不多?背后可是几十万人的饭碗摇摇欲坠!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占了德国就业的近五分之一,汽车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饭碗要砸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工业巨人德国?所以,柏林这次不是虚张声势。他们逼着欧盟委员会(相当于欧盟的“内阁”)立刻准备“弹药库”。 加征对等关税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跟着组合拳:数字服务税(专打美国科技巨头在欧洲的暴利)、收紧外国投资审查(尤其针对美国资本收购敏感德企)。 甚至可能限制美国企业进入欧盟单一市场的部分领域。这架势,摆明了是要跟美国“打一场全面的经济战”。…
11月7日,塞尔维亚议会强行通过一项叫做“Lex Specialis”的特别法案,计划把原南斯拉夫人民军大楼遗址,改建为一栋酒店,并且这还是特朗普家族投资的项目。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旧楼,而是在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时候被击中的国家军政核心建筑,而现在却要被一座美国人的豪华酒店所取代。 图 |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左侧是1999年北约轰炸中被摧毁的前南斯拉夫军队总部 该项目是由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背后的一家投资公司负责的,投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支持这个项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2024年,政府就已经悄悄地将这栋大楼从国家“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为今天拆除扫清法律障碍。当议会投票的时候,130票赞成、40票反对,法案很快通过,异议轻易被压制。 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塞政府不惜使用宪法特别条款。一边立法,一边撇清总统办公室的责任。总统发言人表示,总统本人没有参与这项决策。 武契奇在镜头前说,该项目可以带来投资,也可以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话音刚落,外界的质疑声就响了起来。 图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就在议会投票的当天晚上,贝尔格莱德街头就出现了大批的抗议者。原南斯拉夫军总部外面有几千名市民聚集起来,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支起帐篷,在大楼外围堆起人墙。 有退伍军人带着孙辈站在人群当中,怒吼道:“这就是我们流血换来的国家?”还有些人则提着喇叭大声喊:“别用金钱换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