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印度最大財團,如何成為國家救星?與美國軍工合作,為何這麽牛?

最近几年,美国开始和印度合作生产军火。比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由印度的塔塔-波音集团负责生产机身;再比如F-16的机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把这块业务交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这个塔塔集团有什么来头?凭什么承接这么多美国军工订单?

塔塔,可不仅仅是一家军工企业,它是印度最大的私营财团,是印度的“三星”。

塔塔生产的路虎

据说每个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三星。印度的“塔塔”也是如此。每个印度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印度人,从出生到死亡,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塔塔集团。

一个印度人,很有可能就住在塔塔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里,即便不是塔塔开发的,那造房子用的钢筋、水泥,大概率也来自塔塔钢铁,该公司是世界排名前十的钢铁制造商。

 

早上起来,泡一杯茶提神醒脑,那么这茶叶也很有可能来自塔塔,“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茶叶公司。洗茶杯用的清洁剂也离不开塔塔,塔化工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纯碱生产商。

开车上班出门,国产车可以选择“纳努”,合资车可以选“路虎、捷豹”,这些都是塔塔汽车的产品,这家企业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商用车制造商。

到了公司接电话发短信,还是离不开塔塔。即便手机用的是“小米”,塔塔的董事长就是小米在印度的个人股东,印度人每买一台小米手机,等于给董事长送钱。至于通信服务,就更离不开塔塔了,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 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公司。

 

目前,塔塔集团旗下拥有100多家企业,其中有31家上市公司,包括塔塔钢铁、塔塔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截止2018年,总市值高达1516亿美元,总年收入达到了936亿美元,占印度GDP的6%,业务范围涵盖军工、能源、工程、汽车、通信、纺织、信息技术、材料、服务、消费、化工等等领域。

但是,塔塔的根基,和三星完全不一样,三星本质上是美国财团控股的企业,而塔塔是一家货真价实的民族企业,甚至是一家以“将印度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为己任的“爱国企业”,要论在本国的名声,能甩三星十条街。

都说“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一任掌门人的失误而失败。塔塔却突破了这个定律。150多年历史都掌控在一个家族手中,五代领导人全部业绩不凡。

而这一切,还得从林则徐虎门销烟说起。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同一年,印度的一个鸦片商人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改变了家族历史,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历史。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的英国棉纺织品很快占领了殖民地印度的市场,原本非常繁荣的印度本土棉纺织业彻底破产,印度沦为英国纺织业的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但是到了19世纪上半页,英国纺织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大批纺织厂关停,而印度大片的棉花产区也就空了出来。

虎门销烟

那么,这些地应该种什么新作物呢?当然不能种粮食,太不赚钱了,哪怕印度人在忍饥挨饿。英国殖民者选了鸦片。就这样,印度成了鸦片的主产区,罂粟从这里、收割、加工、装船,从孟加拉出发,三个星期就能到达广州,利润是种棉花的几十倍。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与印度商人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一批印度本地的买办与英国殖民者利益高度绑定,在鸦片贸易中捞到了第一桶金。塔塔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努塞尔万吉·塔塔,来自一个印度少数民族——帕西族,这个民族非常小,人口可能不足10万,最早源自波斯,信仰的也不是印度教,而是拜火教,也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

努塞尔万吉继承了帕西族的经商传统,先是开了家以棉花投机为主的商行,后来掺和到鸦片贸易中,搭上了英国殖民部队,通过鸦片和军需品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虎门销烟这一年,努塞尔万吉的儿子贾姆谢特吉降生了,名字太长,我们就叫他小贾吧。

小贾不仅是塔塔集团的奠基人,他还有个美誉——“印度工业之父”。他青年时期,曾代表其父经营家族在香港和上海的业务,但他眼光非常长远,意识到卖鸦片、做投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工业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

正巧的是,这个时期,英国放开了对印度工业的限制。19世纪中期,印度商人几乎与英国人同时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近代工厂,这是“别的东方国家不具有的现象”。英国殖民者能默许印度民族工业有限度地发展,是因印度本土工业适当的发展,能配合英国资本创造利润,为殖民政权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因印度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需对其进行拉拢和安抚。

 

 

对印度商人来说,进入工业最好的切入点,当然是棉纺业。因为他们长期从事棉麻贸易,对这块业务已经非常熟悉。

小贾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跑到兰开夏、曼彻斯特等英国棉纺工业城市学习考察,重金聘请英国纺织技术家。1877年他引进英国技术,在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创办了“维多利亚女皇纺织厂”。

小贾这个人非常深谋远虑,他非常重视技术,规定纺织机器必须选用技术一流的设备和最新发明,“女皇纺织厂”是印度第一个采用环锭进行生产的纺织厂。

小贾另一个超越时代的地方,是他对工人的态度。他招聘工人的时候,优先帕西族同胞,可能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对待工人可以说是非常宽厚。女皇纺织厂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享受厂内分红奖励,为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要知道,同时期的英国工人,因为工作环境太过恶劣,几乎成了“消耗品”,人均寿命只有22-30岁。为什么会诞生马克思主义?不就是工人活不下去了吗?而被认为划时代的保障工人福利的《英国工厂法》,还要再等 25年才会颁布。所以很显然,印度这个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反倒是走在了宗主国的前面。

但这些福利待遇都没白费,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与工作热情,女皇纺织厂的年利润率涨幅高达20% 。

除了重视内部建设,小贾对外部局势的洞察很敏锐。19世纪80年代,印度“司瓦德西运动”高涨,这个运动在印度全国掀起的保护国货、抵制英货的浪潮。小贾立刻把公司名称从“女皇”改成“司瓦德西”,以此表明心迹:我不是殖民者的走狗,我是民族品牌。

然而,印度当时是殖民地,在殖民地搞民族工业,首先就要面对英国人的打压。

英国殖民政府的办法很简单——税。先是免除英国出口印度货物的税,又规定在印度销售本土企业生产的布匹,必须多缴纳5%的国内货物税。这一进一出,导致印度本土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付不起员工工资。小贾面对这个危机,不惜出售旗下多个纺织厂的股票,抵押个人家产贷了一笔钱,维持住企业运营。接着他更新设备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再找了几个穆斯林朋友,通过穆斯林代理商与代理行,把产品卖到中东和地中海,总算避开了国内多出来的税。

当时,印度很多纺织厂都在这场危机中倒闭,而塔塔却借机完成了技术升级,打进国际市场。

进入20世纪后,塔塔家族已经成为全印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这时候的小贾已经变成老贾,但他心中一直有个野望:纺织业固然赚钱,但是,只有重工业,才能真正让一个国家立起来。此前,印度发展民族重工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一是英国将印度视为重要的钢铁倾销市场,不愿在这种重要产业上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分利。 二是钢铁工业对技术设备的要求远高于纺织业,孟买等地的大工业资本家曾尝试发展钢铁业,最终都因技术条件限制与殖民政府阻挠而作罢。

不过,在20世纪前,英国统治者还能通过商业手段、 超经济强制手段甚至刑罚手段控制印度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殖民的不断深入,殖民政府对交通建设与工业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19世9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为加快物资流通,在印度广修铁路,铁路扩张大大刺激了殖民地对钢铁、交通运输工具、机器与煤的需求。这个商机被欧洲大陆的企业抓住了,比利时钢铁大规模涌入印度。面对国际市场竞争,英国原本严厉打压本土企业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因为,就算印度人赚钱了,那不也是“我锅里的肉”嘛。

 

其实,印度发展钢铁产业是很有区位优势的。印度铁矿资源丰富,且多为优质铁矿,储量排到全球第三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 劳动力充足、 运输成本低。

老贾敏锐的察觉到英国政策的细微变化,开始拼命攻略英属印度总督乔治·纳撒尼尔·寇松,多次游说之后,总督最终同意了塔塔家族开办钢铁工厂的请求。

老贾拿到许可,立刻聘请专家、选定厂址,可惜他在1904年逝世,未能见到工厂落成。老贾的儿子多拉吉·塔塔接班,继续建造钢铁厂,但造了没多久,就发现钱不够了。此时正值印度提倡国货、 抵制英货运动的高潮,多拉吉抓住印度人爱国情绪高涨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钢铁厂集资活动,他共发行了163万英镑股票和作为流动资本用的400万英镑债券,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1907年,塔塔钢铁厂竣工,这是印度工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印度重工业由此实现了零的突破。

但是,钢铁厂的设备还被英国卡了很久,这也是依赖进口技术设备的无奈。

1911年,塔塔钢铁厂终于开始出铁,1912年炼出第一批钢锭,到1914年,塔塔钢铁厂年生产生铁16万吨,钢7.8万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塔塔钢铁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列强因忙于战争,极大地减少了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一战的4年间,印度进口钢量从100万吨缩至16.5万吨。

塔塔钢铁借机扩大生产,成功抢占了印度国内市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铁轨和钢材运送到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东非等战场,塔塔钢铁接了英国政府的订单,共销售了 1500 英里长的铁轨和近30 万吨钢材,虽然价格被殖民政府压得非常低,但还是赚了2320.9万卢比。一战的四年,塔塔家族获利丰厚,凭着这些利润,他们进军电力、水泥、油脂、航空等新兴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建设了印度第一个水电站、第一家豪华饭店、第一家航空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家化工厂等等。特别是塔塔电力公司,几乎“包揽”了孟买甚至整个印度的工业和照明用电。

多拉吉

至此,一个多领域、跨行业的工业财团出现了。

但好景不长,在殖民统治下,任何发展都受人掌控。一战结束后,英国主子过河拆桥,放任欧美钢铁公司向印度肆意倾销,逼的塔塔钢厂“奄奄一息”。多拉吉为了挽救工厂,抵押了个人全部财产和妻子的首饰,获得了一千万卢比的银行贷款,才勉强维持企业经营。当时的印度精英早已把塔塔当成民族企业的标杆,甘地、尼赫鲁和印度国大党都竭尽全力向英国殖民当局交涉,甚至不惜采取强硬态度,最后英国当局被迫同意增设印度对进口钢铁关税保护政策,还给了塔塔钢厂三年铁轨订货单。

在这场长达13年的生死之战中,塔塔钢厂没有一名工人被裁员,没有给股东分一份红。多拉吉还将职工劳动时间削减为 8小时,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即便是在公司最艰难的时期也依然坚持这样的制度。

到了20年代中后期,日本钢铁加入到了印度市场竞争中,这下英国的钢铁公司也顶不住了,只好和塔塔钢铁合作“抱团”一致对外,双方达成协议,塔塔集团将钢铁运送到英国压成马口铁(即镀锡铁),再出口印度,可以享受低关税待遇。后来,塔塔集团也独自建立了马口铁厂,完全自产自销。到1933年,塔塔钢板产量近43万吨,占国内市场供应量的 72%。到30年代末,钢产量上升到70万吨,彻底垄断了印度钢铁市场。

这个时候,多拉吉兄弟相继去世,两人都没生儿子。塔塔集团最后交给了老塔塔的一个侄孙——詹汉格·拉坦吉·达巴海·塔塔,简称J R D。

JRD年轻时作为一个富三代,非常时髦,他热爱飞行,是印度最早的一批飞行员,拿着家里的钱开创了孟买与卡拉奇之间的航空邮件业务、并将其逐步扩大为“塔塔航空”,第一年公司就获利 1000 万卢比。1946年塔塔航空成功上市,也是塔塔集团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正是这个业绩让他在家族内受到重视,最终拿到掌门宝座。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

JRD执掌塔塔后不久,印度就独立了。JRD和他的祖辈一样,非常善于把控政策。尼赫鲁上台执政后,大力执行社会主义化产业政策,他亲自出面和JRD谈谈,希望把塔塔航空国有化,JRD毫不犹豫的同意,廉价卖给印度政府,变成了今天的印度航空公司,而他自己只保留20%的航空业股权。于是,在尼赫鲁看来,这个小伙子靠谱值得来往,从此塔塔集团和印度政府结下了“非比寻常的私交”

有了政府的支持,塔塔开始了疯狂扩张。他们进军化工、机动车、茶叶、进出口贸易、咨询服务等领域,甚至参与到印度原子弹的研发中,塔塔基础物理研究所、特朗贝原子能研究所都是塔塔家族开办的。

J R D还在国内相继建立了塔塔基础研究院、塔塔纪念医院、塔塔社会科学院、印度国家高等科学研究院和国家艺术表演中心等。在某种程度上,他在推动国家发展建设上,远超前两位家族执掌人。

塔塔汽车

在JRD之前,塔塔集团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人才。塔塔家族是信奉拜火教的帕西人后裔。塔塔集团前100年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内部化趋向,排他性十足。这一特点在人员构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技术顾问一般以英德外籍技术人员为主。而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层,初期基本为家族内部成员,而且是和老贾、多拉吉等核心人物关系较密切的亲戚,人事任命并未摆脱血缘的束缚。 甚至在工人层面,塔塔集团也优先雇佣孟买当地的帕西人,帕西人在职务升迁上占绝对优势。

直到JRD 之后,塔塔集团在人才任用上才不再那么家族化,勉强在印度内部做到了“种族平等”。

1991 年,侄子拉坦·塔塔从叔叔JRD手中接下大任后,先对集团业务来了一个大调整,退出了纺织和水泥等竞争激烈、市场秩序又缺乏规范的业务。他最大的突破式转变,就是进军汽车行业。

此前,塔塔集团已经涉足了汽车业,JRD早在1945年成立了Telco公司,该公司是印度最大综合性汽车公司和印度最大商用车生产商。但是,印度的老汽车,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些产品远没有达到拉坦的“现代化”要求。

拉坦决定制造乘用车,而且不和任何外企合作。当时丰田和大众都来找过他,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单干,因为他认为如此重要的产业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选择。

外界对塔塔这一举动颇有微词,认为会拖 Telco公司的后腿。起初确实如大家所说,第一辆本土轿车由于质量问题惨遭失败,Telco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但拉坦没有放弃,三年后,两款轿车克服了早期的质量问题。到 2008年,塔塔汽车已占据印度小型和中型车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拉坦

不过,塔塔集团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不小的麻烦,毕竟是个150年的庞然大物,任何跨国公司该有的毛病塔塔全有,任何印度特色的毛病塔塔也一个不少。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得如同一团乱麻,家族内斗严重,各自为政诸侯林立,导致总部对分公司的控制越来越弱。最近这几年,拉坦一直追求去家族化运营,为此还通过联姻聘请了一位外人担任董事长推动改革,自己“垂帘听政”,没想到这位新董事长2022年出车祸去世了,连莫迪都出来表示哀悼。至于这种车祸是不是阴谋,大家也只能自我推断了。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塔塔坚持了150年,扛过了英国殖民者一轮轮的打压,现在,唯有内部的矛盾才是他们真正的隐患。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谢谢大家。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中國不給稀土,美議員連出3招:再不拿來,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1 hour ago

內塔尼亞胡剛警告完中國,就收到了壞消息,中國的鐵桿兄弟露頭了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2 hours ago

以色列憑什麽這麽狂?這三張王牌撐起它永遠不敗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5 hours ago

紅旗22亮了,東方導彈上了,塞爾維亞強了,美西方破防了!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

5 hours ago

美國改口了,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朱立倫稱“台灣擁有主權”

美国国务院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炒作"台湾地位未定",朱立伦竟然也附和,叫嚣说"台湾拥有主权"。   时隔18年,又有超级航母驶过台湾海峡。然而这一次,航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而不是美国海军。 这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崛起。 然而对我台湾地区贼心不死的美帝,又开始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这一次是美国政府亲自下场。 广告欠债不还,法院如何处理?年轻人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月10日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日本将所窃据的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九三阅兵的背景下,福建舰过航台湾海峡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这一表态,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企图。 美国这边为了安抚"台独"势力,也是为了给自己找存在感,"美国在台协会"回应说,他们不认可中国对历史文件的解读,他们认为上述这些文件,"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随后美国国务院方面,也以电子邮件回复台湾媒体的方式,重申了美国特朗普当局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也就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国民党朱立伦说"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主权…

5 hours ago

中國不再手下留情,黃巖島現場畫面傳開,菲船員被打的抱頭鼠竄

黄岩岛,这座在南海上静静伫立的珊瑚环礁,再次成为国际视线的焦点,2025年9月16日,一场由菲律宾主动挑起的海上摩擦,将原本紧张的南海局势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不同于以往的克制与警告,中国这一次出手更快、手段更硬,央视公开的现场画面中,菲方船员仓皇逃窜、场面狼狈,引发了各方热议,这不仅是一场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关于主权、规则与底线的较量。 黄岩岛不是孤岛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北部,地理位置说重要也不过分,既扼守航道,又靠近多个争议海域,堪称“南海的锁钥”。 长期以来,中国对黄岩岛实施常态化管控,这不仅是对自身主权的维护,更是在维护南海的整体秩序。 但9月16日,菲律宾方面却突然改变了以往“试探性”的做法,升级了挑衅的强度,一口气派出十多艘公务船,有意关闭AIS信号,试图在多个方向强行闯入黄岩岛邻近海域。 不仅如此,它们还采取极具危险性的航行方式,频繁横切中方执法船只航线,试图制造擦碰和冲突,这种行为,已远远超出所谓“例行巡航”的范畴,更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侵权行动。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挑战,中国方面的反应并不迟疑,多艘海警主力舰艇,包括4409和8301号迅速进入战位,渔政船和渔民船也同步调动,形成了海上协同封锁圈。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由岸基实时监控系统全程掌握,信息流转高效精准,可以说,这不是简单的“出警”,而是一场经过完整预案推演的执法行动。 现场毫不留情 执法的升级来得迅猛,面对菲律宾船只的强闯行为,中方首先通过无线电喊话进行警告,但对方并未收敛,反而加速靠近。 于是,水炮开始精准锁定目标,连续29分钟不间断压制,逐步将菲方船只逼离核心海域。 从央视公布的视频来看,现场并不“温和”,菲方数艘船只被击中操控系统,一些舱室出现进水、电路短路,船员则在甲板上抱头蹲守,毫无还手之力,这一幕,迅速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震动。 菲律宾方面随后指责中方“过度执法”,但从画面和细节来看,中方执法过程有明确分级,水炮使用也精准避开了人员聚集区,显然是经过训练和判断的“克制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场现场执法,不仅展示了中国海警在装备和战术上的成熟,也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海上协同能力。…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