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蘇聯共造了9艘航母 其中三艘現在中國

众所周知,俄军是苏联军队的主要继承者,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的大型作战装备都由俄军接收,而这其中包括数艘航母。如今,俄军却已经无航母可用,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大修过程中接连出现重大工程事故,先后遭遇了浮船坞沉没、甲板被吊车砸出大洞、船舱失火。其实,苏联共建造了9艘航母,解体时俄军接手了其中7艘,另外2艘当时还未完工。那么除了俄军库兹涅佐夫号外,另外8艘去哪了呢?

瓦良格号和库兹涅佐夫同框

其中,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瓦良格号是最广为人知一艘,也是最幸运的一艘,虽历经磨砺,最终来到中国,摇身一变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续写辉煌。瓦良格号于1985年12月6日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期初被命名为里加号,1988年12月4日下水,1990年7月更名。苏联解体时该舰完成度为68%,苏联解体后仍然继续建造了一段时间,直到1992年1月因俄罗斯无力继续支付建造经费而停工。

拖回中国途中的瓦良格号

199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签订协议,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编制,交由乌克兰处置。1996年,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决定以2000万美元将瓦良格号出售,中国方面得知消息后多次派人前往考察该舰。后来香港创律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以改建海上赌场为名成功拍下了瓦良格号,2002年3月,瓦良格号在海上历经艰险漂泊了2年后终于来到了中国大连。在大连港静静停放数年后,瓦良格号于2005年4月被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续建,最终于2012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服役。

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

苏联解体时还有4艘基辅级航母,当时尚在苏联海军服役,苏联解体后都由俄罗斯海军接收。基辅级航母是前苏联建造的第二型航母,不过苏联自称为为载机巡洋舰。基辅级4艘舰都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建造,一号舰为基辅号,1975年进入北方舰队服役;二号舰为明斯克号,于1978年9月进入太平洋舰队服役;三号舰为新罗西斯克号,于1982年9月进入太平洋舰队服役;四号舰为巴库号,1987年12月进入北方舰队服役服役。

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同框

基辅级全舰长273.1米,全宽49.2米,吃水8.95米,其标准排水量30530吨,满载排水量41370吨。动力装置为8台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采用四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200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续航能力13500海里,全舰编制1200至1600人。虽然满载排水量较大,但由于飞行甲板面积较小且短,无法搭载滑跃起飞的固定翼战机,只能搭载直升机和雅克-38系列垂直起降战机,最多能够搭载13架雅克-38和22架卡系列反潜直升机。

编队航行中的基辅号

由于赫鲁晓夫被美国的导弹致胜航母无用论忽悠,导致苏联海军建造航母的路一波三折。苏联两任海军部长库兹涅佐夫和戈尔什科夫元帅为了发展航母煞费苦心,为获得建造经费,只能以建造载机巡洋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为由去说服赫鲁晓夫,使得苏联时期建造的综合作战能力远不如同时期的美军航母。基辅级航母在设计上正是受赫鲁晓夫航母无用论限制,在舰上堆砌了大量作战装备,包括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硕大的舰岛和武器就占据了甲板二分之一的面积。

航行中的明斯克号

由于本身设计就有很大缺陷加上雅克-38系列垂直起降战机可靠性非常差,以及俄罗斯经济无法支撑这么多艘航母继续服役,4艘基辅级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内纷纷退役。首舰基辅号于1993年退役,1996年被以7000万人民币价格卖给中国一家公司,该舰也是中国购得的第二艘航母。2000年5月基辅号抵达天津港,经过翻修后停放在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供游客参观,如今成了当地的著名游玩景点,虽然没能像瓦良格号那样幸运重生,但也算是有个不错的归宿。

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中的基辅号

二号舰明斯克号在俄军接手后很少出海,即便如此还多次发生火灾等事故,而俄罗斯没有能够对其进行大修的船厂,使得该舰长时间停泊在海参崴军港中,直至1993年退役。1995年底明斯克号被当废铁卖给韩国大宇集团,后来被转卖给中国一家公司,之后明斯克号被拖至深圳改建成军事主题公园对外开放,即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2013年明思克号航母再次被转手给大连某公司。如今明思克号已被拖往南通,停泊点位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岸附近,将在当地以新的军事主题公园对外开放。

被拖往南通的明斯克号

三号舰新罗西斯克号是四艘同级舰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一艘,在俄罗斯接手后,因为经费问题加上年久失修,于1993年6月退役。1995年,该舰动力舱发生了严重的火灾,1996年1月俄罗斯又将该舰出售给了韩国,不久后就被韩国浦项市的拆船厂拆除当废铁回收了,成了同级舰中唯一落得“尸骨无存”下场的一艘。

新罗西斯克号

四号舰巴库号则是同级舰中最幸运的一艘,俄罗斯接手后将其更名为了戈尔什科夫号。1992年该舰在维修时发生火灾,1994年又发生锅炉爆炸的事件,彻底丧失了行动能力,1996年俄罗斯决定将其出售。好在戈尔什科夫号舰体较新,加上在建造时经过改良,加装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等先进设备。2004年印度和俄罗斯签订协议,俄罗斯将戈尔什科夫号白送给印度,但前提是升级工作必须由俄罗斯负责,舰载机也得买米格-29K。改装工程一波三折,在花了29亿美元后,直到2013年戈尔什科夫号才交付给印度海军,并更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也就是超日王号。

印度超日王号航母

在基辅级之前苏联还建造过2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相对于基辅级,莫斯科级的舰体设计更是“惊为天人”!莫斯科级舰体前半截布置有各种武器,舰体后半截用于布置飞行甲板,外飘的甲板使得舰尾十分臃肿,整舰就像只造了半截的巡洋舰。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标准排水量14950吨,满载排水量17500吨,飞行甲板长81米,宽34米,最多可搭载30架直升机。舰上布置有两座双联装SA-N-3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两门双联装57毫米高炮,一座SUW-N-1 反潜导弹发射架,两座RBU-6000 反潜火箭发射装置,两座五联装553mm鱼雷发射管。

莫斯科级列宁格勒号

莫斯科级同样由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建造,原计划建造3艘,但因在使用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这奇葩玩意还要使用了才能发现缺陷也是挺不容易的),只建造了2艘,一号舰莫斯科号1967年12月服役,二号舰列宁格勒号1969年6月服役。苏联解体后两艘莫斯科级航母都归俄罗斯所有,但这两艘舰实际在苏联解体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没出航了,列宁格勒号于1991年退役,莫斯科号1990年退役,不久后双双被拆解。

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当然,最为悲剧的一艘要算乌里杨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了,该级舰是苏联设计并实际建造的第一型核动力航母,也是当时综合作战能力唯一能跟美国尼米兹级抗衡的航母,其设计基于此前被库兹涅佐夫级挤下马的1153型奥廖尔级核动力航母。为了建造该级舰,苏联拨款专门对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包括对专门建造航母的0号船台加长了30米,并将船厂外的大渠和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竣深,以便体型庞大的该级舰能顺利出海。

苏联mayak型蒸汽弹射器

该舰于1988年11月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建,设计飞行甲板长度324.6米(比尼米兹级短9米),宽75.5米(比尼米兹级窄1米),吃水10.7米,满载排水量约8万吨。其动力为4座KN-3-43核反应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同型反应堆)和4座蒸汽涡轮机,最大航速30节。该舰最多可搭载70架舰载机,包括4架被称为E-2斯基的雅克-44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另外苏联还计划为其安装mayak型蒸汽弹射器,而且当时已经研发出,但最终和乌里杨诺夫斯克号一样化作了历史,而且从来没有实际弹射过一架飞机,哪怕是在地面!

乌里杨诺夫斯克号想象图

苏联解体时乌里杨诺夫斯克号的完成度仅40%,随即停工,显然,以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情况,所有人都明白这艘舰已经没有机会完工了!但是美国和北约还是想让这“眼中钉”早点消失,于是用尽各种手段怂恿乌克兰拆除该舰。美国利用一家钢铁回收公司前往尼古拉耶夫船厂高价收购舰体的钢材,挪威船东向该船厂下了6艘大型商船订单。然而就在乌克兰快要拆完该舰时,美国钢铁回收公司和挪威船东同时变卦毁约,令人唏嘘不已。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816噸大豆糧倉轟然倒塌,中國1顆沒買,力挺特朗普的美國豆農哭了!

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这几天恐怕连饭都吃不下去。10月15号,美国伊利诺伊州马丁顿镇,一座90英尺高、建于1972年的粮仓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816吨大豆倾泻而出,尘土飞扬。可比粮仓倒得更快的,是美国豆农的信心。因为他们突然发现——中国,一颗都没买。 过去几十年,美国豆农最大的底气,就是中国市场。伊利诺伊州出产的大豆,有四成都卖给中国。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20亿美元的大豆,而今年,这个数字直接变成了零。不是少买点,而是一颗没买。有人以为是中国“不买账”,其实中国只是“换了人”。大豆依然进口,只是供应商换成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甚至非洲。价格更便宜、运输更近、供应更稳定。美国以为自己不可替代,现在才明白,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这一切,还得从2018年那场贸易战说起。那一年,特朗普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非要跟中国打关税战,对电子产品、农产品轮番加税。结果中国反手加征25%的关税,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瞬间没了。特朗普以为中国会低头,结果中国干脆换了买家。短短两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那时候很多美国农民还信誓旦旦地支持特朗普,觉得这只是“阵痛”,结果阵痛成了慢性病,七年过去还没好。 现在美国豆农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化肥、燃油、机械全涨价,大豆堆在仓里卖不出去,连贷款都还不上。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主席说得直白:“去年还卖120亿美元,今年估计是零。”截至2025年,美国已经有88家家庭农场破产,比去年多出一半。有人干脆把大豆榨成农机燃料,价格还不如粮价。那座轰然倒下的粮仓,只不过是整个农业体系坍塌的一个缩影。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口口声声要救农民,结果救的全是选票。他推出的所谓“救农补贴”,听起来是100亿、140亿美元,结果摊下来,农户连一季化肥钱都不够。农民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市场。可特朗普给不了市场,只会用口号打鸡血。很多农民事后都说:“我不想要救济金,我只想把豆子卖出去。”可这句话,美国政府听不见,市场更不会心软。 中国这边倒是稳得很。就做了两件事:第一,找替代供应商;第二,签新的长期合同。就这样, 悄悄地把全球大豆格局改写了。美国还在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已经完成布局。这才是差距——有的国家靠嘴打仗,有的国家靠行动取胜。 现在,美国农民的幻觉彻底塌了。他们曾经真心相信政治口号,以为只要跟着总统的节奏走,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贸易战打了七年,种出来的大豆没人收,存着的仓库塌了,口号喊的声嘶力竭,日子却越来越难。那些“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豪言壮语,如今听起来只剩讽刺。 中国这几年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从不和别人比谁嗓门大。我们用的永远是“供应链”这个词。别人靠威胁,我们靠替代;别人玩制裁,我们玩布局。中国没和美国豆农打过嘴仗,但让美国农业体系自己崩了。 特朗普似乎到现在还没明白:政治可以制造冲突,但市场才决定命运。 美国人也要清楚,政治不能当饭吃,口号换不来生意。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买方,而是能决定全球价格的市场。 别以为中国会一直买单,以为政治可以主宰市场。现实给了答案:谁失去了中国市场,谁就得自己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

15 hours ago

局勢已經惡化,美國連下3封戰帖,定調在特朗普下台前,擊敗中國!

NASA局长公开定调,在特朗普下台之前,美国要在这个领域击败中国,能做到吗?中方已收到三封战书,这场仗是否必须要打? 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够不太平了,美方那边还有人想方设法地找茬,但这回想和中国打一场的不是美军,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NASA的代理局长、交通部长达菲公开抨击SpaceX公司的登月任务计划进度滞后,为此NASA将开放这份合同,允许其他企业加入竞争。本来到这里还是美国内部自己的事,但达菲硬是要扯上中国,声称由于SpaceX公司的拖延,可能导致美国无法以赶在中国之前实现载人重返月球!达菲还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他,都希望在这届美国政府任期结束前完成登月任务。 很明显,NASA把中国当成了美国登月任务的假想敌,试图和中国开展一场登月计划竞赛。大家对此肯定不会陌生,毕竟美国当年就和苏联进行了这么一场登月竞赛,部分美国官员显然把中国当成了苏联式的竞争对手。事实上,这也不是NASA局长首次挑战中国了,在9月份,达菲至少两次发布类似言论,号称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美国要在中国之前实现登月!那么,达菲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 不是我们要贬低美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说,达菲提出的目标99%无法实现。原因很简单,阿波罗登月计划过去这么多年,美国既缺乏重启登月任务的资金,在技术上也处于断层期,实际上还没有做好在短期内登月的物资准备。可能还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这么多年前就实现了登月,今天反而没办法了呢?说白了,当年为了美苏竞赛,美国不计成本地砸钱,给了阿波罗计划充分的资金支持,才实现了登月,过去这些年不是美国不能登,而是他们没有去做这事。等到现在想要拿起来重新做的时候,又感到资金不足,又发现手里没了登月的设备,得重新再走一遍。 假如美国航天工业这些年发展迅猛,那么迅速重新完成登月计划,倒也不是不可能。问题在于,美国这么多年制造业空心化,航天工业实力不像看上去这么雄厚,很大程度上是Space X这家公司成了美国政府遮羞布,抛掉SpaceX,美国航天工业已经衰退得非常严重了。NASA所谓的开放其他企业和SpaceX竞争,主要是一种对马斯克施压的策略,不出意外,美国政府还得指望马斯克的Space X来挑起登月的主要责任。但按照目前的速度,Space X怎么看都没办法在未来三年内完成登月。 所以,NASA局长的愿望怕是要落空,特朗普想在自己任内重演登月辉煌历史的梦想,大概率也难以实现。话说回来,虽然NASA局长三次在登月问题上对中国下战书,这场仗中方也没必要非和美方打。中国发展航天计划,不是为了和某个国家比,是为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更好地探索太空,造福人民。美方那种把登月当成竞赛的思想,充斥着冷战式的对抗思维,散发着陈腐的对抗观念,包括NASA局长在内的一批美方高官陷入这种误区,或许也是美国航天事业这些年来进一步缓慢的原因之一。总之,中国按自己的步调发展即可,不用理会美方所谓“击败中国”的叫嚣。

15 hours ago

全球第三空軍?印度剛吹完牛,就被曝偷偷研究中國導彈,尷尬了!

前言 印度这回可真是上演了一出“说最狠的话,偷最顶尖的技术”的戏码! 一边对老对手巴基斯坦放话,号称导弹能全覆盖,架势十足;另一边却被自家媒体扒出,正偷偷摸摸琢磨中国PL-15导弹的先进技术。 这种明着秀肌肉、暗地里“抄作业”的魔幻操作,着实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停火关头亮肌肉,印度防长话里有话 这事儿得从10月19日说起,那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卡塔尔多哈谈妥了,同意立刻停火,这本来是件缓和局势的好事,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出席了一个导弹工厂的活动。 他在讲话里,特意提到了今年五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一次军事行动,叫“朱砂行动”,您猜他怎么说的?他说那次行动充其量只是个“预告片”,意思是大戏还在后头。 他还高调宣称,他们的“布拉莫斯”导弹很厉害,射程足够打到“巴基斯坦的每一寸土地”,您看,人家两边刚说别打了,他这边就亮出家伙式,说能打遍人家全国。 这个时机,这个说法,明摆着不是来劝架的,倒像是来添柴拱火的,生怕那边消停下来。 巴铁硬气回击:放马过来!后果你掂量 面对印度这么直白的威胁,巴基斯坦那边也没惯着,就在辛格部长放话的同一天,巴基斯坦军队的掌门人、陆军总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也发话了。 回应相当强硬,他直接指责印度在用恐怖主义的手段给巴基斯坦捣乱,还警告那些受印度支持的力量,说他们会被“彻底收拾”。 对于印度的导弹威胁,穆尼尔把话挑明了:哪怕是最小的挑衅,巴方也会果断反击,要是印度真敢发动新战争,巴基斯坦的报复绝对会超出印度的想象,让印度付出“承受不起”的军事和经济代价。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要打便打,谁怕谁?而且这架打起来,后果可就不是你印度能控制的了。 两边这么针尖对麦芒,南亚上空的火药味是越来越浓了。…

22 hours ago

怪不得賴清德消停了,沒敢造次,原來印太司令透露了一個驚人事實

说起赖清德这家伙,去年5月20号刚上台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他会继续那股子劲头,大张旗鼓地搞事呢。结果呢,一年过去,到今年5月20号周年讲话的时候,他突然就低调多了。没再提那些敏感的台独话题,而是转头聊起经济、环保和民生这些接地气的玩意儿。 外界一看,这变化挺大的啊。原来,背后有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军印太司令萨缪尔·帕帕罗去年11月19号公开放的话。那话一出,直接点破了美国军火库的家底,让赖清德那边不得不掂量掂量。 帕帕罗直言不讳,说美国因为给乌克兰和以色列送武器,已经把自家库存消耗得七七八八。要是再碰上印太地区的事儿,美国那边可能就力不从心了。 美国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开始,就源源不断地往那边砸武器。光是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就送出去成千上万枚。到2024年11月,帕帕罗在一次公开场合直说,这些援助已经开始侵蚀美国的储备。尤其是爱国者导弹和空对空导弹。 这些高端货,本来是留着应对印太挑战的,现在却被抽调到欧洲和中东去了。他还强调,印太是美国面临最大压力的区域,因为潜在对手实力太强,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得跟上。要是库存继续这么耗,美国在亚太的威慑力就打折扣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到了2025年4月8号,帕帕罗又在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作证,说也门地区的行动进一步加重了负担,海军舰艇和弹药补给链都出现瓶颈。想想看,美国海军本来在太平洋巡逻就够吃力的,现在还要分心其他战场,库存自然捉襟见肘。 这事儿对赖清德的影响可不小。他上台后,本来指望美国当靠山,继续推那些所谓的不对称作战能力。结果,美国自己的军火都快不够用了,怎么还能大方地支援台湾? 从数据看,美国对台湾的武器交付已经严重延误。举个例子,原本计划在2023年交付的第一批M109A6自行火炮,现在拖到2026年,而且只来6门。本来是40门分批到位的,现在全乱套了。还有F-16V战斗机,2023年第四季度该到的,结果推到2024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还不见影儿。 这些延误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台湾的防务准备。赖清德团队一看这情况,肯定得收敛点。毕竟,要是真出点什么事,美国那边库存不足,响应速度慢,台湾就得自己扛着。帕帕罗的话等于给赖清德泼了盆冷水,让他意识到不能太指望外援,得低调点过日子。 再看看台海周边的动静。中国大陆那边,解放军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军事活动没停过。不是大规模演习,就是常态化巡航。 比方说,2025年3月15号,东部战区搞了一次海空协同巡航,多艘舰艇和战机出动,覆盖台湾北部海域。三天时间,模拟封锁和空中警戒,结束后还发了通报。4月1号到2号,又来“海峡雷霆-2025A”演习,这次加了实弹射击,东风导弹部队参与精准打击模拟。 航母编队也出海威慑,测试无人平台。这些行动规模中等,但频次高,明显在加强压力。解放军战术也变了,不再单一军种玩,而是多兵种融合,注重快速机动和系统干扰。火箭军部署东风-16弹道导弹,能精准打到台湾本岛,这让赖清德那边更紧张。 面对这些,赖清德在周年讲话里避开锋芒,没提两国论或台独,转而强调内部团结和经济建设。讲话里他列了高铁扩建、可再生能源投资这些计划,预计2026年前见效。岛内媒体分析,这么做就是为了转移注意力,稳住民心。 美国国防部的动作也印证了帕帕罗的担忧。2025年3月,他们发了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重申印太优先,调整部队配置,把更多资源从欧洲移到太平洋。延续2021年的太平洋威慑计划,通过远程监控和盟友协作来应对挑战,而不是直接上手。 文件里明确说,要拖延潜在冲突,给自己多争时间。这跟帕帕罗的话对得上,美国现在更注重威慑,不想轻易耗库存。驻韩美军甚至有缩减兵力的传闻,但整体还是强调保持足够力量。赖清德一看美国这态度,肯定得调整策略。…

23 hours ago

澳大利亞應該慶幸:中國不是俄羅斯,不然軍機早被擊落了!

南海又热闹起来了!10月19日,一架澳大利亚P-8A侦察机在西沙群岛上空优哉游哉地转悠,结果被中国解放军的苏-35战斗机"请"了出去,临走前还附赠两枚"非常接近"的照明弹当作"纪念品"。澳方急得直跳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火急火燎地向北京提出抗议,嘴上嚷嚷着"不安全""不专业",那语气活脱脱像个被抢了糖果的孩子。 再看看中国,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李健健大校淡定回应:"澳方非法侵入中国领空,解放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有力反制、警告驱离。"这话说得明明白白:明明是你先来我家撒野,现在倒怪我把你轰出去? P-8A侦察机 澳大利亚这架P-8A侦察机,哪儿不好飞,非得在中国西沙领空转悠?这是来搞侦察,还是来拍旅游宣传片?要我说,中国军方已经够客气了,照明弹都算得上是"礼貌问候"。要是换成俄罗斯,这架飞机怕是要变成潜水艇了。澳大利亚真该掐掐大腿,庆幸自己面对的是克制的中国,不然这架P-8A怕是真要留在南海"游泳"回去了。 不过说真的,澳大利亚这套路也太老套了。军事专家卓华一语道破:澳方这"挑衅、碰瓷加抹黑炒作"的标准化流程,都快写成教科书了。隔三差五派架飞机、艘军舰来南海晃悠,摆出一副"维护国际水域自由"的架势,回头又跑到媒体上哭诉,活像个被"欺负"的小弟,急着向美国大哥表忠心。马尔斯自己都说了:"我们将继续在国际水域行动。"这话听着豪迈,实际上不就是"我还得听美国的"吗? 有趣的是,澳大利亚在这件事上还觉得自己挺委屈。马尔斯在堪培拉对记者抱怨:"这次遭遇既不安全也不专业!"这话说得,难道澳大利亚的P-8A不请自来地闯进西沙领空,连声招呼都不打,这就叫"专业"?中国军方已经很给面子了,派苏-35"护送"你离开,还没真动手。要知道,解放军这次用的是"有力反制"这四个字,专家张军社说,这表述在对外声明里可是"非常罕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再来惹事儿,不然下回可没这么好说话了。 说到澳大利亚的处境,真是让人既同情又想笑。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活得像个夹心饼干:一边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上离不开;另一边是"大哥"美国,军事上不敢不听。卓华说得对,澳大利亚跟中国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可偏偏被美国的对华战略绑得死死的,动不动就得派军机军舰来南海"秀肌肉"。这活脱脱就是个左右为难的小媳妇,里外不是人。 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 更别提澳大利亚这"碰瓷"行为也不是头一回了。之前中国军机在澳方飞机附近放过照明弹,甚至还因为声呐事件让澳海军潜水员受了轻伤。澳方每次都义愤填膺,嚷嚷着要"维护规则秩序",可谁给他们的胆子,屡次三番跑到中国家门口挑事?中国军方已经警告得够清楚了:"澳方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澳大利亚要是再不收敛,真把解放军惹毛了,后果可不是两枚照明弹能解决的。 说实话,中国在南海的克制已经够明显了。面对澳大利亚的"越界",解放军只是"跟踪监视、警告驱离",没真动手。马尔斯自己都承认,澳方机组人员毫发无损,这说明中国军方的操作精准得像外科手术,警告意味浓,实际伤害为零。可澳大利亚偏偏不领情,还公开喊话,摆出一副"受害者"姿态。这算什么?难道真是贼喊捉贼? 其实,澳大利亚的算盘打得挺精。派军机来西沙晃一圈,既能向美国表忠心,又能博取国际舆论同情,回家还能跟国内民众喊一喊"捍卫自由"的口号。可惜,这戏演得有点拙劣。中国的西沙领空不是你们想来就来的游乐场,解放军的苏-35也不是摆设。马尔斯说澳方有"明确的程序"应对这种事,可再明确的程序,也挡不住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澳方真以为靠着美国的"盟友义务",就能在南海横着走?别忘了,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克制不等于软弱。 苏-35 说到底,这场风波的根子还在美国。澳大利亚不过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马前卒",被推到前台当"炮灰"。中国早就看透了这一套,所以才会在回应中点名批评澳方的"挑衅行为"。李健健大校那句"我们正告澳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字面平静,背后却是雷霆万钧。澳大利亚要是还不收手,真把南海闹出点什么事来,责任全在自己头上。 澳大利亚啊,该醒醒了!庆幸中国不是俄罗斯。中国的克制,是给你们留了面子,也是给地区和平留了余地。别再拿"国际水域"当幌子,跑到中国领空来撒野了。南海不是你们的游乐场,解放军也不是好惹的。下回再来,可别怪中国不客气!这世界,谁的主权也不是闹着玩的,澳大利亚,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别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23 hours ago

中美印戰機數量差距,美國5004架,印度1716架,中國令人意外

印巴冲突已经结束,这场现代空战也已经收尾,在这次印巴冲突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现代空战的战斗。 在现代空战中已经从单机的对抗已经演变成体系对抗,拥有一套好的体系确实比单机对抗强的不少,印度在这次空战中无疑是失败的。 不过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印度的战机足足有2000架,印度怎么会输给只有几百架的巴基斯坦呢?这才是体系的重要。 要知道美国的战机数量更是多到数不胜数,整整有5004架,那么我国的战机又是多少呢? 印度战机的混乱 在这次印巴空战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印度的落后,不是因为印度的装备落后,最重要的是印度的体系落后,并且还不是一般的落后。 虽然印度有着庞大的战斗机群,但是体系上的落后一直是印度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曾经的世界各国首先比拼的就是战斗机的性能,毕竟性能有限,战斗机足够优秀就成为了各国优先购买的对象。 但是在这次印巴空战中,战机的性能并不能决定战场的态势,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拥有科技强大的体系组织才能够在空战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印度国内的战机拥有1716架,目前几乎已经接近到了2000架战机,这些战机的数目无疑是庞大的,如果放在世界上,还真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出来比例。 万国造就是印度的目前最为真实的写照,并且印度的空军更是集结了多个国家的战机,并且还有印度自己制造的战机。 信息来源 那就是光辉战机,光辉战机在印度国内可是被吹上了天,印度人自己认为,光辉战机的性能十分的优秀,不管是在发动机上还是在战机的装备上,印度的光辉战机无疑是无敌的存在。 但是这也是印度自欺欺人的一种状态,在这次印巴空战中,印度并没有出动自己的光辉战机,按理来说光辉战机在印度一直都是最强战机的存在,但是这次空战却并没有出动。 这也能够说明印度的光辉战机确实不尽如人意,毕竟光辉战机虽然顶着4代机的头衔,但是光辉战机却是一个妥妥的万国造。…

2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