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中印此次冲突的具体位置在东章地区。负有盛名的东章瀑布在2001年几经反复后丢失,印军在瀑布南部设置了哨点。1999年,中印双方在东章的多果尔草场形成长达82天的对峙。同样在2001年,印军正式越过多果尔牧场设置石墙,向前推进了500米到1000米,此地遂形成双方对抗的热点。
2. 东章是藏南蚕食和反蚕食斗争相当突出的前线地区。最近两年,解放军逐步发起反击,把印度军队设置的哨点、工事拔除。2021年10月8日,印媒对达旺附近发生的中印冲突进行歪曲报道。对此,中国军方人士披露,实为我边防部队例行巡逻时遭到印方无理阻拦。这一次又是解放军前往多果尔牧场山口一线进行违章建筑拆除作业,遇上印度大股巡逻队,印度军队又被严重修理了一顿。解放军近期比较主动出击拆工事,是因为中国修建了边境新村。
3. 2001年瀑布和草场失控,主要原因是当时只有土路,且这片地区没有哨所和支撑点。现在修了汽车公路,2021年建成了汤乌新村这个前沿支点后,巡逻、补给也更方便。由此,我们有了恢复东章-多果尔局势的底气,具备了在东线反向蚕食的能力。但整个藏南地区收复领土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印度人也在提高后勤运输能力。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中印东段争议边界附近突发冲突,这是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再一次有成批挑衅印军士兵被打伤的冲突。
12月12日,《印度快报》和《印度教徒报》等印度媒体纷纷引用印度匿名军方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中印军队12月9日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达旺附近发生“冲突”,并且有人受伤。
以往中印发生边境摩擦,大多是印度方面先说出来,比如洞朗危机和加勒万河谷冲突,都是印方很快就释放到媒体上。但是以往的几次挑衅从来没有给印方带来任何便宜。这一次也是一样。
丢土之痛
藏南达旺是这起冲突事件的发生地,也是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战场。但具体位置,还是在肖村和棒山口以东25公里、去年10月双方冲突的东章。
“棒”山口就是中印双方的实控分界关卡,也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向达旺发起反击的地点。现在,错那-达旺方向的双方实控分界线,依然是棒山口。
东章地区,则指的是山南市错那县浪坡乡(兰普乡)南部原始森林河谷地区。 激流狂奔的错那河(也称浪波河、东章河,印称Tsona Chu)从错那县城由北向南跌落。
错那县城还位于高寒的高原之上,是多风、寒冷、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半干旱季风气候带。
但沿着河谷与蜿蜒的山路下到浪坡乡,已进入到湿润、温暖、多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带。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阻挡在南坡,形成地形雨。喜马拉雅山南麓奇绝的原始生态风光,峡谷、云海、茂林、杜鹃花海层出不穷,像是一副山水的画廊。
这里森林植物茂盛、野生动物繁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林木资源。若以公路里程和汽车行经的时间计算,这里堪称“距离拉萨最近的森林氧吧”。
错那河在这里与东面而来的Yangtse河汇流。汇合处附近,是负有盛名的东章瀑布(印占)。 东章瀑布是从悬崖上冒出来的,在山顶并没有明显的来源。
印称Chumi Gyatse Falls,或108 waterfalls(Chu曲水,mig眼,Gyatsa约一百,即108眼曲水),也称圣水瀑布(Holy water falls)。
东章瀑布是备受推崇的圣地, 相传是藏传佛教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地方。东章河宽处十余米,窄处仅两米,东章恰在最窄处,枯水期徒步即可跨越。
以前,河上有座木桥,中国民众都可以过河到瀑布下亲手接取圣水。但到了2001年,东章瀑布在几经反复后丢失。印军在瀑布南部抢占设置了哨点。
印度军队由第40山地旅下属查谟和克什米尔步枪队19营的1个排,轮流派一个班驻守此处。
从那以后,中方的活动就只能止步于海拔约3550米的观景点脚下,隔岸观瀑,不能近前,而且只能看到侧面。东章瀑布就成了当地藏民的心痛!
山上海拔约4300米处是1.3平方公里的多果尔草场(印占) ,该草场坡度柔缓,牧草丰盛,原本是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
1968年开始,印军进到东章地区。1988年开始,解放军对此处实施侦察和巡逻,从浪坡乡召集牧民以联合放牧、共同巡逻等方式宣示主权。
1999年7月6日,中方联合放牧组一共33人,其中牧民13人、巡逻边防官兵20人,携带牲畜60头进入了多果尔草场,实施放牧。
第二天当进到东端麦拉山口的时候,遭到印军侵入阻拦,被迫在原地组织放牧。到了晚上9点半,46名印军对我牧民帐篷实施包围,强行搜身。
为了保卫边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解放军小分队随即赶往接应,与印度军队遭遇;我军小分队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纹丝不动地坚守在原地,
印军随之搭设5顶帐篷,构筑工事。双方就形成了对峙,长达82天。过去,这样的对峙也发生过,但从没有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在那么高的海拔:4785米。
和官兵们一起坚守的,还有八个藏族民兵,和六个组织牧民来此地放牧的地方干部,共计20余人。
对方也同样没有退缩,先后向该地区投入与充实了2个连的兵力,运补大量保障物资,试图实现蚕食领土的目的。
直到9月26日,双方达成对等撤离的协议后,才各自撤出了山口,脱离了武装对峙。那次对峙是整个中印边界上双方前沿临时对峙时间最长的一次。
但同样在2001年,印军终于正式越过海拔约4700米~5100米的多果尔牧场山口一线,设置石头墙,向前推进了500米到1000米。
印军常驻兵力为锡克轻步兵团的1个连,多处骑线、设点、建墙,试图蚕食和巩固,形成双方对抗的热点。
两次反击
东章是藏南蚕食和反蚕食斗争相当突出的前线地区。最近两年,解放军逐步发起反击,把印度军队设置的哨点、工事拔除。
2021年10月8日,印媒报道称,在上周在达旺附近,有约200中国巡逻士兵“入侵”,遭到了印士兵的短暂扣留,而后随着事态的处理和解决,这约200名士兵队伍被“释放”。
印媒的报道非常模糊,但话术却颇为高超 ,利用两个关键词“入侵”、“短暂扣留”,不仅做到了舆论引导,还把责任都推给了我方。
10月9日,中国军方人士颇为罕见的主动给媒体披露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媒体援引中国军方人士的话称,整个过程是在9月28日我边防部队按计划对实控线我方一侧的东章地区进行例行性巡逻,随后在途中遭到了印方的无理阻拦;
随即我方官兵坚决进行了反制,在完成巡逻后返回。消息人士还斥责,印度所谓的“扣留”说辞属于炒作,完全子虚乌有,与事实不符。
并表示此次事件,是印方蓄意挑衅在先,歪曲抹黑在后,责任完全在印方。消息人士还强调,东章地区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边防部队在自己领土上组织巡逻完全合理合法。
而刚刚发生的这一次,又是解放军经过准备,大约250~300人(规模大于2021年)前往多果尔牧场山口一线进行违章建筑拆除作业。 此时正好遇上印度大股巡逻队。
据报当时印军出动了约400人。双方在此进行了友好的技术切磋。结果和以往每次挑衅一样,印度军队又被严重修理了一顿,被打得落花流水。
印度媒体最初称,有6名印军在冲突中受伤。但后续有印度媒体爆出,实际上印军有20人受伤。
所谓受伤6人的数字,是指被打到四肢骨折、严重受伤,被后送到古瓦哈提的一家医院住院的人数。
同时,解放军分队还完成了预定任务——拆掉了印方工事,这大大出乎印方意料。
有印媒报道说,事件发生后,中印在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官举行了一次会谈,根据“恢复和平与安宁”的主题讨论这一问题。
对此,印度国防部发言人证实发生过冲突,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和置评。实际上,这一次就是拆掉了印军一个前沿哨所。
为什么最近两次都是解放军比较主动出击拆印度工事,是策略有什么改变了吗?因为中国在麦拉山口下的修建了边境新村了。
增强边防部署
2001年瀑布和草场失控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无论是肖村方向还是浪坡方向过来,都只有人马能走的土路。而且在这一片地区连一个哨所和支撑点都没有。
光是骑马到这片河谷地区就要一天,从河谷再爬上多果尔牧场又要一天。而现在两个方向都修了通汽车的公路,甚至也为瀑布修建了观景台。
而自从2021年在山间谷地建成了汤乌新村(边境示范小康村)这个前沿支点后,在山脊线上巡逻、补给也更方便了。
据报道,西藏对628个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其中边境一线村427个、二线村201个及察隅农场)实施小康村建设,涉及边民24.2万人、6.2万户,总投资212亿。
新建的汤乌新村这个前沿支点从河谷爬上浪坡杜鹃花海,来到海拔4350米的山间谷地。在这里修建了汤乌新村,安排藏族边民长期定居、放牧、护边、守边。
在这里设立这样一个边境新村,绝对是好棋,也是国力昌盛的体现。
随着山顶边境新村和山顶的公路建设开通,我们有了恢复东章-多果尔局势的底气。
上一次是在加勒万,这一次在东章,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在东线和西线进行反向蚕食的能力,攻守之势异也。
但是相比东章的这2平方公里,整个藏南7万平方公里还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东章不应该是边境,更不应是国门。
从这里要越过达旺、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鹰山口,向南150公里,才能抵达中国出版的地图上的中印边境线。而这一条线也仅占印占藏南的5%。收复领土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然,印度人也在提高实控线边境的后勤运输能力。 在印占达旺的咽喉通道——西山口,印度军队在海拔3000米处新修了隧道,2022年6月完工,比原定完工时间提前两个月。
西山口隧道是一条双车道隧道,高度5.5米,由一号隧道(1555米)、二号隧道(980米)和一条1.2公里的连接引道组成。
一号隧道还将平行建造一条同长度的救生隧道。日通行车辆能力3000-4000辆。
西山囗隧道建成后,不但可以使印度后方到达旺的距离缩短6公里,行车时间缩短1小时。
还可以解决西山囗天然垭口每年12月-2月大雪封山造成的道路封闭问题,可以保证到达旺的全年全天候通行。
目前,中印边界对抗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印度人手中 ,它们想好就好,想挑事就挑事,想在哪儿挑事就在哪儿挑事,想什么时候挑事就什么时候挑事,活脱脱地一副泼皮无赖范。
不过,虽然印度人总是想得寸进尺,总是想占便宜,但每次都被揍得落花流水,这也是永恒的话题了。
据美国《NSJ》9月18日报道,美国战略分析人士哈里·卡齐亚尼斯在一篇题为《五个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地点》的评论中指出,当前全球安全形势高度紧张,特别是在某些“热点地区”,一旦发生局部冲突,就有可能升级为大国直接交战,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这份所谓的高危地图中,作者点名了五个区域:台海、中印边境、朝鲜半岛、乌克兰战场和伊朗-以色列冲突。 五个区域中,有三个都与中国有关,虽然文章表面上没有直接指责中国,但通过叙事设定与风险结构的安排,读者很容易得出一个潜台词:中国要“挑起世界大战”。 这还是典型的“中国威胁论”叙事。这种话术虽然披着战略分析的外衣,实质却是污蔑和抹黑。 它将原本属于中国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例如统一、边界维稳、安全防控,扭曲为“全球风险源”;将一些长期存在的地区矛盾,通过镜头语言和安全话术,与中国挂钩,再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浮夸概念绑定,从而在国际舆论中制造出一种错觉:变强的中国要把全世界拉入战争。 半岛局势持续紧张 这样的说法十分荒唐。 任何国家都无法容忍分裂,都不会对国家核心利益退让半步。 中国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却成了“引发世界大战”的风险源,这本身就是极具恶意的逻辑陷阱。 按照这种说法,只要中国想统一、想维护边界安全、想守护自己的战略空间,那就是在“威胁世界和平”。 这是什么逻辑?国家统一,不是正当行为吗?中国没有越界侵略任何国家,没有对外输出战争,也没有在全球制造军事基地或代理人战乱。相比之下,谁才是真正频繁动武、挑起地区战乱的国家?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这种逻辑的歹毒之处在于,它把中国最基本的国家权利,包装成最危险的行为。 一旦这种逻辑被舆论广泛接受,那中国将永远处于一种道德陷阱中——你想统一?你就是挑衅;你维护边境安全?你就是威胁;你发展军力?你就是为三战做准备。甚至不仅不能出手,连有准备都有罪。 这种用战争风险来反向否定国家权利的做法,是对国际秩序原则的深度扭曲,也是一种极其阴险的话语操控术。 俄乌冲突…
据美媒报道,在中美结束第四轮贸易谈判后,川普要求其团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访华之旅上来。而之所以川普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原因之一是五角大楼又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F-35战机升级到Block 4最新改进型的努力被迫“全面延迟”,何时能完成则未定。美媒航空航天杂志称,F-35制造商洛马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遭受东大关键矿物管制”。 五角大楼向白宫报称,生产一架最新的F-35 Block 4型战机需要约900磅(超408公斤)关键矿物,其中主要是稀土,而洛马公司的库存已无法供应大规模生产。鉴于经过此前几轮贸易谈判结束后,东大恢复的是民用稀土对美审批出口,五角大楼“强烈建议”川普亲自和东大方面谈妥恢复军用级别稀土供应的问题。 有美媒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防务新闻就发文称,洛马公司的F-35 Block 4升级计划核心之一是换装AN/APG-85氮化镓雷达,恰恰是这方面会受制于稀土材料短缺问题,导致雷达元件生产停滞。五角大楼原计划通过雷达升级促进F-35战机航电系统的全面升级,以保持对歼-20、歼-35战机的(技术优势),但现在“最关键的一环”被东大卡住了。 此外,F-35 Block 4还将升级电子战系统和无人僚机指挥控制系统,这方面倒是主要基于软件升级来达成,不受稀土供应问题的限制。但是接受美媒采访的专家均强调,机载雷达是战斗机的大脑,如果不能完成升级,其他子系统的升级则无从谈起。 分析还指出,实际上经过对九三阅兵的分析评估,五角大楼认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在“相当部分的领域”已不再领先,甚至少数领域处于落后之中。因此让美国唯一在产的五代机F-35尽快、全面达到Block 4水平,成为保持美军在全球空中优势的重中之重。当然,川普能否尽快实现访华,又能否在与东大的会谈中解决军用稀土供应问题,就不是五角大楼能够左右的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欧洲大陆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因为欧洲三大主要强国英法德最近都出现了剧烈动荡,欧洲局势愈发紧张。 先说德国,自从今年大选结束之后,德国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选择党异军突起支持率遥遥领先,可老牌政党也不甘落后,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按照计划,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9月14日进行地方选举,而选择党的7名候选人呼声很高,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基本就是选择党胜券在握了。 然而,就在临近选举的前几天,这7名候选人竟然全部离世了。 警方调查给出的结论是5人病逝、1人自然死亡,还有1人是自杀。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还公示了这5名候选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可问题是即便这5人真的是病逝的,那另外1个自杀的又该如何解释呢? 警方没有给出答案。 这下,不仅是选择党高层坐不住了,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议论纷纷,不少德国媒体更是指向了阴谋论。 因为随着这7名候选人的死亡,北威州的选举选择党顿时没了优势,而这对左翼政党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为此,德国多地爆发抗议游行,纷纷要求警方给出真相。 紧接着,英国也乱了,就在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规模超10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而且还不止一个群体。 其中,人数占主要的群体是来反对移民的,他们呼吁更换政府、解散议会,必须确保英国本土民众的权利,此前,不少移民被英国政府安置在了酒店里,并且免费提供生活所需。 要知道不少英国普通民众的工资也就堪堪够吃饭的,现在纳的税还要帮忙养着这些移民,英国民众的怒火可想而知。 而另一波则是反对种族主义的,要求政府严惩种族歧视,必须给黑人和穆斯林民众应有的权利。…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