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虽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
1953年朝鲜战争刚结束时,金日成便对朝鲜高层这样说道,从此朝鲜走上强硬拥核道路,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最终成功实现目标。
朝鲜在核导计划上下狠功夫的根本驱动力在于自身安全感不足,花了很多年才有了今日的核成就。
考虑到美国从来不敢像打萨达姆、卡扎菲那样去打朝鲜,不禁令人好奇,朝鲜的洲际导弹威力已经强悍到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地步了吗,美国不敢动朝鲜是因为惧怕朝鲜的核导报复反击吗?
无核化是策略,拥核是战略,这一成果是朝鲜三代领导人共同取得的。
二战结束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种下的两颗蘑菇云就让全世界见证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在朝鲜战争时,麦克阿瑟多次恐吓要用核武器对付朝鲜,朝鲜愤怒却又无计可施,愈发坚定了进行核研究的决心。
2017年是引起各方震动的一年,这一年朝鲜进行了自研发核导以来,威力最大的第六次核试验。
同年,朝鲜还成功进行了15次导弹试验,其中“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3万千米,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全境。
朝鲜正式官宣成为拥核国。
朝鲜成为继五常、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后第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尽管有人不认可,但朝鲜拥核已成既定事实。
朝鲜一个月内成功试射了两次射程可直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美国哪里还坐得住?
有美媒报道称,朝鲜形成攻击北美的能力的时间,要比美方早先的估计提前了两年。
在震撼于朝鲜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已逐步脱离“纸上谈兵”的范畴之际,还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谜团始终盘旋于美国心头。
朝鲜明明长期遭受经济制裁,几乎全世界都不向它出口军备和军事技术,在这种被军事孤立的情形下,它是怎么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导弹计划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
朝鲜洲际导弹的核心技术从何而来?
西方军事专家研究许久,认为有一种可能性比较大,那就是朝鲜悄悄引进了某种成熟产品或技术,然后加以本土化改良,于是终于跻身“核弹俱乐部”。
这一猜测是有依据的,冷战期间,朝鲜就一直依靠着苏联提供军事装备,后来老大哥没了,但不意味着大哥的遗产也没了,苏联留下的军事技术也许还在持续流通,让朝鲜得以受惠。
2017年,朝鲜首次测试火星-12中程弹道导弹之前,曾罕见地发布了一段导弹技术视频,视频中出现的一台火箭发动机,印证了这一猜测。
西方的导弹专家们瞅着视频里那台发动机,惊讶至极,因为它和几十年前苏联制造的一种设备尤其相似,再一问同行,大家也都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受。
所以朝鲜可能是采用了苏联时期的设计方案,然后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在过去,朝鲜的研发技术和制造水平备受国际嘲笑,每次试射导弹,西方军事专家都要当成乐子看。
因为往往导弹还没射出去,就砰的在发射架上爆炸了,多得出奇的失败次数更让西方乐不可支。
但现在他们渐渐笑不出来了,朝鲜接二连三地取得技术突破,向世界表明,朝鲜的技术人员显然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朝鲜的导弹、核武计划基本上是他们自力更生的结果。
受惠于苏联遗产,但同时也受时代因素限制,朝鲜导弹的性能在西方眼里依旧落后,比美国的同类技术落后起码几十年,但其潜力和决心不可低估。
更令美国忧惧的是朝鲜领导人研发导弹核武的意志,金正恩执政后,朝鲜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速度迅速提高,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其意志之坚决,不得不令美国呼吸一窒。
“他们真心想拥有能够威胁到美国的能力。”美国导弹专家埃勒曼说道。
朝鲜在备受国际制裁的情形下,导弹计划还能不断取得突破,其实力不容小觑,朝鲜的确有很多劣势,但朝鲜政府在远程导弹项目发了狠一般的砸资源,把全国上下的智囊库集中起来,一门心思研发导弹,这个潜力和意志力是绝不能被低估的。
2017年7月4日,朝鲜成功发射了“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在韩美军方看来,试射确实成功不假,但导弹只飞了933千米。
但日本有了新发现,火星-14足足飞了40多分钟,飞行时间居然比两个月前的火星-12还长。
飞行时间长,也意味着导弹的射程更远。
火星-14洲际导弹是朝鲜完成核武装的最后一道关口,朝鲜也随即自称已经成为可打击全世界任意地点的核强国。
四个月后试射的火星-15洲际导弹威力更是强悍,打击范围足以覆盖美国全境,已经触及了美国设定的“红线”。
美国是否会武力制朝核,一时又成为国际焦点。
朝鲜半岛也战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几年后,朝鲜的导弹技术无疑又上升了新高度。
朝鲜很少在同一天发射好几枚导弹,但在2021年3月25日,朝鲜发射了1枚“火星-17”洲际导弹、2枚近程弹道导弹。
朝鲜发射导弹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将洲际导弹加入短程导弹组合一起发射,这还是头一遭。
距离朝鲜2017年发射火星-15后,已经过去四年多,如今再次进行了洲际弹道导弹实弹飞行试验,自然备受多方瞩目。
据韩媒报道,火星-17射程范围可覆盖美国全境,最大射程达到15000公里。
美国“北纬38度”专家也表示,朝鲜的火星-17洲际导弹能将4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5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是“银河”3火箭的两倍。
历来朝鲜每次发射导弹,美日韩都要闻风而动,三国的情报机构也均能较为准确地掌握朝鲜的导弹发射情报,对朝鲜导弹发射的时间地点、弹道、弹头飞行轨迹都了如指掌。
韩国军事专家根据此次弹道分析,这两枚导弹可能是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KN-23),射程约450千米,高度约60千米。
然而第二天,朝中社官方报道了这两枚导弹的试射情况,称这两枚新型导弹精确打击了设在距陆地600千米外的半岛东部海域的靶标。
实际飞行情况跟韩方的猜测有150千米的出入,这说明韩军雷达半道上就跟丢了目标,根本没发现KN-23在下降阶段滑翔了一段距离后,又进行了二次爬高,继续猛飞150千米。
据朝鲜官方数据显示,作为新型战术制导导弹的KN-23还能搭载战术核武器,具备携带小型化核弹头的能力,射程可覆盖韩国全境,与同类型导弹系统相比,性能是最强的。
这也是美韩新总统上任后,朝鲜首次发射弹道导弹,朝鲜这次发射导弹的行为,在韩美日眼中“战略挑衅”的意味也更浓,三国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美国和日本纷纷发声谴责,韩国将此定性为“重大挑衅”。
而且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已探测出朝鲜有进行第七次核试验的意图,且似乎正在筹备中,进行核引爆装置试验。
朝鲜自研发导弹以来,就不断秀肌肉,做出在美日韩三国眼中极尽“挑衅”、“威慑”的行为,尽管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朝鲜依旧发射导弹,向世界证明疫情也没能阻止朝鲜对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进程,如此决心,实在不能不令美日韩各国忌惮。
从火星14、15发射起,美国战略界就认为,朝核问题已经濒临战争爆发的节点,主张以武力手段解决朝核危机的呼声愈发高涨,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军方不断放狠话,鹰派势力也不断鼓吹要以武力解决朝核问题。
一次又一次的“射程可覆盖美国全境”,那么美国到底会不会直接对朝鲜动手呢?
其实洲际导弹和核武器倒还真不是美国不动朝鲜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了美国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呢?
美国不动朝鲜的原因,其一就是缺少有效的军事手段。
对美国来说,对一个国家发动军事打击的手段无非这几种:针对国家元首的“斩首行动”、对该国核导基地全面清扫打击、以改权换代为目标的全面战争。
美国可以对萨达姆、卡扎菲发动斩首行动,却没法这样对付金正恩,无论是针对金正恩本人还是对朝鲜核导基地下手,都不是很划算的买卖。
不是说不可能成功,美国作为绝对的军事强国,对上朝鲜还是非常有胜算的,它一定会胜利,但不能保证自己也能毫发无损。
美国想要对朝鲜发动一场对己利益最大化的军事行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先发制人,一次性将朝鲜全面击垮,将朝鲜的核导力量彻底清除,让朝鲜失去唯一引以为傲的反制资本,毫无还手之力,躺着挨打。
但美国没这个自信能一次性全面封杀朝鲜的战争机器。
朝鲜地形复杂,境内山脉纵横、丛林密布,朝鲜也充分利用了本土的地形优势,将核心军事设施,尤其是核导设施藏在大山深处的洞穴中,这些洞穴可能被几百几千米的岩层覆盖着,再加上其他保护措施,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你能摸到几十个都够呛,更何况朝鲜核心军事目标数以千计,要掌握提前这些军事目标的所有信息,并同时攻击摧毁,即便是对美国而言都很难。
朝鲜虽小而落后,但实在是一名强悍对手,这个国家奉行“先军政治”,全民国防体制,全民皆兵,消息封锁极为严密,是美国这样的情报侦测高手也难以企及的地步,拿不到准确情报,就没有底气能发动军事行动。
而且朝鲜具有十分强悍的军事反击能力——你有种就把我一击毙命,你要是没能一次性把我全面击垮,我就能立刻发动军事反击。
一旦朝鲜鱼死网破,疯狂反击,到时的政治与战略后果是美国政府难以承受的。
按照美国原来的脾气,八成早就撸袖子了,主要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一点,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当初美国打萨达姆就打了二十多年,打完萨达姆,又去打他的哥们卡扎菲,打遍中东,最后打完一看,发现不行,不能一直这么打下去了,于是开始撤军。
打仗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美国有核武器,但后续造成的战争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比如韩国就离朝鲜那么近,这边一打朝鲜,朝鲜反手对韩国扔个导弹,韩国死伤无数。
1997年,曾任驻韩美军司令的加里勒克就作出估算,认为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韩国至少要死100万人。
美国打朝鲜,朝鲜反手就揍韩国,驻韩美军和公民那么多,只要打起来,首日就能死上百万人,釜山一带那么多核电站,朝鲜导弹不愁没用武之地。
炸了核电站,核泄漏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生态灾难才是恐怖至极。
所以关于朝鲜到底敢不敢进行核反击,可以很肯定地说,它是真的敢,这也是美国忌惮的一个原因。
美国必须考虑战争的后续影响到底有多大,战争成本过高不说,朝鲜跟中东比起来说是穷乡僻壤也不为过,打卡扎菲、萨达姆都有经济利益可图,打朝鲜能得到什么?
万一收不住手,战争没控制住,一下子升级了,从速战速决变成了缠缠绵绵,又打了十来年,是真的会把美国逼疯,再强悍的军事大国也经不住这么耗。
对朝鲜动武实在得不偿失,不符合“美国第一”的原则。
况且美国也没有容不下朝鲜的理由,相反,就地缘政治利益而言,美国正需要朝鲜的存在,它对朝鲜半岛的分裂局势喜闻乐见,恨不得再添把火营造紧张氛围,促使日韩在安全方面更依赖自己。
鼓吹朝鲜的军事战斗力,有助于引起国家“军事内卷”,别的国家一听美国说旁边的朝鲜这么厉害,也拼命武装自己,于是军费在GDP中的占比就上去了,美国作为最大的军事出口国,自然乐见其成。
就本土安全来说,美国也不是不能不接受朝鲜拥核,它需要的是一个坐拥核武器,但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核威胁的朝鲜。
你可以有刀,但你别把刀尖成天对着我。
于是双方就开始围绕着“弃不弃核”的话题展开拉锯战,没完没了的谈判、喊话,特朗普也天天在社交平台上给朝鲜划红线,但这个红线的宣传价值显然高于实际意义,朝鲜到底有没有越线,看美国怎么想了。
就洲际导弹来说,确实不足以构成威慑美国的理由,美国反导能力极强,即便朝鲜真对美国射导弹,美国也能轻易将其击落,因此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美国全境,不构成美国对朝鲜动武的理由。
核武器杀伤力太大,作为国家之间相互制约的工具可以,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倒是实力强悍的一方忌惮颇多。
出于综合战略考虑,美国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较低,目前不会,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性也都不大。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是多年前网上流传的一句热梗,寄托了无数国人对火箭军的期望,同时为祖国强大感到深深的自豪。 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面对越发强大的中国,美西方部分国家尤为忌惮,不仅推出一系列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进行施压,还在南海、台湾等问题上疯狂挑衅,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与国际安全。 不过他们忘了,我国早已不是百年前,已经具备足够的底气和实力,不容许任何列强侵袭,也不会惧怕任何国家。 9月25号早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取得圆满成功,此举无疑会对某些国家形成“威慑”,也对他们敲响了警钟! 你知道其中意义有多重大吗?为了判断军事武器的威力,多年来,我国解放军测试过很多遍验洲际弹道导弹,基本是在本土试验。 细究的话,不难发现我国上次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要追溯到44年前,现如今解放军再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可谓意义非凡,主要目的并不是想挑起战事,而是展现我国捍卫领土的决心,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拥有极其夸张的军事实力,在很多人心中,认为最厉害的导弹是原子弹,实则不然,在它之上的还有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的高级武器——氢弹。 如果按理论数据推算,氢弹威力是原子弹8倍,可到了实际应用,其威力更是远远超出原子弹,可谓毁天灭地。 但在大多数军迷心中,洲际导弹才是公认的最远、最快、最厉害的核武器,它的威胁更大,毕竟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非常远。 就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其最大射程可达1.4万公里,震慑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威力更是毋庸置疑的,不愧是“国之重器”。 现如今,除了中美俄三大军事强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以外,还有另外两个五常国家,也就是英国和法国,只不过这两个国家军事实力相对薄弱,只拥有海基洲际弹道导弹,而中美俄则同时拥有陆基和海基洲际弹道导弹。 还有一些国家在非法研制,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功的,由此就能看出,研制洲际导弹是件极其不易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代表国家核战略威慑。 9月25号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目前尚不清楚是我国东风5B、东风31G、东风41其中哪一种,毕竟官方透露出来的消息实在太少,这些也都是极其宝贵的数据,需要保密。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主要目的是检验部队武器性能与训练水平的。 当然了,洲际导弹装载的是模拟弹头,并不是实战弹头,对于我们来说,发射消息是突然的,但解放军行动已经提前向有关国家作出了通报,此举也能消除一些误会,也体现了大国担当。…
《——【·前言·】——》 有些人,敢于挑战我们的底线,甚至霸占了我国领土长达5年之久。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局面会永远这样僵持下去时,我军突然出手,展现了惊人的决心和速度。短短5个小时,他们就成功把侵占者赶出中国,彻底改变了局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军队敢于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壮举?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从亲密战友到背信弃义 20世纪50年代,越南正值民族独立斗争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抱着同情和支持的态度,不顾自身经济困难,毫无保留地援助越南。 从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和大量军事物资。 解放军战士们远赴异国他乡,帮助修建基础设施,指导军事作战。正是在这种无私援助下,越南最终击败法国殖民者,获得了独立。 这段援助历程中,中国派出了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不畏酷暑,冒着疟疾威胁,在越南的丛林中开辟道路、架设桥梁。 仅在1965年至1969年间,中国就帮助越南修建了包括河内-老街、河内-同登在内的七条重要铁路干线,总长度达到1000多公里。 这些铁路不仅支撑着越南的军事运输,更为其战后经济重建奠定了基础。在军事援助方面,中国不仅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派出了防空部队协助越南抵御美军空袭。 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们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多次击落入侵的美军战机。此外,中国的军事顾问们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宝贵经验传授给越军,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的游击战术体系。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全方位援助,越南的民族独立之路将会更加漫长和艰难。 投靠苏联的“白眼狼” 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越南领导人黎笋开始投靠苏联。1977年访华期间,黎笋竟然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每年提供9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尤为引人注目。 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持续在太平洋推进军事力量,主要目标指向中俄。美日印澳四国的安全会议频繁召开,试图通过合作围堵中国,形成对其的战略压力。这种霸权行为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引发了周边国家的警觉与反制。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反应显示出其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区域稳定方面的决心。2024年9月25日,解放军向太平洋公海海域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此举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这不仅是中国展示其强大军事能力的体现,也是在对美日集团在印太地区的频繁军事动作做出回应,向国际社会传达出中国有能力保卫国家与人民安全的信息。同时,中俄海警联合巡航进一步增强了两国在北太平洋的合作,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对美日等国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 俄罗斯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其“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试射的失败,直接影响了其战略威慑力,给了美国及其盟友可乘之机。这一事件让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动向愈发活跃,可能对俄罗斯的太平洋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战略行动显得愈加重要,既要回应外部压力,又要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中国在面对这种复杂局势时,依然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尽管在洲际导弹与战略力量方面保持相对低调,但随着美国的围堵愈加明显,中国不得不增强其战略力量。通过劝和促谈的方式,中国力求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地区合作与共同发展。这一立场不仅反映了中国对和平的追求,也显示出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对于美国,中国呼吁其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停止对其他国家的打压与围堵,构建一个公平、合理且稳定的国际秩序。而对日本等国,中国希望其能够认清形势,不被美国的霸权所裹挟,倡导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北方四岛问题,尊重历史,与俄罗斯等国保持良好关系,为地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挑战,各国应共同呼吁,保持克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携手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展望未来,太平洋地区的局势仍然充满变数。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随着各国在复杂局势中的调整与合作,未来的太平洋局势值得我们拭目以待。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仍将是推动地区合作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福建舰 2024年5月1日开始,我国福建舰开始了第一次海试,到12月13日在这仅仅半年的时间我们的福建舰就海试了五次并且顺利返回。 福建舰第五次海试 图片中可以看到咱们的福建舰的甲板之上有大量的磨损印记,这也说明了咱们的福建舰在这次海试之中进行了舰载机起飞和返回的实验,因为这种甲板磨损只有在舰载机着舰时才会出现。 事后相关人员预计在25年就可正式服役,这也意味着我国很快就能步入三航母时代。 伴随着福建舰第五次海试完美结束,各位网友就谈及到我们的辽宁舰了。 48小时启动时间 并且据美国的一名军迷所说,咱们的辽宁舰启动都要将近48个小时,战争都结束了还没启动呢,看到这样的话,我国很多军迷都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在污蔑我们,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辽宁舰是我们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我们先来说一下辽宁舰的前身,97年乌克兰要提出想把他们的搁置两年的“瓦良格”号航母进行出售,经过我国爱华人士徐增平长达两年的谈判,最终以两千万美金买下并赠与我国的航母研究。 “瓦良格”号在到达大连后不久就被收归我国,于2005年被批准进行改造,因是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制造,所以中央批准给他命名为“中国解放军海军辽宁舰”。2012年的9月份随着它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在航母领域迈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辽宁号采用的是常规动力,设计时采用的就是老式蒸汽动力,所以在改造的时候就保留了老式的动力装置,以四台蒸汽轮机和四台蒸汽式锅炉为动力,四轴四桨的推动方式。 由于时间长久并且采用的是老式蒸汽推动方式,所以被说是想启动“先烧48小时开水”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能看出来启动时间是有点慢的。 山东舰…
2017年8月,中国和马来西亚签署了一份重磅协议,要合作搞一个大型高铁项目。这个项目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高铁建设经验,成功拿下了这个大单。不仅如此,中国还派出了一大批技术高手到马来西亚,准备大展身手。 这个项目一开始看起来挺顺利的。中国不仅提供先进技术,还给马来西亚开出了优惠贷款条件。马来西亚政府当时也是一副很兴奋的样子,觉得这下子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上一个大台阶。 可是好景不长,问题很快就来了。马来西亚国内有些人开始对这个项目指手画脚,说什么中国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有人甚至说中国是想搞新殖民主义,这下子可把事情闹大了。 这种误会一出现,项目马上就遇到了麻烦。双方不得不暂停合作,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解释和沟通。中国方面反复强调,这个项目纯粹是为了互利共赢,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这种解释显然没有完全消除马来西亚民众的疑虑。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误会的出现也不难理解。毕竟马来西亚是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来投资一直有点敏感。再加上中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警惕。 不过,尽管有这些波折,双方还是在努力推进项目。中国方面继续派遣技术人员,马来西亚政府也在积极协调。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快把误会澄清,让项目重新回到正轨。 但是,就在大家以为事情可能会慢慢好转的时候,更大的风波却在酝酿之中。谁也没想到,一场政治变动即将彻底改变这个项目的命运。 2018年,马来西亚政坛来了个大地震。马哈蒂尔这个老政治家重新上台执政了。这位老先生上来就放了个大招,宣布要终止和中国的高铁项目合作。他说这个合作不公平,还担心会让马来西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这个决定一出,可把中国这边给整懵了。你想啊,前期准备工作都做了,人员都派过去了,设备也都准备好了,说停就停,这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中国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马上就提出要马来西亚按合同支付360亿人民币的违约金。这个数字一出来,马来西亚那边立马就炸锅了。他们不仅拒绝支付,还开始在国际上大肆抨击中国。 马来西亚的指责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说中国的项目会破坏环境的,有说中国是居心叵测想控制马来西亚的,反正就是把所有能想到的罪名都往中国头上扣。 这下子,原本的商业纠纷瞬间就变成了一场外交风暴。中国这边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是在正常做生意,怎么突然就成了坏人了?马来西亚那边则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自己是在维护国家利益。 其实仔细分析,马来西亚这么做背后肯定有其政治考量。新上台的政府可能想借此树立一个强硬的形象,向选民展示自己有能力抗衡大国。但是,这种做法无疑伤害了两国之间的互信,也给未来的合作蒙上了阴影。 中国这边虽然很不爽,但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毕竟马来西亚地理位置重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还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大家都以为中马关系要跌入谷底的时候,马来西亚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最近,关于印度海军快艇撞沉一艘客轮的消息,引发大家的热议。 12月18日,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一艘印度海军快艇,18日下午高速冲撞了一艘载有上百人的观光渡轮,并将其撞沉,酿成13人死亡,其余101人获救。 当天下午3时45分,这艘名为Neel Kamal号的渡轮,正将游客从孟买港,载往港湾内、距离港口约2.8公里的热门景点象岛(Elephanta Island)。 象岛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港区内的一座小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 这座岛屿,因雕刻在岩石上的4座印度教庙宇和7座石窟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湿婆神庙。 17世纪葡萄牙人在该岛登陆时,发现一只石雕大象,因而得名。 1987年,该岛屿上的神庙和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每年游客络绎不绝。 和往常一样,这次Neel Kamal号渡轮上的100多名游客,兴高采烈地眺望象岛,期望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就在快接近象岛时,悲剧发生了。 不知从什么方向,突然急速开过来一艘快艇,瞬间撞上轮渡。 轮渡上的游客,来不及反应,就被撞翻在海里。 13人不幸遇难,包括2名孩童、4名女性、1名印度海军水手、和快艇上的2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