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威脅堪比核武!美生物實驗室事故頻發,更多秘密被曝光

央视网消息,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负责人伊戈尔·基里洛夫中将表示,在近十年中,美国已发生200多起生物安全事故。他呼吁建立更具有约束力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俄罗斯揭露美生物实验室“黑料”

基里洛夫中将表示,这200多起事故只是官方的统计,实际情况要更糟糕。他说,由于事故频发,美国将生物实验室转移到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第三国领土,造成当地异常疾病发生。他还强调,私人实验室几乎不受监控,可能绕开《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进行危险的病原体实验研究。

俄方称将提供有关美国搞生物实验的证据,而这并非俄罗斯第一次就此指证美国。去年,俄罗斯指责美国在俄边境进行危险疾病菌株研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称,美国控制的生物实验室数量发酵式增加,但美国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罪行。

而美国在乌克兰境内的生物实验室多达30多个,并已组建成网络,美国对它们的资金投入超过2亿美元。这些实验室的任务包括研究潜在生物武器菌株、监测生物状况、以及向美国收集和运送危险病原体。疫情之下,俄方担忧,这些实验室可能是病毒的来源。

美生物实验室殃及全球

事实上,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实验室已多达336个,分布在东南欧、中亚、非洲、东南亚30多个国家。美国秘密从事生物活动的行为,给这些国家带去灾难:日本冲绳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就来自美军驻日基地;美国运送 炭疽杆菌到韩国,引发韩国民众抗议。但美国仍在进行这类病菌的研究,并引进鼠疫杆菌、蓖麻毒素等高危病原体进行研究,一旦外泄,将对当地造成致命影响。

 

 

在美国300多个生物实验室中,最受关注的是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该实验室储存有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布鲁氏菌等数十种高危、甚至致命的病菌,并曾发生过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该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布鲁斯·艾文斯曾将炭疽杆菌泄露出去,造成5人罹难,22人被感染。长期以来,该实验室包括活细菌和实验动物残骸在内的多种废弃物未经处理,便直接倒进拉进填埋场内。

不过,这些事故都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生物实验室威胁着全球的安全,生物武器的效应面积超过核武器,一旦生物武器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战场上,这种巨大的危险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所造成的后果远比核武器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对人类威胁极大。

国际社会高度关切

对于遍布全球的美国生物实验室,国际社会高度关切。乌克兰前安全官员瓦西里·普罗佐罗夫称,美国生物实验室对本国人民构成威胁;塞尔维亚教授拉多米尔·科瓦切维奇称,每个美国生物实验室都可能生产用于战争的危险品;俄罗斯也曾多次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对此进行调查。

不过,联合国安理会没有通过调查美在乌生物实验室的决议。对此,分析认为,很多国家害怕美国制裁,纷纷转而支持美国。但是,非常任理事国纷纷弃权,代表各国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得罪俄罗斯。俄罗斯应该利用各种形式,揭露美国生物实验室的内幕。

还有舆论表示,生物武器杀人于无形,比核武器更可怕,揭露美在乌生物实验室真相,需要全世界齐心协力。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鍋找到了!印度少將:光輝戰機墜毀,因為美國對印度發動機卡脖子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

9 minutes ago

沉默兩周,美表態站在日本一邊:不許大陸收台,反對改變釣魚島現狀

中日争端持续近两周,沉默了两周的美国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立场,这几天,美方密集对日本展现“支持”,中方是时候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了。 日本首相高市在国会议会的发言过去了半个月,事情再次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日本外务省官员来华交涉不成,高市所幸破罐破摔,厚颜无耻地表示有关“危急存亡事态”和台湾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却还想和中方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并拒绝收回争议言论。 原本貌似要袖手旁观的美国,也正式下场了。此前美总统特朗普在做客节目采访,被问到中日本次争端时,他对日本的评价还挺差,随后日方又证实美方已经将部署在日本的中导撤离,外界本来以为美国意在为日本的挑衅姿态降调,但美方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在会见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时表示,他代表总统特朗普,他本人和美国大使馆“支持高市早苗”。为显示和日本“同仇敌忾”,他还妄称中方的部分反应“荒谬”,并表示无论中日发生任何事端,“美国都将坚定地站在日本一边”。 21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又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们对美日同盟和日本防卫的承诺坚定不移,包括’日本管辖的尖阁诸岛’美日同盟仍然是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他还表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东海或南海现状的企图,包括使用武力或胁迫手段“。 如果说格拉斯的言论是在激化中日矛盾,皮戈特的发言更是扩大了中日争端的范围。不许大陆收台已经不足以他将钓鱼岛称作“日本管辖的尖阁诸岛”,等同于向全世界宣告,美方否认“钓鱼岛是中国的”,并支持日本的主权主张,认为它是日本的。 本来日本只要就台湾问题解释清楚,做出交代,这次事态就可以翻篇,但美方把钓鱼岛牵扯了进来,还把话说得那么满,扬言无论如何都会站在日本那边,这简直是在告诉日本,放心大胆地和中方对着干。 这下可是正中了日本下怀,起初,美国对钓鱼岛争端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日方一直将钓鱼岛问题和印太战略捆绑在一起,才使美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一概念。特朗普第一任期,美方为了在经贸问题上向日本施压,同时也为了安抚日本,首次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声称美国对钓鱼岛负有”防卫义务”,会根据双方共识采取应对。 特朗普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反对任何破坏日本“管辖”这些岛屿的单方面行动。后来的拜登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日本的支持,到特朗普的这一个任期,介入钓鱼岛争端对美国来说已经像喝水那么简单了。 美国这么做,显然是为了怂恿高市早苗继续和中方抗衡,高市接收到美国的信号,自然不会轻易如中方所愿,将伸到台海的手收回,所以接下来这件事还有的拉扯和博弈,并且随着美方的介入,事态还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美国近些年来在有些问题上无视历史、罔顾法理,其言行是出于视中国为战略对手而采取的遏制策略。但无论怎么发展,钓鱼岛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不会变。美方任何”以台制华”、介入地区争端的图谋都是徒劳的。

30 minutes ago

日本高官:中日未來若開戰,核武或許是唯一選擇!

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 日本高官又喊话了。 10月30日,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他公开宣称,日美安保同盟下的共同防御义务应扩展至日本领土之外,涵盖关岛,甚至呼吁建立核武器共享机制,让美国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而这位曾担任日本防卫省武官最高领导的前军事强人直言不讳:“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让日本能够参与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决策。” 甚至公然要求重新审视日本坚持数十年的“无核三原则”。 他狡辩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崩塌。 河野克俊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统合幕僚长的职位让他对日本军事体系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捕捉到特朗普言论背后的潜台词:美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承担更多军事义务。 他的提议超出了常规的同盟协作范畴,不仅主张将防卫范围延伸至西太平洋,更触及了日本战后最敏感的核武议题。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正在将这种极端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2025年9月防卫省专家小组会议公然讨论引入核动力潜艇计划。 而日本囤积的47吨分离钚,理论上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俄英法四国核弹头总和。 河野克俊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他甚至在访谈中试图将特朗普批评美日安保条约“不公平”作为筹码,主张日本应将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扩展至关岛。 河野克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美同盟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互助关系的同盟。”他试图借助这种“不平等”的叙事,为日本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制造合理性。 很显然,日本对核武器的执着早已超越理论探讨阶段。2025年8月,日本防卫省透露,美日已在延伸威慑磋商中举行突发事态桌面推演,并讨论设定东亚发生危机时使用核武器。 在模拟演习中,日方代表反复要求美军动用核武用于“威胁中国”。…

4 hours ago

中國沒能攔住,美國向高市早苗做出一個承諾,把日本右翼激動壞了!

近几日,围绕高市早苗关于“台海若发生变化时日本可能出兵”的言论,中国对日本的反应愈发强烈、雷厉风行。美方原本观望、以为事态会平息,但发现中国这一次“闹大”的意愿十分明确。于是,台海与中日关系的博弈,正在步入一种新态势。 一、中国为何“不给你轻易过去” 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言论偏硬,外界普遍判断:中国或许会表态、释放一些信号,但可能不会大规模升级。其逻辑在于:中日关系体量大,合作面多,中国或许会将其视作局部争议、一笑了之。但事实发展显示,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 1. 经贸制裁迅速出手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近日相继宣布:暂停或终止从日本进口部分水产品。根据报道,中国已决定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此前谈判中的日本牛肉进口事宜也被搁置。此外,中国还对日本提出贸易合作基础已被“严重破坏”警告,要求日方撤回相关言论,否则将承受“所有后果”。 2. 外交表达与警告同步升级 在联合国相关场合,中国代表对日本提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提醒日本谨慎处理台海、钓鱼岛等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国发出旅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赴日旅行需慎重,相关航线、旅行社纷纷推出免费退改签政策。 3. 军事海警动作加剧 在东海争议海域,尤其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中国海警舰船及无人机等行动频繁。11月16日,中国海警舰队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海上自卫队亦紧急应对。 这些连环动作,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这次,中国不打算只是“口头抗议”,而是做好了用经济、外交、海上、空中多维度出招的准备。 二、日本被“震”到:想不到对方挺硬 日方原本或许预期,此次涉台言论引起中国不满后,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不会“大动干戈”。但现实是:…

5 hours ago

水產旅遊只是開胃菜,若不撤回錯誤言論,日本將面臨「斷糧」危機

“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5 hours ago

黃循財打破沉默,不願見台海爆發戰火,暗示日本已經在努力「降溫」,中方應放下成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