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這是中國古兵書《孫子兵法》上頭一句,算是警世之言。戰爭,事關國運,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頭等大事,自古力求和平才是正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不可輕啟戰端。當今世界,烏克蘭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美媒《紐約時報》披露,因過去的幾個月里,烏軍火炮使用過度,導致磨損極為嚴重,大約三分之一的火炮無法正常使用,特別是美國曾向烏克蘭援助的350門M777榴彈炮,目前已接近耗盡,使得如何對烏軍的火炮進行維修,正在成為北約的一個「緊急任務」。與此同時,烏軍的炮彈也正在消耗殆盡,後方供應不上,北約集團有約20個成員國對此都感到「非常疲憊」。
《紐約時報》剛披露的這兩件事,是有因果關聯的,合起來也就是一件事,就因為烏軍炮彈打得太多,每天達到2000至4000枚,「烏克蘭一天的炮彈消耗量,相當於阿富汗的一個月」。可想而知,這麼不停地打,火炮即便是鋼鐵之軀,也經受不起,不得不撂挑子。總之,烏軍目前面臨一個很大的困境,就是火炮和炮彈都相當短缺,前線官兵彈藥越來越捉襟見肘。消息也可見,俄烏兩軍在前線每天交鋒有多激烈。
報道也披露,烏軍使用炮彈量雖多,可遠不及俄軍,然而俄軍的火炮和炮彈都能及時得到補充,不大能影響戰鬥。
這很明顯是烏克蘭的一個壞消息;而更壞的消息是,北約多個國家對烏克蘭戰事正在越來越厭煩,「非常疲憊」一詞,就生動地顯現出西方國家如今對援助烏克蘭一事的態度。10月下旬,美國《星條旗報》披露過一件事,稱歐洲多個國家因持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庫存武器已出現短缺的情況。很難想象,美歐援助一旦鬆動,烏克蘭將如何支撐這場戰事?
從烏東到烏南部的廣泛戰線上,俄烏兩嚴峻對峙,大大小小的戰鬥不斷,其中有不少打成慘烈的拉鋸戰。戰事這麼緊,烏軍竟然沒有足夠的武器,仗還怎麼打?烏克蘭的一副可憐相充分bao露了出來。
烏克蘭剛成立時,是除美國與俄羅斯之外,妥妥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軍工體系何其完備、發達,令東方大國都極為眼饞。可之後,在美西方和俄羅斯的合力忽悠下,烏克蘭「自廢武功」,毀掉無數軍工生產線。與此同時,烏克蘭歷屆政府不基於本國實際情況,只是「無限嚮往」西方,高唱「民主自由」,經濟政策也聽從西方的擺布,導致國有資產被寡頭鯨吞,經濟是連年下滑。而這樣一個國家,完全不顧自身有幾斤幾兩,還繼續在美國北約的慫恿下,跟俄羅斯搞軍事對抗,最終邁進戰爭的火坑。
衝突爆發,俄烏兩國相比,烏克蘭顯然是弱者,根本不具有支撐一場戰爭的實力,仗打這麼久,全靠美歐西方的支持,幾乎是把自己的腦袋系在北約的褲腰帶上,真是夠荒唐。不過,烏克蘭同時也是「肇事者」。美英等揚言「讓烏克蘭加入北約」,這等赤裸裸的謊言,澤連斯基政府竟然也能聽進去,最終把烏克蘭引向一場無盡的戰爭。
烏克蘭如今的慘境,就是一部活教材,無疑是給全世界都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戰爭如能避免,應儘量避免,和平才是最珍貴的;即使戰爭萬一避不掉,打鐵還靠自身硬,平時就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防,自古還沒有哪國全靠外部支援能贏得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