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150架殲-20,讓美軍壓力巨大,美軍上將坦言,他們只剩8年時間

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迈克·凯利将军在参加空军年度会议时坦言,美国最晚必须要在2030年完成第6代战斗机NGAD项目的研发列装工作,因为中国这边不仅歼-20的速度正在飞速增长,同时也正在加紧研发第6代战机,预期将在203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也就是说,关于被他们视为“救命稻草”的NGAD项目,美军现在只剩下了仅仅8年不到的时间。

迈克·凯利空军上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位美军上将看来,如果美国无法在2030甚至是2035年前完成NGAD战斗机的研发工作,那么这意味着美国将输掉这场“第6代战斗机”竞赛。在这个前提下,美国空军也将无法继续在未来的空战领域中保持技术优势。这对于一直践行技术优势战略的美国空军来说,无疑是一场战略性失败。

美国空军之所以会如此着急研制第6代战斗机,维持自己对中国空军的空中技术优势,主要是因为自冷战结束后这30多年里,美国空军已经忘记了如何在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与同一体量的敌人进行势均力敌的作战。

要知道,过去的美国空军完全垄断着隐身战斗机技术,在空军机队规模、大规模空中战役组织规划等作战能力上也都独步全球。

F-22战斗机曾是实际上唯一的一种隐身战斗机

对于这一时期的美国空军来说,所谓的战争就相当于把飞机开到战区发射导弹就结束的日常活动。只要飞行员不主动作死,美国空军甚至在0伤亡的情况下取得战争胜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巅峰时期的美国空军,整体实力甚至比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空军加起来还强。

不过俗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美国空军在过去的强大恰恰导致了它在今天的衰落。由于过分高估自身实力,低估他国空军发展速度,美国空军在新世纪发展阶段走了不少弯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诞生F-35的JSF项目。

JSF项目原本计划是为海军陆战队研制一种专门替代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隐身垂直起降战斗机。

AV-8B战斗机

然而美国空军的看中了这个项目有着“低成本”的优势,随后与海军一起掺入其中,将这一项目变成了三军联合研制项目。

遗憾的是,这种联合研制和美国历史上其他联合研制项目一样。由于各方对于飞机的性能指标存在严重分歧,这场联合研制最终成为了一场灾难。

这也直接导致了空军的F-35A战斗机存在各种性能上的问题,整架飞机处于一个“能用但不好用”的状态。

F-35A战斗机

当然,如果美国空军依然垄断着隐身战斗机技术的话,那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问题就在于,就在F-35首飞5年后,中国的歼-20战斗机横空出世,不仅打破了美国在隐身战斗机领域中的垄断地位,也动摇了美国空军保持了近30年的技术优势,让美国空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毕竟F-35能够在“能用但不好用”的情况下成为空军新一代战斗机,就是因为它是5代机,面对装备4代机的他国空军时仍然能够保持技术优势,实现降维打击。

但当面对同为5代机的对手时,F-35就无法继续维持这一优势了。更何况F-35要面对的还是中国专门针对空战设计的歼-20战斗机,反倒有可能被歼-20降维打击。

歼-20战斗机

而这也意味着美国空军在面对中国空军时将无法再依赖技术优势,而必须依靠技战术能力来取得空战胜利。

毕竟美媒曾曝光中国拥有150架歼-20战斗机,并且已经给了亚太方向的美军很大的压力。而在失去技术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空军要是再像以前一样抱着“开到战区发射导弹就结束”的心态打空战的话,很容易迎来一场毁灭性的惨败。

但问题就在于,美国空军已经很久没有和中国这样的对手交战了,怎么打都不知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从美国空军提出的“敏捷作战”战略中就能发现,面对解放军日益增长的远程打击能力,美国空军的想法居然是用分散部署这种“天灵盖硬抗狼牙棒”的战术来应对。

可见美国空军虽然嘴上说着不怕中国,但实际上他们已经陷入到了混乱中,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抗相同体量的中国空军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凯利将军会将希望寄托在第六代战斗机项目上的原因。

因为如果美国空军只能打赢技术优势战争,失去技术优势就不会打仗的话。那么在面对相同体量对手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应对手段自然是想方设法重新取得技术优势。让空军重新回到躺着就能打赢战争的状态。

美国发展激光武器也是争取技术优势的一种方式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空军的想法恐怕很难成为现实。原因很简单——中国这边,不仅歼-20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第六代战斗机并计划在2035年前完成研制列装。

美国就算能够在2030年完成六代机的研制列装,也只能给美国空军争取5年“优势”而已。更不用说以美国目前工业科研体系已经暴露出巨大问题的情况来看,能不能在2030年前实现这一点都是问题。

美国空军与其将问题拖延到未来去解决,不如想办法更新一下空战理论,研究一下如何与中国空军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毕竟比起虚无缥缈且变数巨大的6代机来说,这个办法的可操作性反而要更高一些。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美國衛星拍到驚人圖像,中國部署神秘無人機,抵達新德里僅一小時

美国的卫星总是能拍到吓人的玩意,最近在中印边境,他们又有惊人发现,中国竟然在悄无声息中,又拿出一款全新无人机。       近日,美国“战区”网站披露了几份卫星图像,在美国军方那引起震动。图像显示,在中印边境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机场上,竟赫然出现多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更要命的是,卫星图像证实,这批攻击-11已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但这还没完,有专家指出,攻击-11选择在如此严苛的高原环境下部署,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海拔3800米的地区空气稀薄,气象条件复杂,对任何航空器的飞行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无人机在这种环境下,会面临动力衰减、操控性能下降等一系列技术挑战。正因如此,这次部署被视为,解放军对攻击-11作战能力的终极检验。如果它能在这里顺利运行,就意味着它已具备全地域作战能力。   同时,高原部署不仅是对装备性能的测试,更是对后勤保障、人员训练、指挥控制体系的全面考验。目前来看,中国在这些领域,都交出了满分答卷。       从技术层面看,攻击-11代表了中国无人机技术的顶尖水平。其独特的飞翼式布局和全隐身设计,使得这款无人机,在雷达屏幕上能够实现几乎“消失”。  …

3 minutes ago

大陸收台難度增大?賊心不死的賴清德,連出三記重拳對付解放軍

中美因关税战关系紧张之际,台当局也没闲着,上蹿下跳费尽心思的搞事。 先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发表了一番危言耸听的讲话,接着又抛出一份所谓的"防务报告书",把"以武谋独"的野心明晃晃地摆在了台面上。 【赖清德借着公开讲话大放厥词】 这份报告书可不简单,里面藏着台湾接下来的三个大动作。 首先,台湾计划把防卫计划往前延伸到"平时的作战准备"和所谓的“灰色地带”。目的是让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攻击,同时在战时阻止敌人的计划达成。更直白的说就是,台湾试图通过一系列随机应变、快速反应的策略,削弱解放军可能的军事行动。 其次,将军队和民用资源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的防御能力,借此增加大陆在军事行动中的成本,避免速战速决。 此外,台湾还想借助地缘位置与美日等国家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所谓的“友盟”体系,以提升防御韧性。 【岛内意图拓展防卫计划的范围】 然而,这份看似雄心勃勃的报告书,在岛内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有细心的台湾媒体记者发现,这份报告书简直就是外表光鲜,内里空空。发布会搞得声势浩大,又是记者会又是专家解读,结果翻开报告书一看,关键内容全都没有。 更讽刺的是,报告里连"防弹背心性能参数"这种细枝末节都写得清清楚楚,却对现役部队规模的关键数据讳莫如深。 记者追问时,现场官员的表现更是让人啼笑皆非。面对"为何不公布缺员情况"的直球提问,他们居然打起了太极,说什么"留营率已高于部门标准"。 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不仅暴露了台湾军事实力的真实窘境,更折射出其在防务问题上的心虚和焦虑。说到底,这份报告书的本质,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秀罢了。 【解放军用实际行动画下警戒线】 台当局纸上谈兵之际,解放军早已用实际行动在台海画下了一道道实实在在的警戒线。台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解放军战机每个月穿越所谓"海峡中线"的次数已经达到120次,平均每天4次!这个数字背后传递的信息再明确不过——台海根本没有所谓的"中线",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最关键的是,这些战机越来越贴近台湾本岛。有时候,它们就紧贴着24海里线绕台飞行,这个距离意味着解放军的作战半径已经可以轻松覆盖台湾全岛。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常态化巡航,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台海的力量对比。…

19 minutes ago

阿巴大戰,果然是沖中國來的?幕後黑手不止一個,阿方:大國指使

当全世界的目光还聚焦于俄乌冲突的时候,中国周边又起波澜,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边境爆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数百人伤亡。 那么,这场冲突是偶然的边境摩擦,还是背后有大国操控?和中国又有什么关系?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火 10月12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枪炮声打破了南亚的平静,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10月8日巴基斯坦开普省库拉姆县发生的恐怖袭击。 16名巴基斯坦军人在袭击中丧生,巴方指控袭击是由巴境内的塔利班策划,且得到了阿富汗塔利班的支持。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空军对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营地发起精确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则迅速组织反击,双方在边境地区展开激烈交火。 截至目前,巴方已有23名士兵阵亡、29人受伤,阿富汗塔利班方面则称超过200名战斗人员死亡。对此,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声称,巴基斯坦此次的行动背后有大国指使。 事实上,巴阿双方本来就有边境争议,再加上巴基斯坦塔利班与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双方一直存在矛盾。 阿塔和巴塔可以说是师出同门,但目标不同,阿富汗的塔利班主要致力于在阿富汗国内掌权执政,而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则想要颠覆巴基斯坦现行的政府体系。 而阿塔对巴塔是庇护态度,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巴基斯坦军人遭遇巴塔的伏击,而巴塔搞完事就跑回阿富汗。 不仅如此,巴方认为,阿富汗塔利班还为巴塔提供了训练基地、武器供应,这不仅威胁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更直接挑战了巴方对边境地区的主权控制。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冲突,从来不是简单的双边问题。作为南亚和中亚的交汇点,巴阿边境地区存在多个政治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冲突的升级不可避免地牵动了周边大国的神经。 背后是谁在操控? 在这场冲突中,印度不可避免的被怀疑为幕后黑手。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天然的对手,尤其是今年5月印巴空战之后,印度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复仇,于是通过支持巴基斯坦的敌对势力来消耗巴基斯坦的精力。 更重要的是,在巴基斯坦空袭阿富汗的同一时间,阿富汗外长对印度进行了紧急访问,这也就不难看出双方一定有关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印阿之间相互成帮手。…

25 minutes ago

中美見面在即,特朗普要求中方辦一件事,辦不到就要跟中國翻臉!

中国不买大豆这件事,已经成了特朗普的心病,他威胁中国必须要恢复,否则要中断对华贸易。 当地时间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媒平台上再次对中国发出贸易讹诈,宣称中方“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他考虑终止对华部分贸易关系,包括进口食用油方面。 特朗普还表示,他在本月底会与中方见面,当面讨论中国买美国大豆这件事情。 众所周知,中国是美国大豆的大买家,2025年美国大豆出口面临显著挑战,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几乎停滞。 美国大豆协会上周警告,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的20%报复关税,已经促使中国买家转向其他来源如巴西和阿根廷,美国农民被拒于中国市场之外。“在新的收成季节,美国对中国的大豆销售会是零。” 具体到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尤为严峻。2025年1月至8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仅为593万吨,远低于历史水平。 到9月18日,针对2025/2026营销年,对华未结销售和累计出口均为0万吨,而去年同期分别为651.32万吨和29.91万吨。 中国作为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历史上占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024年占比超过50%,进口2700万吨、价值128亿美元。 但2025年,中国购买美国大豆较去年同期下降51%,尤其是9月没有从美国秋季收获中购买任何货物。 这样的背景,就是特朗普为什么着急忙慌,逼中国重新购买美国大豆的原因。 但是中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我们买不买美国大豆,凭什么要基于美国的出口需求,而不是我们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中国减少或停止进口美国大豆,本身就是作为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 这一策略源于2025年中美贸易战的升级:4月,美国将对华进口关税从34%提高至84%,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 中国从春季起停止购买美国大豆,直接回应特朗普政府的举措,这是必须且必要的对等反制行为,目的就是保护我们国家利益并施压美国。 从经济杠杆角度,中国选择大豆作为反制目标是战略性的。美国大豆出口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减少进口能直接冲击美国中西部农民,造成政治压力,可能迫使美国在谈判中让步。…

40 minutes ago

中國一步不退,美財長想出一招“妙計”,直言:中國無法控制我們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后,中国打开天窗说亮话,官方一共两次回应美方。第一次,是中国商务部回应的,称中国不怕打贸易战;第二次,则是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的,跟商务部是一个意思,并提醒美国不要刻意升级矛盾。眼见中国一步都不退,美国财长贝森特想出了一个“妙计”,直言:中国无法控制我们。 眼见硬邦邦的威胁没起作用,美国那边明显慌了神,毕竟真把中国惹急了,他们承受不起后果。就在林剑回应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赶紧跑到福克斯商业频道接受采访,试图挽回点颜面,还想出个所谓的 “妙计”,嘴硬地喊着 “中国无法控制我们”。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更像是给自己壮胆的话,压根藏不住美国的无奈。 先说说贝森特是谁,这人可不是普通官员,2025 年 1 月刚被参议院确认出任财长,还是特朗普的顶级筹款人,算是特朗普核心团队里的人,他的话基本能代表白宫当下的真实想法。采访里他先放了个软话,说中美周末已经进行了实质性沟通,现在局势已经缓和了。这话其实挺耐人寻味的,毕竟就在几天前,美国商务代表还抱怨说给中方打电话没人接,怎么突然就 “实质性沟通” 了?明摆着是美方实在扛不住了,主动找中方求对话,中方才给了沟通的机会。更关键的是,他还透露特朗普已经说了,11 月 1 日前关税不会生效,这话等于变相承认,之前喊得震天响的 100% 关税,大概率是执行不下去了。…

46 minutes ago

又要打伊朗?伊朗空軍收到新戰機,新導彈,中俄這次不會袖手旁觀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对伊朗发出威胁,其强硬言辞如一颗投入中东政治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不断推进,伊朗自身也在积极强化军事力量,一场围绕伊朗的军事博弈在中东大地悄然展开。 特朗普施压,美伊矛盾再升级 特朗普宣称想要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但前提是德黑兰必须愿意对话和做出让步。他声称伊朗遭到挫败、需要帮助,还强调制裁的严厉程度让伊朗难以承受,甚至抛出“如果美军没有对伊朗的铀浓缩设施进行打击,就不可能达成加沙和平协议”以及“美军向伊朗关键核设施投下了14枚炸弹,摧毁了伊朗核设施”等惊人言论,试图以此逼迫伊朗就范。这种毫无根据且极具挑衅性的说法,无疑是对伊朗的公然羞辱和威胁,进一步加剧了美伊之间的紧张关系。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此举或许是为了在国内政治中展现强硬姿态,迎合部分政治势力的需求。同时,美国长期以来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麻烦制造者”,试图通过制裁和军事威胁来遏制伊朗的发展,维护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然而,伊朗并非任人宰割的羔羊,面对美国的施压,伊朗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俄伊合作深化,军事合作亮点多 在美伊矛盾升级的同时,俄罗斯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却在不断深化。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1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确认,俄罗斯不承认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并表示联合国制裁解除后,与伊朗的军事技术合作没有任何限制。目前,多架俄罗斯安 - 124军用货机正飞往伊朗,俄罗斯不仅向伊朗空军交付了雅克 - 130战斗教练机,还计划在2026 - 2028年向伊朗交付48架苏 - 35战斗机。 俄罗斯将雅克…

56 minute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