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虽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
1953年朝鲜战争刚结束时,金日成便对朝鲜高层这样说道,从此朝鲜走上强硬拥核道路,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最终成功实现目标。
朝鲜在核导计划上下狠功夫的根本驱动力在于自身安全感不足,花了很多年才有了今日的核成就。
考虑到美国从来不敢像打萨达姆、卡扎菲那样去打朝鲜,不禁令人好奇,朝鲜的洲际导弹威力已经强悍到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地步了吗,美国不敢动朝鲜是因为惧怕朝鲜的核导报复反击吗?
无核化是策略,拥核是战略,这一成果是朝鲜三代领导人共同取得的。
二战结束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种下的两颗蘑菇云就让全世界见证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
在朝鲜战争时,麦克阿瑟多次恐吓要用核武器对付朝鲜,朝鲜愤怒却又无计可施,愈发坚定了进行核研究的决心。
2017年是引起各方震动的一年,这一年朝鲜进行了自研发核导以来,威力最大的第六次核试验。
同年,朝鲜还成功进行了15次导弹试验,其中“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3万千米,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全境。
朝鲜正式官宣成为拥核国。
朝鲜成为继五常、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后第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尽管有人不认可,但朝鲜拥核已成既定事实。
朝鲜一个月内成功试射了两次射程可直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美国哪里还坐得住?
有美媒报道称,朝鲜形成攻击北美的能力的时间,要比美方早先的估计提前了两年。
在震撼于朝鲜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已逐步脱离“纸上谈兵”的范畴之际,还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谜团始终盘旋于美国心头。
朝鲜明明长期遭受经济制裁,几乎全世界都不向它出口军备和军事技术,在这种被军事孤立的情形下,它是怎么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导弹计划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
朝鲜洲际导弹的核心技术从何而来?
西方军事专家研究许久,认为有一种可能性比较大,那就是朝鲜悄悄引进了某种成熟产品或技术,然后加以本土化改良,于是终于跻身“核弹俱乐部”。
这一猜测是有依据的,冷战期间,朝鲜就一直依靠着苏联提供军事装备,后来老大哥没了,但不意味着大哥的遗产也没了,苏联留下的军事技术也许还在持续流通,让朝鲜得以受惠。
2017年,朝鲜首次测试火星-12中程弹道导弹之前,曾罕见地发布了一段导弹技术视频,视频中出现的一台火箭发动机,印证了这一猜测。
西方的导弹专家们瞅着视频里那台发动机,惊讶至极,因为它和几十年前苏联制造的一种设备尤其相似,再一问同行,大家也都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受。
所以朝鲜可能是采用了苏联时期的设计方案,然后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在过去,朝鲜的研发技术和制造水平备受国际嘲笑,每次试射导弹,西方军事专家都要当成乐子看。
因为往往导弹还没射出去,就砰的在发射架上爆炸了,多得出奇的失败次数更让西方乐不可支。
但现在他们渐渐笑不出来了,朝鲜接二连三地取得技术突破,向世界表明,朝鲜的技术人员显然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朝鲜的导弹、核武计划基本上是他们自力更生的结果。
受惠于苏联遗产,但同时也受时代因素限制,朝鲜导弹的性能在西方眼里依旧落后,比美国的同类技术落后起码几十年,但其潜力和决心不可低估。
更令美国忧惧的是朝鲜领导人研发导弹核武的意志,金正恩执政后,朝鲜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速度迅速提高,这已是有目共睹的,其意志之坚决,不得不令美国呼吸一窒。
“他们真心想拥有能够威胁到美国的能力。”美国导弹专家埃勒曼说道。
朝鲜在备受国际制裁的情形下,导弹计划还能不断取得突破,其实力不容小觑,朝鲜的确有很多劣势,但朝鲜政府在远程导弹项目发了狠一般的砸资源,把全国上下的智囊库集中起来,一门心思研发导弹,这个潜力和意志力是绝不能被低估的。
2017年7月4日,朝鲜成功发射了“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在韩美军方看来,试射确实成功不假,但导弹只飞了933千米。
但日本有了新发现,火星-14足足飞了40多分钟,飞行时间居然比两个月前的火星-12还长。
飞行时间长,也意味着导弹的射程更远。
火星-14洲际导弹是朝鲜完成核武装的最后一道关口,朝鲜也随即自称已经成为可打击全世界任意地点的核强国。
四个月后试射的火星-15洲际导弹威力更是强悍,打击范围足以覆盖美国全境,已经触及了美国设定的“红线”。
美国是否会武力制朝核,一时又成为国际焦点。
朝鲜半岛也战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几年后,朝鲜的导弹技术无疑又上升了新高度。
朝鲜很少在同一天发射好几枚导弹,但在2021年3月25日,朝鲜发射了1枚“火星-17”洲际导弹、2枚近程弹道导弹。
朝鲜发射导弹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将洲际导弹加入短程导弹组合一起发射,这还是头一遭。
距离朝鲜2017年发射火星-15后,已经过去四年多,如今再次进行了洲际弹道导弹实弹飞行试验,自然备受多方瞩目。
据韩媒报道,火星-17射程范围可覆盖美国全境,最大射程达到15000公里。
美国“北纬38度”专家也表示,朝鲜的火星-17洲际导弹能将4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5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是“银河”3火箭的两倍。
历来朝鲜每次发射导弹,美日韩都要闻风而动,三国的情报机构也均能较为准确地掌握朝鲜的导弹发射情报,对朝鲜导弹发射的时间地点、弹道、弹头飞行轨迹都了如指掌。
韩国军事专家根据此次弹道分析,这两枚导弹可能是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KN-23),射程约450千米,高度约60千米。
然而第二天,朝中社官方报道了这两枚导弹的试射情况,称这两枚新型导弹精确打击了设在距陆地600千米外的半岛东部海域的靶标。
实际飞行情况跟韩方的猜测有150千米的出入,这说明韩军雷达半道上就跟丢了目标,根本没发现KN-23在下降阶段滑翔了一段距离后,又进行了二次爬高,继续猛飞150千米。
据朝鲜官方数据显示,作为新型战术制导导弹的KN-23还能搭载战术核武器,具备携带小型化核弹头的能力,射程可覆盖韩国全境,与同类型导弹系统相比,性能是最强的。
这也是美韩新总统上任后,朝鲜首次发射弹道导弹,朝鲜这次发射导弹的行为,在韩美日眼中“战略挑衅”的意味也更浓,三国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美国和日本纷纷发声谴责,韩国将此定性为“重大挑衅”。
而且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已探测出朝鲜有进行第七次核试验的意图,且似乎正在筹备中,进行核引爆装置试验。
朝鲜自研发导弹以来,就不断秀肌肉,做出在美日韩三国眼中极尽“挑衅”、“威慑”的行为,尽管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朝鲜依旧发射导弹,向世界证明疫情也没能阻止朝鲜对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进程,如此决心,实在不能不令美日韩各国忌惮。
从火星14、15发射起,美国战略界就认为,朝核问题已经濒临战争爆发的节点,主张以武力手段解决朝核危机的呼声愈发高涨,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军方不断放狠话,鹰派势力也不断鼓吹要以武力解决朝核问题。
一次又一次的“射程可覆盖美国全境”,那么美国到底会不会直接对朝鲜动手呢?
其实洲际导弹和核武器倒还真不是美国不动朝鲜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了美国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呢?
美国不动朝鲜的原因,其一就是缺少有效的军事手段。
对美国来说,对一个国家发动军事打击的手段无非这几种:针对国家元首的“斩首行动”、对该国核导基地全面清扫打击、以改权换代为目标的全面战争。
美国可以对萨达姆、卡扎菲发动斩首行动,却没法这样对付金正恩,无论是针对金正恩本人还是对朝鲜核导基地下手,都不是很划算的买卖。
不是说不可能成功,美国作为绝对的军事强国,对上朝鲜还是非常有胜算的,它一定会胜利,但不能保证自己也能毫发无损。
美国想要对朝鲜发动一场对己利益最大化的军事行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先发制人,一次性将朝鲜全面击垮,将朝鲜的核导力量彻底清除,让朝鲜失去唯一引以为傲的反制资本,毫无还手之力,躺着挨打。
但美国没这个自信能一次性全面封杀朝鲜的战争机器。
朝鲜地形复杂,境内山脉纵横、丛林密布,朝鲜也充分利用了本土的地形优势,将核心军事设施,尤其是核导设施藏在大山深处的洞穴中,这些洞穴可能被几百几千米的岩层覆盖着,再加上其他保护措施,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你能摸到几十个都够呛,更何况朝鲜核心军事目标数以千计,要掌握提前这些军事目标的所有信息,并同时攻击摧毁,即便是对美国而言都很难。
朝鲜虽小而落后,但实在是一名强悍对手,这个国家奉行“先军政治”,全民国防体制,全民皆兵,消息封锁极为严密,是美国这样的情报侦测高手也难以企及的地步,拿不到准确情报,就没有底气能发动军事行动。
而且朝鲜具有十分强悍的军事反击能力——你有种就把我一击毙命,你要是没能一次性把我全面击垮,我就能立刻发动军事反击。
一旦朝鲜鱼死网破,疯狂反击,到时的政治与战略后果是美国政府难以承受的。
按照美国原来的脾气,八成早就撸袖子了,主要现在美国已经意识到一点,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当初美国打萨达姆就打了二十多年,打完萨达姆,又去打他的哥们卡扎菲,打遍中东,最后打完一看,发现不行,不能一直这么打下去了,于是开始撤军。
打仗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美国有核武器,但后续造成的战争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比如韩国就离朝鲜那么近,这边一打朝鲜,朝鲜反手对韩国扔个导弹,韩国死伤无数。
1997年,曾任驻韩美军司令的加里勒克就作出估算,认为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韩国至少要死100万人。
美国打朝鲜,朝鲜反手就揍韩国,驻韩美军和公民那么多,只要打起来,首日就能死上百万人,釜山一带那么多核电站,朝鲜导弹不愁没用武之地。
炸了核电站,核泄漏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生态灾难才是恐怖至极。
所以关于朝鲜到底敢不敢进行核反击,可以很肯定地说,它是真的敢,这也是美国忌惮的一个原因。
美国必须考虑战争的后续影响到底有多大,战争成本过高不说,朝鲜跟中东比起来说是穷乡僻壤也不为过,打卡扎菲、萨达姆都有经济利益可图,打朝鲜能得到什么?
万一收不住手,战争没控制住,一下子升级了,从速战速决变成了缠缠绵绵,又打了十来年,是真的会把美国逼疯,再强悍的军事大国也经不住这么耗。
对朝鲜动武实在得不偿失,不符合“美国第一”的原则。
况且美国也没有容不下朝鲜的理由,相反,就地缘政治利益而言,美国正需要朝鲜的存在,它对朝鲜半岛的分裂局势喜闻乐见,恨不得再添把火营造紧张氛围,促使日韩在安全方面更依赖自己。
鼓吹朝鲜的军事战斗力,有助于引起国家“军事内卷”,别的国家一听美国说旁边的朝鲜这么厉害,也拼命武装自己,于是军费在GDP中的占比就上去了,美国作为最大的军事出口国,自然乐见其成。
就本土安全来说,美国也不是不能不接受朝鲜拥核,它需要的是一个坐拥核武器,但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核威胁的朝鲜。
你可以有刀,但你别把刀尖成天对着我。
于是双方就开始围绕着“弃不弃核”的话题展开拉锯战,没完没了的谈判、喊话,特朗普也天天在社交平台上给朝鲜划红线,但这个红线的宣传价值显然高于实际意义,朝鲜到底有没有越线,看美国怎么想了。
就洲际导弹来说,确实不足以构成威慑美国的理由,美国反导能力极强,即便朝鲜真对美国射导弹,美国也能轻易将其击落,因此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覆盖美国全境,不构成美国对朝鲜动武的理由。
核武器杀伤力太大,作为国家之间相互制约的工具可以,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倒是实力强悍的一方忌惮颇多。
出于综合战略考虑,美国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较低,目前不会,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性也都不大。
刚当上日本首相没几天,高市早苗就跑到马来西亚 “捅了篓子”。10 月底东盟峰会期间,她不好好参加会议,反倒抽时间去了吉隆坡的日本人墓园,给里面的日军 “慰灵碑” 献花,还说这些战死的日军是 “我先辈们”,压根没提当年日军在马来西亚杀人放火的事儿。这波操作直接点燃了马来西亚人的怒火,网上骂声一片,连当地报纸都连着几天发文批评。 峰会期间 “跑偏”:专门去给侵略者献花 10 月 25 日,距离高市早苗当选首相才四天,她就带着外交团队抵达吉隆坡。按照日程,她要参加东亚峰会、与多国领导人会谈,可谁也没想到,她悄悄加了个 “私人行程”—— 去吉隆坡日本人墓园参拜。 现场照片显示,高市早苗站在刻有日军名字的慰灵碑前,双手捧着鲜花鞠躬,嘴里念叨着…
中国致函联合国,表态日本若介入台海就是侵略,届时中国将会自卫。这件事情引发日本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日本的极端人物显然坐不住了。 11月21号,中国正式向联合国致函,目前该封信件已经成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文件,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分发。也就是说,中国给联合国的这封信,属于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 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是指出日本方面的涉台言论侵害了我们的主权,尤其强调如果日本用武装力量介入台海问题的话,中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合法权益展开自卫权。也就是说,我国等同于告诉全世界,如果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轻举妄动的话,我们不惜开战。而且,我们用武力回击是依据国际法令的,这一方面是作为2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权利之一,另外一方面也属于严格遵循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和相关的法律,属于替天行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便到时候我们真的和这个岛国开战的话,也是师出有名,并且提前已经通报了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法理依据。 而针对我国21号向联合国提交的这份信函,日本媒体高度关注,一直在紧盯着这件事情的整体走向。朝日新闻在11月22号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示“预计中国今后将会加大力度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 这也是日本目前比较担忧的我国的一个做法,因为我们的呼吁和立场,一旦在国际上形成普遍共识和得到大力支持的话,那么日本有可能陷入空前孤立的国际局势。这绝对不是这个岛国愿意看到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的敏感。不过相比于日本的一些主流媒体,这些激进派仍然秉持着自己一些极端的思维,认为这个时候是日本做出强硬反击的时候了。 田母神俊雄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前总参谋长,此人在11月23号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此人同样指出了21号中国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说中国似乎可以为所欲为。而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日本此前对于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的极端言论没有立刻启动“不受欢迎的人”的程序,所导致的。现在面对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这封信函,日本方面要如何回应?如果日本不会对于这种荒谬的言论采取强硬措施的话,将会沦为国际的笑柄。 这个人的观点既极端又荒谬,而且还强行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我们驻大阪的总领事当时之所以说出一些比较强硬的言论,恰恰是由于高市早苗拒不撤回涉台言论又不肯道歉,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愤慨发声的。身为我国的外交人员,坚定的维护我们的主权和尊严没有任何问题。日本政府没有任何的理由对我们的领事采取强硬措施,而即便退一步讲,就算是日本当时对我们的外交人员采取了所谓的驱逐措施,也不会影响我们向联合国致函这件事情。目前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核心原因就是日本政府方面拒不撤回言论又不认错,只要这个核心原因没有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相应反制动作就不会停止。这种反制动作绝对不会因为日本方面驱逐我方的外交人员而发生任何的变化。 至于此人提到的日本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不进行强烈反制就会沦为笑柄这个话题,我认为就是在挑动日本内部的一些极端势力。 我国已经向联合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尊重国际秩序和国际法规,我们履行的也是维护二战之后国际秩序的责任和义务,行的是大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本身理亏在先,又能够采取怎样的所谓强制措施呢?而如果日本真的想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的话,我认为他们早就应该行动了。因为从11月7号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一直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我国从外交,经贸和军事领域多管齐下,对日本进行反制!这些动作都已经让日本感受到了一些空前的压力,如果这个岛国真的想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反击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动手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日本方面对于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没有进行反制,反而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只是在硬挺而已。 日本之所以如此被动,首先是自己理亏,其次是实力不允许,就算是想反击,也只能是杀敌800自损1000,最后得不偿失。第三是中国占据着法理公道的绝对制高点,根本没有给日本留任何的余地。
11月7日高市早苗发出涉台言论后,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在10多天连续发酵期间,高市不仅不道歉,还声称立场不变。 11月17日,日本派来金井正彰,但刘劲松给没有给其好脸色,全程双手插兜,日本政界对此表示不满,指责中国方面“怠慢”“失礼”,还让中方做出解释。 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网上一则漫画再次引起日本政府不满。 笔者注意到,这则漫画把高市早苗画成“白骨精”,在烧纸祭拜引出了鬼魂,还有高市早苗与军国主义象征的鬼魂手牵手等。这让日本政府对此不满和公开抗议,但我国的做法让日本惊呆了。 高市早苗踩中国红线,这道歉绝非“小题大做” 11月7日日本国会那场震惊东亚的答辩会,当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扬言"台湾有事"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如果解放军武力攻台,日本可能出兵。 说白了,就是能以这个为借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看得很明白,她这几乎等同于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这可是历任日本政府都不敢明确触碰的红线。 要知道,中日建交时就明确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写进《中日联合声明》的铁规矩。高市这么说,相当于直接掀翻了中日关系的桌子。 这操作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了,前首相野田佳彦等人公开反对,11月15日还有上百名日本民众跑到首相官邸前抗议,喊着“高市下台”的口号。 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说这种话,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这时候挑事,简直是在亵渎历史正义。 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白,这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如果日本敢介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会迎头痛击!所以说,高市早苗必须道歉! 谁是人?谁是鬼? 最近高市早苗拜鬼漫画在全网疯传,日本再次要求中国解释,有网友说,这是把她的真实面目画了出来。 高市早苗跟靖国神社的渊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地方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说白了就是军国主义的“招魂堂”,而高市几乎把这儿当成了“打卡地”。今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那天,她就以在职大臣的身份去参拜了,到了10月靖国神社秋季大祭。 有媒体统计,光是最近几年,她公开参拜和供奉祭品的次数就不下十次,几乎每个重要祭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更值得警惕的是,有消息说11月26日她可能还要去,这频率简直是把“缅怀战犯”当成了日常。…
11月11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声盖过了会场的快门声,G7外长却在这道天然“白噪音”里完成了两场“悄悄话”: 一是把俄罗斯继续钉在制裁板上,二是把“东海—台海—南海”打包写进联合声明。 没有中国、没有俄罗斯,却硬塞进来八张新面孔——澳印巴韩南墨沙乌,媒体顺口叫“G7+8”,官方文件里却找不到这行字。 **“+8”到底是拉群还是拆台?** 用一句话概括:G7在给自己打补丁,而不是开新局。 1976年七国GDP占全球七成,今天只剩45%,人口更只占一成。数字跌得比尼亚加拉的水压还快,于是把金砖“边角料”——印度、巴西、南非——一并拉进来凑人气。 可这三位毫不客气,会前集体表态:不选边、不对抗、不脱钩。 一句话,只蹭饭,不买单。 **日本为什么成了“最吵的麦克风”?** 原因很简单:它是七国里唯一的亚洲股东,天然拥有“区域解释权”。 会前两个月,东京悄悄把防卫预算提到GDP的2%,还首次把“台湾稳定”写进外交蓝皮书。 这次联合声明里“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的句式,几乎复刻了日本年初的国会演讲。 表面是七国合唱,其实是东京领唱,其余人跟着哼哼。 **欧洲为什么哼得有点跑调?** 德国经济部刚批完大众在中国的新厂,法国外长会后就飞成都吃兔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谴责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有关台海局势的严重挑衅言论,指出日本至今不反省自身错误。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并在中方表达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后仍执迷不悟、拒不撤回一事,扎哈罗娃评论说,日方不仅不反省其近期言论的错误,而且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扎哈罗娃表示,一些国家一边高调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又不断加剧台海紧张局势,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这些国家向台湾提供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和政治联系,煽动分裂主义情绪,将台湾问题作为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地缘政治遏制的工具。 她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虚伪立场。扎哈罗娃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谋求“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完全有正当理由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中方的真正朋友和可靠伙伴,俄方愿继续与中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此前,扎哈罗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界人士应深刻反省历史,警惕错误言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用一场十分精心算计的“沉默戏码”,直接把中日关系拖到了更危险的漩涡之中。 14天以前,她在国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儿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捆绑,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 这可就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关系的底线。 可是当全世界都在等她解释或者道歉的时候,她却选择了闭麦,直到取证参加G20峰会前才抛出来了一句对台的立场不变。 这句话没有歉意,没有反思,只有赤裸裸的挑衅和政治投机。 甚至有很多中国的网友表示高市早苗,难不成是在拿日本起号吗? 高市早苗的立场不变,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她嘴上是说着遵循既定立场,实际上却把日本往战争的边缘推。 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存亡危机事态就意味着即便日本没有遭到攻击,也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可不是什么立场不变,反而是把台湾问题当成了突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扩张的跳板。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言论会激怒中国,可是还是敢说出口。 无非就是算准了美国能给她撑腰。 不过近期美国在台海动作确实是不少。 又是对台军售,又是外交碰瓷,高市早苗凑上去那不就是去当马前卒吗? 可能她以为只要在涉台问题上能足够强硬,就能够在每日同盟里面获得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