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戰損17架!蘇-34實戰表現不佳,中國殲轟-7A「飛豹」還有前途嗎?

10月17日,俄羅斯空天軍一架蘇-34在訓練途中意外發生故障,殘骸墜入居民區造成14人遇難,頓時吸引了外界大量目光。按照俄羅斯官方報導,這次蘇-34墜機事件系機械故障引發,兩名飛行員成功彈射。如果在正常時期,這只是普通的訓練意外事件,但由於在此之前俄軍蘇-34就已經多次在烏克蘭戰場上出事(按照「Oryx」網站統計,已有17架蘇-34確認損失),數量僅次於風險更高的蘇-25攻擊機。因此,這次蘇-34墜機不免就帶來了更多討論,特別是有關其作戰定位的問題。

▲蘇-34墜毀爆炸的一幕

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工業基於可變後掠翼技術,發展了著名的F-111戰鬥轟炸機,這是在軍事領域第一次將「戰鬥機」和「轟炸機」充分結合在一起。時刻關注美軍發展動向的蘇聯空軍,很快知道了F-111的存在,並參考其設計理念,推出了同樣知名的蘇-24戰鬥轟炸機。在蘇聯向西突擊的戰略學說中,蘇-24是銜接重型轟炸機(比如圖-22M「逆火」)和近距支援戰機(比如蘇-25)的中堅力量,其主要負責打擊對手的橋樑、倉庫、小型交通樞紐等戰術目標。由於蘇-24在演習中表現出色,攻擊效率非常高,因此在80年代末期,蘇聯空軍基於蘇-27戰鬥機,發展出了蘇-24的接任者——蘇-34。

▲F-111戰鬥轟炸機是起源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蘇-34和蘇-24的作戰定位都是相似的,這款延續低空突襲、精準打擊戰術的重型戰機,曾經讓西方戰戰兢兢,但隨著蘇聯解體一切都變了。從F-111開始的戰鬥轟炸機路線,本質上其實是「帶有一點自衛能力的戰術轟炸機」,其在7、80年代受到追捧,是因為當時航空技術不成熟,多用途戰鬥機尚未出現,而戰爭威脅又迫在眉睫。戰鬥轟炸機的設計理念,就是降低對護航戰鬥力的需求,以增加獨立作戰能力。

▲蘇制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

在世界大戰威脅切實存在時,像F-111、蘇-24、蘇-34這類戰鬥轟炸機,實際上與A-10、蘇-25的目標任務沒有本質性區別,都是幹著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高危工作。這也正是頂尖戰場的殘酷之處,即明知是血肉磨盤,也必須咬著牙向上填,否則不足以遏制對手的強大地面攻勢。當世界大戰的爆發威脅消失,戰鬥轟炸機尷尬的定位就表現出來,論靈活對地支援不如A-10、蘇-25,論載彈量航程又不如重型轟炸機。再加上多用途戰鬥機的蔓延,美制F-111和F-117均先後退役,如今美軍中已經沒有戰鬥轟炸機這個型號。

▲扁扁的機頭使得蘇-34獲得了「鴨嘴獸」綽號

相比之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軍事學說,對於戰鬥轟炸機的作用非常重視,再加上其精確制飛彈藥發展不順利,仍然需要蘇-34這種低空轟炸,以提高命中精度的裝備,因此其反而在2014年開始密集交付。截止到2020年5月,俄羅斯空天軍已經裝備了超過130架蘇-34,並且在當月又追加了76架訂單。由於這時全球其他戰鬥轟炸機均已停產,因此蘇-34又獲得了「最後的戰鬥轟炸機」稱號。俄烏戰事爆發後,蘇-34很快投入戰鬥,並在3月出現被擊落的記錄。就目前來說,輿論普遍認為蘇-34損失慘重的原因,是其低空突襲使用非制導炸彈。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俄羅斯深知其精確制飛彈藥發展不佳,才會大力採購蘇-34以加強戰術攻擊能力。

▲在烏克蘭戰場上墜毀的蘇-34殘骸

事實上,在外界印象中,戰鬥機攜帶制飛彈藥在遠距離高空投彈,只存在於手握制空權的「吊打」階段。俄軍出於現實考慮,在自己制導元器件發展不得力,且向西面對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繼續發展蘇-34已經是非常合理的選擇。至於說蘇-34在烏克蘭戰場上損失連連,這其實是設計時就存在的事情,戰鬥轟炸機本來幹得就是刀口舔血的活計,這一點並不會因為其源自蘇-27戰鬥機就發生改變,只不過海灣戰爭中美軍的空中優勢遮掩了這一點。而當烏軍得到海量野戰防空飛彈支持,低空作戰環境極度惡劣時,蘇-34天生的不足就再也無法隱藏起來。

▲國產殲轟-7A的主力地位已經不復存在

國產殲轟-7系列其實也是廣義上的戰鬥轟炸機,其誕生時間比蘇-34略晚,但服役時間又比蘇-34略早,總體性能比起蘇-34明顯不如,未來卻比蘇-34更加光明。殲轟-7系列最關鍵的型號殲轟-7A在2009年前後投產,一直生產到2017年春季停產。設計單位曾推出了被稱為殲轟-7B的改進型號,但並沒有得到空軍認可,原因在於重型殲-16取代了原本殲轟-7A的位置。俄空天軍因為其機載武器的不足,選擇更具攻擊性的蘇-34提高打擊效果,而中國空軍則是鑑於國產精確制導炸彈的發展,才選擇更加靈活的殲-16。殲轟-7A表面上與蘇-34是同一類型的裝備,但其執行的任務其實只比蘇-25略高,殲-16才是中國空軍打擊體系中,地位與蘇-34相似的裝備。

▲殲-16才是國內空軍戰術攻擊的核心

因此,當外界感慨蘇-34性能遠沒有戰前估計那麼出眾,在實戰中損失巨大時,要意識到根源其實出在,俄羅斯航空工業無法提供優秀機載彈藥身上,蘇-34自身的性能問題只是表象。事實上,假如讓多用途蘇-30SM攻擊地面目標,其實戰表現一定會更加糟糕。相比之下,殲轟-7A並不需要像蘇-34那樣挑起大梁,先進機載武器也使得其作戰方式的選擇餘地更大。兩者作為戰鬥轟炸機的最後餘暉,卻由於各自武器限制,肩負著截然不同的作戰使命,這大概就是命運的作弄吧。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沉默兩周,美表態站在日本一邊:不許大陸收台,反對改變釣魚島現狀

中日争端持续近两周,沉默了两周的美国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立场,这几天,美方密集对日本展现“支持”,中方是时候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了。 日本首相高市在国会议会的发言过去了半个月,事情再次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日本外务省官员来华交涉不成,高市所幸破罐破摔,厚颜无耻地表示有关“危急存亡事态”和台湾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却还想和中方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并拒绝收回争议言论。 原本貌似要袖手旁观的美国,也正式下场了。此前美总统特朗普在做客节目采访,被问到中日本次争端时,他对日本的评价还挺差,随后日方又证实美方已经将部署在日本的中导撤离,外界本来以为美国意在为日本的挑衅姿态降调,但美方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在会见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时表示,他代表总统特朗普,他本人和美国大使馆“支持高市早苗”。为显示和日本“同仇敌忾”,他还妄称中方的部分反应“荒谬”,并表示无论中日发生任何事端,“美国都将坚定地站在日本一边”。 21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又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们对美日同盟和日本防卫的承诺坚定不移,包括’日本管辖的尖阁诸岛’美日同盟仍然是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他还表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东海或南海现状的企图,包括使用武力或胁迫手段“。 如果说格拉斯的言论是在激化中日矛盾,皮戈特的发言更是扩大了中日争端的范围。不许大陆收台已经不足以他将钓鱼岛称作“日本管辖的尖阁诸岛”,等同于向全世界宣告,美方否认“钓鱼岛是中国的”,并支持日本的主权主张,认为它是日本的。 本来日本只要就台湾问题解释清楚,做出交代,这次事态就可以翻篇,但美方把钓鱼岛牵扯了进来,还把话说得那么满,扬言无论如何都会站在日本那边,这简直是在告诉日本,放心大胆地和中方对着干。 这下可是正中了日本下怀,起初,美国对钓鱼岛争端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日方一直将钓鱼岛问题和印太战略捆绑在一起,才使美国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一概念。特朗普第一任期,美方为了在经贸问题上向日本施压,同时也为了安抚日本,首次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声称美国对钓鱼岛负有”防卫义务”,会根据双方共识采取应对。 特朗普和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涵盖钓鱼岛,反对任何破坏日本“管辖”这些岛屿的单方面行动。后来的拜登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日本的支持,到特朗普的这一个任期,介入钓鱼岛争端对美国来说已经像喝水那么简单了。 美国这么做,显然是为了怂恿高市早苗继续和中方抗衡,高市接收到美国的信号,自然不会轻易如中方所愿,将伸到台海的手收回,所以接下来这件事还有的拉扯和博弈,并且随着美方的介入,事态还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美国近些年来在有些问题上无视历史、罔顾法理,其言行是出于视中国为战略对手而采取的遏制策略。但无论怎么发展,钓鱼岛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不会变。美方任何”以台制华”、介入地区争端的图谋都是徒劳的。

50 seconds ago

日本高官:中日未來若開戰,核武或許是唯一選擇!

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 日本高官又喊话了。 10月30日,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他公开宣称,日美安保同盟下的共同防御义务应扩展至日本领土之外,涵盖关岛,甚至呼吁建立核武器共享机制,让美国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 而这位曾担任日本防卫省武官最高领导的前军事强人直言不讳:“应该建立一个框架,让日本能够参与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决策。” 甚至公然要求重新审视日本坚持数十年的“无核三原则”。 他狡辩称,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可信度崩塌。 河野克俊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统合幕僚长的职位让他对日本军事体系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捕捉到特朗普言论背后的潜台词:美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承担更多军事义务。 他的提议超出了常规的同盟协作范畴,不仅主张将防卫范围延伸至西太平洋,更触及了日本战后最敏感的核武议题。 不过日本政府似乎正在将这种极端言论转化为实际行动。2025年9月防卫省专家小组会议公然讨论引入核动力潜艇计划。 而日本囤积的47吨分离钚,理论上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俄英法四国核弹头总和。 河野克俊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他甚至在访谈中试图将特朗普批评美日安保条约“不公平”作为筹码,主张日本应将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扩展至关岛。 河野克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美同盟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互助关系的同盟。”他试图借助这种“不平等”的叙事,为日本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制造合理性。 很显然,日本对核武器的执着早已超越理论探讨阶段。2025年8月,日本防卫省透露,美日已在延伸威慑磋商中举行突发事态桌面推演,并讨论设定东亚发生危机时使用核武器。 在模拟演习中,日方代表反复要求美军动用核武用于“威胁中国”。…

4 hours ago

中國沒能攔住,美國向高市早苗做出一個承諾,把日本右翼激動壞了!

近几日,围绕高市早苗关于“台海若发生变化时日本可能出兵”的言论,中国对日本的反应愈发强烈、雷厉风行。美方原本观望、以为事态会平息,但发现中国这一次“闹大”的意愿十分明确。于是,台海与中日关系的博弈,正在步入一种新态势。 一、中国为何“不给你轻易过去” 之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有言论偏硬,外界普遍判断:中国或许会表态、释放一些信号,但可能不会大规模升级。其逻辑在于:中日关系体量大,合作面多,中国或许会将其视作局部争议、一笑了之。但事实发展显示,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 1. 经贸制裁迅速出手 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近日相继宣布:暂停或终止从日本进口部分水产品。根据报道,中国已决定暂停日本海鲜进口;此前谈判中的日本牛肉进口事宜也被搁置。此外,中国还对日本提出贸易合作基础已被“严重破坏”警告,要求日方撤回相关言论,否则将承受“所有后果”。 2. 外交表达与警告同步升级 在联合国相关场合,中国代表对日本提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提醒日本谨慎处理台海、钓鱼岛等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国发出旅行提示,建议中国公民赴日旅行需慎重,相关航线、旅行社纷纷推出免费退改签政策。 3. 军事海警动作加剧 在东海争议海域,尤其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中国海警舰船及无人机等行动频繁。11月16日,中国海警舰队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海上自卫队亦紧急应对。 这些连环动作,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这次,中国不打算只是“口头抗议”,而是做好了用经济、外交、海上、空中多维度出招的准备。 二、日本被“震”到:想不到对方挺硬 日方原本或许预期,此次涉台言论引起中国不满后,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不会“大动干戈”。但现实是:…

4 hours ago

水產旅遊只是開胃菜,若不撤回錯誤言論,日本將面臨「斷糧」危機

“日方若不立即收回错误言论,中方将采取更严厉反制措施!”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句话,字字千钧,这就是最后通牒。但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更严厉”这三个字的分量。 目前的停止水产进口、削减航班、旅游预警,虽然让日本感到疼痛,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的雷霆手段,往往藏在深处。 如果日本政府以为扛过这波舆论就没事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正在酝酿的,可能是一场针对日本经济支柱的精准绞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中国手中的王炸还没出 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中国目前已实施了暂停水产进口、发布旅游和留学预警等一系列反制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若日方不纠正错误,将面临更严厉后果。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措施仅属于“常规操作”,尚未触及日本经济的核心命门。 如果局势升级,中方极有可能祭出稀土出口管制、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关税等手段,这将标志着中日摩擦从外交争端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 目前的动作,只是“常规套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些措施更多是在表明立场:你惹我不高兴了,我不买你的鱼,不让你赚游客的钱。这对日本经济有影响吗?有,比如日本GDP可能会掉个0.36%。但对于一个几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真正的风向标,是看接下来的动作。 如果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中国完全有理由把反制升级为“惩罚性贸易战”。 我们手里有什么牌? 第一张牌:稀土。 这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死穴。日本的汽车电机、精密机床、半导体材料,无一不需要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的定价权和供应权。一旦中国宣布对日实施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日本的工业机器就会像没油的汽车一样趴窝。这不是恐吓,这是产业链的客观规律。…

4 hours ago

黃循財打破沉默,不願見台海爆發戰火,暗示日本已經在努力「降溫」,中方應放下成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5 hours ago

美國不許日方低頭?送上8200萬軍火,高市開始醒悟,對華踩下剎車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美国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对日出售8200万美元军火的事情。 自从高市早苗抛出涉台言论,便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外交风波,而就在局势僵持之际,美国突然要卖给日本8200万美元的军火,还附带一系列力挺高市的政治动作。 但高市却在压力下悄然改变口风,开始缓和对华态度。 那么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日本的主动挑衅,还是美国在暗中操盘?高市的“紧急踩刹车”,又是否意味着日本真的意识到了危险? 涉台言论惹祸上身 高市早苗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她不止一次,把台海局势和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挂钩。 她在国会中明确表示,一旦中国大陆封锁台湾,就会让日本陷入危险,所以日本可能要派遣自卫队介入。 这个表态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震动,也让中方强烈不满,在她发言后,中日外交关系立刻进入低温状态。 中国外交部用措辞严厉的声明回应,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提醒日方“自重”,不仅如此,中国军方也罕见地用中日英三语发布警告,直言如果日本介入台海战事,其本土将沦为战场。 与此同时,高市的言论也引发了日本内部的不满,东京街头出现大规模抗议民众,高喊要求高市道歉、辞职。 日本多位前首相也纷纷表达反对意见,认为高市的发言太过激进,把日本推向危险境地。 那么高市早苗真就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吗?虽然目前来看还不好说,但根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高市本人私下里已经意识到发言过头,愿意“留出对话空间”。 可就在这一节点,美国突然出手,给日本“打气”,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美国到底想通过这场军售传递什么信号?…

5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