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对待俄罗斯的态度非常“撕裂”,印总理莫迪不久前公开抨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如今不是战争时代”,火药味十足浓厚。而在之后的联合国安理会上,印度又画风突变,在针对谴责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领土一事上,果断投出了弃权票。
其实,印度“言行不一”的态度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游走于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时,莫迪的“平衡术”早不如起初那般游刃有余,甚至是越来越吃力。
而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对冲中国的风险,印度势必需要向美西方靠拢获得支持,与之相对就会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而用左右横跳来博取地缘红利的好日子,或许就将迎来终结。
但是有人会觉得,印度怎么会轻易“背弃”俄罗斯呢?毕竟在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印度可是顶着激怒西方的压力力挺俄,当初印度大批购入俄油,帮俄挺过了美西方一轮轮“火力全开”的制裁,才让俄罗斯没有“全线崩盘”。
可抛开印俄交情来看,印度买俄油本就是“双赢”局面。拿今年4月双方交易数据来看,印度进口俄油日产量上升到38.9万桶,6月一度达到100万桶大关。这数量乍一看是俄罗斯赚到了,可无法忽视的是,俄也为印度提供了很大的折扣,印度商人低价买入俄油再化身“二道贩子”售往别国,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由此来看,印度力挺俄背后,也是把利益为先当成了信条。
不过,随着俄乌问题的冲击波席卷全球,美西方急切想斩断支援俄罗斯的一切力量,这座沉重的大山自然就压在印度背上。好比前阵子美国的“意外之举”,先宣布帮助巴基斯坦翻新F-16车队,后又让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去往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一侧,这都是美国给印度发去的“黄牌警告”。
美国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成施压敲打,印度自然会紧张,所以最近莫迪会公开抨击普京说“战争不好”,也间接说明莫迪政府开始动摇对俄立场。
除了美国施压,俄罗斯和印度在一个关键策略上的“解绑”,更会加速印度脱离俄罗斯。俄乌冲突之前,印度一直扮演“抓手”角色,助力俄罗斯制衡中国,对于这个定位印度自然甘之若饴,毕竟既能制约中国又可以谋求更多地缘利益。
偏偏今时不同往日,俄乌冲突让俄罗斯战略压力骤增,俄罗斯从“向东看”升级到“战略东转”,短时间内促成了中俄多项合作。在这一问题上,俄罗斯和印度产生分歧,印度人嘴里总是念叨要“超越中国”,未来若想对冲与中国对抗的风险,毫无悬念还会乘上美西方那艘船。
有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说明印度正在开始摆脱对俄的依赖,那就是——武器贸易。作为“淘武器”大户,印度常年钟爱“俄罗斯制造”,毫不夸张地说,过去几年间,印一半的武器都是从俄进口的。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白热化,印度对俄制武器的热爱程度也下降了。
原因有两点:一是俄大量武器装备投入前线,根本没工夫往外出售;二是见到了俄制武器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印度不再准备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莫迪如今正寻求新的卖家,好比今年6月会见了以色列国防部长,当时他敦促拥有尖端技术的以色列军工企业进驻印度,深化两国防务领域的合作;再有莫迪跟英国时任首相约翰逊今年发布了联合声明,未来英国将在技术方面支持印度设计生产战斗机;当然,莫迪也找上了美国,希望“美国军工企业协助在印度的生产”,双方还讨论了美国向印度提供廉价武器的问题。
当然,虽说印度正在一步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但是短期内脱钩是不现实的。从这次谴责莫斯科“吞并”乌克兰领土事件不难看出,印度不会跟俄站在对立面,很长一段时间还会周旋在俄与美西方之间,不过可能“天秤”会稍微向西方倾斜。所以俄罗斯该警惕一点,印度现在不会“抽身”,但是他的行动已说明,其早给自己挖好了一条长长的“退路”。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先进武器出口国之一,美国出口的武器包括能够使用在军舰上的垂直发射系统、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各种步兵武器等等,几乎就没有什么是美国不出口的。 但是客观来讲,长期的军火出口会导致一些安全性风险,就比如说出口过程中,如果对自己不友好的国家拿到了一些本国的武器,就可以通过逆向化工程的方式,掌握这些武器的各种技术,甚至进行仿制。 可美国似乎并不怎么怕这一点,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很多专家拆开美国的武器以后就发现了问题。 一、出口武器和原版武器会有很大不同 首先就是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出口的武器和本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就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说在出口战斗机的时候,虽然使用的壳子还是原装壳子,但是飞机上所装备的雷达航电系统,还有使用的各种战术导弹,其整体性能大概率不会有本国的武器那么先进。 这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某些国家在购买到武器出口国的武器以后,反过来利用这些先进武器,再去面对这款武器的出口国。 早在十几年前的时候,就曾经有印度媒体发布过报道,他们认为俄罗斯在出口武器时有着非常明显的偏向性。 就比如说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签署了苏-35战斗机的供货订单。 但是印度也一直是俄罗斯先进战斗机的购买者之一,可印度买到的战斗机不管是雷达技术、还是航电技术,都不如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同类型战斗机。 所以印度媒体认为,俄罗斯更愿意向中国出口更加先进的武器,这就已经很能证明问题了。 那么连俄罗斯都考虑到的问题,美国大概率也会考虑到,他们出口的很多武器可能也进行了技术性阉割,降低这些武器的性能。 而且实际上美国出口出去的很多武器,后勤保障本身也是由美国提供的团队来负责的,这也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技术泄密。 就算这些出口版本的武器技术真的泄露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某些国家就算吃透了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武器和美国军队自己使用的武器仍然有很大的性能差距。 如果购买武器的国家想利用这些美式武器来威胁美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面对中国军事装备“井喷”式的发展,印度似乎又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近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访问了莫斯科,开始和俄罗斯方面讨论一份价值4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这次印度想买的装备可不一般,是战略级的装备。 据印度多个主流媒体确认,这次印度打算采购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战略预警雷达:沃罗涅日雷达系统。 (沃罗涅日雷达系统的天线阵列) 根据俄罗斯方面说法,沃罗涅日雷达系统的水平最大探测距离远达6000公里,最大探测高度达到8000公里,最多可以同时监测500多个目标。 这款雷达如果被请进南亚,将大大增强印度对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洋等关键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能够“为印度提供战略优势”。 印度媒体更是直言不讳地声称,这款雷达将让印度在“数千公里之外发现中国的隐形飞机、战斗机和弹道导弹等目标”,并跟踪太空中的目标。 苏联/俄罗斯的战略预警雷达都是以苏联境内的河流的名字来命名,沃罗涅日雷达也不例外。 沃罗涅日雷达是由俄罗斯安泰-金刚石设计局研制的,2011年首座雷达在圣彼得堡附近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10座,遍及俄罗斯领土的南部和西北部地区。 雷达采用相控阵体制,但并不像战斗机雷达那样采用半导体射频功放元件,而是采用了行波管等大功率功放元件,才能满足探测数千公里外目标的发射功率要求。 (俄罗斯已经建成了10座罗涅日雷达系统) 沃罗涅日雷达主要分为三个型号:沃罗涅日-M(77Ya6-M)工作在米波范围(VHF);沃罗涅日DM(77Ya6-DM)工作在分米波范围(UHF);沃罗涅日VP(77Ya6 VP)也工作在米波范围(VHF)。 和苏联时代的战略预警雷达不同,沃罗涅日雷达系统采用了模块设计,能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安装完毕,需要的操作人员比较少。 根据俄罗斯媒体披露的信息,俄罗斯军队自己采购该雷达不同型号的价格在28.5亿卢布到43亿卢布之间,比苏联以往的战略预警雷达都便宜得多,这样看起来沃罗涅日雷达才合三四千万美元一座,相当便宜了。 当然这价格可能不包括配套的发电厂和维护测试设施等,而且俄罗斯卖给印度的价格肯定要比自用的高得多。…
引言 德国人做事出了名的严谨认真,尤其在工程技术方面,他们的专家也是相当权威,为了制定新的全球高铁标准,德国派出了一百多位顶尖专家,到世界各国考察高铁技术。 这是一次极其严格的评估,专家们带着挑剔的眼光,对日本、法国、中国等国的高铁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德国专家考察了一圈,给了日本高铁“优秀”、法国高铁“先进”的评价。但是,到了中国,他们只用了四个字,这可不是简单的夸奖,而是发自内心的震撼,那么到底是哪4个字?这几个字背后又有什么意义? 各国高铁技术对比 要弄清楚这些专家为什么这么评价,得先看看各国高铁到底咋样。先说说日本的“新干线”,这算是老前辈了,经验相当丰富。 要说高铁的鼻祖,那还得是日本的新干线。早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它就横空出世,惊艳全球。几十年运营下来,经验确实丰富,也为不少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功不可没,但这么多年的发展似乎有点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活力。 这些年速度提升有点慢,很多线路跑起来也就260公里/小时,跟咱们中国高铁350公里/小时的速度比起来,确实差了点意思。车厢舒适度也经常被吐槽,空间略显狭窄,座椅也不是特别舒服,长时间乘坐容易疲劳。 还有购票,很多地方还得去车站排队买票,或者提前预订,不像中国,手机一点,分分钟搞定,便捷程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看起来整体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停滞的阶段。 法国高铁TGV那也是相当厉害,574.8公里/小时的轮轨列车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超越,而且人家这技术兼容性好,很快就建成了以巴黎为中心的高铁网,成本控制得也相当不错。 但是它们只顾着速度,其他方面就显得有些不足,高铁网络覆盖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之间,很多小城市被排除在外,难以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 车厢舒适度方面,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转弯时晃动比较明显,让人感觉不太稳定。晚点更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晚点几个小时。 最后说说中国的中国高铁,虽然出道较晚,但进步神速,迅速崛起。再看看中国高铁,短短十几年,就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铁网,里程数比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多,难怪德国专家送上“奇迹工艺”四个字的评价,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中国高铁“奇迹工艺”的内涵解读 那么德国专家口中的“奇迹工艺”,到底指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规模和速度吗?当然不是。首先说的那必然是规模上的奇迹。…
引言 谁能想到,一支“胡塞”小武装竟让美国吃瘪,以色列手忙脚乱?凭借一波导弹袭击,胡塞不但炸出了强硬姿态,还把全世界的目光都拉到了自己身上。问题来了,这背后究竟是胡塞真有硬实力,还是另有“神助”?咱们得好好剖析剖析。 正文 战争这件事,一向是强者的游戏。但谁能想到,也门胡塞武装,打着“游击战”的招牌,愣是用导弹让美国“老大哥”摔了个大跟头。高超音速导弹说来就来,这么高端的武器,在现代战争里可不是小儿科。更何况,胡塞武装不仅用导弹袭击了美国,还对以色列发动了强有力的打击,让人们开始怀疑:这支“游击队”是不是有点“猛过头”了? 胡塞导弹横空出世,美国的霸主地位遭遇挑战 看看胡塞发射的“巴勒斯坦-2型”导弹,射程达2100公里,最高速度16马赫,这不是普通武器能达到的水平。想想美国和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不管有多先进,在面对这样一枚导弹时,也会感到压力山大。就像美国曾经吹嘘的无人机“收割者”,一架3000万美元,结果呢?胡塞一导弹打下来,让美国连个响都没听到。说到底,这就是技术不对称战争的典型案例:小国通过高科技武器,打了大国一个措手不及。 胡塞背后的神秘力量 问题来了,胡塞到底怎么能造出这样的导弹?从也门的实际情况来看,胡塞所在的北部区域军工条件捉襟见肘,别说生产高超音速导弹,连基本的武器装备都难以保障。因此,大家的目光自然投向了胡塞背后的“幕后推手”——伊朗。确实,伊朗曾经公开支持胡塞,但问题是,连伊朗自己都没有研发出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胡塞却能突然搞出来,这就让人犯嘀咕了。外界猜测,这背后可能有其他“大玩家”在支持。至于是谁,这事儿估计比一部好莱坞大片还复杂。 高超音速导弹——美国的新噩梦 不止是胡塞武装高调亮相的导弹,全球军事技术竞赛中,高超音速导弹成了超级大国争相追逐的目标。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曾让美军感到威胁,而现在,一个胡塞武装都能造出16马赫的导弹,这不免让美国军方有点脸上挂不住。要知道,美国在这方面砸了无数银子,成立了上百个研发团队,结果到头来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胡塞给“超车”了。 技术转移?中东的军事棋局正在重写 胡塞武装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他们自己有了“底气”,也让中东的军事格局出现了新的变量。以往,大家都默认美国和以色列是中东的军事霸主,谁敢惹?但现在,胡塞的导弹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连以色列这样的军事强国,都难以在拦截胡塞导弹时全身而退。未来的中东局势,恐怕要重新洗牌了。 小国也有大梦想:技术不对称的逆袭 胡塞武装的崛起也揭示了一个现代战争的新现实:你不需要拥有庞大的军队或者极其先进的工业基础,只要掌握某种关键技术,你就可以在全球军事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技术不对称”的战争模式,让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强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防御体系。小国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对大国的抗衡,成了未来战争的新风向。 胡塞击落美国无人机,防空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近期,美国的CSIS兵棋推演结果出现了巨变,之前在台海的推演中,美国击败解放军的概率非常小,但在美国列装了“秘密武器”后,美国尽管是不用航母,在推演中都有92%的概率击败解放军。 在24次兵棋推演中,解放军仅仅有3次赢得了胜利。 而美军的秘密武器,是轰炸机搭配上LRASM反舰导弹,而美国近期正计划用100架B-21代替如今的B2A以及B1B,为的就是在亚太地区获得足够的优势。 LRASM最厉害的,就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实现空中变轨,最大射程930公里。 不过,美军并没有公布LRASM的数据,也就是说,老美这次只是在自说自话。 LRSAM的当量以及打击效果,或者是面对拦截和电子干扰时的反应,都完全是未知数。 而且兵棋推演的数据,老美是可以调整的,并不是说兵棋推演有多客观,他们赢了就是无敌了。 在之前的兵棋推演中,老美就没怎么赢过,这次也很有可能是来找面子的。 首先,这次兵棋推演的公开资料,美军一口气就发射了2200枚LRASM,老美现在根本没有这么多。 按照美国现在的生产力,老美要到2025年,才能拥有500枚LRASM,前提还得是美国不出什么事,军费不能被削减。 如今美国头顶巨债,2025年能不能拿出来500枚还是未知数。 而美国想要打赢中国,靠的就是2200枚LRASM,直接将中国的海上力量打击殆尽。 但是,密集火力攒射,这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啊,你们美国现在打不起,中国可是能打起的。 如今,中国军工能力的制造业是美国的四倍以上,常规制造业更是不用说。 别看导弹这东西是军工产品,但依旧需要大量的下游产业链进行支持。而美国今天的制造业已经萎缩到了极点。…
文章标题:《海上的新游戏:美军导弹装填技术揭秘,台媒的夸张与中国的不屈》 引言: 【独家爆料:美军海上导弹“魔法”装填,台媒大呼战力猛增,中国却稳如磐石】 在茫茫大海之上,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正在上演。美国海军的最新装备——海上导弹装填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台媒声称这项技术能大幅提升美军战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海上新游戏的神秘面纱。 正文: 【海上魔术秀:美军如何在海上实现导弹补给】 想象一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军舰就像变魔术一样,从运输舰上“变”出导弹。这就是美军的新技术——利用缆绳和吊具,像表演杂技一样,将导弹从一艘船转移到另一艘船上。听起来是不是挺炫酷的?但别忘了,这背后可都是高科技和风险的结晶。 【台媒的“大嗓门”:美军战力真的大幅提升?】 最近,台媒对这个话题炒得火热,声称美军这项技术能让他们战力提升五倍。听起来好像美军一夜之间就能称霸海洋。不过,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个技术真的有那么神乎其技吗?还是台媒又在放大嗓门? 【不容易的活儿:海上装填导弹可不是小事】 海上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把导弹稳稳当当地装填到军舰上,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万一操作不慎,导弹没装好,那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美军这项技术虽然先进,但其中的风险和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的自信:不惧美军的新装备】 台媒可能想借美军的这项技术来炒作一番,但中国并不为所动。这些年来,中国的海上力量发展迅猛。说到击沉航母的能力,中国在特定条件下有信心给美军一个教训。因此,美军的新装备,中国并不放在眼里。 【事实胜于雄辩:美军技术并非无懈可击】 归根结底,美军的海上导弹装填技术确实是一项创新,但要说它能颠覆战场,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这项技术最多也就是提高了美军的补给效率,至于提升五倍战力,那简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