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緬甸租借給中國兩個島嶼,中國基地擺到馬六甲海峽,美印急眼了

阅读此文前,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本世纪初,缅甸同意将两个岛屿租借给中国,租期为30年。这一协议的达成,对我国影响非常大,缓解了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直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投我以李,报之以桃”的国家。缅甸帮了大忙,我国毫不吝啬,在经济等方面援助此国。双方获得了各自想要的东西,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没想到,美国和印度不干了,对于“缅甸租借两个岛屿给中国一事”非常生气。

缅甸和中国之间达成的交换,为什么美印两国要跳脚?难道租借的两个岛屿非同一般?

先前欧洲不少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听信美国的鬼话,对俄罗斯的能源实施制裁。俄罗斯和普京可不会任由它们欺负,反手切断了俄罗斯对欧洲地区的能源供应。

一开始,这些国家没有意识到俄罗斯此举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国能源价格飞涨,国民生活受到影响不说,国家的工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意味着它们的经济会出现问题,从而引发国民对执政当局的不满。甚至有可能出现动乱,毕竟西方人追求“人权、自由和民主”,可不愿受气。

能源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矛盾,让欧洲国家难以招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此时,美国站出来表示:看在“欧美友谊”的份上,自己愿意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给欧洲国家。

不过,美国什么时候当过好人,它以超出市场价三四倍的价格出售能源。欧洲国家考虑到现实情况,不得不花高价从美国手里购买能源,吃下这个闷亏,美国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将进一步失去竞争力。美国的怂恿,将给欧洲大陆未来数年带来恶果。由此可见,能源直接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相较于欧洲,我国早就意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短板,储藏量非常有限。而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天然气,关系到国民的生活,同样重要。

自家没有,只能高度依赖别人。据了解,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靠从中东地区、非洲等地方进口。石油进口,主要通过海上运输运往我国,其中九成是外国海运公司承运。

我国能源进口通道,包括以下几条:

 

中东航线的海轮从波斯湾出发,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抵达中国南海;非洲航线从苏伊士出发,经红海、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到南海,或者从西非出发,经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到中国。

 

中东地区是大国博弈的战略要地,当地武装冲突时有发生,种族矛盾尖锐,局势不稳。

更致命的是,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过往的海轮因没有军事保护,经常遭到海盗的袭击。

外国地区的政治问题,中国向来不会介入,也不会干预,意味着能源运输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无法解决。但第二个问题,可以解决。

不管是哪一条航线,马六甲海峡是我国能源通道绕不开的地方,肯定不会放弃此地。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来往的历史,也非常久远。

公元四世纪,阿拉伯商人开辟了由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中国的贸易路线。

从那以后,马六甲海峡成为了我国与外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明朝时,郑和率领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将中国文化传向东非和西亚。

到了现代,它更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一旦马六甲海峡被对华不友好的势力控制,我国的能源运输安全就面临巨大的威胁,相当于被别人卡住了喉咙。

马六甲海峡本身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桥梁,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全球最繁忙的海峡之一。觊觎此地的势力可不少,其中包括美国。

美国人宣称“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海盗威胁”,打着消灭恐怖主义的幌子介入该地区,一度提出要派军驻扎在马六甲海峡,以“确保该地区的安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美国想控制马六甲海峡后,遏制我国的发展。

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使得我国领导高层更加意识到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了能源安全才能让国家稳定、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开始和友邻缅甸商量租借岛屿一事。

科科群岛,由大科科岛、小科科岛等17个岛屿组成。

它位于缅甸、马六甲海峡、印度以及斯里兰卡组成的中心,别看它总面积不大,只有21.5平方公里,但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该群岛东边是安达曼海,西边是孟加拉湾,南边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隔海相望,距离马六甲海峡很近。

中方想要租借的岛屿,只有大科科岛、小科科岛。大科科岛总面积14平方公里左右,长12公里,最宽的地方为2公里,最高海拔为82米,整个岛呈长条形。

小科科岛面积为6平方公里,与大科科岛距离15.7千米,中间被亚历山德拉海峡隔开,它南边是印度的登陆岛。

对于中国的提议,缅甸没有拒绝。缅甸与中国接壤,曾是中方的藩属国,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来往。

但清末时期,因为自身难保,无法给缅甸提供帮助和庇护,所以缅甸在十九世纪末被英国侵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边奋起反击侵略者,一边派兵支援同样被日寇侵略的缅甸。为此,10万中国远征军牺牲在异国他乡。

好在缅甸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无情无义,没有给中国来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缅甸属于较早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虽然有段时间两国在边境领土上有争议和矛盾,关系变淡了一些。但中缅双方很快用和平手段解决了,感情没有受此影响。

对缅甸来说,把岛屿租借给中国是变相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科科群岛处于东印度洋,而印度人总是叫嚣“印度洋是印度的”。按照他们的逻辑,“科科群岛也是印度的领土”。

虽说印度的整体实力不是很厉害,可野心却不小。该国曾提出一个“东进政策”,缅甸恰好在它东部。

也就是说,印度未来可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国梦”、“称霸南亚”企图,入侵缅甸。

缅甸与印度的实力有差距,不是印度的对手。为了自保以及制衡印度,缅甸愿意把科科群岛中的两个岛屿租借给中国。而且中国只是租借,岛屿的主权还在缅甸自己手上,对后者没什么影响。

2003年,中缅政府签订相关租借协议。此后的30年间,大小科科岛都将借给我国。随后,经缅甸政府允许,我国在岛上修建了机场,将岛作为观测雷达卫星中心使用。

在缅甸的帮助下,我国面临的能源运输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至少海轮在马六甲海峡一带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不受他人威胁。

因为科科群岛距离云南仅有1200公里,如果装载能源的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被海盗等不法势力袭击,中方可以立马派战机前去救援,使得对方的阴谋破产。

有了充足的能源,我国的工业、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发展。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国没有忘记缅甸。

当年,英国殖民统治缅甸几十年,留下一堆问题后拍拍屁股走人,苦的是缅甸。该国地方武装势力割据、政局动荡等问题,都和英国人有关。

社会不稳定,国家谈何发展?国民的生活怎么会好?所以,缅甸被国际组织评为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我国根据缅甸的实际情况,给予它经济援助,和它进行贸易合作。2011年5月,中缅两国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进一步加强。到2019年时,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87亿美元。

缅甸经济落后,但资源较丰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中方从缅甸进口价值60多亿美元的货物中,主要是农产品以及矿产品。

目前,我国是缅甸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

除了在经济方面帮助缅甸之外,我国还援助它搞基建和工业,出口的产品中包括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等。

基建和工业发展起来了,才能从本质上慢慢解决缅甸所面临的窘境。

政治上,不管是谁执掌缅甸,我国都尊重该政府,不干涉缅甸的内政。

用两个岛屿换来中国的帮扶,缅甸自然很开心。可有两个国家不开心了,没错,它们就是美国和印度。

美国想当世界霸主的心,是路人皆知。它之前将俄罗斯看作称霸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没少联合其他西方国家打压、制裁俄罗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或许俄罗斯的国力比不上前苏联,但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不是任由美国拿捏的对象。两虎相斗,一朝一夕分不出胜负。

美国与俄罗斯斗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发现中国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经济、军事、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等方面飞速发展。

在美国人看来,俄罗斯没有解决完,又来了一个中国,实在是头疼不已。

中缅没有达成租借岛屿的协议之前,美国企图想像操控欧洲国家一样,在能源上做手脚,来扼制中国的发展。谁知中国先它一步,缓解了自己在能源方面的困境。

即便如此,美国仍然不死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曾千方百计地要在马六甲海峡驻军,遭到了马来西亚的拒绝。美国打的算盘,彻底落空。

眼看中国越来越强大,美国坐不住了,使用惯用的手段,先是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试图包围中国。

它后又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唆使“盟友”们与自己一起,在政治等方面打压我国,现在甚至有将我国列为头号对手的趋势。

无论美国等西方国家如何作妖,“邪不胜正”,它们无法阻止中国前进的脚步!

印度愤怒的原因,则是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前面提到过,印度人认为“科科群岛是印度的地盘”,现在却被中国租借了。

毫无疑问,印度海军在东印度洋的一举一动全在我国的侦察范围之内。

印度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实力,野心可不小,典型的“没有公主命,却得了公主病”。

它将中国视作要赶超的对手,凡事都喜欢和中国比比,自以为能和中国一样成为大国。

从某种角度来说,缅甸同意把科科群岛租借给中国,极大遏制了印度的“东进策略”。

对此,印度人怀恨在心,认为“中国阻碍了印度的发展和扩张”。所以,印度极力反对缅甸和中国之间的租借协议。

印度自己吹出去的牛,现在没有办法下台了,只能像个跳梁小丑一样经常在海外领地安达曼群岛进行军事演习,妄想以此找回一些丢失的面子,同时在军事上威胁中国。显然,他的目的没有达成。

不管美国和印度如何强力反对,都无法改变事实,更没有资格对中缅两国的合作共赢指手画脚,它们的干涉和破坏行为,只会让中缅之间关系越来越团结,合作越来越紧密。

未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对霸权主义、殖民扩张主义说不。

尤其是欧洲国家经过这次能源危机后,更加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日前,美国坐地起价的行为引起了不少国家的不满。

10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称:“我们要告诉我们的美国和挪威朋友,你们(向我们)提供了能源,但是在交易中有些事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你们(将能源)原价卖给本国企业,而我们却要支付四倍于此的价格,我们可不认为这是友谊的真谛。”

美国一手制造出来的能源危机,影响的不只是欧洲各国,印度也不能逃脱。

印度对天然气的需求,一般来自进口。现在能源价格飙升,印度要花更多的钱去其他市场购买能源,否则印度人将在度过一个寒冬。

印度是美国的小弟之一,没想到跟其他国家一起被“好大哥”摆了一道,不知道莫迪政府有没有后悔。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若是中国没有在本世纪初向缅甸租借岛屿,那么我国现在很有可能面临跟这些国家一样的困境,无比庆幸我们生活在中国!中国领导的智慧和谋略,令人佩服!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816噸大豆糧倉轟然倒塌,中國1顆沒買,力挺特朗普的美國豆農哭了!

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这几天恐怕连饭都吃不下去。10月15号,美国伊利诺伊州马丁顿镇,一座90英尺高、建于1972年的粮仓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816吨大豆倾泻而出,尘土飞扬。可比粮仓倒得更快的,是美国豆农的信心。因为他们突然发现——中国,一颗都没买。 过去几十年,美国豆农最大的底气,就是中国市场。伊利诺伊州出产的大豆,有四成都卖给中国。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20亿美元的大豆,而今年,这个数字直接变成了零。不是少买点,而是一颗没买。有人以为是中国“不买账”,其实中国只是“换了人”。大豆依然进口,只是供应商换成了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甚至非洲。价格更便宜、运输更近、供应更稳定。美国以为自己不可替代,现在才明白,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这一切,还得从2018年那场贸易战说起。那一年,特朗普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非要跟中国打关税战,对电子产品、农产品轮番加税。结果中国反手加征25%的关税,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瞬间没了。特朗普以为中国会低头,结果中国干脆换了买家。短短两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那时候很多美国农民还信誓旦旦地支持特朗普,觉得这只是“阵痛”,结果阵痛成了慢性病,七年过去还没好。 现在美国豆农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化肥、燃油、机械全涨价,大豆堆在仓里卖不出去,连贷款都还不上。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主席说得直白:“去年还卖120亿美元,今年估计是零。”截至2025年,美国已经有88家家庭农场破产,比去年多出一半。有人干脆把大豆榨成农机燃料,价格还不如粮价。那座轰然倒下的粮仓,只不过是整个农业体系坍塌的一个缩影。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口口声声要救农民,结果救的全是选票。他推出的所谓“救农补贴”,听起来是100亿、140亿美元,结果摊下来,农户连一季化肥钱都不够。农民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市场。可特朗普给不了市场,只会用口号打鸡血。很多农民事后都说:“我不想要救济金,我只想把豆子卖出去。”可这句话,美国政府听不见,市场更不会心软。 中国这边倒是稳得很。就做了两件事:第一,找替代供应商;第二,签新的长期合同。就这样, 悄悄地把全球大豆格局改写了。美国还在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已经完成布局。这才是差距——有的国家靠嘴打仗,有的国家靠行动取胜。 现在,美国农民的幻觉彻底塌了。他们曾经真心相信政治口号,以为只要跟着总统的节奏走,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贸易战打了七年,种出来的大豆没人收,存着的仓库塌了,口号喊的声嘶力竭,日子却越来越难。那些“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豪言壮语,如今听起来只剩讽刺。 中国这几年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从不和别人比谁嗓门大。我们用的永远是“供应链”这个词。别人靠威胁,我们靠替代;别人玩制裁,我们玩布局。中国没和美国豆农打过嘴仗,但让美国农业体系自己崩了。 特朗普似乎到现在还没明白:政治可以制造冲突,但市场才决定命运。 美国人也要清楚,政治不能当饭吃,口号换不来生意。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买方,而是能决定全球价格的市场。 别以为中国会一直买单,以为政治可以主宰市场。现实给了答案:谁失去了中国市场,谁就得自己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

15 hours ago

局勢已經惡化,美國連下3封戰帖,定調在特朗普下台前,擊敗中國!

NASA局长公开定调,在特朗普下台之前,美国要在这个领域击败中国,能做到吗?中方已收到三封战书,这场仗是否必须要打? 中美两国之间已经够不太平了,美方那边还有人想方设法地找茬,但这回想和中国打一场的不是美军,而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NASA的代理局长、交通部长达菲公开抨击SpaceX公司的登月任务计划进度滞后,为此NASA将开放这份合同,允许其他企业加入竞争。本来到这里还是美国内部自己的事,但达菲硬是要扯上中国,声称由于SpaceX公司的拖延,可能导致美国无法以赶在中国之前实现载人重返月球!达菲还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他,都希望在这届美国政府任期结束前完成登月任务。 很明显,NASA把中国当成了美国登月任务的假想敌,试图和中国开展一场登月计划竞赛。大家对此肯定不会陌生,毕竟美国当年就和苏联进行了这么一场登月竞赛,部分美国官员显然把中国当成了苏联式的竞争对手。事实上,这也不是NASA局长首次挑战中国了,在9月份,达菲至少两次发布类似言论,号称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美国要在中国之前实现登月!那么,达菲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 不是我们要贬低美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说,达菲提出的目标99%无法实现。原因很简单,阿波罗登月计划过去这么多年,美国既缺乏重启登月任务的资金,在技术上也处于断层期,实际上还没有做好在短期内登月的物资准备。可能还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这么多年前就实现了登月,今天反而没办法了呢?说白了,当年为了美苏竞赛,美国不计成本地砸钱,给了阿波罗计划充分的资金支持,才实现了登月,过去这些年不是美国不能登,而是他们没有去做这事。等到现在想要拿起来重新做的时候,又感到资金不足,又发现手里没了登月的设备,得重新再走一遍。 假如美国航天工业这些年发展迅猛,那么迅速重新完成登月计划,倒也不是不可能。问题在于,美国这么多年制造业空心化,航天工业实力不像看上去这么雄厚,很大程度上是Space X这家公司成了美国政府遮羞布,抛掉SpaceX,美国航天工业已经衰退得非常严重了。NASA所谓的开放其他企业和SpaceX竞争,主要是一种对马斯克施压的策略,不出意外,美国政府还得指望马斯克的Space X来挑起登月的主要责任。但按照目前的速度,Space X怎么看都没办法在未来三年内完成登月。 所以,NASA局长的愿望怕是要落空,特朗普想在自己任内重演登月辉煌历史的梦想,大概率也难以实现。话说回来,虽然NASA局长三次在登月问题上对中国下战书,这场仗中方也没必要非和美方打。中国发展航天计划,不是为了和某个国家比,是为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更好地探索太空,造福人民。美方那种把登月当成竞赛的思想,充斥着冷战式的对抗思维,散发着陈腐的对抗观念,包括NASA局长在内的一批美方高官陷入这种误区,或许也是美国航天事业这些年来进一步缓慢的原因之一。总之,中国按自己的步调发展即可,不用理会美方所谓“击败中国”的叫嚣。

15 hours ago

全球第三空軍?印度剛吹完牛,就被曝偷偷研究中國導彈,尷尬了!

前言 印度这回可真是上演了一出“说最狠的话,偷最顶尖的技术”的戏码! 一边对老对手巴基斯坦放话,号称导弹能全覆盖,架势十足;另一边却被自家媒体扒出,正偷偷摸摸琢磨中国PL-15导弹的先进技术。 这种明着秀肌肉、暗地里“抄作业”的魔幻操作,着实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停火关头亮肌肉,印度防长话里有话 这事儿得从10月19日说起,那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卡塔尔多哈谈妥了,同意立刻停火,这本来是件缓和局势的好事,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出席了一个导弹工厂的活动。 他在讲话里,特意提到了今年五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一次军事行动,叫“朱砂行动”,您猜他怎么说的?他说那次行动充其量只是个“预告片”,意思是大戏还在后头。 他还高调宣称,他们的“布拉莫斯”导弹很厉害,射程足够打到“巴基斯坦的每一寸土地”,您看,人家两边刚说别打了,他这边就亮出家伙式,说能打遍人家全国。 这个时机,这个说法,明摆着不是来劝架的,倒像是来添柴拱火的,生怕那边消停下来。 巴铁硬气回击:放马过来!后果你掂量 面对印度这么直白的威胁,巴基斯坦那边也没惯着,就在辛格部长放话的同一天,巴基斯坦军队的掌门人、陆军总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也发话了。 回应相当强硬,他直接指责印度在用恐怖主义的手段给巴基斯坦捣乱,还警告那些受印度支持的力量,说他们会被“彻底收拾”。 对于印度的导弹威胁,穆尼尔把话挑明了:哪怕是最小的挑衅,巴方也会果断反击,要是印度真敢发动新战争,巴基斯坦的报复绝对会超出印度的想象,让印度付出“承受不起”的军事和经济代价。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要打便打,谁怕谁?而且这架打起来,后果可就不是你印度能控制的了。 两边这么针尖对麦芒,南亚上空的火药味是越来越浓了。…

22 hours ago

怪不得賴清德消停了,沒敢造次,原來印太司令透露了一個驚人事實

说起赖清德这家伙,去年5月20号刚上台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他会继续那股子劲头,大张旗鼓地搞事呢。结果呢,一年过去,到今年5月20号周年讲话的时候,他突然就低调多了。没再提那些敏感的台独话题,而是转头聊起经济、环保和民生这些接地气的玩意儿。 外界一看,这变化挺大的啊。原来,背后有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军印太司令萨缪尔·帕帕罗去年11月19号公开放的话。那话一出,直接点破了美国军火库的家底,让赖清德那边不得不掂量掂量。 帕帕罗直言不讳,说美国因为给乌克兰和以色列送武器,已经把自家库存消耗得七七八八。要是再碰上印太地区的事儿,美国那边可能就力不从心了。 美国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开始,就源源不断地往那边砸武器。光是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就送出去成千上万枚。到2024年11月,帕帕罗在一次公开场合直说,这些援助已经开始侵蚀美国的储备。尤其是爱国者导弹和空对空导弹。 这些高端货,本来是留着应对印太挑战的,现在却被抽调到欧洲和中东去了。他还强调,印太是美国面临最大压力的区域,因为潜在对手实力太强,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得跟上。要是库存继续这么耗,美国在亚太的威慑力就打折扣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到了2025年4月8号,帕帕罗又在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作证,说也门地区的行动进一步加重了负担,海军舰艇和弹药补给链都出现瓶颈。想想看,美国海军本来在太平洋巡逻就够吃力的,现在还要分心其他战场,库存自然捉襟见肘。 这事儿对赖清德的影响可不小。他上台后,本来指望美国当靠山,继续推那些所谓的不对称作战能力。结果,美国自己的军火都快不够用了,怎么还能大方地支援台湾? 从数据看,美国对台湾的武器交付已经严重延误。举个例子,原本计划在2023年交付的第一批M109A6自行火炮,现在拖到2026年,而且只来6门。本来是40门分批到位的,现在全乱套了。还有F-16V战斗机,2023年第四季度该到的,结果推到2024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还不见影儿。 这些延误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台湾的防务准备。赖清德团队一看这情况,肯定得收敛点。毕竟,要是真出点什么事,美国那边库存不足,响应速度慢,台湾就得自己扛着。帕帕罗的话等于给赖清德泼了盆冷水,让他意识到不能太指望外援,得低调点过日子。 再看看台海周边的动静。中国大陆那边,解放军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军事活动没停过。不是大规模演习,就是常态化巡航。 比方说,2025年3月15号,东部战区搞了一次海空协同巡航,多艘舰艇和战机出动,覆盖台湾北部海域。三天时间,模拟封锁和空中警戒,结束后还发了通报。4月1号到2号,又来“海峡雷霆-2025A”演习,这次加了实弹射击,东风导弹部队参与精准打击模拟。 航母编队也出海威慑,测试无人平台。这些行动规模中等,但频次高,明显在加强压力。解放军战术也变了,不再单一军种玩,而是多兵种融合,注重快速机动和系统干扰。火箭军部署东风-16弹道导弹,能精准打到台湾本岛,这让赖清德那边更紧张。 面对这些,赖清德在周年讲话里避开锋芒,没提两国论或台独,转而强调内部团结和经济建设。讲话里他列了高铁扩建、可再生能源投资这些计划,预计2026年前见效。岛内媒体分析,这么做就是为了转移注意力,稳住民心。 美国国防部的动作也印证了帕帕罗的担忧。2025年3月,他们发了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重申印太优先,调整部队配置,把更多资源从欧洲移到太平洋。延续2021年的太平洋威慑计划,通过远程监控和盟友协作来应对挑战,而不是直接上手。 文件里明确说,要拖延潜在冲突,给自己多争时间。这跟帕帕罗的话对得上,美国现在更注重威慑,不想轻易耗库存。驻韩美军甚至有缩减兵力的传闻,但整体还是强调保持足够力量。赖清德一看美国这态度,肯定得调整策略。…

22 hours ago

澳大利亞應該慶幸:中國不是俄羅斯,不然軍機早被擊落了!

南海又热闹起来了!10月19日,一架澳大利亚P-8A侦察机在西沙群岛上空优哉游哉地转悠,结果被中国解放军的苏-35战斗机"请"了出去,临走前还附赠两枚"非常接近"的照明弹当作"纪念品"。澳方急得直跳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火急火燎地向北京提出抗议,嘴上嚷嚷着"不安全""不专业",那语气活脱脱像个被抢了糖果的孩子。 再看看中国,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李健健大校淡定回应:"澳方非法侵入中国领空,解放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有力反制、警告驱离。"这话说得明明白白:明明是你先来我家撒野,现在倒怪我把你轰出去? P-8A侦察机 澳大利亚这架P-8A侦察机,哪儿不好飞,非得在中国西沙领空转悠?这是来搞侦察,还是来拍旅游宣传片?要我说,中国军方已经够客气了,照明弹都算得上是"礼貌问候"。要是换成俄罗斯,这架飞机怕是要变成潜水艇了。澳大利亚真该掐掐大腿,庆幸自己面对的是克制的中国,不然这架P-8A怕是真要留在南海"游泳"回去了。 不过说真的,澳大利亚这套路也太老套了。军事专家卓华一语道破:澳方这"挑衅、碰瓷加抹黑炒作"的标准化流程,都快写成教科书了。隔三差五派架飞机、艘军舰来南海晃悠,摆出一副"维护国际水域自由"的架势,回头又跑到媒体上哭诉,活像个被"欺负"的小弟,急着向美国大哥表忠心。马尔斯自己都说了:"我们将继续在国际水域行动。"这话听着豪迈,实际上不就是"我还得听美国的"吗? 有趣的是,澳大利亚在这件事上还觉得自己挺委屈。马尔斯在堪培拉对记者抱怨:"这次遭遇既不安全也不专业!"这话说得,难道澳大利亚的P-8A不请自来地闯进西沙领空,连声招呼都不打,这就叫"专业"?中国军方已经很给面子了,派苏-35"护送"你离开,还没真动手。要知道,解放军这次用的是"有力反制"这四个字,专家张军社说,这表述在对外声明里可是"非常罕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再来惹事儿,不然下回可没这么好说话了。 说到澳大利亚的处境,真是让人既同情又想笑。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活得像个夹心饼干:一边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上离不开;另一边是"大哥"美国,军事上不敢不听。卓华说得对,澳大利亚跟中国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可偏偏被美国的对华战略绑得死死的,动不动就得派军机军舰来南海"秀肌肉"。这活脱脱就是个左右为难的小媳妇,里外不是人。 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 更别提澳大利亚这"碰瓷"行为也不是头一回了。之前中国军机在澳方飞机附近放过照明弹,甚至还因为声呐事件让澳海军潜水员受了轻伤。澳方每次都义愤填膺,嚷嚷着要"维护规则秩序",可谁给他们的胆子,屡次三番跑到中国家门口挑事?中国军方已经警告得够清楚了:"澳方行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澳大利亚要是再不收敛,真把解放军惹毛了,后果可不是两枚照明弹能解决的。 说实话,中国在南海的克制已经够明显了。面对澳大利亚的"越界",解放军只是"跟踪监视、警告驱离",没真动手。马尔斯自己都承认,澳方机组人员毫发无损,这说明中国军方的操作精准得像外科手术,警告意味浓,实际伤害为零。可澳大利亚偏偏不领情,还公开喊话,摆出一副"受害者"姿态。这算什么?难道真是贼喊捉贼? 其实,澳大利亚的算盘打得挺精。派军机来西沙晃一圈,既能向美国表忠心,又能博取国际舆论同情,回家还能跟国内民众喊一喊"捍卫自由"的口号。可惜,这戏演得有点拙劣。中国的西沙领空不是你们想来就来的游乐场,解放军的苏-35也不是摆设。马尔斯说澳方有"明确的程序"应对这种事,可再明确的程序,也挡不住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澳方真以为靠着美国的"盟友义务",就能在南海横着走?别忘了,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克制不等于软弱。 苏-35 说到底,这场风波的根子还在美国。澳大利亚不过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马前卒",被推到前台当"炮灰"。中国早就看透了这一套,所以才会在回应中点名批评澳方的"挑衅行为"。李健健大校那句"我们正告澳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字面平静,背后却是雷霆万钧。澳大利亚要是还不收手,真把南海闹出点什么事来,责任全在自己头上。 澳大利亚啊,该醒醒了!庆幸中国不是俄罗斯。中国的克制,是给你们留了面子,也是给地区和平留了余地。别再拿"国际水域"当幌子,跑到中国领空来撒野了。南海不是你们的游乐场,解放军也不是好惹的。下回再来,可别怪中国不客气!这世界,谁的主权也不是闹着玩的,澳大利亚,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别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22 hours ago

中美印戰機數量差距,美國5004架,印度1716架,中國令人意外

印巴冲突已经结束,这场现代空战也已经收尾,在这次印巴冲突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现代空战的战斗。 在现代空战中已经从单机的对抗已经演变成体系对抗,拥有一套好的体系确实比单机对抗强的不少,印度在这次空战中无疑是失败的。 不过这时候就有人说了印度的战机足足有2000架,印度怎么会输给只有几百架的巴基斯坦呢?这才是体系的重要。 要知道美国的战机数量更是多到数不胜数,整整有5004架,那么我国的战机又是多少呢? 印度战机的混乱 在这次印巴空战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印度的落后,不是因为印度的装备落后,最重要的是印度的体系落后,并且还不是一般的落后。 虽然印度有着庞大的战斗机群,但是体系上的落后一直是印度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曾经的世界各国首先比拼的就是战斗机的性能,毕竟性能有限,战斗机足够优秀就成为了各国优先购买的对象。 但是在这次印巴空战中,战机的性能并不能决定战场的态势,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体系的重要性,只有拥有科技强大的体系组织才能够在空战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印度国内的战机拥有1716架,目前几乎已经接近到了2000架战机,这些战机的数目无疑是庞大的,如果放在世界上,还真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出来比例。 万国造就是印度的目前最为真实的写照,并且印度的空军更是集结了多个国家的战机,并且还有印度自己制造的战机。 信息来源 那就是光辉战机,光辉战机在印度国内可是被吹上了天,印度人自己认为,光辉战机的性能十分的优秀,不管是在发动机上还是在战机的装备上,印度的光辉战机无疑是无敌的存在。 但是这也是印度自欺欺人的一种状态,在这次印巴空战中,印度并没有出动自己的光辉战机,按理来说光辉战机在印度一直都是最强战机的存在,但是这次空战却并没有出动。 这也能够说明印度的光辉战机确实不尽如人意,毕竟光辉战机虽然顶着4代机的头衔,但是光辉战机却是一个妥妥的万国造。…

22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