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俄羅斯陷入危險時刻,波蘭和德國覬覦加里寧格勒,能否武力奪回?

不到半个月时间,北溪管道被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对俄罗斯来说是致命的。俄罗斯已经陷入危险境地。面对危险时刻,有北约国家开始打起了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的主意。波兰、德国相继露出苗头。

我们都知道加里宁格勒是苏联解体后,留给俄罗斯的一块飞地,也曾是俄罗斯自豪的反制手段。但现在俄罗斯多处重要地区遭到破坏,波兰和德国就开始惦记这块飞地了。

为什么说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反制大招呢?

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成为“飞地”。我们先解释一下“飞地”这个地理名词。主要是指领土与本国不相连的地区。苏联解体前,波罗的海三国就独立了,所以加里宁格勒就成为飞地。

加里宁格勒之所以成为俄罗斯反制大招,主要还是这块飞地犹如插入欧洲的一把尖刀,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北约虽然叫嚣能瞬间拿下加里宁格勒,以前只是吹嘘。从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看,此地与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相连。除非北约用大量导弹炸平该地,但不要忘了俄罗斯在此地重兵把守,必然进行反制。但如今俄罗斯多个方向面临危机,还能照顾到加里宁格勒吗?

01

加里宁格勒本曾是德国领土,关于加里宁格勒人历史,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加里宁格勒之前叫“柯尼斯堡”,这是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捷克国王带领条顿骑士团,打败了桑比亚半岛的普鲁士人,于是条顿骑士团就在普列戈利亚河口附近建立一座城。这就是柯尼斯堡的由来。

到了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柯尼斯堡得到容克贵族的喜欢,并在这里建成一个德语的文化中心。

17世纪时,勃兰登堡与普鲁士公国联姻,但两个国家隔着波兰王国,于是柯尼斯堡成为一块飞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而战胜国弄了个数十公里宽的波兰走廊,把德国给肢解了。柯尼斯堡第二次成为飞地。

对于波罗的海地区,早在彼得大帝时,就一直想要找到不同方向的出海口,而波罗的海是其中一个。彼得大帝临死前拿下波罗的海出海口,但他不满足,对后代说“要占领波罗的海沿岸。”

二战前,希特勒想夺走波兰走廊,于是二战爆发后。苏联与德国在1945年在柯尼斯斯堡血战,近三十万人在这里激战,苏联伤亡了六万多人,才占领柯尼斯堡。

后来波茨坦会议时,苏联提出分割东普鲁士,把其分为两部分,南部给波兰,北部给苏联。最后会议居然通过这一方案。1946年4月,柯尼斯堡并入苏联,苏联以前加里宁命名该地。

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很重要,南部与波兰相邻,东部与北部与立陶宛相邻,西部是波罗的海三三国。从这里出发到波兰华沙只有四百多公里,到柏林、瑞典、丹麦都不远,因此成为苏联挟制欧洲重要地区。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在加里宁格勒,随时可以出动。

02

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再次成为飞地,为什么德国不对加里宁格勒提出领土要求呢?

其实德国想要回此地,但已经无能为力了。因为苏联统治时,已经把加里宁格勒进行彻底改造,把德国人全部移走,并迁移来了大量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加里宁格勒已经没有德国人了。

虽然加里宁格勒还有一些德国老建筑,但德国想要回来很难,即使要回来,这里的俄罗斯人也不愿意。除非德国用武力夺回。

从资料来看,加里宁格勒有92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占到了80%,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根本不可能。即使想策划加里宁格勒公投也不可能实现。

即使德国收回加里宁格勒,此地依然是飞地,德国想统治该地也难。

03

德国很难夺回加里宁格勒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一个军事重镇,此地早在苏联时期就是一个军事化地区。

加里宁格勒有两个不冻港,虽然有军港,也有商港,还有渔港,但以军事为主,这里有修船厂,有机场,还有导弹基地,随处可见军营。

从资料来看,俄罗斯在这里部署了图22轰炸机,苏27战斗机,以及安26运输机,还有不同类型的卡氏直升机。

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三国独立,随即倒向西方阵营,因此三国与俄罗斯仇恨很大。加里宁格勒突然成了一个被北约包围的重地。虽然看上去孤立无援,但也有重兵把守。俄罗斯不会失去这块宝地的。从这一点看,即使德国想打也不可能成功,更不要说波兰了。但美国参与下,俄罗斯能否抵挡住呢?

据外媒资料显示,普京上任后,俄罗斯加强了加里宁格勒的军事力量,部署了先进的导弹,无论射程,还是威力,让西方忌惮。2019年,俄罗斯把最先进的S-400导弹部署在加里宁格格勒,而且进入战备值班状态,能震慑北约和欧洲。

由此可见,加里宁格勒实际上依然是俄罗斯一个军事重地,此地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过一段艰难地区,当时叶利钦甚至都想把加里宁格勒卖给德国,想换来德国的援助,但得到俄罗斯人的反对。而且欧盟也担心俄罗斯人大量涌入欧盟,给欧洲国家带来压力。这就是当时叶利钦的“土地换马克”计划。

现在随着北约东扩,美国不断打压,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加里宁格勒。北约经常在波罗的海地区搞演习威胁俄罗斯,但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也进行针锋相对演习,让北约很紧张。毕竟离北约太近了,稍有不慎就会擦枪走火。

加里宁格勒被认为是军事重镇,前几年也对外有限开放,比如允许德国人前来寻根,此地也出博彩业。但俄乌冲突后,加里宁格勒再次回到军事重地位置。从历史来看,俄国衰弱时,西欧国家就会出手。现在又到了俄罗斯危险时刻,波兰、德国敢对加里宁格勒下手吗?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特朗普下最後通牒,中亞必須參與對俄制裁,否則關稅伺候!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12 minutes ago

中美最近在太空進行了一次較量,絕對是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25 minutes ago

新加坡前總理揚言:印度人口年輕的多,早晚會趕上甚至超過中國的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41 minutes ago

中國為何不怕美國關稅?英國專家:中國有四張王牌,有一張最致命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

59 minutes ago

難怪殺不死烏軍高官,普京終於發現不對勁:原來基輔藏著大秘密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从2022年2月就开始了,那时候大家以为很快就结束,谁知道拖到现在2025年10月,还在打。俄罗斯扔了成千上万的导弹和无人机,目标直指基辅那些政府大楼和军事指挥部,可奇怪的是,乌克兰那些高层官员一个都没被干掉。泽连斯基还在到处露面,开会、视察前线,俄罗斯那边每次轰炸后都宣称击中要害,结果乌克兰领导层照样发声回应,部署任务,就跟啥事都没发生一样。这事让俄罗斯那边挠头不已,普京估计也觉得不对劲,不是情报出问题,就是作战方式有漏洞。慢慢地,他们把注意力转到基辅脚底下那堆苏联时代留下的地下设施上,这些东西藏得深,建得结实,成了乌克兰高官躲导弹的绝佳地方。 想想看,俄罗斯的导弹技术不差,Kh-101巡航导弹、Kinzhal高超音速导弹,还有Shahed无人机,这些玩意儿速度快,精度高,能从几百公里外飞过来砸目标。从2022年10月开始,俄罗斯就大规模针对乌克兰基础设施下手,那次扔了84枚巡航导弹和24架自杀式无人机,基辅电力系统被打得一塌糊涂,大面积停电。可乌克兰官员呢?他们提前转移到地下,地铁站、旧隧道啥的都用上了。基辅地铁系统本来就是冷战时期设计的双用途,平时坐车,战时当防空洞,能容纳好几万人。结果俄罗斯的打击只炸了地面建筑,下面的人安然无恙。 2023年,俄罗斯加强了袭击频率,3月9日用Kinzhal导弹砸基辅行政区,爆炸把墙体都炸飞了,但乌克兰国防部长啥事没有,当晚还上网发消息指挥反击。5月3日,又是夜间无人机加导弹组合,基辅防空警报响个不停,拦截了大半,但碎片砸居民区,伤了平民。高层官员提前几分钟就钻地下去了。全年下来,俄罗斯扔了2000多枚导弹,基辅挨了不少,可泽连斯基他们总能在电视上出现,公开挑衅似的。该开的会议开,该见的西方领导人见。俄罗斯情报部门估计郁闷坏了,为什么每次定位都偏那么点?原来问题出在基辅的地下网络上,这东西不是临时挖的,而是苏联花大钱建的战略级防御。 基辅作为前苏联的边境重镇,冷战时候就是对抗北约的前沿。苏联从1930年代就开始建防御线,斯大林亲自下令修了两条秘密隧道,横跨第聂伯河,动用了2万多人。1940年代扩展成军事指挥点,1960年代加固到能抗核打击的标准。深度几十米,墙是加厚混凝土,里面有通风、水循环、电力备份,能独立运行几个月。这些设施不光是地铁,还有工厂地下层、医院分部,总数上千处,很多连本地人都不知道。冷战高峰,苏联怕美国空袭,就把基辅地下搞成一座隐形城市。1980年代,部分地铁站改造成能藏核武器的级别。乌克兰独立后,这些东西没拆,反而在冲突中派上用场。 比如那个老的布尔什维克机械厂,本来是苏联时期的工业基地,生产机器设备,1990年代表面上破产了,只剩点维护工人。可情报显示,它的下层可能改成军事用途。历史资料看,这厂在二战时就卷入过战斗,乌克兰部队镇压布尔什维克起义时,厂区被打得弹痕累累。后来成了焊接实验室的基础,现在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Paton电焊研究所一部分。俄罗斯卫星照片和旧档案比对,发现厂区地下空间大,适合藏设备或人员。导弹砸过来,速度再快,也穿不透那么厚的层,只能炸地表入口。普京那边审视这些情报,估计意识到,单纯扔导弹不行,得搞清楚地下布局。 2024年,俄罗斯继续轰炸,1月2日用Geran-2无人机群砸基辅仓库,军用物资烧了,但乌克兰总参谋长次日还开会讨论北约援助。3月22日,大规模40多枚导弹针对政府区,爆炸声震天响,街头碎片到处是。高层又躲过去了。5月16日,Kinzhal导弹砸地下停车场入口,没深入。年中混战加剧,俄罗斯用电子干扰防空雷达,8月26日基辅多区警报,导弹砸住宅,伤亡不少,但外交部长他们还跟西方协调。年底12月25日,圣诞袭击用Oniks导弹炸桥梁,乌克兰领导照样讲话。这些袭击暴露了俄罗斯的弱点,卫星锁定目标,但乌克兰用诱饵干扰,地面渗透又被抓。乌克兰国安局逮捕了好多嫌疑人,俄罗斯侦察机也损失不少。 进入2025年,袭击更猛。1月15日,从克里米亚发射导弹群砸能源枢纽,临时断电,乌克兰总理组织修复。3月4日,夜间Kh-22导弹砸工业区,火光冲天,但领导层分散了。5月29日,俄罗斯宣称精确打击指挥中心,只炸空建筑。夏天转折,俄罗斯根据旧地图调整,针对疑似地下点下手。6月前后,袭击工厂区,破坏通风和入口,区域断电,烟尘半天散不开。乌克兰没正式承认损失,但紧急队伍赶到。7月10日,类似模式,用无人机先侦察再砸。8月21日,砸西部工厂,毁了设备线,乌克兰报告丢了电子组件。9月28日,无人机和导弹组合,击中多处,死4人,但空军拦截率高,高层安全。 10月最新袭击更狠,10月10日,俄罗斯无人机和导弹砸能源设施,好多地方断电,紧急修复。10月19日,大规模砸煤矿,192名矿工困地下,好在疏散了。10月21日,空军砸俄罗斯燃料厂作为反击。10月22日,幼儿园和民宅中弹,6人死,包括小孩,幼儿园墙塌了,里面东西散一地。俄罗斯扔了405架无人机和28枚导弹,主打基辅,空军拦截333架和16枚,但碎片伤人。高层官员又没伤着。10月23日,俄罗斯继续机械化进攻,雨天还推进,针对东部和南部。 这些事让俄罗斯警觉,问题不在导弹精度,而在情报盲区。乌克兰高官利用地下网络,几分钟内转移。俄罗斯开始全天监视,用无人机渗透。联邦安全局内部清洗,换掉嫌疑官员。在白俄罗斯和顿巴斯一线集兵超12万,配精确系统砸基辅节点。乌克兰反过来加强地下通道,破获间谍案,加密通讯设备。西方如德国法国喊别扩大,俄罗斯说目标没完不谈。 说到底,这场仗从炮火打成情报战和技术战。俄罗斯导弹准了,乌克兰掩体藏得更深。双方都不让步,战争像隐形较量。谁先破了对方的情报核心,谁就占上风。俄罗斯想用斩首压乌克兰让步,乌克兰把这当常态,不撤军不谈。未来咋样,看情报系统谁更狠。

19 hours ago

美軍司令警告:中國若統台,將遭受比俄羅斯多500倍的毀滅性效果

台海这事儿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局势越来越紧绷。解放军那边军力涨得飞快,海军舰艇一艘接一艘下水,从2015年到2022年,主力舰艇数量从200多艘窜到350艘以上,包括像055型驱逐舰这种大杀器,还有福建号航母2022年6月下水。空军也跟上节奏,歼-20隐身战机到2021年底装备超过150架,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在2019年就公开亮相。这些装备让台海周边巡逻变得常态化,军演次数从2018年起直线上升,2020年西南海域实弹射击好几轮,涉及火箭军和潜艇部队。 台湾那边,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就把军费往上提,2021年预算达到3726亿新台币,买了不少美制武器,像爱国者导弹升级版和自产的雄风导弹。2022年还延长兵役到一年,跟美国搞联合训练,汉光演习2023年4月引入美军无人机指导。两岸关系就这样僵着,台湾不认九二共识,大陆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在中间搅和,卖武器、派军舰过海峡,2019年穿越9次,2021年12次,罗斯福号航母群2021年4月在菲律宾海转悠,监视解放军。 美国为什么这么上心?台湾位置太关键,卡在第一岛链中间,控制它就能堵中国出太平洋的路。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打响,2020年疫情后关系更差,美国把中国当头号对手。2021年3月,美日澳印四方峰会点名台海稳定,2022年2月俄乌开打后,美国拿这个当借口加强对台支持,拜登几次说会协防台湾,虽然政策还是模糊的。就在这个背景下,2022年12月3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在里根国家国防论坛上扔出重话,说如果中国大陆武力统一台湾,遭受的打击会比俄罗斯在乌克兰多500倍的毁灭性。 阿奎利诺这人海军上将,2021年4月30日上任,管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军事。他在那次论坛上拿俄乌做对比,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动手,本想速战速决,结果陷进去,经济被西方制裁整得够呛,冻结3000亿海外资产,踢出SWIFT,卢布3月初从75兑1美元跌到120。军事上损失上千辆坦克、200多架飞机,外交上联合国9月谴责决议,俄罗斯票少得可怜,很多国家翻脸。阿奎利诺说中国经济体量大,全球链条深,制裁起来破坏力翻500倍。 他具体点出经济封锁这招,美国能联合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掐住中国贸易命脉。中国石油80%走马六甲海峡,中东油从阿拉伯湾来,巴拿马运河连大西洋太平洋,外贸依赖这些道。金融上学对俄那套,冻结资产、限美元交易,中国制造业和出口肯定大伤。阿奎利诺还说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深,制裁不光美国动手,盟友跟上,效果放大。但中国不是俄罗斯,2022年GDP18万亿,130多国最大伙伴,一带一路拉了不少国家,彻底封锁难,很多欧洲、日本企业靠中国市场活,谁也不想自伤。 军事上,阿奎利诺说入侵台湾复杂,代价是“血和财富”,美国得准备威慑,失败就打。台湾海峡宽180公里,大陆导弹覆盖全岛,解放军主场优势,美国从关岛补给线拉几千公里。他提乌克兰教训,战争一开难收尾,美国得赶紧建军力、工业基和预算。论坛上他不认2027年“戴维森窗口”,那是前任菲尔·戴维森2021年3月说的,中国2027年可能动手,阿奎利诺说随时准备。 外交孤立这块,阿奎利诺暗示中国会成国际弃儿,像俄罗斯普京那样,中方得向民众解释战争成本,入侵不合法,毁声誉。希望中国领导吸取俄教训。他还提12月1日里根基金会国防调查,美国人支持对台措施:73%认台湾独立,60%经济制裁,56%军援像乌克兰,52%移军力到区,46%设禁飞区,43%派地面部队,知台湾民主和芯片重要后支持升到65%。61%赞增美军在台附近,58%多卖武器。 这个500倍不是随便说,基于中国经济规模,俄罗斯GDP1.5万亿,中国大10倍多,链条复杂,制裁波及全球。但水分有,中国内需强,抗压好,美国自己也伤,欧洲、日本不一定全跟。阿奎利诺话是威慑大陆,安抚盟友和国内。 阿奎利诺2024年5月3日退休,塞缪尔·帕帕罗接班。帕帕罗2024年6月11日说“地狱景观”计划,用无人机、无人艇把台湾海峡变战场,拖解放军节奏,按秒打击关键设施。2025年4月10日,帕帕罗在国会说台海战会毁亚洲经济,50万“绝望死亡”,核风险扩散。他要11亿额外资金威慑,强调关台湾美国人干嘛,美国芯片90%靠台积电,丢台湾丢威信。 2025年1月20日,JD·万斯当副总统,5月23日讲话说美国主导世界时代过,别到处插手,先管国内。这话显示美国对台态度变,从死磕到算成本。台海军演继续,解放军2024年5月联合利剑演习围台,导弹试射,美国B-52 2024年2月飞过海峡。2025年4月,美台联合无人机测试,但没大规模打起来,双方外交经济较劲。 到2025年10月,台海还紧,美国卖武器,2023国防法给台100亿军援过5年,中国反对。俄乌拖着,俄罗斯损失大,中国看在眼,军改继续,海军2025年舰艇超400艘,空军歼-35航母机测试。国际上,欧盟G7跟美国喊,但贸易中国第一,孤立难。一带一路国家多,联合国中国票仓稳。 这个警告三年过去,台海没变天,但提醒大家风险在。阿奎利诺话不是空谈,基于俄乌事实,中国经济大,制裁真来全球遭殃。美国策略调,从硬刚到拖,拖中国崛起,拖台湾不倒。但中国发展不慢,军力经济双轨,拖不拖得住不好说。盟友日本宪法限兵,澳大利亚远,出力有限。真动手,谁付出大代价都得掂量。 总的,台海是中美博弈焦点,美国用警告稳阵脚,中国稳扎稳打。未来咋走,看谈判军备,短期斗而不破概率大。俄罗斯乌克兰泥潭深,中国不会轻易跳,美国也知成本高。大家都算账,和平最好,但准备得足。

19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