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

美國故技重施?美財長耶倫如此急切訪華,背後到底藏著什麼陰謀?

這兩年,關於中美對抗的新聞此即彼伏,一會兒美國宣布制裁中方官員,一會兒中國宣布實施對等制裁,一會兒美國宣布對台軍售,一會兒中國又對美國軍工企業進行封殺,美國利用一切外交機會,在國際輿論上製造「中國威脅論」,又打着共同價值觀旗號,企圖將中國強行排除在所謂西方標準的「民主」國家行列,希望將中國樹立成為西方世界的對立面。

中美博弈浩浩蕩蕩,領域之多、手段之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都是因為中國的實力日益接近美國,加之美國自身受到金融危機、國內政治、新冠疫情等的嚴重衝擊,實力明顯下降,東西方力量發生根本性變化所導致的。

 

實際上,美國現在國內的問題遠比我們看到的要複雜、嚴峻,美國政府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將目光轉向海外之後,美國發現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現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唯一一個有能力幫助美國度過難關的也就剩下中國了。

可是,由於前一陣中美關係因為美方系列敵視中國的政策,導致情況很差,中國現在已經不怎麼搭理美國了,那麼怎麼才能讓中國讓渡自己的國家利益來為美國犯下的戰略錯誤埋單呢?美國政客想出了軟硬兼施的手法。

一方面,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打壓力度,特別是開始頻繁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意圖一邊向中國施壓,逼迫中國回到談判桌前,一邊讓中國分散精力,延緩崛起的速度,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戰略空間和時間來恢復元氣。

另一方面,頻繁派出高層官員,通過各種渠道試圖在不改變趾高氣昂的美國一貫的作風的情況下,同中國進行接觸,並利用國際輿論,製造一種美國想要緩和中美關係,中國不予理睬的假象,企圖將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推脫到中國身上。

而中國對此心知肚明。中美關係一直是中國所有外交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受重視的,因為我們明白,無論中美之間的關係如何得壞,對抗如何激烈,在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下,想要生存和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是繞不開美國這道坎的。

實際上,中國為了推動中美關係和解,做出了很多努力,特別是面對美國的無端挑釁和指責,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時,中國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戰略定力,極盡所能地避免反擊過度,造成中美關係惡化升級。

但是,一個主權國家,有些事可以談,有些事不能談,美國為了逼中國回過頭去主動找美國談判,不斷在涉及到中國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問題上挑戰我們的底線,這一點中國是沒辦法容忍的。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拜登、布林肯、沙利文還是舍曼、奧斯汀,多次與中國溝通的結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因為中國根本沒有辦法答應美國太過分的要求。近日,彭博社又傳出下半年,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要訪華的消息,這一方面表明美國國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必須要找中國解決問題了,另一方面,由彭博社發出這樣一則消息,實際上也是美方在試探中國的態度,企圖找到中國的底線,並在談判中占據優勢。

 

對此,中國必須要高度重視和警惕,時間是站在我們一方的,現在不是我們國內出現了問題,是美國出現了問題,因此,着急的是美國,不是我們。而且,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中國必須要讓美國認清現實,懂得尊重和平等對待中國,否則這次再對美國忍讓的話,以後,中國的崛起之路必定會更加艱難。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美國現在國內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全面下滑,政治和社會極不穩定,黨派鬥爭日益嚴重,國家運轉都受到了影響,總的來說就是形勢非常的不樂觀。特別是美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其霸權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基礎上的,尤其是經濟方面,一旦經濟出現了重大問題,甚至是崩盤,其他領域也必將受到牽連。

首先,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很嚴重。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使得美國本就非常脆弱的實體經濟受到致命打擊,很多企業紛紛停工倒閉,大批民眾下崗,甚至出現了很多民眾無家可歸的情況。因此,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選擇了加印美元,並將其中一部分美元直接發放到民眾手中,政府希望他們能夠將這筆錢用來消費,從而刺激經濟復甦。

然而,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貿然地超發美元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是美國政府沒有考慮到的。以往,由於美元的全球流動特性,超發的美元大部分都以貿易的方式轉嫁到別國身上,而美國自己受到的影響較小。然而這一次,各國企業都停工停產了,沒有足夠的商品出口到美國,充盈美國的消費市場,平抑通脹壓力。

此外,因為超發美元使得大宗商品價格一路飆升,很多企業的原材料漲價,因此,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紛紛漲價,而且漲價的幅度大於原材料漲價的幅度,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元貶值了,其他國家貨幣相對升值,這本身就存在着價格差,另外,美國無差別的進行貿易戰,增高的關稅成本也被加入到商品的最終定價上來,所以,美國遭遇了罕見的「反向輸入型通貨膨脹」。這就是美國現在面臨的一大難題。

其次,美國出現了嚴重的債務問題。以往,如果美國沒有錢進行再生產了,就可以通過發行美國國債來向全世界各國借錢,不過這一次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其一,美國肆意退群、超發美元、在國際熱點問題上始終站在錯誤的一面,導致自己失信,各國選擇不再相信美國;其二,新冠疫情衝擊,使得各國政府自身生存都成了問題,沒有那麼多錢來購買美債;其三,美國高科技企業創新能力下降,沒有能力再生產出具有剩餘價值的商品,因此在客觀的市場規律方面,美債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手裡沒有錢,又借不到錢,眼看着大量的債務就要到期了,一旦美國出現債務違約,將刷新美國的歷史,從此以後,美國的國家信用將會全面崩潰,美元也不會再堅挺,那種鋌而走險的做法恐怕行不通了。

最後,美元的核心地位開始動搖。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近年來美元的國際地位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由於美國自身經濟實力下降,國家信用受損,各國紛紛開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固然由於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創造出一個各國都接受的新的國際秩序,去美元化進程很緩慢,但是,這種趨勢不可改變。

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雙雙失效,美元又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想要扭轉美國國內的經濟下行趨勢,或者說至少減緩這種趨勢,必須要求助於其他經濟實力很強的國家。中國,是現在唯一一個有能力幫助美國的國家。所以,美國開始打中國的主意,希望故伎重演,然後繼續套路中國。

故伎重演,套路中國

我們都知道,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迅速席捲全球,在看衰美國聲浪高漲的時候,美國找到中國,希望中國一方面加大對美商品的出口量,平抑美國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拿出大筆的錢來購買美國的國債,借錢給美國,讓其度過難關。

實際上,中國當時出於維護中美關係,維護世界的經濟問題,確實幫助了美國。但是,我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就是國內通脹壓力增大,你會明顯感覺到,熱錢湧入到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及股市中,使得樓價大幅上漲,股市一片翻紅。

不過,待到熱錢被市場消化之後,房地產行業價格虛高,股市大幅下跌,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硬着陸的風險。幸虧中央及時出手,進行房價調控,並將熱錢引導至我們國家建設切實需要的領域,還將剩餘的錢轉投到其他國家,這樣才穩定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現在,美國又要搞這一套,派各路官員到中國來遊說我們,美國怕中國不同意,還在用強硬手段威脅中國,希望軟硬兼施,逼中國聽從美國的安排。實際上,中國早就看透了美國的套路。

一方面,美國希望中國在維持原有價格的基礎上,加大對美出口商品的數量。美國政府利用超發的美元,大量購買中國出口企業的商品,必將導致中方企業手中獲得巨額的美元。這些企業一定會將美元在國內兌換成人民幣進行再投資。為了應對匯兌業務,中國也必須要加印人民幣,而且為了穩定人民幣的匯率,中國也需要加印人民幣,在這種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大量人民幣湧入中國市場。

而人民幣本身並不像美國那樣,具備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強大流動性,所以,大部分人民幣會滯留在國內市場,從而推高物價,導致中國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而美國用一堆廢紙,換來了中國實實在在的商品,充盈了市場,平抑了通脹壓力,穩定了物價,一箭雙鵰。

另一方面,美國希望中國不要減持美債,反而要大量購買美債。中國現在手裡有錢,美國希望中國用這些錢投資到美債上面,購入大量的美債一邊可以幫助美國獲得實實在在的資金,用於投入到國內市場中,進行再生產,另一邊,可以變相利用人民幣幫助美元提高信用。

由於人民幣目前在國際市場中具有一定的信任度,因此,有人民幣為美元的信用背鍋,就會有更多的國家選擇相信美元,相信美國,相信美債,然後就會出現購入美債的高峰,從而讓美國獲得更多的錢。

等到需要還錢的時候,美聯儲可以認為操縱美元的匯率,使得美元貶值,從而讓中國等擁有美債的國家資產縮水。這是多麼卑鄙的手段啊。

當然,美國也希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要太快,給美元一定的調整時間,讓美元重新穩定下來,萬事俱備後,再與人民幣一決高下。如果中國不聽從美國的要求,美國就很可能繼續並進一步提高金融戰的烈度,這就是美國的「胡蘿蔔+大棒」的外交方式。

對此,中國堅決不會同意的,我們先不說耶倫的訪華最終是否真的能夠成型,就算是真的,最後也一定會鎩羽而歸。因為,中國現在自身的實力強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加之我們現在搞內循環,把發展的動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國的那些小把戲對我們來說不會起到顛覆性作用,我們根本就不怕美國。

所以,只要一天美國不按照中國提出的要求進行態度上的改變,不付出實際行動,中國就一天不回應美國的要求。反正我們並不着急,最後看看誰能耗得過誰。美國之所以一邊有求於中國,另一邊還不肯放棄打壓中國的行動,原因就是它的思想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怕這怕那,美國思想出了問題

美國打壓中國原因是害怕,怕什麼呢?怕中國實力超過美國,怕中國的道路成為第二條實現現代化的方式,從而打破西方一元論,怕中國的成功促使更多的國家效仿並追隨中國,對現有的國際秩序和規則進行大範圍的改革和調整,怕黃種人成功,打破西方白人至上的觀念,怕中國的價值觀影響西方的整體團結,怕東方文明優於西方文明。

為什麼會怕這些呢?因為美國一直秉持着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思想,認為中美一定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美國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合作共贏,只有你死我活。那麼,進一步問,美國為什麼會有這樣過時的錯誤的頑固的思想呢?

原因就是美國的歷史太短暫了,240多年的歷史對於一個一般的國家來說也許有着足夠的治國實踐經驗,但是美國不同,美國是世界警察,自詡為世界秩序的主導者和維護者,想要管理好世界,240多年的歷史未必也太短暫一些。此外,在這240多年歷史中,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就幾十年歷史,再加上美國沒有自己的文化,而且還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在美國人眼中只有利益,沒有戰略。

美國的戰略根本稱不上為真正的戰略,也許50年對於美國來說已經足夠長了,他們的布局也就只能到這裡了。所以,美國是一個沒有任何城府的國家,我們看到,只要美國足夠強大,就會表現出自信、幽默的一面,只要被別人追趕過緊,馬上就表現出緊張、敏感、易怒的一面。

所以,我們說,美國是紙老虎,只能值得我們在戰術上重視一下,戰略上藐視是應該的,因為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美國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兩國在戰略判斷能力、戰略執行能力方面有着天壤之別。

歷史總是會向前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確實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甚至由於技術革命的加持,讓美國這樣沒有能力的國家爬到了世界老大的位置,但是,美國的能力是經不起時間的長久考驗的——肚子裡沒有東西,遲早會鬧出笑話,這就是美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趨勢。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一邊抄中國作業,又一邊想取代中國,該國放豪言:2045成發達國家

如果一个国家“照抄”中国改革开放的作业,那这个国家会崛起吗? 这其实还真不一定——因为中国南边的越南,就是“抄作业”失败的经典例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南“抄中国”作业的计划最终破产?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不是真的不可复制? 中越渊源 中越两国的关系有多深? 这恐怕最远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说起: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象郡,从那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就跟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的故事,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这一设就是一千多年,整个越南中北部都成了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郡县。 有越南人称中国统治越南的这段历史是“殖民”? 可当时的中原王朝可不这么想,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院,修路架桥、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连汉字都一并传了过去! 这一千年,越南史书上叫作“北属时期”,北属时期的越南人从那时起,就开始“抄中国的作业”,学会了种稻子、读汉书,甚至是考科举! 可以说,没有这一千年的“北属时期”,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文明。 越南后来的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哪一样不是从中国学来的? 就连越南的历代皇帝,都要用汉字给自己起个像样的年号!…

11 hours ago

中國要提防!高市早苗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徹底暴露了日本的野心

中国和日本未来十年时间里,爆发战争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这个概率的具体数字,我们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高市早苗的上台,中日爆发战端的概率大大提高! 为什么高市早苗的上台,是中日未来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高市早苗的上台,究竟预示着日本怎样的地缘野心? 右翼崛起 高市早苗的当选绝非偶然,她是日本右翼势力精心栽培的政治果实。 还记得安倍晋三吗?那个死不悔改的战争罪犯后代,一辈子想要为军国主义翻案!高市早苗就是他最得意的门徒,是安倍政治遗产的忠实继承者! 看看她的履历就知道了——长期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修改和平宪法,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正式军队”。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家,分明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国主义复辟者! 她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表态,甚至多次暗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这样的言论出自一国首相之口,难道不是对整个亚洲和平的赤裸裸挑衅吗? 更可怕的是,高市早苗的上台还意味着日本整个政治生态正在右倾化。 自从安倍晋三开启了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日本的政治天平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间立场。 一个接一个的右翼政客粉墨登场,他们打着“正常国家”的旗号,干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勾当! 你以为这只是政客的个人野心吗? 错了!这背后是整个日本社会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和挑战。从教科书篡改历史,到政客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从修改和平宪法,到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正在一步步撕毁战后的国际承诺!…

11 hours ago

特朗普下最後通牒,中亞必須參與對俄制裁,否則關稅伺候!

在几天后的11月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统们将飞往华盛顿,参加一个名为C5+1的峰会,简单说就是美国和中亚五国坐在一起谈事情。 但这次会议可不是普通的友好交流,而是带着火药味的。美方直接甩出“最后通牒”,要求这些中亚国家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否则就等着关税大棒砸下来。 美方的三大目标 美国这次可不是来中亚做客聊天的,而是带着明确的计划来的。根据披露的信息,美方在峰会上设定了三个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让中亚国家帮忙制裁俄罗斯、吸引他们投资美国产业,以及确保美国公司能优先开发中亚的矿产资源。 这些目标听起来挺直白,但背后藏着不少算计。 要知道,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比如贸易往来频繁,边境上经常有货物流动。美方希望通过施压,让这些国家在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多留个心眼,阻止可能帮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物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让中亚当“帮手”,在乌克兰问题上给俄罗斯添堵。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最近就在俄哈边境加强了对卡车的检查,这明显是配合美方行动的表现。 不过,这种要求对中亚国家来说挺为难的,他们既不想得罪美国,又怕惹恼邻居俄罗斯,毕竟两边都有利益牵扯。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表态,说要分别投资80亿和40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和机车设备。听起来数额挺大,但仔细一想,这些国家自己资金并不宽裕,而且这些设备是不是真的急需,还是个问号。美方这么做,是想拉动本国经济,也是想通过投资绑定中亚,扩大影响力。 但问题在于,这种“承诺”可能更像是一纸空文,如果实际需求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变成负担。 第三个目标是确保美国企业能优先开发中亚的关键矿产,比如钨、锑、锂、稀土和铀等。这些资源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中至关重要,美国显然不想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抢了先机。 美方希望通过协议锁定这些资源的开发权,为未来的战略储备铺路。这招挺聪明,既解决了资源需求,又能在中亚站稳脚跟。 美方这三大目标环环相扣,核心就是利用经济和政治手段,在中亚地区插一脚。不过,这些计划听起来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面对中亚国家的现实考量。 美方的软硬兼施手段 为了说服中亚国家配合,美方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而是准备了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所谓“胡萝卜”,就是各种诱人的承诺,试图用利益拉拢这些国家;而“大棒”呢,则是威胁性的制裁措施,不听话就让你吃点苦头。…

12 hours ago

中美最近在太空進行了一次較量,絕對是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都说天高地远,事不关己?可如今,大国较量早飞到了天上去! 导弹没响、火箭没炸,两国却在万米高空上动起了“真格”。 美国盯着中国卫星偷偷拍,拍完还发图炫耀;中国冷不丁反手就是一拍,还连拍四小时。 你以为这只是技术秀?错!这是赤裸裸的试探,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 到底谁先挑事?谁更能打?这场“太空互拍”背后藏着什么玄机?今儿咱就一锤锤地说明白! 美国玩偷拍?“天眼”盯上中国卫星,秀肌肉还装无辜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6月3日那天下午说起。 美国的麦克萨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一家专门干卫星遥感的企业,突然在网上炸了锅。 炸啥?发照片!还不是地球的,是咱中国在轨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这颗卫星,2014年12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用的是长征四号乙火箭。任务呢?国土普查、农业估产、防灾减灾。民用的,光明正大。可美国这家伙偏偏不信邪,扭头就用自己的卫星,对准了天上咱的卫星——来了一出“太空偷拍”。 拍的是谁?他们的“世景军团2号”(WorldView Legion 2)拍的。 拍多近?29.2公里!…

12 hours ago

新加坡前總理揚言:印度人口年輕的多,早晚會趕上甚至超過中國的

前言 “中国已经开始老了,而印度还很年轻,我对印度有自信,早晚会追上中国的,甚至赶超也不是梦。” 不得不说,新加坡最近真“忙”,前有新加坡的总统尚达曼对中国放话,声称中国若是想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必须要放弃自给自足。 10月28日,新加坡前任总理在英国参加活动时,再次对中国放话,声称印度终将会超越中国,那么,新加坡前总理这一席话,到底几个意思? 自言自语 最近,新加坡的两位顶级人物,前后脚地向亚洲两大巨头隔空喊话,一番操作下来,让人觉得信息量巨大。 前总理、现任国务资政李显龙给印度送上了一顶高帽,预言它凭借年轻活力,早晚能赶上甚至超越“正在变老”的中国,不仅如此,紧接着,现任总统尚达曼则向中国发出了诚恳的“劝告”,希望中国能放下“自给自足”的想法,重新拥抱与西方的“相互依存”。 这些话,听起来是高屋建瓴的国际战略分析,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新加坡这个城邦小国的处境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哪里是什么单纯的预测,分明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新加坡在巨人林立的世界棋盘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生存焦虑。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在国际上被忘记,就约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它必须不停地说话,而且得找对地方,用对方式,才能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是一种“言说即存在”的生存法则。 其实他们选择的舞台,那都是精挑细选的。 李显龙那番“印度终将超越中国”的论断,不是在某个随意场合讲的,他选择的平台是英国顶级的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而尚达曼劝说中国的那番话,则是在全球金融中枢,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是全球目光的聚焦点,在那发声,确保了最大的传播效力。 这些讲话,与其说是给中印两国领导人听的“悄悄话”,不如说是新加坡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战略肌肉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输出观点、提供分析框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可或式的角色,一个既懂东方又懂西方、能洞察大国博弈的中间人和思想家,这种能力,就是新加坡的“智识资本”。 这种“以言立身”的传统,可以说是从国父李光耀那里一脉相承的,把脑子里的智慧,巧妙地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门炉火纯青的国家级艺术,通过扮演“智者”和“顾问”,新加坡才能在全球事务的牌桌上,给自己争得一个宝贵的席位。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今天的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建立在全球化这块基石上的。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就是它搏动的经济命脉。所以,任何可能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它最敏感的神经。…

12 hours ago

中國為何不怕美國關稅?英國專家:中國有四張王牌,有一張最致命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直接对华“掀桌子”,以各种理由对华加税,但中国并没有自乱阵脚反而精准反制“打痛美国”。 特朗普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英国专家看得明白:中国手里有四张“王牌”,其中一张最为致命,其他三张也让美国束手无策,那么,中国的“王牌”究竟有哪些? 中国经济、制造是是王牌之一 打贸易战,归根结底还是拼谁扛得住,美国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可问题是,中国的家底真没那么容易被撼动。 官方数据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涨了5.1%。 这说明啥?说明14亿人口撑起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让中国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外部冲击,换句话说,美国不买了,中国自己也能过得去。 再看中国的制造能力,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螺丝钉到火箭壳,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全的。 美国断一环,中国自己就能补上不求人,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不光是多,素质也高,工程师多,高技能人才多,产业升级的路上,一个都不少。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靠印钞票撑经济的,而是靠实打实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顶着,这种结构抗风险能力强,不是靠一两个关税就能击垮的。 所以特朗普这一轮关税大棒打下来,中国非但没怎么“受伤”,反倒是美国自己先扛不住,消费者叫苦连天,企业成本飙升,一堆公司开始搬厂、裁员。 美国民众反对关税 更让美国头痛的是,中国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痛击美国”。 自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中国就宣布对所有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干到84%,中方不是乱打而是精准反制,农业、能源、稀土,这些都是特朗普选票的“命根子”。 比如大豆,中国2025年9月进口量清零,这一下子美国中西部农民“炸了锅”,选举年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特朗普团队直接多了一团火。…

13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