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美媒:中國正在打造自己的六代機,因為沒有抄襲對象將落後於美國

在美国打造第六代战机的同时,中国也在打造六代机,之前美空军作战司令部的凯利司令,认为美军会在2030年将NGAD投入到使用中去,但美军不能够放松警惕,因为中国也有着六代机的计划,他们正在不断地追赶美国。对此美媒认为,中国如果有了自己的六代机的话,时间应该会在2035年,比美国将要晚上那么几年。

对于为什么这么认为的原因,美媒觉得是因为中国在打造六代机的时候没有可以抄袭的对象,所以无法独立完成,因此才导致自己的研发进度要慢于美国。之前在美军刚宣布F22停产之后,中国立马就宣布了自己的歼20首飞成功,但是首飞成功后多年都没有服役,直到美军的第二款隐身战机F35服役并量产好几年之后,歼20才正式服役。歼20服役后,美媒认为中国是窃取了大量F35和F22的技术机密之后,才打造出歼20的。并且由于发动机这个硬伤问题,导致中国不得不将歼20的气动布局改成鸭翼,这才让这架战机有足够的升力起飞并成功服役。

美媒在后续内容中继续声称,中国还喜欢从其他国家购买战机,然后自己改造获得其中的技术再造出自己的战机,像购买自俄罗斯的苏27和苏30,经过改造后就出现了歼11和歼16;后来中国又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经过改造后就出现了中国现阶段唯一的舰载战斗机歼15。在买到了这些装备之后,中国就需要更加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于是便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侧卫系列战机苏35,虽然这款战机是一款四代机,但是它有着五代机的速度和航电设备,准确地说是应该是四代半战机,中国获得了这款战机上的设备和技术之后进行研究,才使得歼20这些年在航电设备和性能上不断进步。

虽然中国军事装备研发的传统是服役一代,研制一代,研究一代。如今歼20已经服役并批量生产,歼35也正在研制中并有多张原型机的照片曝光,因此六代机的研究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目前六代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只有当美国对六代机进行定义之后,中国才会对这个定义进行追赶。

在一些艺术家的渲染中,NGAD战机是一款三角形没有垂直尾翼的高速、机动性强。隐身性强、有人工智能辅助的战机。如果从这几点分析的话,中国现在这几个方面的确是有着一些优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并且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僚机,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隐身攻击无人机、隐身侦察无人机、隐身察打一体型无人机,多种型号应有尽有。而如何实现有人和无人结合,中国在这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领先地位,之前曝光的双座版歼20,就是全球唯一一款双座版五代机,这种双座版战机的作用,就是前方驾驶员负责操控战机,后方驾驶员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辅助下对无人僚机进行指挥,从而使得六代机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战力。

同时中国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空空导弹、电子战系统方面的技术也较为领先,空空导弹方面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的存在,霹雳-15导弹的射程至今也没有其它同类型导弹能够超越。而电子战系统方面,美媒认为应该和美国相差无几,因为之前中美电子战机在南海上空进行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的结果双方都没有公布,因此美媒觉得双方这是谁也没讨着好处,所以才选择了不公开。雷达方面连枭龙这种外销出口战机都装备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先进的自用战机自然是更加强大。


目前摆在中国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动机问题,在美国宣布研发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的时候,我国的新型航发研制还没有实质性消息传出;当美国的XA100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完成测试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完成了涡扇10的量产,专门搭载在歼20身上的涡扇15,至今也没有令人振奋的官宣消息传来。以这个进度来看的话,就算最快2025年成功量产涡扇15并换装到歼20的身上,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从通过技术验证到测试再到量产,怎么着也得个十几年。

因此美媒认为如果美国2030年推出六代机的话,中国落后5年可能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毕竟以前靠抄袭都落后这么多年,现在连个抄袭的对象都没有,岂不是更加困难?但对于我国在发动机领域落后于美国这点,确实不可否认,毕竟美国有几十年的技术积攒在那儿摆着。但对于战机落后这点就有意见了,如今大家都处于起步阶段,谁先造出来还不一定呢,等到时候谁先造出来六代机了就能手底下见真章了,看看到底是谁抄袭谁。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澳礦變臉太快,漲價後痛失中國訂單,澳總理緊急上門求合作

在本月1日,国人假期之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突发重磅消息:中国停止购买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 消息震动全球,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态“失望”,外界核心疑惑直指:依赖澳铁矿数十年的中国,为何突然有了“掀桌子”的底气?答案,藏在十余年的战略布局中。 中国的行为让澳大利亚有了危机感,这次中澳双方在吉隆坡会晤,双方就推进两国经贸协定达成合作。 澳方也表示愿意和中国保持沟通合作。刚刚剑拔弩张的态度吗,一下子就转晴,这背后是中国的实力让其不得不让步。 其实此前博弈的直接导火索是2025年8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中矿)与必和必拓的2026年协议谈判,而矛盾根源是个荒诞现实:中国占全球70%铁矿石贸易量,作为最大进口国却长期缺乏定价权,沦为“被动买单者”。 定价权被普氏指数垄断,其机制存在明显漏洞:分析师每日仅向30-40家主体收集报价,取极值后建模得出评估价,矿商可集体报高价推高指数。 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与必和必拓三大巨头认可该规则,进一步巩固垄断。数据尽显压榨残酷:上游矿商以40美元/吨成本售至100美元/吨,利润率60%; 2024年中国重点钢企平均利润率仅0.71%。同年澳大利亚出口近10亿吨铁矿获利200亿美元,中国产10亿吨钢、耗16亿吨矿,利润仅30多亿美元。中国提出小幅降价遭必和必拓傲慢拒绝,矛盾彻底激化。 2025年8月下旬的谈判,聚焦价格与计价方式两大核心分歧,成为矛盾总爆发的临界点。价格方面,2025年全球经济不振使铁矿价下跌19%至100美元/吨以下; 中矿结合必和必拓矿砂质量下降,提出2026年定价80美元/吨,必和必拓露天矿采矿、选矿及运输总成本仅18-24美元/吨,叠加海运费后到港成本三四十美元/吨,80美元/吨已是翻倍暴利。 但必和必拓以“俄乌战争结束后重建推高需求”为由,要求在2024年协议价基础上涨15%至109.5美元/吨。 30多美元/吨的价差,按中国年进口7亿吨计算,年成本差距超200亿美元,谈判陷入僵局,计价方式博弈更具颠覆性。 长期以来澳铁矿遵循“美元计价+普氏指数定价+现货交易”规则,中矿明确要求改用人民币计价,这不是支付货币变更,而是以中国市场价格为结算基准,本质是定价权争夺。 “人民币结算”与“计价”本质不同:前者是支付工具更换,后者是定价基准转移,中国可通过国内指数结合港口成交价或钢企联合定价,摆脱普氏操控。普氏利益黑幕是关键动因。 其母公司股东与汇丰、摩根大通等深度关联,而这些机构亦是三大矿企重要股东,天然倾向推高价格。…

47 minutes ago

歐洲直接遷怒中國!德法選擇支持荷蘭,要求談判,中國提一個條件

10月21日,荷兰政府突然释放出一个信号,说是想和中国见面谈谈安世半导体的僵局,这本该是件缓和局势的好事,没想到欧洲却集体“变脸”。德国和法国不但没指责荷兰挑事,反而跳出来声援它,整个欧盟也跟着统一口径,摆出一副要“团结抗中”的姿态。 面对欧洲政客的轮番施压,中国这次没有退让,明确回应:如果德国不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中国就不会轻易调整稀土出口的政策。这场看似“芯片纠纷”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欧洲突然转向强硬,是出于集体利益,还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6月,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宣布限制本国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向中国出口先进的深紫外光刻机。这项被称为“技术封锁”的决定,直接把中荷之间本来正常的科技合作推向冰点。 中国没有立即反击,而是在8月1日,宣布对关键金属镓和锗实施出口管制。这两个金属,是制造半导体、军用雷达、高性能通信设备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超过90%的镓和60%的锗都来自中国,这一招可以说是精准打在了欧洲的痛点上。 到了9月1日,阿斯麦的新一轮出口管制正式生效。中方则没有再多说话,而是按部就班地推进第二轮出口措施。到12月1日,又将高纯度石墨加入了管制名单。石墨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材料,欧洲正处在绿色转型阶段,车企对这类原料的依赖极大。 德国汽车产业本就因为芯片短缺问题深受打击,像奔驰、宝马、大众这类大厂频频传出停产消息,一时间怨声载道。 10月23日,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成了一个转折点。德国总理默茨在接受采访时话锋一转,先是说希望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随即又将矛头对准中国,称“稀土管控是不可接受的”。这种一边想谈判,一边喊着要施压的表态,让中国看得一清二楚——德国是真慌了。 不仅是德国,法国也跳出来站台。马克龙公开表示“欧盟应考虑一切对华报复手段”,并将焦点引向中国的稀土出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放话,说欧方已经准备好动用“工具箱里的所有手段”。 这番话的背景是,中国长期以来供应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而欧洲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已经到了产业命脉的地步。 面对中国的强硬回应,欧洲内部的分裂也逐渐显现。德国媒体报道,德方已经向中国递交了一份“白名单”,涵盖汽车制造、电子产品、能源设备等多个领域,希望中方恢复稀土供应。这说明德国国内产业界已经感受到现实的压力,急需缓解供应链紧张的状况。 但政治上的嘴硬却并没有就此收敛。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需要被狠狠打击一下”;而萨安州经济部长舒尔茨更是一边力挺荷兰“干得漂亮”,一边又被人翻出几个月前还在夸中德合作“互利共赢”的旧言论。这前后反差,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欧洲政客嘴上喊着“规则”“自由贸易”,手里却在忙着设限、卡脖子。当中国采取合理反制措施,他们又立刻翻脸,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这种操作套路早已被看穿。 彭博社的报道揭示,欧盟其实早已在背地里研究如何在不伤自己经济的前提下对中国施压。比如提高中国企业在欧投资门槛,强制要求技术转让、雇佣本地员工等,这些看似“保护主义”的做法,其实是对中国市场和资源的一种深度依赖下的被动挣扎。 就连欧盟内部也清楚,所谓的“反胁迫工具”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这项被称为“核选项”的法规,是2023年底才正式生效的。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回应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反击”,但到现在一次都没真正使用过。 一旦真的动用,不仅中国会反制,欧洲自己也承受不起。德国制造业PMI、欧元区出口数据这几个月持续下滑,多个行业库存堆积如山,加之能源价格高企,欧洲经济本身就已进入“技术性衰退”。…

51 minutes ago

他是致使台灣難以收覆的關鍵人物,若不是他台灣或許早已解放

他曾是革命队伍中的佼佼者,后来却成为最致命的背叛者。 他的叛变,让无数同志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也让解放台湾的希望变得愈发渺茫。 原本,他是那个应该带领台湾地下党迎来光明的人,却最终成为了将他们推向深渊的刽子手。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有人舍生取义,也有人选择苟且偷生。 而蔡孝乾,正是那个令人扼腕的名字。 1949年,国民党带着败退的狼狈撤往台湾,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政权。 然而,岛上的地下党组织正在悄然壮大,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迎接解放。 蔡孝乾,这位曾经经历过长征的共产党人,肩负着组建台湾地下党的重任。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短短几年内,他便成功吸纳上千名同志,为解放台湾做足了准备。 就在一切似乎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时,事情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1950年,蔡孝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这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许多共产党人在面对酷刑时选择了宁死不屈,而蔡孝乾则走上了另一条路——他不仅供出了大量组织成员,还主动投靠了国民党。 这个决定,让无数革命同志命丧黄泉,也让原本蓬勃发展的台湾地下党遭受毁灭性打击。 他的叛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个逐渐沉沦的过程。 一开始,他是坚定的革命者,愿意为信仰付出一切。 然而,回到台湾后,他的生活变得奢靡,甚至沉迷于享乐之中。…

2 hours ago

認真研究了中國4大鄰國後,美國智庫一語驚人:中國不敢襲擊日本

你说美国这几年心里也够乱的:自家锅还没刷完,邻居中国这块锅越烧越旺,眼看要开锅冒烟了。 华盛顿急了,赶紧掏出算盘,琢磨:我这帮“盟友”里,到底谁能真心跟我干仗?谁又是借着抱大腿,混吃等死? 一番精挑细选,美国有个叫“卡内基”的老牌智库,直接抛出一句狠话:“在咱这盘亚太大棋里,中国不敢打日本!”这话一出,咱不禁想问一句——美国这自信哪儿来的?日本凭什么被吹成“免死金牌”? 不是地理老师都知道,日本是“刀柄”不是“观众席” 这事儿得从2025年4月说起,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出了个报告,名字不长,意思不少。 大意就是给美国在亚洲的“头号盟友”打个分——不是随便拍脑袋,是按“战略价值”“合作意愿”“军事风险”三项评估。 你说美国人也真够狠,考试出题是他们的,阅卷打分也是他们的,最后这张“成绩单”一晒出来,日本稳稳坐第一。 为啥?就俩字:位置! 别不服。你把地图摊开看看,日本列岛一横,正卡在中国东出太平洋的“咽喉”。 冲绳离台湾643公里,美军在那儿安营扎寨就跟回自家后院一样。而且,日本不光出地儿出人,还出港口:横须贺港——美军第七舰队老巢,海军老熟人都住那儿。 今年还整了个“坚毅之龙”演习,光名字就有点“拔刀出鞘”的意思。这回动静大了去了,美国陆军史上第一次把“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拉到日本,还正对着中国东部沿海——包括上海在内。 你再看看那几个“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太远,形同“旁听生”;韩国,重心在朝鲜,方向错了;菲律宾,位置不错,可美军一来得先谈“租房合同”。这比下来,日本就成了那“唯一答满卷的学生”。 报告话说得客气:“日本是第一岛链的‘基石’。”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地儿,咱离不开! 你说日本好使?是听话,还是没脊梁? 地理是天注定,听话却是性格决定。…

2 hours ago

美學者承認:美國政策“朝令夕改”,對於中國,美國已經追不上了

“美国一直在错上加错!” 美经济专家萨克斯痛斥的大声,无奈之外却也是不得不承认,当今的中国,美国有点追不上了。 能让萨克斯这么生气,简单来说便是特朗普的策略太乱了! 简单来说便是美国在经济上是“错误的”,在地缘政治上是“危险的”。十月中旬,欧洲信用评级机构范围评级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报告指出美国公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及政府治理标准下降。此时的华盛顿,联邦政府机构因“停摆”而大门紧闭,约140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或无薪上班。 这样的惨状,谁能想到竟然是如今的美国? 那到底怎么个乱法,简单来说美国政治脱离了民众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考虑,联邦政府持续“停摆”合乎两党捞取政治权力的算计。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已“停摆”20多次,这不是孤立的政治事故,而是反复上演的财政困局与制度痼疾。 国会仅有4年按时完成拨款程序,“救火式”做法成为“家常便饭”。 萨克斯在由中方主持召开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上直言,按照他的研究,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美国在“各国对联合国多边主义支持指数”中排名垫底。 他更是将此归因于美方频频违反国际承诺、实施单边制裁,以及在联合国大会屡次投票反对多数国家的立场。 更不用说,回顾最近几个月,美国的政策摇摆幅度令人瞠目:9月,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10月,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随后又重启对华301调查。 这种“早上颁布,下午修改,晚上再变”的决策方式,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常态。此外特朗普强征的这些关税虽然每年能产生约2000亿美元的收入,但大部分负担落在了低收入群体身上。 如今的美国是丢工作的丢工作,还要经历特朗普关税战负担的税务风险,乱成一锅粥的美国政策,还要经历美债的高升,也就是说,即使美国人不欠债,也要为此因为美债背上债务。 而与美国对比之下,萨克斯惊叹于中国规划的系统性,刚刚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不仅制定中国未来5年中国发展蓝图,且这种阶梯式递进、不断进步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能够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任何外部挑战。 显然如今中国拥有超大市场规模和完整产业体系,在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展现出韧性和创新能力,让美国的单边打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hours ago

美國制裁60年,這5個國家被整得有多慘?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越挫越勇,绝处逢生? 美国制裁了60年,这5个国家几乎是美国名单常客,到底被整的有多惨,说到“被美国制裁”便想到这五个?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华盛顿已经对制裁上瘾,就像一个5岁孩子对糖果上瘾一样”。这种“成瘾”背后,是美国长期将制裁作为维护自身霸权的重要工具。 二战结束后,美国频频利用其全球霸权地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肆意对别国施加制裁。 而这古巴便算得上早期其中一个,从1962年开始对古巴实施全面封锁,到冷战结束后出台一系列制裁法案之外,为了更好的制裁,美国甚至玩出了花样。 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将这个加勒比岛国孤立于国际经济体系之外。 根据古巴政府统计,按现行价格计算,美国封锁已致古巴累计损失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 仅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一年间,美制裁就给古巴造成约76亿美元损失,比上一年增长49%,这笔钱足以购买古巴全体民众4.7年的口粮。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在今年10月28日的联大会议上严正指出:“美国野蛮封锁60多年给古巴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这些事实和数字触目惊心。” 联合国大会自1992年起,连续32年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决议,敦促各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 然而,美国非但没有放松制裁,反而变本加厉,将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 全方位的压制可以说,美国便是不想给古巴生还的机会。 全面压垮生存线里的国家,若说混个眼熟,那美国的制裁名单里还有两个常客。 朝鲜和伊朗作为美国长期制裁的对象,发展出独特的应对机制,却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2025年9月,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宣布对五名个人和一家实体实施制裁,这些对象涉嫌为朝鲜政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创收非法资金。…

2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