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往欧洲输气的天然气管道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被炸了三个缺口。
爆炸产生的震动甚至让周围国家的地震监测台检测到了2.3级的地震。这样的爆炸当量,不是军用炸药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很明显是人为破坏的。
这次爆炸发生的时机很巧妙,德国国内刚刚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恢复和俄罗斯的关系,停止援助乌克兰,以确保德国可以从俄罗斯买到足够的天然气。
德国政府最近的态度也变得有些暧昧,虽然依然表示支持乌克兰,但是表示不会支持乌克兰坦克等重武器。
俄乌战争以来,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尤其是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是真真假假。既有刀光剑影,也有眉来眼去。
别看俄罗斯现在硬气得很,动不动就断了欧洲的天然气,别看欧洲现在慌得很,过冬的天然气都没有要冻死人了。实际上,这只是双方的一种试探性斗争。
德国心里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的终端就是德国,也就是说德国控制了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的分配权。
别看现在双方斗得欢,等到冬天真正到来,欧洲各国的民众冻得嗷嗷直叫尸横遍野的时候。德国只要向普京服个软,稍微减轻一下制裁的力度,或者降低对乌克兰的支持,普京是一定会打开阀门给德国供气的。
那时候的德国,掌握了俄罗斯供应过来的天然气,就等于掌握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些气给谁或者不给谁,不就是德国说了算?德国就是欧洲真正的老大哥。兵不血刃就成为欧洲的领导者。
德国一旦得了这么大好处,不排除到时候和普京一起合计一下,把乌克兰给卖了,普京永久占有乌克兰的乌东地区,波兰出兵占领部分乌西地区,双方体面结束战争,各自获取利益。至于泽连斯基,就自求多福吧。
但是美国人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好事?拜登怎么可能同意?
只有俄乌战争旷日持久地打下去,只有欧洲和俄罗斯长期敌对下去,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所以美国要彻底断了德国的念想,断了欧洲的念想。于是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的海底管道就被彻底炸掉了,而且是没法修复的那种炸。
这次爆炸选择的点非常讲究,全都在位置比较高的地方,管道破了以后,大量海水往管道里面倒灌,管壁严重腐蚀,整个管道几乎全都毁掉了。冬天又来了,海水冰冷刺骨,潜水员作业和机器人作业都受到影响,可以说,维修的费用甚至比重新铺设的费用还要高,哪怕立即动手,没有个一两年是修不好的。
俄罗斯彻底失去了牵制欧洲的王牌!
以前普京虽然动不动就给欧洲断气,但这都是政治手段,俄罗斯也不愿意失去欧洲市场,关键时刻还是会供气的。欧洲虽然也因为断气饱受苦恼,但是他们心理也有数,关键时刻还是会有气的。
但是现在彻底变了,管道一炸,彻底没气了,俄罗斯想威胁欧洲也没办法了。
而欧洲也彻底死心了,将被美国彻底挟制,在俄乌战争的不归路上走到底。
今年的冬天,将会有无数的欧洲平民在寒冬中苦苦煎熬,甚至冻毙,会有无数的工厂彻底倒闭,带来失业潮,接着是物价暴涨民不聊生,民众怒火高涨。而这些民众愤怒的怒火,将经过媒体的刻意引导以后,全部都撒向俄罗斯和普京。
欧洲政客也会不得不被这股愤怒的民意所裹挟,最后和俄罗斯拼个你死我活。
美国将成为这场爆炸最大的赢家。
但是美国真的就赢了吗?美国为什么要不择手段挑动欧洲和俄罗斯的对立?
翻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世界经济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美国、欧洲和东亚。
美国统治世界的方式,就是控制住欧洲,手握世界两大最富裕的地方从而掌握天下。
中国离欧洲太远且文化不同,俄罗斯确离欧洲很近而且文化相近,所以美国很害怕俄罗斯效仿美国的手段,渗透和控制欧洲,从而称霸天下。
所以美国要不遗余力渲染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不择手段挑起欧洲和俄罗斯的斗争。
这次的炸管道就是一次典型。问题是,欧洲人也不是傻子!
底层的欧洲人民已经被美国彻底洗脑,可能分辨不出。但是欧洲的政客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看的出来,只是暂时无力反抗只能顺从罢了。
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欧洲的死活,彻底炸断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不仅是取暖用的。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发电能源。没有了电,没有了工业原料,欧洲的高端制造业彻底歇菜了。
而失去了高端制造业的欧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将彻底下降。
我们之前那么羡慕欧洲人,收入高,工作强度低,节假日多,生活水平高,动不动全家度假轻松愉快,要知道,这些令人羡慕的生活都是建立在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上的。
一旦高端制造业受到影响,欧洲人民的生活立刻就会被扯下云端,到那个时候,和冬天冻死几个人相比,冻死人反而是小事了!
而且这个高端制造业的进程一旦被打断,恢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要知道中国和美国都虎视眈眈等着分蛋糕呢。
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不顾欧洲的死活,这样不择手段,表面上看美国又赢了,现在欧洲固然不敢反抗,但是离心离德的种子已经种下了,一旦机会来临,欧洲总是要和美国决裂的。失去了欧洲的美国,到时候孤掌难鸣,也避免不了衰弱的命运。
G7集团一口咬定中国扩核,提出了一项恶毒要求,比让中方销毁核弹还狠。 之前 G7 外长在加拿大开会,绕来绕去都在说中国核武库的事,口口声声说 “要提高透明度才能维护战略稳定”,可转头看看他们自己做的事,全是自相矛盾的双标操作。 就拿核武库规模来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2025 年刚出的数据显示,全球现存的 12241 枚核弹头里,美国和俄罗斯两家就占了快 90%,单是美国的军用库存弹头就有 3700 枚。 反观中国,核力量一直控制在最低威慑水平,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却成了他们重点 “关照”…
在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中,荷兰方面又开始试图“栽赃”中国工厂了。 当地时间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首先公开表态,称得益于中美近期达成的经贸协议,已经同步收到了中美两国的通知,这为安世中国恢复出货创造条件。 他进一步补充,称对接下来的情况抱有“乐观”预期,相信在未来几天内,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有望顺利送达欧美及全球客户手中。 这番表态看似释放“缓和”信号,但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本就是荷兰一方,荷兰纠正错误才是关键。 如今,却刻意弱化自身责任,试图转移视线,丝毫不见认错悔改之意。 令人不齿的是,紧接着,安世半导体(荷兰)更是摆出强硬姿态。 就在当天,荷兰安世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声称无法保证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要知道,荷兰总部先暂停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导致生产节奏被打乱,如今反而倒打一耙质疑起中国工厂的产品质量。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布局高度依赖中国,虽然其大部分芯片在欧洲制造,但约 70% 的产品是需要送到中国工厂进行封装测试。 不过,安世中国早就明确表态,目前已与荷兰总部在运营层面实现“脱钩”,自主掌控生产与供应节奏。 并且,也储备了充足的产品库存,足以支撑到2025年底的市场交付需求,同时积极拓展晶圆采购的替代渠道。 另外,对于荷兰总部停止供应晶圆的无理行径,中方也允许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进行豁免,释放积极信号。 无论如何,中国工厂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且安全可靠的产品,根本无需荷兰方面,指手画脚。…
薛剑总领事火力全开,这一次连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没有放过。 2025年11月13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总领事在社交媒上,再一次就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表态,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不过这一次,他连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没有放过。 11月12日,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力挺高市早苗,他认为高市早苗所谓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期望,台海两岸统一问题应该用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表达的是日本等邻国对地区局势稳定的关切,中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且赫格塞斯再一次表示,美国很关注台海问题,不希望任何一方单方面地破坏台海两岸局势。并且扬言,一旦中国要用武力改变台海两岸局势,前线将会面临一片火海。这无疑指的就是美国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不仅日本会介入,美国也会,真到这个时候,中国就有的受了。 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这番帮腔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威胁中国,所以作为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的薛剑也毫不客气地警告了赫格塞斯: 第一句话,不要轻信赫格塞斯这个战争贩子的话。薛剑总领事这一次是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把赫格塞斯界定为“战争制造者”。而且薛剑总领事也明确表示,赫格塞斯所谓的“前线将是一片火海”,这无疑也反映出了美国五角大楼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所拟定的计划——地狱之火,一旦中国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及其盟国将会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甚至不介意在必要的时候动用武力,到时候台海两岸就是一片腥风血雨。薛剑总领事是告诉赫格塞斯,你所谓的“前线一片火海”,不仅吓不倒中国人民,反而会让美国栽一个大跟头。 第二句话,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也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任何的第三方,都没有权力在中国核心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因为这是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赋予的,也是中国的法律和中国的国力决定的,任何国家胆敢企图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一定是与14亿人民作对,中国绝对不会轻饶。台湾问题是红线也是高压线,谁碰谁死。 第三句话,薛剑总领事再一次重复了此前警告高市早苗的那段话,敢伸出你肮脏的头,中国一定会手起刀落。这一次不仅仅高士早苗再一次地感受了薛剑总领事这番杀气腾腾话的含义,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领略到了,胆敢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动歪脑筋、歪心思,中国也会毫不客气的斩断你伸出来的头颅。 薛剑总领事大杀四方,这一次不仅仅高市早苗遭到了“二次屠戮”,也没有给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一点面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薛剑总领事不仅对高市早苗迎头痛击,而且严厉警告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直接警告美国,想要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动歪脑筋,想着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这是14亿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的,中国大陆收回台湾已经准备几十年了,时至今日,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无论是经济 军事,还是政治,都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日本、美国敢于介入,中国不介意在台海问题上跟美国掰掰手腕,这就是我们的决心。 第二点,薛剑总领事要告诉美国,今天以美国的实力,想要在中国台湾问题上阻挠中国,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美国非要这么干,中美两国就来一场真正的世纪对决,看看美国能够撑多久。用中国破釜沉舟的决心告诉美国的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战争可不是你这个只当过排长的人所能够想象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都不敢轻言在台湾问题上直接介入,并且触怒中国,赫格塞斯算什么玩意? 最后一点,薛剑总领事也想告诉美国,2025年以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中国对美国发起对等报复,最终逼迫美国在经过五轮谈判后不得不与中国达成了妥协和休战的协议。同样的,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如果美国不愿意遵守中美两国所达成的共识,一意孤行的在台湾挑起冲突和摩擦,中国绝对会奉陪到底。 简而言之,薛剑总领事的表态,实际上就是代表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向全世界传达了清晰的信号,台湾回归的时间指日可待。
特朗普炫耀导弹数量,妄言中国“不敢与美冲突”。此等把戏,是在给高市早苗撑腰?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舞台上,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就在日前,特朗普再次抛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他大肆吹嘘美军的强大,并警告说,“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靠实力。” 【特朗普妄言中国“不敢与美冲突”】 吹得一时上了头,他更是宣称:“中国确实拥有可观的导弹武库,但我们的导弹储备同样不容小觑。他们并不希望与我们发生直接冲突。” 先不说中美这样的超级大国,是否真的会因为导弹数量的问题而陷入直接冲突,单单就这番“导弹论”来说,就让人忍俊不禁。试想,真要打起来,仅仅比拼导弹数量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智库CSIS曾经做过二十多次模拟推演,得出的结论是:若与中国大陆开战,美军将在三周内耗尽5000余枚远程导弹。三周之后,美国会有怎样的对策?显然,导弹数量并不是评判中美关系的唯一标准。 其实,特朗普素来以口无遮拦闻名,一些“不切实际”的狂言背后,往往藏着他的小算盘。这一次,他或许不仅仅是在炫耀美军的强大,还可能是在鼓动盟友。 【高市早苗妄称日本军事介入台海】 毕竟不久前,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因为在议会上的涉台言论,而引发了轩然大波。她声称日本可能会以所谓的“存亡危机事态”为由,军事介入台海局势。这样狂妄的言论,自然招致了中国方面的强烈抗议。外交部多层次多方位的反击,充分显示了中方立场的坚定。 然而,高市早苗的出格言论并没有彻底收敛。虽然她在议会上又作出最新辩解,称那番话只是一个假设性回答,并不会导致日本政策的改变。但她仍然拒绝撤回相关言论。这种半硬不软的态度,恐怕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故意试探中方在面对此类挑衅时的反应。 毋庸置疑,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是不可触碰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毫不留情地向日本发出质问:是否想重蹈历史覆辙? 【特朗普与高市早苗】 在这个背景下,特朗普似乎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态,为日本撑腰打气。可是,问题在于,嘴上说说容易,行动却是另外一回事。 熟悉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特朗普所谓的“靠实力与中国打交道”的说法实际上是毫无根据的夸口。 若谈实力,这几年美国已经在中美博弈中屡屡吃瘪。贸易战的挑起者虽是特朗普,但最终输家也只能是他。在中国强力反制的背景下,美国不得不撤销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这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做到的成就。…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当全球都在为6G技术研发竞速时,德国喊着“数字主权”的口号推行“双重脱钩”。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3日,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的一场商业会议上声称,既将华为等中国供应商彻底排除在该国6G网络建设之外,又要与法国商讨摆脱对中美两国及大型科技公司的依赖。 他透露,德国政府内部已作出决定,只要有可能,就会更换组件,比如5G网络中的组件换成德国自主生产的产品,更声称“不会允许6G网络中出现任何来自中国的组件”。 这一表述延续了德国2024年的对华政策基调。当时德国以莫须有的所谓潜在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将逐步移除5G网络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组件,并与多家运营商达成协议,计划分两阶段执行:2026年前清除核心网络中国技术,2029年底前全面剔除来自中国厂商的通信塔、传输线路与天线设备等。 但政策落地的“滞后性”引发欧盟不满,导致德国遭到欧盟委员会内对华强硬派人士的点名批评。由于德国运营商在替换中国设备上“进展缓慢”,目前仍有近六成电信设备来自中国,华为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成为德国运营商青睐的合作伙伴。 而欧盟层面的施压还在升级。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希望把2020年关于在移动网络中停止使用“高风险供应商”的建议,升级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规定。 虽然电信基础设施的决策权归各成员国政府所有,但维尔库宁的提案,将强迫成员国遵循委员会的安全指引。若该建议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款,不遵守规定的成员国可能会面临侵权诉讼和经济处罚。 德国总理默茨 IC photo 为加速“去中国化”进程,德国正考虑动用公共资金为运营商“买单”。彭博社上月披露,德国政府正考虑动用公共资金,向德国电信及其他电信运营商提供“补偿”,推动他们换下华为的设备。 相关金额仍在讨论之中,柏林尚未决定是采取一次性更换还是分阶段推进。单在德国替换华为设备的成本就超过2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65亿元)。部分方案设想中,政府可能动用国防或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向电信公司支付补贴。 而默茨今年早些时候高喊“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德国竞争力,推动设立的一项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特别基金,已被市场称作“财政火箭炮”。如今若再添大额支出,难免引发国内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 在对华技术“筑墙”的同时,默茨将合作的橄榄枝抛向法国。他表示,下周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数字主权峰会上探讨“摆脱依赖”。…
荷兰政府酿出“安世之乱”,搞得全球供应链岌岌可危,烂摊子至今没有收拾干净,可到现在仍不知悔改。 当地时间11月13日,英国《卫报》形容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Karremans)是这场争议风暴中的“核心人物”,并刊登了对于他的独家专访。专访中,他声称欧盟与中国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及其关键车规芯片供应的争端,让全球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对华依赖程度。 尽管其所在的自由民主人民党在上个月的大选中仅位列第三,但由于新政府形成可能需要一年,卡雷曼斯仍将继续担任经济事务部大臣。他此时仍不忘炒作渲染称,这场争端威胁到了全球汽车生产,“是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提醒人们依赖单一国家提供关键技术或原材料的风险。 “外界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它就像一部经济惊悚片。”明明是荷方单方面“捅娄子”,可他却仍在“嘴硬”,宣称对酿出这场争端丝毫不感到后悔,即便事后看来,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 “现在,短期内有了解决方案……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话锋一转,卡雷曼斯坚称:“如果我身处同样的位置,拥有我现在所掌握的信息,我仍然会再做同样的事情(Iwouldhavedonethesamethingagain)。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卫报》 通过《卫报》的这次专访,卡雷曼斯似乎找到了“放话管道”,不断单方面披露所谓这场争端的“始末细节”,这在争端爆发后尚属“首次”。他在专访中,回忆了自己与德国部长级人士、汽车业内人士以及美方的高级别接触。 此前,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突然下令,“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但直至10月12日才对外公开。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一天,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政府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50%的闻泰科技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卡雷曼斯坚称,荷方的动作与美方9月29日将安世半导体列入“实体清单”毫无关系。“我们绝对没有受到美国人的任何施压或胁迫。”但他又说:“我们从美国人那里听到的消息是,他们即将进入政府停摆状态,他们想确保安世半导体被列入名单。” 可事实上,荷兰相关法院10月14日公开文件显示,荷兰和美国曾就“穿透规则”进行过沟通协调,美国向荷兰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等要求,以免受“穿透规则”的制裁。 《卫报》还称,早在2023年,美国就通知荷兰,正考虑将闻泰科技列入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关联方名单”,外界开始担忧该公司未来向美国出口的能力。“这些限制非常严厉,因此我们必须与美中两国政府以及安世的中方股东合作,寻求解决方案。”卡雷曼斯说。 面对《卫报》,卡雷曼斯仍在炒作渲染针对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的不实指控,并声称所谓“情报”显示——安世半导体正将其位于汉堡的部分实体运营环节转往中国。 他坚称,如果闻泰科技真的将半导体晶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会转变为完全依赖。这……对欧洲来说将非常危险。” 当被问及所谓“计划将汉堡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传闻时,闻泰科技方面回应,该公司正在德国推进一项投资计划,预计将创造150个新的就业岗位,其中包括100个研发岗位和50个生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