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的2021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6.4%,相比於2020去年的-3.5%的增長率,看上去美國這新一屆政府,可謂是打了一個漂亮的經濟翻身仗。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看着國內生產總值是蹭蹭蹭地上漲,而美國卻急了,這段時間,美國的貿易代表、財政部長到國務卿,可謂是三天兩頭給給中國打電話,輪流來跟中國問好。
那麼,為什麼國內生產總值上漲了美國反而急了呢?一向趾高氣昂要跟中國打經濟仗的美國為何又拉下面子三天兩頭來跟中國問好呢?
兩年前,美國政府還趾高氣昂地提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要跟中國打貿易戰,一副與要中國老死不相往來,在經濟上餓死中國的樣子。
然而,兩年後,中國不僅沒有被餓死,反而一直在經濟上穩中前進,反而美國,不是差點被餓死,就是差點被撐死。
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美國差點被餓死,即是說在全球新冠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美國政府由於抗疫失敗而喪失了近60萬民眾的生命,加上國內民族矛盾再次尖銳且兩黨選民的大規模衝突。
這一系列天災人禍讓美國社會的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倒退,以至於美國在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呈現-3.5%的增長率,創二戰以來的最低記錄。
因此,上一屆美國總統也在一片質疑中下台,而面對挨餓的情況,美國的新屆政府也沒有要腳踏實地謀發展的意思,而是選擇大量印刷美元,試圖將自己的經濟危機轉移到美元貿易區的其他國家。那麼,美國憑什麼這麼做呢?
這還得從二戰說起,由於美國在二戰中,相對於其他的世界大國,所受的影響較小,因而美國不僅不用面臨國家存亡問題,還在戰爭中向二戰的主要參戰國出售了一大批武器,狠狠地發了一波戰爭財。
由於戰爭幾乎沒有打到美國本土,因此在戰後,美國也不存在戰後重建的問題。相反,美國還發起馬歇爾計劃在經濟上扶持歐洲,以及後來的日本。
憑着對這些在世界上具有較大話語權的國家的扶持,美國也趁機聯合這些國家,制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這項經濟體系的主要內容除了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全球性金融機構以外就是將美元與黃金掛鈎、且將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這也是該體系被建設的根本目的。
為什麼要將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鈎呢?因為在當時,各國貨幣匯率紊亂,只有黃金的價值是穩定的,因此各國貨幣在相互交易時,都以黃金的價值為標杆。
而現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將黃金與美元掛鈎,也即是說,各國的貨幣交易都必須以美元為標杆,而以美元為標杆,換句話說,就是為了進行最有效率的交易,各國都只能以美元來相互交易。
而這第二條,將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直接掛鈎,也即是說各國貨幣能兌換成美元,這一條也可謂是讓世界各國用美元進行相互交易的「配套措施」。
然而,黃金的總量總是有限的,這也就限制了美元的發行量,因此,後來美國政府將美元「與黃金掛鈎」修改為「與石油掛鈎」。
石油是什麼?是各個國家軍事建設和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資源。因此,將美元與石油掛鈎,也即是說各個國家進行石油貿易,都必須用美元進行交易。
而各個國家要發展,誰都離不開石油,也就誰都離不開美元。
這個時候你可能要問憑什麼美國說美元跟什麼掛鈎,就能跟什麼掛鈎呢?
說到底,還是基於二戰後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強大的綜合國力,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則成為了世界上各方面都一騎絕塵的超級大國。
歐洲各國及日韓新等全世界範圍內的政治大國和經濟強國也幾乎都歸於美國麾下。
因此,各國想要擁有穩定的發展環境和經濟利益,都不得不討好美國,也就不得不屈服於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金融體系。
而美元能與石油掛鈎,也主要基於美國對石油的主要產出國——中東各國的控制力。
而各個國家都不得不用美元進行交易,不僅讓美國能隨時掌握各國的戰略資源儲備情況,還讓美國具有掌握世界經濟命脈的資本。
畢竟,各國不得不用美元交易,也就不得不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而這一儲備,也讓美國具有了對各國「割韭菜」的能力。
「割韭菜」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問題我們放到待會來講。
就這樣,美國通過將美元與石油掛鈎,徹底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金融體系。
逐漸膨脹的美國也在近幾十年中開始進行經濟結構的改革,自認為將全世界的經濟命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美國也逐漸將整個世界都當成了為提供原材料以及別的低端製造業的工廠。
於是,美國將大量的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低端產業逐漸提出國門,轉移到別的國家,例如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這樣,既能以低廉的成本來獲得這些低端產品,也能讓更多的高貴勞動力——美國人來發展更加精尖的高科技產業,意圖將全世界範圍內的所有高精尖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為在美國看來,這些高精尖產業,在這個新的時代,不僅是生產力、戰鬥力,還是對其他各國的絕對的壓制力。誰掌握了這些高精尖技術,誰就能握得這個時代的絕對的霸權。
那麼,或許你会说,这些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人才也是要乾飯的,如果你連最基本的供應生存的柴米油鹽都沒有,衣食住行都不能保證,這些高精尖人才也不好發揮本事啊。
如果你這麼問,美國人就會告訴你,我們掌握着全世界的經濟命脈,沒有人能拒絕美元,只要我們有美元,就能隨意獲得來自全世界的低成本產品。
如果你再問,如果你們沒有美元了呢?美國人或許先露出一副看智障的眼神,然後不屑地說:印就是了,反正沒有人不會臣服於美元。而美國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2020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之後,美國政府採取了狂印美元的補救措施。那你肯定會問,狂印美元?那美國不會擔心通貨膨脹嗎?
答案是:是的,美國人仗着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從不擔心通貨膨脹。
美國人的信心來自哪裡?首先,由於全世界各國都在使用美國交易、且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因而美元的流動率在全球範圍內非常之大,甚至大過美元在美國本身的使用。
因此,可以說,加入美國多印1美元,導致了這1美元的通貨膨脹,其中可能有7分都會消釋到其他國家的貿易中去了,因而美國本土承擔的膨脹係數就相對較低。
而實際上,所謂通貨膨脹,也就是市場上的貨幣多了,而貨物的供應量未變,因此單位貨幣能購得的貨物就會減少,也就會呈現所謂「錢不值錢」的局面。
然而,雖然美國自己只承擔這多印出來的1美元的3美分的通脹,但是,貪婪如美國卻連這3美分的通脹代價都不想付出。
而它所採用的迴避損失的方法,就是我們所謂的「割韭菜」。「割韭菜」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美國先肆意地印刷美元,再在此基礎上通過加息降息的方式來收割他國財富。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那就是,美國每次加印美元,各國往往也會加印自己貨幣,以保持對美元的匯率穩定。因為對美元的增值對於許多國家,尤其是出口型國家來說,可是是個災難。
本國貨幣升值,也就意味着貨物的對外售價也會在實際上隨之變高,這就完全不利於貨品的出口。
狂印美元之後,美國就會以這些錢來夠購買外國的產品,這些美元也就變成了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
而由於這些美元並不能在出口國國內流通,因此往往也只能用來買美國國債,這樣,這些錢又回到了美國國內。就這樣,美國實際上除了印錢之外什麼也沒做,卻實際地獲得了他國的貨物。
而等美國經濟恢復之後,它就通過加息的方式,使這些流通到外國的美元再次回到美國,這下市面上流通的美元就會一下子減少。
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局面呢?那就是由於各國為了讓自己的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保持穩定,而跟着美國大肆印刷本國貨幣,然而,現在市面上的美元減少了,自己的貨幣的流通量卻大幅增加,由此而嚴重貶值。
更糟糕的是,自己國家的貨物卻又被美國人「買」走了。就這樣,這些國家就同時面臨貨幣的購買力大幅貶值,貨物還供不應求的局面,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危機。
而這一切對美國來說,卻沒有任何影響。
然而,這一次,當美國再次瘋狂印鈔的時候,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卻沒有跟着美國一起玩。那中國哪來的底氣不跟美國玩呢?
那就是,在這場疫情中,幾乎所有的國家的生產力都遭受了嚴重的影響,尤其專為美國打工的印度。
而中國卻因為高效率抗疫而在這場危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甚至在全球經濟大衰退的2020年還能實現經濟的正增長。
因此,在全球其他工廠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各國都不得不跟中國做生意。
這樣,即使因為中國不跟隨美元狂印鈔票,導致人民幣的匯率變高,也對中國的出口不會具有太大的影響,因為,美國除了跟中國做生意之外,別無選擇。
那麼,中國不跟隨美國印鈔會給美國帶來的經濟影響呢?首先,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情況下,各國都自身難保,也就不會再去想做生意的事,也就對美元外匯不會有太大的需求量。
因而,美國這一次再狂印美元之後,不僅沒有韭菜可以割了,還由於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率大幅降低而足足得自己承擔了這次的通貨膨脹。
前段時間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指數上漲了3.1%,為1992年以來最高值。然而,由於之前的經濟危機,美國國內在物價上漲的通知,人民的收入還下降了13.1%,這可是個大數字!
不僅收入降低,還由於通脹,美元的購買率還下降了1.1%。
因此,可以說,現在的美國,無論是國內經濟情況,還是國民的生活質量,都急劇下降。而美國那6.4%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實際上都是由於狂印美元還印出來的「水」。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才不得不天天跟中國經貿部問好,希望能夠跟中國做生意。
這不僅因為現在的中國不僅是世界上上數一數二的消費市場,更因為在全世界其他國家都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也只有中國能夠擔任美國經濟的救星。
然而,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國「割韭菜」的手段,土耳其的被「割」到鮮血淋漓的樣子還歷歷在目。
而現在美國竟然還想再割中國,自然是痴人說夢。中國毅然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不僅政府拒絕借錢給美國,民間的工廠也拒絕了美國的經濟訂單。
失去了中國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後,美國終於還是引火燒身。
這不僅讓人想起前段時間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一句話:「美國正以自信且堅定的步伐,走在蘇聯的老路上。」
「帝國的問題是,他們認為自己如此強大,能夠承受小的失誤和錯誤」,「帝國統治者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恐嚇、說服、收買不同國家或團體,他們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但問題越來越多,總有一天他們將無法應對」。
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 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与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密切联系的国家,曾经在某些时期表现出坚定的友好态度,甚至公开宣称要捍卫中国。然而,渐渐地两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今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呈现出对峙态势。 千年交织与殖民痕迹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岭南地区纳入版图,北越一带成为象郡的一部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越南正式进入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 此后,越南经历了长达千年的中国治理,汉字、儒家思想和行政制度深深融入当地社会。然而,这种文化亲近并未抹去越南的民族意识。公元40年,征氏姐妹起义反抗汉朝统治,虽最终失败,却成为越南抗争精神的象征。 544年,吕弼建立前吕氏王朝,短暂实现自治。直到唐朝末年中央权威崩溃,938年吴权在白藤江战役中击败南汉舰队,此后,968 年越南丁部领建立 “大瞿越国”,越南成为独立封建国家。 这一千年的交融让越南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痕迹,比如汉字的使用和节庆习俗,又孕育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后来的中越关系中反复显现:既因同源而亲近,又因历史记忆而戒备。 与越南不同,菲律宾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较为间接。在西班牙殖民之前,菲律宾由分散的巴朗盖(部落单位)组成,与中国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中国商船满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和珍珠,华人社区也在马尼拉等地逐渐形成。 1521年,麦哲伦抵达宿务,开启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马尼拉成为贸易枢纽,中国货物通过大帆船运往墨西哥,但西班牙对华人持戒心,1603年甚至在马尼拉发动针对华人的暴力行动,导致数千人遇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被美国接管。美国推行现代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英语取代西班牙语,亲美精英阶层逐渐形成。冷战期间,菲律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进一步疏远。这种西方导向的历史,使菲律宾在面对中国时更多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而非历史情感。 从盟友到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和菲律宾都曾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但这份友好并未持久。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让两国逐渐从盟友走向对峙。 新中国成立之初,越南是中国的坚定盟友。1949年,中国百废待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抗法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持。1954年奠边府战役前,中国派出陈赓将军率领顾问团深入越南,协助作战,物资车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战役胜利后,法国撤离,越南公开宣称:“谁敢动中国,我就打谁。”此后,在抗美战争中,中国再次倾力相助,提供武器、物资和32万工程部队,保障“胡志明小道”的运输线畅通无阻。…
据日本时报、共同社等多家外媒6月2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海军“双航母”前出西太的远洋训练部署任务随着山东舰打击群的返航而暂时告一段落。 (日本海上自卫队拍到的山东舰) 据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观测结果显示,本月20日至22日左右,山东舰打击群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舰载机起降等日常训练,而伴随行动的还有两艘055大驱“延安”舰(舷号106)和“遵义”舰(舷号107)。随后,日方确认山东舰打击群于22日晚些时候通过巴林塘海峡,返回中国南海海域。除此之外,同样在前段时间部署到西太的另一支由055大驱“拉萨”舰领衔的远洋编队,也在22日当天通过了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 (日方公开的中国航母行动路线) 中国双航母刚刚“回家”,英国人的航母就要来了。 CNA新闻网最新报道指出,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CSG 25)于当地时间23日抵达新加坡,预计不日将在完成补给后重新启程前往南海和东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停泊的港口不是新加坡的军用港口,而是更大、更招摇的“滨海湾游轮中心”港口。并且就在抵达后,英国人还大张旗鼓地安排了“游行队伍”举行欢迎仪式。有外媒评论称,相比其他军舰,威尔士亲王号的行动显得过于高调,这可能是旨在向中国发出所谓的“威慑信号”。 (威尔士亲王号驶入新加坡滨海湾游轮港口) 据悉,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和国防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莎朗·内史密斯将军将随威尔士亲王号一道访问新加坡。当然,在其官方声明中,英国人宣称此次访问旨在“重申英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共同愿景”,但实际上,英国海军这次行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的行动是英国海军“高桅杆行动”的一部分,而此次行动的核心就是印太地区。英国方面公开的消息显示,威尔士亲王号打击群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致力于“维护国际规则”——当然,是符合英国利益、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罢了。 (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 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挑衅力度。就在几天前,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不顾中方警告,穿越台湾海峡,引起中方强烈不满。 但美英日本等国当然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毕竟中国不是伊朗,中国拥有足够的海上和空中军事实力。无论是各种岸基、空基反舰导弹,还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都是有足够力量将外敌拒止于所谓“岛链”之外的。 (中国的弹道导弹是美英等国不能碰瓷的)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当前也已通过“双航母”前出西太的部署,证明了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在海上和英美的航母打击群“正面对垒”。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的山东舰和辽宁舰在此次前出西太部署训练,光是日本自卫队可观测的战斗机起降次数就达到了大约1000次,证明了中国海军的攻击范围和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甚至能够“深入太平洋”作战。而更令美日等国担心的是,等到福建号航母服役,装备了新一代电磁弹射器的福建号战机起降次数还能更进一步,甚至超过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
伊朗的防空系统接连被摧毁,导弹库存告急,国内亲美势力蠢蠢欲动。 又一个核大国明确站队,公开支持伊朗! 如今,伊以生死局,谁会成为中东新霸主?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选择公开站队救伊朗的原因也很复杂。 作为和伊朗东边接壤的国家,巴基斯坦选择支持伊朗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 毕竟伊以冲突发展到现在,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就有点像咱们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果伊朗沦陷,那么巴基斯坦就难以独善其身,身边就多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且,多年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良好,像2019年的时候,伊朗革命卫队就曾跨境捣毁了“正义军”3个训练营,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巴基斯坦的防务压力。 2025年,两个国家的合作再度升级,巴基斯坦提供“哈立德-2”无人机和中国制“彩虹-4”察打一体无人机。 伊朗则分享了“法尔斯”卫星实时监控数据,成功构建起了10分钟内定位跨境活动的“天眼”系统。 这种联防模式让巴基斯坦边境恐怖袭击事件大幅度减少,就连巴基斯坦的边防军司令部都坦言:“若没有伊朗的合作,巴基斯坦边境每天恐怖袭击至少要多10起”。 所以,放着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兄弟”不要,反而放一个“大威胁”在旁边,巴基斯坦动动脑子都应该知道选择谁。 并且,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早在多年之前就存在着一些矛盾,自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以来就始终拒绝承认以色列。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护照都明确标注了“不可前往以色列”的条文,可见对于这件事,巴基斯坦的坚决态度。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存在是建立在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之上的。…
兵者,诡道也。 短短12天,一场中东局部战争,在惊涛骇浪中急转直下,竟然以三方“皆大欢喜”的停火草草收场。 就在美军空袭伊朗三大核设施并将其严重破坏之际,伊朗对美国的报复也来了。 6月23日晚,伊朗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9枚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驻扎着超过 1 万名美军及联军人员。 拥有超长跑道和作战指挥中心,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和驻阿富汗美军的后勤枢纽,也是监控波斯湾局势的关键节点,在美军中东军事布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这19枚导弹中,18枚被卡塔尔与美军联合部署的爱国者系统拦截,最后那一枚也只是击中了基地外围的空地,毫无杀伤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导弹这么差劲吗?一个也打不中? 其实并不是导弹技术不行,特朗普事后亲口透露,伊朗“提前通知”了美方,美军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伊朗的“铁血报复”,从头到尾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伊朗革命卫队还对外宣称,这是对美方14枚炸弹的“等量回应”,其实用意不难猜:这是一场面子工程,既要对国内交代,又要避免全面升级。 这套操作,伊朗不是第一次玩,去年10月,他们对以色列发射200多枚导弹,也提前打了“招呼”,结果只炸死一名误伤的巴勒斯坦工人。 表面在战,实则在演。…
随着台海局势又紧绷起来,台湾媒体曾放出狠话,说如果真打起来,台军会优先把解放军的航母给干掉。 这话一出,网上炸开了锅,国际社会也盯着这事看。 台海问题本来就敏感,现在更是让人捏把汗。 台海局势为啥这么紧张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点历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1949年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蒋介石在那儿搞了个政权,两岸就这么分开了。 冷战那会儿,美国把台湾当棋子,用来牵制中国,还派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晃悠,摆明了护着台湾。 时间到了今天,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我国说要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 赖清德上台后,坚持走“台独”路线,跟美国走得更近。美国呢,也乐得卖武器给台湾,时不时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搞得气氛越来越火药味十足。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越来越多,演练科目也越来越实战化。台湾这边不甘示弱,加强军备,还老喊着要“自卫反击”。 台湾敢这么喊话,真有击沉解放军航母的本事吗? 反舰导弹是台军的一大杀器,台湾省自研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特别是雄风三型,射程能到400公里,速度快得吓人,能超音速飞行,号称“航母杀手”。 这玩意儿要是打中了,航母不死也得残。另外,台湾省还有美国卖的“鱼叉”反舰导弹,射程200多公里,精度高,对付海上目标也挺靠谱。 潜艇是另一个威胁,台湾省现在有四艘潜艇,两艘是荷兰造的“旗鱼”级,1980年代服役的,虽然老了点,但还能用;另外两艘是美国给的“海龙”级,反潜能力不错。 潜艇这东西隐蔽性强,航母最怕的就是水下偷袭。如果台湾潜艇能靠近解放军航母,发射鱼雷或者导弹,确实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也能凑热闹,台湾省有从美国买的F-16战机,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这些飞机都能挂反舰导弹,对航母进行远程打击。台湾还有P-3C反潜机,能侦察海上目标,给导弹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