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軍事

英國為阻止香港回歸,欲用48枚原子彈打擊中國,美國聽後立馬支持

2006年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一份绝密文件,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人尤其震惊。

该文件揭露英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用48枚原子弹威胁中国。

除了核讹诈中国之外,为增加手里的筹码,英国千方百计地将美国拉入自己的军事计划中。

美方听完后,没有犹豫,立马同意了,二者再一次沆瀣一气。

英国官方曝光这一消息后,很多人才知道中国不仅遭受过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的核威胁,也被英国用原子弹威胁过。

那么,英国人此举的目的是什么?该计划为什么后来失败了?

英美勾结,达成协议

1961年3月,时任国防参谋长的英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路易斯·蒙巴顿,接到了首相麦克米伦派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

得知自己的具体任务后,蒙巴顿两眼放光,看起来很激动和兴奋。

路易斯·蒙巴顿

不久,在英国政府的安排下,他乘坐专机秘密去了一个地方——位于夏威夷H·M·史密斯兵营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

他专程来美国,是为了见美军上将哈里·唐纳德·费尔特,后者早已等候多时。一下飞机,两人热情相拥,蒙巴顿跟着费尔特去了司令办公室。

简单寒暄之后,蒙巴顿不再卖关子。他略微思考了一下,对费尔特说:“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英国无法依靠常规武器‘保住’香港,所以核打击中国是保住远东桥头堡的不二选择,希望英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能一起行动!”

费尔特一听英国想核打击中国,顿时来了兴趣。不过,事关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得请示总统。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的政权是处处打压。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跟苏联是一个阵营的,因此不能让中国发展起来。

美国此举,导致中美关系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互不来往。

美国一直在千方百计地针对中国,如今有国家同自己的想法一样,自然求之不得。

美国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核打击中国就是在削弱苏联的实力,使苏联在与自己争夺霸权时少一分胜算。

而且,提出核打击中国计划的不是美国,它只是辅助英国,到时候即便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以及被中国甚至苏联报复,英国肯定首当其冲,美国不用背锅。

英美两国向来穿一条裤子,是“坚定的盟友”。“盟友”寻求帮助,美国不会拒绝。

为了让美方同意帮忙,蒙巴顿带来了英国政府的诚意:只要美国同意核打击中国,那么英国皇家空军、海军航空兵会配合美军的行动。

对美国来说,与英国合作利大于弊,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费尔特代表美方,答应了蒙巴顿的提议,并承诺:要是中国政府强行收复香港,美国将同英国一起核打击中国,让中国人尝尝原子弹的厉害。

费尔特的话,令蒙巴顿如释重负,心想终于可以回国交差了。

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英美再一次狼狈为奸,就核打击中国问题达成协议。从那以后,双方多次仔细商讨了具体的作战计划。

很多人非常疑惑,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答案很简单,因为香港。

英国的惊天阴谋

虽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很多波折,可在1953年之后逐渐有了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战斗力和意志力。虽然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但战术先进,将士的血性非常可怕,最终赢得了胜利。

英国政府担心此时的中国政府趁热打铁,在全军斗志高昂时武力收复香港。

英军与解放军在朝鲜半岛交过手,知道中国人打仗有多厉害,并且在他们手上吃过大亏。英美两军联手都没有打败中国军队,更何况英军“单打独斗”。

英国本土与香港距离非常远,在该地的驻军、武器部署还十分有限。一旦中国想用武力收回香港,以解放军的战斗力,等英方的支援赶到时,香港早已插满了五星红旗。

因此,英国明白如果跟中国用常规作战手段硬碰硬,自己的胜算不大,基本上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如何保住香港,英国需要另辟蹊径。英国人苦思冥想,于1957年终于想出来了一条毒计——用核武器对付中国。

在英国人看来,不可否认中国人常规作战能力位于世界前列,但中国没有原子弹。即使人再厉害,也抵不过原子弹的威力。

1945年,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数十万日本人死亡。可原子弹的作用没有消失,辐射至今还在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命安全。

“要是在中国土地上投下数枚原子弹,不仅能阻止中国收复香港,还能‘斩草除根’,一举两得。”

英国政府上下越想越觉得核威胁中国这一方法可行,于是开始部署。一场惊天阴谋,即将展开。

其实,英国不是第一次想核打击中国。英国研制出原子弹时,正好在朝鲜战争期间,企图用它对付中国志愿军。由于停战协定的签订等原因,英国没有执行。

但为了“保住”香港,核打击中国计划再次被提及。

为此,1958年英国在殖民地新加坡的丁加机场偷偷修建能永久储存核武器的基地,准备将48枚原子弹部署在此。

只要中国在香港问题是使用武力,英国立马派新加坡的战斗机携带原子弹去阻止。

单靠英国自身的力量,计划很可能破产,毕竟中国背后还有苏联。英国真的和中国打起来,苏联很可能会介入其中。

双拳难敌四手,所以英国不敢轻举妄动。英国政府决定向“大哥”美国求助,拉美国下水才更有胜算。

另外,1961年的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与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英方认为此时是核威胁中国“保住”香港的最佳时机,1961年2月底麦克米伦正式批准了核打击中国的计划。

这才有了蒙巴顿与费尔特见面,请美国与英国一起核打击中国的一幕。

英国的垂死挣扎

从1958年到1962年,英国运送了好几枚原子弹到新加坡。它之所以大费周章的阻止中国收复香港,有很多原因。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期间,英国的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其野心也在不断膨胀。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国土面积高达1921万多平方公里,横跨美洲、太平洋等地区。

英国人将西班牙视作榜样和目标,立志成为下一个日不落帝国。

为此,英国一边积极发展工业,研究制造武器,一边疯狂对外扩张,到处欺凌弱小,建立殖民地,搜刮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供自己的发展。

其中,中国也在英国的侵略名单上。英国用鸦片一步步打开了清朝封闭的国门,获得了大量真金白银、通商口岸特权的同时,强行侵占了中国香港,将其变为英国众多的殖民地之一。

经过“不断努力”,英国实现了愿望,成了全球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管辖面积超过了西班牙帝国,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常言道“盛极必衰”,用来形容英国非常恰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扩张到达极限,却在二战后失去了大片殖民地。

但该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战后的重点放在恢复本国发展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殖民地的死活。

而殖民地的人们饱受英国的剥削和压迫,如今有机会反抗,肯定会想办法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再加上全球掀起民族主义热潮,各殖民地的人们纷纷起义。英国无暇顾及,等它喘过气来时,手里的殖民地屈指可数,大英帝国逐渐衰落。

历史证明,抢夺来的东西终究不属于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失去它们。

英国这个老牌帝国已经衰落,可英国人不愿意承认“残酷的事实”,也不甘心。于是,他们的垂死挣扎。

时过境迁,香港这块殖民地成了英国辉煌的最后象征,也是英国对付中国共产党的最后远东堡垒。英国拼命抓住它,企图阻止中国收复此地。

英国之所以不愿放弃香港,除了自尊心作祟之外,还有原因。

香港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背靠中国大陆,若英国一直占据此地,将有利于英国以香港为跳板,来达到自己的一些政治目的。

英国在香港有驻军,相当于在大陆的脖子上加了一把刀,进而威逼北京政府。

同时,香港地处欧亚大陆、太平洋的交汇处,方便通往世界各地。它因港阔水深,被誉为是“全球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英国当初正是看中了香港的地理位置,才会不择手段地侵占它。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香港前后吸引了大量外资外企,转口贸易发达。

1950年后,香港开始向工业化转型。此后的几十年里,香港经济飞速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只不过,香港赚的钱全部进入了英国政府的口袋里。简单来说,香港是英国的钱袋子。

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曾表示: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前,英国每年从这里拿走了上千亿。

由此可见,英国人不会轻易放手,让到手的鸭子飞走了。并且,英国也需要这笔钱来帮助恢复本国的经济等领域。

综上所述,英国在五六十年代一点儿也不想把香港还给中国。

为此,英国忙得亦乐乎,自以为核讹诈中国会发挥奇效,帮助自己“守住”香港,没想到忙活了半天,什么用也没有。

竹篮打水一场空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英国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更没想到中国会研制出来原子弹。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用原子弹恫吓中国,使得毛主席等领导人改变了对原子弹的看法。

毛主席

原本他觉得“原子弹只是美帝国主义用来恐吓人的纸老虎”,随着各国争相研发原子弹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他意识到了该武器的重要性。

毛主席认为出于自保,中国十分有必要拥有原子弹,从而不受其他国家的威胁和欺负。

于是在1954年10月国庆期间,他与前来参加庆典的赫鲁晓夫会晤时,商量了研制原子弹一事,希望苏方能提供一些帮助。

然而,赫鲁晓夫找借口婉拒了。因为中国有了原子弹,实力会进一步增强,苏联更加不好控制中国,这是苏联不想看到的。

苏方的拒绝,没有打消毛主席的念头。尤其是1955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机”中,艾森豪威尔再次叫嚣着要核打击中国,坚定了毛主席要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核心。

艾森豪威尔

海外的爱国青年、科学家,得知祖国要研发两弹,放弃优厚待遇,不顾一切地回到中国,秘密投身到核事业中,扎根荒野。

期间,他们在相当艰苦的环境里工作、生活,从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不能和家人联系,对妻儿的思念被为国效力的信念冲散,甘愿舍小家为大家。

面对苏联专家带走所有资料和实验数据的绝境,一切从零开始,邓稼先、钱学森等人没有放弃。

也就是说,英国企图核讹诈中国时,我国正在加速研发原子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所有人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出现“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有了原子弹。

虽说当时我国拥有的原子弹数量有限,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还傲慢的向周总理炫耀“美国拥有的原子弹数量可以摧毁地球几十次”,企图警告和威慑中国。

尼克松访华

但是就像周总理回答“与美国比起来,中国就没那么厉害了,中国拥有的原子弹数量只能摧毁地球一遍”,地球只有一个,摧毁一次便没了,再摧毁多次也没了作用和意义一样。

中国的原子弹数量有多少不重要,只要能反击对手,令它不敢贸然进犯即可。

中国有了原子弹是迫使英国放弃核打击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国际形势也不会允许英国发动核战争。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自二战结束以后,为了争夺世界老大的位置明争暗斗,大搞军备竞赛,相互打压和牵制。

1959年,美国想进一步威胁苏联,在土耳其、意大利部署了中程导弹。

炮口都对准自家门口了,以苏联人的暴脾气,当然不能忍,1962年反手在距离美国本土较近的古巴部署导弹,以此反击美国。

双方谁也不肯退让,一时间,全世界被核战争的阴影笼罩着。

英国扬言要核打击中国,可等到核战争一触即发时,瞬间怂了。“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麦克米伦吓得赶紧飞到美国,劝说美方不要冲动。

同时,他也给赫鲁晓夫写信,让其保持冷静。由此可见,英国不过是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罢了。

仅持续了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影响却很大,给所有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所以,全世界反对核战争的情绪高涨。

英国可没有胆子与全世界为敌,在这个时候发动核战争,沦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无奈之下”,英方只能暂缓计划,等反核战浪潮慢慢平息后再做打算。

令英国人意外的是,等来了中国研发出原子弹的消息。至此,英国核威胁中国的阴谋彻底化为泡影。

如果英方要一意孤行,坚持核讹诈我国,势必会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

后来,中英双方多次谈判,英国人企图不归还香港的美梦最终破碎。1997年7月1日,时隔数十年,我国收复了香港。

在那个风云变幻、四面楚歌的年代,中国数次遭到核讹诈。先辈们深知强国必先强军,军事力量强大才能不被他国欺凌和威胁,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持不懈和贡献,才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難怪特朗普急著訪華,美軍噩耗:中方一招讓美軍最新戰機有大麻煩了

据美媒报道,在中美结束第四轮贸易谈判后,川普要求其团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访华之旅上来。而之所以川普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原因之一是五角大楼又向他报告了一个噩耗:F-35战机升级到Block 4最新改进型的努力被迫“全面延迟”,何时能完成则未定。美媒航空航天杂志称,F-35制造商洛马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遭受东大关键矿物管制”。 五角大楼向白宫报称,生产一架最新的F-35 Block 4型战机需要约900磅(超408公斤)关键矿物,其中主要是稀土,而洛马公司的库存已无法供应大规模生产。鉴于经过此前几轮贸易谈判结束后,东大恢复的是民用稀土对美审批出口,五角大楼“强烈建议”川普亲自和东大方面谈妥恢复军用级别稀土供应的问题。 有美媒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防务新闻就发文称,洛马公司的F-35 Block 4升级计划核心之一是换装AN/APG-85氮化镓雷达,恰恰是这方面会受制于稀土材料短缺问题,导致雷达元件生产停滞。五角大楼原计划通过雷达升级促进F-35战机航电系统的全面升级,以保持对歼-20、歼-35战机的(技术优势),但现在“最关键的一环”被东大卡住了。 此外,F-35 Block 4还将升级电子战系统和无人僚机指挥控制系统,这方面倒是主要基于软件升级来达成,不受稀土供应问题的限制。但是接受美媒采访的专家均强调,机载雷达是战斗机的大脑,如果不能完成升级,其他子系统的升级则无从谈起。 分析还指出,实际上经过对九三阅兵的分析评估,五角大楼认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在“相当部分的领域”已不再领先,甚至少数领域处于落后之中。因此让美国唯一在产的五代机F-35尽快、全面达到Block 4水平,成为保持美军在全球空中优势的重中之重。当然,川普能否尽快实现访华,又能否在与东大的会谈中解决军用稀土供应问题,就不是五角大楼能够左右的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4 hours ago

4個國家全亂了,美媒報道:歐洲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欧洲大陆正在走向全面失控!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因为欧洲三大主要强国英法德最近都出现了剧烈动荡,欧洲局势愈发紧张。 先说德国,自从今年大选结束之后,德国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选择党异军突起支持率遥遥领先,可老牌政党也不甘落后,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按照计划,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9月14日进行地方选举,而选择党的7名候选人呼声很高,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基本就是选择党胜券在握了。 然而,就在临近选举的前几天,这7名候选人竟然全部离世了。 警方调查给出的结论是5人病逝、1人自然死亡,还有1人是自杀。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还公示了这5名候选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可问题是即便这5人真的是病逝的,那另外1个自杀的又该如何解释呢? 警方没有给出答案。 这下,不仅是选择党高层坐不住了,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议论纷纷,不少德国媒体更是指向了阴谋论。 因为随着这7名候选人的死亡,北威州的选举选择党顿时没了优势,而这对左翼政党来说显然是一大利好。 为此,德国多地爆发抗议游行,纷纷要求警方给出真相。 紧接着,英国也乱了,就在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规模超10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而且还不止一个群体。 其中,人数占主要的群体是来反对移民的,他们呼吁更换政府、解散议会,必须确保英国本土民众的权利,此前,不少移民被英国政府安置在了酒店里,并且免费提供生活所需。 要知道不少英国普通民众的工资也就堪堪够吃饭的,现在纳的税还要帮忙养着这些移民,英国民众的怒火可想而知。 而另一波则是反对种族主义的,要求政府严惩种族歧视,必须给黑人和穆斯林民众应有的权利。…

4 hours ago

中國不給稀土,美議員連出3招:再不拿來,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6 hours ago

內塔尼亞胡剛警告完中國,就收到了壞消息,中國的鐵桿兄弟露頭了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6 hours ago

以色列憑什麽這麽狂?這三張王牌撐起它永遠不敗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9 hours ago

紅旗22亮了,東方導彈上了,塞爾維亞強了,美西方破防了!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

9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