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歷史

美國網友:我們幫中國他們卻總和我們作對?中國網友:臉都不要了

|九鼎鑒史

“哼,中國人就是忘恩負義,我們曾幫助他們許多次,他們卻從不感恩,反而屢屢和我們作對,這樣的中國我們怎麼能任由他們發展起來”?

這句話是2015年一位美國網友,在美版知乎上發佈的一個帖子,在當時確實爆火瞭一陣,有將近200萬的人回復帖子,有同意也有罵美國人無恥的,其中意大利和德國的網友就回復:中國向來都是禮儀之邦,如果不是惹毛瞭他們,他們是不可能亮出自己的利刃,反之,中國也不是好欺負的,想要把他們搓扁揉圓,任何時候都是不可能的。

在這裡不得不給德意兩國網友點個大大的贊,哼,美國幫助中國?什麼時候?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傢共啟動瞭6次一級戰備狀態,其中有4次都是因為美國,他們怎麼好意思說多次幫助中國的呢?

2021年,又有一位來自邁阿密的美國網友指出,美國曾三番兩次地幫助中國,但他們卻反過來處處和美國作對,美國幫助中國什麼?抗日戰爭的時候嗎

大傢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就算當時占領瞭朝鮮和中國的東北三省,仍舊無法滿足他們龐大的戰爭需要,而美國出臺的綏靖政策,直接滿足瞭日本的需求,讓日本能夠源源不斷的從美國購買戰爭所需的原材料,對中國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

侵華日軍

後來的美國為何參戰,難道不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讓他們損失太大,惱羞成怒?才停止瞭對日本原材料的供應。

再者說,如果真的想幫助中國,為何731部隊的主要負責人被美國偷偷藏瞭起來,為何不讓其受到應有的代價?說什麼幫助中國,他們不覺得臉紅嗎?

日本偷襲珍珠港

我們再接著說,我國成立後的4次一級戰備,中間都有老美的身影,美國網友又如何狡辯?

啥是國傢一級戰備狀態?一級戰備狀態隻有國傢遭遇嚴重的安全威脅時,一級戰備狀態就會立刻啟動,同時我國所有的武裝全部進入待命狀態,所有軍人都會被迅速召回現役部隊,海陸空形成一道牢固的防線,而退役軍人則是我國的第二道防線,隨時待命,彼時我國是頃全國之力來迎接敵人,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哪四次一級戰備狀態是因為美國的原因,以此讓堅信美國無辜的那些網友們看看,看看誰才是狼子野心

第一次:1950年的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內百廢待興,當時的中國就是一窮二白,要啥啥沒有的狀態,彼時如果沒有老美的參戰,我們或許不會打出這一戰,可朝鮮內戰剛剛爆發,老美就迫不及待進行武裝幹涉,並派遣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

從8月27日起,就不斷地派出戰機侵入我國領空,並利用偵察機對我國境內的目標實施轟炸和掃射,造成瞭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在10月7日越過三八線,向朝鮮的北方大肆進犯,同時向中朝邊境推進。

老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通過朝鮮戰爭一舉拿下中國的邊境位置,一步步的蠶食中國,讓中國徹底發展不起來,毛主席就是看透瞭老美的陰謀,才做出“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重大決策,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首次啟動一級戰備狀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8個月之內,志願軍同美國打瞭五場大的戰役,殲滅敵軍23萬餘人,把戰況維持在瞭三八線以內,此時黨和政府也在國內掀起瞭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行動,頓時各個階層的青壯年都被調起為國殺敵的決心,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源源不斷的有人奔赴戰場,大大的支援瞭前方作戰的戰士們。

經過兩年的艱苦鬥爭,老美終於同意談判,在談判桌上簽訂瞭停戰協議,老美為何不打?他們的武器裝備那麼先進,那是因為他們的士兵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而我們的志願軍為瞭自己的國傢,為瞭百姓不再受欺負,他們不能後退,隻有把聯合國軍打回去,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國傢,我們的志願軍沒有退路可走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中國志願軍以弱勝強,在異國他鄉,沒有糧食,沒有棉衣的狀態下,他們冒著嚴寒,浴血奮戰,無論是上甘嶺戰役還是長津湖戰役,都讓我們看到瞭志願軍為瞭保護國傢所做出的犧牲和受過的苦難,在這裡問一下美國的網友,如果不是你們,我們的志願軍有必要在異國他鄉受罪嗎?

冰雕連

第二次:1958年炮擊金門

蔣介石自從敗退臺灣之後,就一直沒有停下自己想要“反攻大陸”的決心,然而他自己卻沒有那個實力,於是隻能聯合老美一起向中國施壓,以金門、馬祖為跳板,並在外島的前線部署瞭近三分之一的精英部隊,對沿海大陸地區進行騷擾和破壞行動,

更加讓人不能接受的是蔣介石和老美在1954年12月,私自簽訂瞭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這個條約一旦成立,那麼美國再進入臺海就有瞭光明正大的理由,我們是沒有辦法阻攔的。

老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此分裂中國,想要制造“兩個中國”的事實,對此,毛主席直接發出聲明,這個條約我們不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時候都屬於內政,美國想要幹預,是不可能的事情。

炮擊金門的最終導火索在於1958年7月份,伊拉克國內爆發戰爭,美英帝國分別出兵約旦、黎巴嫩,中東風起雲湧,此時美國依然不願意放棄在遠東的利益,煽動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時機到瞭,並派出美國軍艦在臺海巡邏,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宣佈“全線進入緊接戒備狀態”,臺海局勢升級。

蔣介石

毛主席看著蔣介石絲毫不知悔改的模樣,直接決定炮擊金門,給他一個顏色看看,毛主席在8月17日的北戴河會議上,作出全國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炮擊金門的決定

8月23日17點30分,炮擊金門開始,無數門火炮齊發,猛烈轟擊國民黨軍控制的金門,黑暗的天空都被在炮火下亮如白晝,並同時開啟宣傳攻勢,不斷播放解放臺灣的口號,短短三天時間,30萬發炮彈傾瀉金門,國民黨兵死傷3.6萬人左右,徹底封鎖瞭金門的補給線,讓金門成瞭一座孤島,國軍不願坐以待斃,隻能向美軍尋求幫助。

老美雖然想分裂中國與蔣介石的關系,但並不想自己參與進去,可他知道如果不幫,自己的目的也達不到,於是在9月7日,美軍隻能派出一支護航編隊,由6支驅逐艦組成,把國民黨的運輸船和軍艦圍在中間,浩浩蕩蕩的向金門而去,對此毛主席提出“隻打蔣艦,不打美艦”的命令。

解放軍對蔣艦炮火轟炸時,美軍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在一開始就落荒而逃,絲毫沒有保護蔣艦的行為,這種行為把國軍氣得夠嗆,而這就是毛主席故意設的計,因為他太瞭解美國人是什麼樣的人。

毛主席

之後毛主席提出瞭“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給蔣介石緩和的空間,10月6日,中國政府發表瞭《告臺灣同胞書》,從這天開始,以7日為期,你們可以隨意補給運輸,但前提條件是不允許有美軍軍艦。

毛主席提出中國人的事就該自己解決,孩子不懂事是由傢長管教,而不是外人,任何時候世界上都隻有一個中國,任何人任何國傢都不能改變。

第三次: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戰

從1973年開始,南越軍艦就不斷地在西沙海域驅逐和抓捕中國漁民,到瞭1974年1月17日,南越艦隊更是毫無顧忌,接連在甘泉島和金銀島打死中國漁民和民兵,攻擊中國巡邏艦,對此我國發出嚴厲警告,但是南越對此並不放在眼裡,因為他們背後有老美的支持,對此我國啟動一級戰備狀態。

19日,南越派出4艘軍艦,總噸位在6000噸,火炮約50門,侵略我國的永樂群島,對於南越的挑釁,我國忍無可忍,保衛領土主權,打擊南越勢在必行,我國雖然也有4艘軍艦,但是噸位才1600噸,火炮更不要說,不僅小還少,唯一的優點就是靈活,然而就算如此,我國也必須反擊。

南越依靠的是啥呢?還不是仗著自己擁有美國先進的軍艦和武器,再加上美國的駐軍和顧問指導,才絲毫不把中國看在眼裡,太過於自信的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我國會在這場實力不對等的海戰中勝利,雙方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膠著多時,西沙海戰正式爆發

海戰中,我國的海軍將士們敢打敢拼,為瞭保護國傢,保持著和敵軍同歸於盡的念頭,好在我軍不會一味地硬碰硬,在發現敵人的雖然射程遠,但是近戰卻有很大的盲區,於是冒著槍林彈雨一步步的靠近敵人的戰艦,在到達理想位置後,用輕機槍、手榴彈和軍艦的炮彈一起向南越艦隊狂瀉而去。

他們想反擊,但是面對幾乎緊貼自己的中國艦隊卻毫無辦法,打出的炮彈全部掉入海裡,害怕之餘,他們隻能不斷地後撤,但我軍怎麼可能任由他們撤退,用炮彈等擊沉瞭南越的一艘護衛艦,另外3艘護衛艦則被擊傷,整隻艦艇上都是炮彈、手榴彈打下的痕跡,留下100多人的屍體,落荒而逃。

1月20日,南海艦隊發起瞭收復西沙三島的登陸作戰,在海陸空三軍默契的配合下,我軍順利登上珊瑚島、甘泉島和金銀島三島,此時南越士兵已經被我軍打的沒有絲毫反擊的能力,士氣低迷,10分鐘之內直接繳械投降。

短短兩天的時間,西沙群島就結束瞭戰爭,中國以一艘艦艇受傷,兩艘輕傷,犧牲18名戰士的代價,擊沉瞭南越的一艘艦艇,三艘輕傷,俘虜49名,擊斃100多名敵軍,收復瞭西沙三島,這場海戰時間雖短,但是意義卻是無法替代的。

這場戰役後,我國牢牢控制住瞭永樂島核心水域的永樂環礁,也是我國海軍首次正式在國際戰場上亮相,不僅積累瞭寶貴的海上作戰經驗,奠定瞭中國在南海的地位,還粉碎瞭某些國傢的狼子野心。

第四次:1996年的臺海危機

不用太過於細致的介紹,大傢就知道誰是背後的幫兇,1995年5月,臺灣領導人李登輝以私人的名義拜訪美國後,就不斷的在美國宣揚“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等言論,老美對此喜聞樂見,還派出瞭兩個航母戰鬥群來為其站臺,我國為瞭給臺灣一個警告,直接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海陸空三軍軍演。

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並發射瞭6枚東風15導彈,準確地擊中瞭位於高雄、基隆外海的目標,雖然當時我國的實力和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也讓美國看到瞭我國的捍衛領土的決心,為此美國隻能暫時放棄自己的野心,臺海危機宣告結束。

看看,這4次一級戰備哪一次沒有老美的參與,哪一次不是因為老美才爆發的戰爭,你們怎麼好意思說老美是幫助中國的呢?誰給你們的臉和自信呢?

我們中國不是誰都能欺負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侵犯,任誰想要挑釁我國的權威,都要問問我們的軍人同不同意,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不是空談,任何時候都被放在第一位。

點擊真相 The Truth Journal

Recent Posts

叫囂讓莫斯科從地圖消失,比利時防長硬剛普京,下一秒光速打臉!

比利时国防部长特奥·弗兰肯在10月2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不认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战斧”导弹会引发俄罗斯与北约的全面冲突。 如果俄罗斯胆敢对“北约心脏”布鲁塞尔发动导弹攻击,会招致毁灭性的反击,北约可以“把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 这话不可谓气势十足。只是,这话说完还没过几天,就被光速打脸。 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30日报道,弗兰肯在社交媒体发帖,专门解释了自己的这一言论,称比利时无意主动挑起战争。 他强调,北约的原则始终是防御性的,而他使用“从地图上抹去”这一说法,仅是指北约集体可能作出的回应行动,并非比利时单方面的行为。 为何仅仅几天的时间他的前后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这背后究竟是真的认怂害怕了?还是另有所图? 弗兰肯的惊人言论并非一时兴起,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他将场景设定在一个极端的假设之上:如果俄罗斯的导弹胆敢袭击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这番表态的直接背景,则是围绕着是否向乌克兰提供具备攻击性的“战斧”导弹这一敏感话题。 他放话要“将莫斯科从地图上抹去”,但这句狠话并非出自比利时自身的军事实力。弗兰肯很快强调,这指的是整个北约的毁灭性集体反击,绝非比利时的单方面行动。 他的底气,显然来源于背后强大的军事联盟,尤其是作为联盟核心的美国。弗兰肯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即便特朗普重返白宫,他也对美国的协防承诺抱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这位防长在抛出如此激进言论的同时,私下却似乎相当乐观。他坚信,即便向乌克兰输送攻击性武器,此举也并不会直接点燃与俄罗斯的全面战争。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言语赌博,赌注就是他对大国伙伴的信任以及对局势升级风险的特定判断。 而俄罗斯的回应则层次分明,既有官方的外交抗议,也有个人化的致命威胁。俄罗斯驻比利时使馆率先发难,怒斥弗兰肯的言论“荒谬且脱离现实”,俄副外长格鲁什科则批评其言论迎合了西欧盛行的“军事狂热”氛围。这些表态意在抢占道德高地,将对方塑造成好战分子。 真正让局势骤然紧张的,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入场。他完全绕过了北约这个集体概念,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比利时这个国家本身。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具体而又恐怖。他直接搬出了俄罗斯的末日武器——“波塞冬”水下核动力航行器,并直言如果比利时沦为攻击俄罗斯的“试验场”,那么这个国家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这是一种典型的“镜像威慑”,将对方宽泛的联盟威胁,转化为一个针对小国的、不成比例的核毁灭场景,其威慑效果被瞬间放大。无独有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提到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成功试射,并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此后,大家都安静了。” 风波闹大后,弗兰肯在10月30日迅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澄清。他明确表示比利时无意挑起战争,并反复强调北约不与俄罗斯交战,也无意卷入冲突。此举显然是为了给这口沸腾的锅降降温。…

48 minutes ago

特朗普的最大對手出現,不是中國,更不是俄羅斯

日前,在提到中国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可谓是一语惊人,他称:“中美关系从未如此良好过。” 前些天,赫格塞斯还在日本大谈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这才过去几天,在他眼里中美关系就这么好了?毫无疑问,赫格塞斯是在胡说。而他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以及特朗普政府的骨干成员们都意识到,特朗普现在最大的对手已经出现了,不是中国,当然更不是俄罗斯,而是:奥巴马等民主党人。 是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又高调露脸了。在日前的两场州长选战造势集会上,奥巴马高调现身,为民主党官员站台。当着众人的面,奥巴马称:“美国正处于一个相当黑暗的时刻,这届总统每天都无法无天、鲁莽、刻薄、荒唐至极!”奥巴马的话,得到了台下民众的支持。 在过去数月时间里,民主党一直在蛰伏,奥巴马也一直在忍气吞声。既然如此,他为何现在突然站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民主党已经准备好了对付特朗普政府的3个杀手锏。 第一个杀手锏,就是美国政府的停摆期已经超过了30天。由于政府停摆,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援助计划就无法进行下去。多家美国媒体称:已经有超过4000多万美国民众失去了食物保障。这样的政府危机,成为了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政府的杀手锏之一。 第二个杀手锏,就是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失利。由于特朗普对中国一退再退,民主党官员便不断宣传:他已经对中国妥协,他输给了中国。这样的宣传,无疑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一降再降。 第三个杀手锏,就是俄乌战争问题。不能在24小时、1个月、半年结束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最大耻辱。利用这一点,民主党大可狠狠地攻击他。 以上3个杀手锏,让特朗普现在成为了一个靶子,遭到民主党不断调侃和攻击。他们的目的是:不让特朗普干完这个任期,让他早点滚下台,不然再任由他折腾下去,美国可能就没有大好未来了。不过,特朗普这种人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认怂的。数小时前,特朗普已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正式对民主党下了“挑战书”,他称美国现在处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要求所有同仁都站出来跟民主党战斗到底。与此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胜利也很有信心。 综上,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特朗普现在在国内的压力,明显大于外部压力。正因如此,他才需要尽快结束跟中国的贸易战,跟中国暂时先缓和关系。客观上来看,他这么做是明智的。不过,对此,我们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对华鹰派不断怂恿特朗普。毕竟,眼下特朗普对中国的退让,已经让美国对华鹰派相当愤怒了,他们不会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更多情况,让我们持续关注。

52 minutes ago

伊朗秘密從中國進口導彈燃料?被以色列盯上,衛星監控一清二楚

一场停火协议背后,藏着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的秘密, 2025年6月,当以色列不得不接受停火时,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他们低头的原因。 现在,西方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伊朗正在从中国大量进口一种"敏感化学品", 以色列媒体直接放话:下次动手的借口找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枚导弹改变的战争 2025年6月18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了一枚名叫"法塔赫-1"的高超音速导弹。 这玩意儿射程1400公里,终端速度能达到13到15马赫,弹头上还装了个球形发动机,喷嘴能360度转,飞行轨迹根本预测不了。 结果呢?美国和以色列吹嘘了好几年的反导系统,愣是没拦住。伊朗革命卫队当晚就发了声明,语气相当自信:"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以色列的领空,那里的居民在伊朗的导弹袭击面前已经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6月19日,伊朗又公开了"霍拉姆沙赫尔-4"弹道导弹,被认为是他们破坏力最强的家伙。6月22日第二十轮打击时,伊朗一口气发射了40枚导弹,包括这款"霍拉姆沙赫尔-4"和"城堡破坏者",直接瞄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等多个目标。 美东时间6月23日晚上6点02分,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停火,还给这场冲突起了个名字叫"十二日战争"。停火机制挺有意思:第一阶段12小时伊朗先停火,第二阶段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战争正式结束。 就在停火后没几个月,欧洲情报机构盯上了几艘伊朗货船,根据卫星照片显示,9月底到10月初,至少有两批货轮从中国出发,一批从珠海港起航,另一批从长江沿岸的港口出发,船上装着2000多吨高氯酸钠。 这些船的行为特别反常。正常货船都会开着定位系统,方便港口调度和海事监管。但这几艘船一到公海就把定位系统关了,航行路线还反复绕弯,明显在躲监控。 高氯酸钠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NaClO4,能溶于水和乙醇,480度高温下会分解。平时的用途挺广泛,可以制造高氯酸和其他高氯酸盐,也能用来制造炸药,还能当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这玩意儿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高氯酸铵——这可是弹道导弹固体推进剂里的核心氧化剂。 用化学术语说,就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高氯酸钠能轻松转化成高氯酸铵。所以它虽然被列入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但国际制裁清单上却没明确禁止运输。…

56 minutes ago

日本機場突然亂作一團,一架F-35從天而降,這次出醜的不是美軍

在8月12日清晨,国际航空安全数据库和多家全球军事观察机构的实时推送,让日本鹿儿岛机场的突发事件迅速成为全球舆论焦点。 英国皇家海军F-35B战斗机在联合演习期间紧急降落,机场短暂关闭,未有伤亡,却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根据美国国防部度装备运行报告,F-35系列战机的全球平均任务完成率仅为52.1%,远低于65%的战备目标。此数字背后,折射出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高端武备运维领域暴露出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F-35B再成焦点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此刻正与日本、美国在西太平洋展开高强度联合演练。英军F-35B从“威尔士亲王”号起飞,本打算在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上完成舰载机起降演示,却意外发生技术故障,最终被迫在鹿儿岛机场实施紧急降落。机场被临时管制,数十架次民航航班延误或转降,舆论一片哗然。 英国国防部对此发布简要通报,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调查已展开。事实上,这并非英军F-35B首次在海外“掉链子”。就在一年多前,英军另架F-35B在印度因突发机械故障紧急迫降,滞留数月才由专机“抢救”回国。短短时间内,英国F-35B接连出现重大运行事故,令其舰载机部队的战备能力和维护体系饱受质疑。 英国战略雄心与现实的落差 “女王级”航母被英国视为21世纪皇家海军复兴的标志。理论上,每艘航母可搭载36架F-35B,构建完整的海空打击体系。然而,受限于国防预算和采购成本,英国自有F-35B数量长期徘徊在个位数。皇家海军不得不向美军租借部分舰载机以“凑数”,以维持表面上的“航母打击群”形象。 F-35B以其强大的隐身性能、短距/垂直起降能力,被誉为第五代舰载机的“黄金标准”。但英国在运用、维护、保障和成本控制等环节遭遇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美国《防务新闻》上半年调查显示,F-35B单次飞行小时成本高达4.5万美元,相关维护体系庞大复杂,对人员素质和零备件供应要求极高。英军在亚太“秀肌肉”过程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多重成本压力和舰载机频发故障,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日本的“航母梦”与F-35B的现实考验 日本引进F-35B的决心堪称亚洲最坚定。日本政府早在2017年即启动“出云”级准航母改装工程,明确提出打造具备固定翼舰载机投送能力的“远洋力量”。8月,首批F-35B正式进驻日本本土基地,日本媒体高调宣称“战后80年来首次拥有舰载机”,标志着自卫队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 日本自卫队现役F-15J、F-2等主力战机普遍服役年限较长,性能已落后于区域内新一代战斗机。F-35B不仅具备较强的隐身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其STOVL特性为“出云”级等改装航母量身定制。日本对F-35B寄予厚望,既希望借此缩小与中美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也以此突破战后“专守防卫”框架,迈向“正常军事大国”目标。 但F-35B的高维护难度和高运维成本同样考验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后勤保障能力。日本政府多次公开承诺,将依靠本土先进制造业和与美军紧密协作,提升F-35B的维护效率和出勤率。日本防卫装备厅最新数据显示,F-35系列引进后,相关本地配套企业数量翻番,部分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生产,后勤体系正加速完善。 F-35B全球运维短板 国际防务分析机构RAND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F-35系列自服役以来,系统性维护难题和高成本困扰始终未解。美国空军F-35A平均任务能力率仅为51.5%,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和F-35C同样未能达到预期出勤标准。即便是F-35B的“出生地”——美国本土空军基地,也难以实现全天候高频次部署。…

1 hour ago

美軍不淡定了,墜機並非燃油問題!三大疑點湧現,一條指向解放軍

10月26日,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接连发生两起坠机事故——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半小时内相继坠海,机上5名人员全部获救,但两架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军机构成美军最高等级的A级事故。 事发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迅速表态,猜测“可能是燃油质量不好”。然而,后续调查结果显示,两架坠毁战机使用的燃油与其他正常飞行的舰载机来源相同,且实验室经过三天检测未发现燃油质量问题。这一结论让美军陷入更深的困惑,也让三大疑点浮出水面。 首先,“尼米兹”号航母已服役50年,老旧的装备状态成为安全隐患。这艘1975年投入使用的航母原计划在此次南海任务结束后回国拆解,本次航行实为“谢幕之旅”。早在2022年,该航母就因储水仓泄漏问题中断训练紧急返港。其燃油系统同样隐患重重:2021年美军内部报告披露部分燃油舱存在锈蚀渗漏,输油管道因材质老化出现多处裂缝;2022年甚至发生过航空燃油污染淡水舱的严重事故,导致数千名舰员连续三天断水。在南海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中,海水湿气可能渗入油箱,盐雾会腐蚀管道产生铁锈,这些污染物对飞机发动机具有致命威胁。 其次,航母人员长期超负荷部署带来的身心疲惫不容忽视。“尼米兹”号今年3月离港后,先在中东地区执行了近半年高强度战备任务,随后马不停蹄转赴南海。截至事发时,这次海外部署已持续7个月,远超美军航母人员6个月的常规极限。与此同时,美军还面临高水平士兵流失严重、新兵训练时长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更严峻的是,近期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军费发放延迟,部分军人家庭不得不依靠贷款和救济站度日。在这种状态下,官兵执行任务时难免出现疏忽,连起飞降落等常规操作都可能遗漏关键步骤。 第三,该海域不仅水文条件复杂,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还会加速装备腐蚀。然而,美军仍坚持在此保持高强度存在,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其全球战略与后勤保障能力之间的脱节。历史上美军就曾多次因燃料污染导致事故:2019年有内部警告称受污染燃料会引发故障;2022年F-35坠海调查中也发现燃油系统存在杂质。虽然美军有严格的燃油检测流程,但在远离本土的南海,这些程序很容易因补给线过长而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在事发后迅速表态,称“如果美方提出需求,中方愿提供协助”。这一姿态与美军急于寻找解释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的“燃油说”虽一度引发关注,但最终被调查结果否定。 美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边是“尼米兹”号这样的老旧平台已接近物理极限,另一边是“福特”级新航母问题频发——其电磁弹射器在747次试验中出现10次严重故障,连F-35C都无法安全起降;11部弹药升降机中仅有2部能正常使用。这种青黄不接的困境,与官兵疲惫、后勤薄弱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南海魔咒”。

1 hour ago

中方批評菲方挑釁後,菲軍前高官:中國越反對,越證明我們做得對

为了获得域外势力的支持,菲律宾已经不满足在南海兴风作浪,竟开始将目光伸向风险更高的台海。10月30日至31日,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组织“联合巡航”,对此,中国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提出强烈反对,指出菲方举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而中方的强烈反对,竟被菲律宾军方错误解读成完全相反的意思。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被大陆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萧美琴,在10月31号接见了窜访的菲律宾参议员潘吉里纳。萧美琴扬言要同菲律宾“携手合作应对挑战”。 与此同时,菲律宾开始在距离台湾岛以南不足200公里的巴坦岛上,部署了一座前沿基地。由于该基地是菲律宾军方2025年在该地区建设的最大规模项目,再加上其突前位置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因此受到了美军的高度重视,而菲律宾军方也借机在巴坦岛举办了多场军演。觉得自己“支棱”起来的菲律宾,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拉仇恨。菲律宾海军前副司令罗梅尔·翁在面对路透社时大放厥词,称“菲军应该有能力阻止中国控制巴士海峡”,并叫嚣“若中方觉得不喜欢,那就意味着菲律宾做对了”。 而菲律宾武装部队前参谋长马努埃尔·鲍蒂斯塔更是毫不掩饰插手台海的野心,妄称“除非菲律宾北部被控制,否则大陆统一行动几乎无法成功”。不得不说,菲律宾摆出的这幅“上保马六甲万无一失、下护台海永续和平”的嚣张嘴脸,确实是西方媒体最乐见的新闻素材。但任凭菲律宾口吐莲花,终归还是要回归现实。马科斯之所以死咬中国不放,除了配合美国的遏制中国战略之外,更多还是希望借助此举来换取美国对自己的政治支持。 从实力角度看,菲律宾没有任何理由以及可能性,对中国的统一大业构成任何实质性的阻碍,这不是光靠几座军事基地,或者一两套拦截导弹就能弥补的差距。但马科斯在“挑战中国”这件事上依旧是执迷不悟甚至是变本加厉,并不是他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他目前所处的国内政治环境,已经严峻到必须拉拢外部势力来直接支持自己才能坐稳位置。一方面,马科斯和杜特尔特家族全面交恶,这使得菲律宾政坛迅速形成一股“反马科斯”势力。 另一方面,菲律宾经济持续恶化,而贪腐问题又层出不穷,一些恶性事件的背后甚至还有总统亲信参与的迹象。众多负面因素的相互叠加,使得马科斯从政坛到民间都饱受抨击。而美国作为菲律宾的前宗主国,拥有其他西方国家都不具备的影响力,这就使得马科斯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美国身上,再加上菲律宾是美国第一岛链中的关键节点,中美博弈又进入到了深水区,马科斯在对华事务上展现出激进作风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那中国就只能坐视对方无休止的挑衅吗?当然不是。自从我国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我海空部队在该地区的巡航力度持续增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和过去没有区别。可实际上,我们是反过来利用菲律宾勾结外部力量升级局势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对方越是得寸进尺,我们的反制就越顺理成章。 若菲律宾胆敢主动撞进台海,我方动手的理由就更加充分,最重要的是台湾问题乃中国内政,我方无论如何反击,都不会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反而会促使东盟孤立菲律宾来保全自身。届时,菲律宾就将体会到“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的真正含义了。

1 hou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