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中国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海陆空全是中国造,高端化趋势明显
同时,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份额也正逐年提高,2020年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武器销售额进入全球前100的军工企业当中,中国有5家企业入列,全年全球武器销售额为670亿美元,占全球武器销售总额的13%,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则有41家军工企业武器销售额进入前一百,,总全年武器销售额达到了2860亿美元,占全球武器销售总额的54%,位居全球第一。而俄罗斯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份额逐年萎缩,同年共有9家军火商的武器销售额进入前100,全年全球武器销售额为265亿美元,战全球武器销售额的5%。
而在五年前的2015年中国武器销售额仅有6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左右,位居主要武器出口国的第五位。同一年,俄罗斯的武器销售额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11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武器出口额经过5年的努力翻了10倍,市场占比则翻了2倍多,俄罗斯的出口额虽然也翻了2.4倍,但市场份额却进一步萎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在武器装备的出口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武器装备出口份额再次恢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受制于两伊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和中美蜜月期的影响,我国一度成为世界第四武器装备出口国,占世界军火市场份额的12%以上,69式主战坦克出口3000多辆,歼7战斗机出口超过200架,轰6D、东风3弹道导弹、军舰和其它武器装备相继出口,使得中国在整个80年代从军火市场中赚取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然而,在当时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所取得的市场份额只是暂时的。进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中美关系、国际形势的变化,海湾战争的影响,以及中国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武器装备进入到90年代后开始走下坡路。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中国武器装备的整体性能相较于80年代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加上海湾战争中被大量摧残,给中国武器装备留下了低端,粗制滥造,性能落后的形象,市场份额逐步被压缩到2%以内,往日的辉煌不复存在。而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国防工业实力的整体进步,向国际市场推出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才有所改善。时至今日,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份额终于得到了恢复,并逐步走向高端市场,脱掉低端帽子的形象。
那么在中国数十年的武器装备出口中,哪些国家采购的中国装备最多呢?前两名都有谁呢?
在中国武器装备的进口国当中,巴基斯坦无疑是所占份额最大的,同时也是率先采购中国尖端装备的国家。
空军方面:自1965年12月,中国向巴基斯坦空军提供首批12架歼6战斗机以来,巴基斯坦前后一共从中国获得援助或购买歼6战斗机253架、歼7系列战斗机186架、强5攻击机大约100架、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战斗机近200架、歼10C战斗机24架。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空军还从中国购买了4架ZDK-03预警机,一定数量的彩虹系列无人机、运12运输机和防空导弹系统等等。
特别是24架歼10C战斗机的采购,意味着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机型不再主要以美制F16“战隼”战斗机为主,未来中国的歼10C战斗机也有望逐步实现对F16“战隼”战斗机的全面替换。届时,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机型全部由中国提供,并实现各种中国提供的机型、防空导弹系统、雷达网、预警机和无人机的互联互通,提高作战效率和整体作战能力。
陆军方面:除了空军以外,巴基斯坦陆军长期以来也一直都是中国陆军装备的第一海外用户。在巴基斯坦陆军装备的坦克当中,一共包含有“哈利德”主战坦克300辆、“哈利德 I”主战坦克50辆、T-80UD主战坦克315辆、艾-扎拉主战坦克500辆、69式坦克400辆、85-IIAP主战坦克268辆、59式中型坦克600辆、以及一定数量的VT4主战坦克,总数超过2500辆。
其中“哈利德”主战坦克是以中国出口的MBT-2000主战坦克(VT-1)与乌克兰的6TD-2型895千瓦发动机和英、法、德等国装备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嫁接的产品,底子是MBT-2000主战坦克的,但心脏、火控系统和防御系统等则又来自系统国家;T-80UD主战坦克则从乌克兰采购;艾-扎拉主战坦克则是在中国59式坦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重新设计的一款主战坦克;69式、85-IIAP式、59式、VT4等全部从中国进口,除此之外,巴基斯坦陆军还从中国引进了200余门SH-15型卡车炮、AR-1型火箭炮、装甲车、反坦克导弹、肩扛式防空导弹等武器装备。
海军方面:相对于陆军和空军而言,巴基斯坦海军的发展相对落后,也是与印度差距最大的军种。同时,在2000年以前,巴基斯坦除了从中国采购过一艘905型综合补给舰以外,对中国的其它军舰并不感冒,反而从欧美等国购买一定数量的老旧二手护卫舰。但进入到本世纪以后,随着中国海军整体实力的进步,以及巴基斯坦与欧美国家关系的摇摆不定。巴基斯坦于2005年4月与中国正式签约,决定购买4艘053H3型护卫舰的外贸版(巴基斯坦称F22P型),总花费7.5亿美元,这是巴基斯坦海军第一次耗费巨资从中国购买护卫舰。
进入到2010年以后,随着印度海军军力与巴基斯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F22P型护卫舰缺乏中远程的防空武器,在没有空军进行支援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远洋作战,且吨位、反舰、反潜和电子对抗能力比较一般,特别是来自印度海军水下作战力量的威胁日趋严峻。巴基斯坦海军意识到,F22P型护卫舰难以应对来自印度的安全。于是决定将目光投向中国大批量装备的054A型护卫舰,该舰不仅吨位更大,且具备中程防空、远程反舰和反潜作战能力。
特别是反潜作战能力较为突出,搭载有先进的声呐系统,可以实现从远到中到近的层层探测,并搭载有先进的反潜武器。在中国海军序列中长期执行远洋护航任务,其可靠性经受住了考验,完全能够满足巴基斯坦海军的作战需求。2017年6月,巴基斯坦海军与中国签订购买一艘054A/P型护卫舰的订单,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又追加了3艘054A/P的订单,总价值14亿美元。2021年11月8日,首艘出口巴基斯坦的054A/P型护卫舰正式交付,剩余3艘预计在2025年前后完成交付。除此之外,据报道称,巴基斯坦还与中国签订了购买8艘S20常规潜艇的合同,总价值50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前后全部交付。至此,巴基斯坦海军的主力在未来将由中国的F22P、054A/P型护卫舰和S20常规潜艇组成。
从以上巴基斯坦陆军、海军和空军的装备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装备主要由中国提供,且中国的武器装备正逐步在巴基斯坦军队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高端化趋势明显。同时,也使得巴基斯坦成为中国武器装备的第一采购国。
孟加拉国虽然经济落后,整体国防实力也相对较弱,但孟加拉国对中国的武器装备也同样比较钟爱,其海军、空军、陆军的主战装备大约有8成来自中国。
陆军方面;孟加拉国陆军总规模大约在26万人左右,其装备的主战装备有44辆从中国采购的MBT-2000型主战坦克、69-ⅡG主战坦克58辆、59式主战坦克174辆、85式装甲人员输送车50辆、WS-22多管火箭武器系统36套和2个团的FM-90短程防空导弹系统。除此之外,孟加拉国陆军还装备有81-1式自动步枪、红箭8反坦克导弹、QW-2和FN-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和PF-98反坦克火箭筒。
整体上,巴基斯坦陆军的主战装备,除了600多辆来自苏联等国的BTR-80轮式步兵战车、野牛轮式步兵战车、BOV-M11轻型装甲车、RN-94轻型装甲车、MT-LB装甲人员输送车、MaxxPro防地雷反伏击车和眼镜蛇Ⅱ轻型高机动车以外,其它的主战装备几乎都来自中国。
空军方面:孟加拉国空军总兵力1万,总共拥有200多架战机,在孟加拉国装备的战斗机中,前后一共从中国采购了36架F-7MB/BG/BGI战斗机、22架PT-6/6G型初级教练机、15架K-8W教练机、15架K-8W教练机。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空军还在上世纪80年代,转赠了孟加拉国空军40架歼6战斗机,不过这些飞机几乎已经退役了。未来,随着孟加拉国现役装备的逐步老化,更新迫在眉睫,而来自中国的产品依旧是不错的选择。据报道称,2017年孟加拉国空军发布了采购8架多用途作战飞机和1架预警机的招标书,而我国则提出了价值10亿美元,包含16架歼10战斗机,7架K-8W教练机,1架运-20运输机以及1架空警-200预警机的方案。
不过,关于这一报道最后似乎不了了之了,后又有传言称孟空军要从俄罗斯手中购买8架苏30战斗机,甚至还有购买欧洲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的传言,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尘埃落定。从孟加拉国的国防开支情况来看,2018年时仅有30多亿美元,有限的军费开支让孟加拉国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军购行动,像苏30、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这种价格高昂,使用成本高的高端战斗机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孟加拉国来说像JF17“枭龙”战斗机和L15高级教练机会是不错的选择。
海军方面:孟加拉国海军的人数与空军比较接近,编制人数大约在1万人左右,现装备由中国提供的舰艇包括2艘053H3型护卫舰,2艘053H2型护卫舰、4艘C13B型轻型护卫舰(056型轻型护卫舰的外贸版)、2艘035G型常规潜艇、4艘021型导弹艇,还有中国协助建造的大型导弹巡逻艇P814艇。总而言之,孟加拉国海军并不强大,且主力舰艇几乎是购买自中国,其中部分还是我国退役的二手舰艇。
从以上孟加拉国的海陆空三军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整体实力不强,但孟加拉国对中国的武器装备却较为青睐,几乎所有的主力装备都来自中国。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可以说是装备中国武器装备的两个国家,同时这两个国家在关系上也比较特殊。当然,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外,包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伊拉克和马来西亚等国也没少采购过中国的武器装备。同时,未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整体进步,我们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武器装备走向世界,卖到更多的国家手中。
核武器的杀伤力在二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若不是美国的这两枚原子弹,日本恐怕没这么快投降,战争结束后更是深受其害。也正是考虑到核武强大的威力,如今只有联合国五常合法拥有这一杀器。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后受到不少限制,尤其是军事领域,不过在美国的庇护下,其经济迅速发展,自卫队的作战能力也因此提高,随着军力的提升,日本野心也逐渐显露,此前甚至有专家分析称,一旦日本崛起,第一个攻击的目标便是美国。 就目前局势来看,美日两国似乎不可能反目成仇,但分析人员指出,双方不过是在互相利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必然会翻脸。毕竟二战的两枚原子弹的仇日本还没报。此前有人提出,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有哪些国家可以打败日本?分析人员给出答案,其中除了中美俄外,还有一个国家的名字让人大吃一惊。 中美俄作为三大强国,打败日本十分容易。日本一直都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对该国的军事实力了如指掌,加上美国的海军实力碾压该国,因此即便不是核武器,美国也能轻松战胜。除了美国外,俄罗斯作为2号强国,继承了苏联不少军事遗产,加上近年来发展出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上领先全球,就连美国动手都要三思而后行,因此想要打败日本轻而易举。而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军工体系,日本作为岛国,到时候在海上进行封锁的话,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除中美俄三国外,英国和法国也在榜单上,毕竟身为五常,基本的军事实力还是不可小觑。不过印度上榜着实出乎人们意料,要知道印度作为一个武器装备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潜力并不被大众看好,加上近年来频繁挑起冲突,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该国目前处于内忧外患当中,国内疫情迟迟无法解决,战胜日本在外界看来根本不可能。不过专家称印度军队数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果使用人海战术并且封锁印度洋,掐死日本的经济命脉,那么日本将不战而败。
中国新型无人机的发展速度,再次超出了美国方面的预期。 据美国“战区”网站10月11日报道,西方商业卫星公司公布的卫星图显示,近期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的高原机场上,出现了多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美国军事专家研判称,这很可能是为了进行高海拔严酷环境的实战测试,意味着攻击-11已经具备了初步或完整的作战能力。 (商业卫星拍摄到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在承认中国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对五角大楼发出批评,认为美军对无人机的保守态度和解放军形成鲜明对比,已经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据报道,公开的商业卫星图片显示,今年8月份到9月份,在距离中印边境大约140公里的日喀则机场出现了至少3架攻击-11隐形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代号为“利剑”,从首次亮相至今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研发和测试,如今终于进入到了实战部署阶段。 (歼-20可以和攻击-11搭配作战) 据介绍,攻击-11是一款多用途隐身飞翼式无人机,除了具备对地打击能力外,还可以执行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任务,并可以作为电子战平台参与空战对抗。美媒表示,攻击-11还能够和双座版的歼-20S隐形战机搭配作战,担任后者的“忠诚僚机”。 美媒称,攻击-11近期部署的日喀则机场海拔大约为3800米,拥有全世界最长的跑道之一,跑道长度长达5000米,近年来还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建了3000米长的辅助跑道,以及7个大型飞机的停机坪,目前扩建工作还在持续中,是中国在西部高原的重要军民两用机场。 据悉,除了近期部署了攻击-11无人机外,当地常年部署有大批作战飞机,包括歼-10、歼-16、空警-500预警机等等,此外还部署过彩虹-4、无侦-7等多型号无人机。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美媒认为,攻击-11无人机在中印边境附近的部署意义非同一般,一方面这里是进行高原测试的绝佳地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拿敌练兵”,在复杂环境下测试印度一侧的雷达和防空系统。 美媒表示,攻击-11只是中国庞大无人机家族的一员,在“9.3阅兵”中展示的多款隐形无人机都已经服役,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类似无人机的研发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包括X-47B等多款无人机都宣布中止研发。美媒警告称,美军错失无人机发展的宝贵机遇,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阅兵式上的攻击-11无人机) 军事分析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印度方面都自信认为,在中印边境具备对中国的空中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方一侧的海拔较高,不利于传统有人战机的常态化部署,而中方在无人机领域的突破,无疑打破了印度方面的迷之自信,攻击-11这种无人作战飞机的实战部署,使得解放军在高海拔地区的空中情报感知和作战能力大幅增强,换言之,解放军对印备战已经进入了无人作战的新阶段。 (阅兵式上的中国无人机)…
最近的北约圈子不太平,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的气氛越来越微妙。 从几个月前的峰会上吵得面红耳赤,到不少国家悄悄搁置美制武器订单,昔日铁板一块的同盟,如今裂痕肉眼可见。 这股火药味,终究还是烧到了明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搞出大动静了,这次将枪口对准了北约盟友西班牙,直接放话要把西班牙踢出北约。 特朗普却没想到,被美国这么一逼,反倒让西班牙更倾向于跟中国合作。 2025年10月9 日,特朗普在和芬兰总统斯图布会谈时,突然扯到了西班牙的军费问题,语气十分强硬:“西班牙不大幅涨军费,北约就该考虑把它踢出去。” 表面上看,这是美西两国之间的军费矛盾,可是往深了想,其实是北约内部乱成一锅粥的缩影。 特朗普这话明着是说西班牙,实际上也是给其他欧洲国家敲警钟,让他们盯着西班牙,把西班牙的国防预算能按照北约的规矩来,提到GDP的5%。 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涨军费要求了。 早在2025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他就狮子大开口,要求各国提高军费,当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没给面子,直接回怼:“我们军费够保卫自己了,再涨钱就得从民生里抠,老百姓不同意。”直到现在,西班牙的军费占比也才2.1%。 见西班牙油盐不进,特朗普不光威胁要惩罚西班牙,还让其他欧洲国家一起施压,这强硬劲儿,把美欧之间的那点遮羞布都快扯没了。 不过,西班牙敢跟美国硬刚真的不怕被踢出北约吗? 其实,西班牙的底气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中国。 对于军费问题,2025年西班牙就搞过一次民调,结果显示只有 30%…
杰弗里·萨克斯这个人,在经济学圈子里挺有名的。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以前还当过联合国的特别顾问,帮着搞可持续发展的事。80年代,他帮玻利维亚和波兰搞经济改革,那时候拉美和东欧国家经济乱套,他推的那些快速私有化和紧缩政策,虽然帮着稳住了通胀,但也让不少人日子难过,失业率蹭蹭上涨。 后来转战俄罗斯,90年代初的“休克疗法”闹得经济崩盘,贫富差距拉大,批评声一大堆。话说回来,这些经历让他对全球经济格局看得很透,尤其大国之间的博弈。进入21世纪,他更多关注贫困和环境问题,写书推项目,强调合作而不是对抗。2025年,他还在到处演讲,点名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态度。 2025年4月,那时候萨克斯去印度参加一场经济论坛,顺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做了啥坏事,而是中国发展太快,太牛了,让华盛顿坐不住。印度当时正被美国拉着搞“印太战略”,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萨克斯就提醒印度人,别太天真,美国现在欢迎你们,是因为你们还没强到威胁它的地位。要是印度哪天也像中国那样,在制造业和科技上独领风骚,美国的态度准翻脸。印度媒体报道了这事儿,标题就直接用了他的话,很快就传开了。 萨克斯的观点其实不是头一回了。从特朗普2017年上台开始,他就批评美国对华政策太偏激。特朗普那时候搞贸易战,加关税,禁技术出口,萨克斯说这些不是基于事实,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步,几十年下来,经济体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和基建都飞速前进。高铁里程全球第一,新能源车产量占大头,供应链从头到尾自己搞定,不用看别人脸色。这些成就,让8亿多人脱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都认可。可在美国眼里,这就成了威胁,因为中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没依赖它的体系,却自己玩得风生水起。萨克斯在采访中举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以上,出口额稳居首位,这些不是靠运气,而是长期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和研发的结果。 美国为什么这么敏感?萨克斯分析,美国习惯了当老大,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都是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霸权,让它控制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国崛起后,不光经济独立,还推“一带一路”,帮发展中国家建港口、修路,这就动了美国的奶酪。特朗普时代开始的贸易战,本想逼中国让步,结果美国自己企业成本涨了,消费者买东西贵了。数据显示,加关税后,美国通胀压力增大,很多公司还是得从中国进口,转道东南亚也没省钱。可中国自己研发5G和AI,进步没停。萨克斯说,这不是竞争,是病态压制,美国担心中国模式被别人学去,动摇它的全球影响力。 针对印度,萨克斯的话更扎心。印度人口多,市场大,正想接棒中国成为制造中心。美国拉印度入伙“四方对话”,给援助,帮着建军工项目。可萨克斯点明,美国这么做,是因为印度现在制造业只占GDP15%左右,基础设施落后,港口效率低,劳动力技能不高。跨国公司去印度投资,常常卡在土地政策和劳工法规上,物流成本高企。印度有潜力,但要赶上中国,得先解决这些内部问题。 萨克斯举例,日本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美国就用广场协议压日元升值,限制出口。现在中国遇到的围堵,印度要是真强大了,也逃不掉。美国历史上,对欧盟、日本、俄罗斯都用过类似招数,一旦对手起来,就设限打压。印度别只盯着中美冲突的机会,得建自己的战略自主性,多跟中国合作,经贸联系本来就紧密,中印贸易额2024年就超1000亿美元。 萨克斯的提醒,在印度引发热议。一些学者承认他说得对,印度不能全靠美国,得自力更生。社交媒体上,帖子转发他的视频,讨论印美关系的真实性。印度政府没公开回应,但政策上开始调整,跟中国边境谈判,恢复部分经贸。萨克斯在后续采访中说,美国与其恐惧中国成功,不如学着共存。多极世界是大势,单极霸权过时了。中国推动的全球合作,比如气候协议和扶贫项目,对大家都有利。美国如果继续围堵,只会让盟友离心,经济上自食恶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中美之间再度泛起新的波澜。 此次率先按捺不住的,是特朗普。 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火力猛攻,洋洋洒洒发布数百字长文,直指中国“态度强硬、咄咄逼人”,痛批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对全球构成威胁”。 他在文中言辞激烈,一套套狠话接连抛出,甚至还亮出了“百倍关税”以及“软件封锁”这两张他惯用的“王牌”。 然而,剧情很快出现转折。 话锋一转,他又突然着重强调“不会取消与中方会晤的可能性”。 这出“先兵后礼、打打谈谈”的戏码,对于我们而言,早已不是初次见识。 但此次他如此急切,究竟是被何种因素触动了敏感神经呢? 触及经济要害,他暴跳如雷特朗普此次大发雷霆,表面上看是对中国稀土政策心怀不满,实则是中国的举措精准击中了美国的经济命脉。 他在文中使用了诸多刺耳的词汇,指责中国“操控全球科技链”“充满敌意”,甚至将其上升到“道德耻辱”的高度。 不过,对于熟悉他行事风格的人来说,都清楚这种夸张的表述,往往是他情绪失控的外在表现。 中国此次的应对策略确实精准有力。 稀土并非什么稀罕之物,但它在高科技制造领域以及军工系统中的地位,堪称“无可替代”。 反观美国,几十年来在稀土战略储备方面严重缺失,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几乎达到了“毫无保留”的地步。 此次中国不仅没有丝毫手软,还顺势推出“全链条监管”“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特别港务费”等一系列组合举措,将整个供应链紧紧掌控。…
中东地区正在经历战略变局。一场代号"蓝剑-2025"的演习,恰似一记惊雷,在中东地缘政治的天空中炸响。 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消息,这场演习将在10月中下旬举行,由中国和沙特联合举行。结合近期的中东局势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交流。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将与沙特举行联合演习】 沙特,这个坐拥石油财富的国家,几乎一直依赖美国的保护伞。在军事实力的天平上,利雅得把信任押在了华盛顿身上。但现在的美国却不那么靠得上了,面对以色列对卡塔尔的空袭,特朗普选择袖手旁观。这让海湾诸国不得不开始反思:今天是卡塔尔的遭遇,明天会不会轮到我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开始寻求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在地区安全平衡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凭借稳固的政治经济基础和日益强大的军事能力,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蓝剑-2025”似乎就是这段关系的生动注脚。 中国和沙特的联训,不只是为了提升彼此的海军战术技能,而是一种政治宣言:沙特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希望与中国以及巴基斯坦一道,在中东地区形成一个更为稳定和自主的安全体系。 【中国舰队将“出征”阿拉伯半岛】 为什么会提到巴基斯坦,因为其在沙特与中国的关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后,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从那一刻开始,任何想要对沙特动手的力量,都不得不掂量一下巴基斯坦手中的核武器。但问题在于,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能否获得持续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沙军演这个平台,沙特可以直接向中国传达其战略需求。一旦双方达成共识,沙特的资金就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巴基斯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这种合作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中国没有直接介入地区冲突,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沙特出钱、中国出技术、巴基斯坦出人力"的合作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中东地区的安全架构。 【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重磅军事协议】 当中沙"蓝剑"军演的舰艇编队在波斯湾破浪前行时,这场演习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交流,它标志着中美在中东的战略博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片曾经被美国视为"后花园"的地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权力转移。 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持续十余年的护航行动,是对中国远海作战能力的实战检验。数据显示,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40余批护航编队,为近7000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护航。这种持续存在的海上力量展示,向地区国家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有维护地区稳定的意愿,更具备相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