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夫预测仁川登陆”是个很久远的故事了,至今还有很多书籍和文章在传播,本文主要是对最权威的批驳文章提供一点佐证。
1、最初版本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1989年出版的叶雨蒙写的《黑雪——出兵朝鲜纪实》,该书是这么说的(大意):
毛主席正在看第13兵团邓华、洪学智、解方联名所写的报告,其中指出美军在釜山一线形成环形防御圈后,朝鲜人民军歼敌时机已失,美军很可能在人民军侧后(平壤或汉城地区)登陆,前后夹击。
正在看时,周恩来总理来电,报告说:“主席,13兵团的报告您看过了吗?我这有个参谋,非常喜欢动脑子,最近他提醒我,麦克阿瑟很可能在仁川登陆,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毛主席问:“你那个参谋叫什么名字啊?”
周总理说:“叫雷英夫,过去在……”
毛主席打断了周总理的话:“你叫这个雷英夫,还有作战部的李涛,你带他们到我这里来一下。”
见到毛主席后,雷英夫说美军很可能在仁川登陆。
毛主席问:“那么仁川港是否适宜登陆呢?这个港是不是大港?海水有多深?大军舰是不是开得进去?你看过有关水文资料吗?”
结果雷英夫语塞,真后悔啊,为什么不事先想到这一点?一时间,雷英夫的脸红了。
这个版本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时空穿越,时间线我在后文写了。邓华等人给林彪的信是8月31日,林彪在9月8日呈送毛主席。
雷英夫跟着周总理去见毛主席是8月23日。
毛主席不可能在看着邓华、洪学智、解方写给林彪的信的同时,让周总理带雷英夫过去的。
2、第二版本
因为最早版本有太多问题,于是,在1994年的《党的文献》杂志第1-5期,雷英夫亲笔所写的回忆文章《我所了解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重大决策的情况》就有所变化了。注:在1991年4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片段》一文中,雷英夫已经这么说了,但未查到是哪个期刊,本文以1994年版为第二版本。
雷英夫写道:
“为了对战局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我们在作战室和有关部门的同志采取了对抗作业和大辩论的方法,反复研究朝鲜战局的有关情况。我们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敌人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认为这是美国想扭转朝鲜战局的一着很厉害的棋。”
“8月23日夜晚,我从居仁堂总参作战室回到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后,把大家研究的结果向总理作了汇报,没想到总理异乎寻常地注意小参谋们的意见,认为这是朝鲜战局带关键性的问题,值得重视。他马上拿起电话向毛主席做了简要的汇报,毛主席也非常重视这一情况,要总理立刻带我到他那里去,当面详细谈一谈。于是我带着朝鲜战场情况标图和有关资料,随总理乘车到了菊香书屋。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我第一次晋见毛主席,也是我第一次向毛主席汇报重大的军事情况。”
3、第三版本
1997年出版的雷英夫口述回忆录《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再次增加了新的内容。
雷英夫说,8月23日凌晨,他向毛主席汇报:
“我们对9月到11月的朝鲜西海岸海潮作了研究,发现3个最佳时期内,各有2至3天的好时机,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时间,每12小时内只有3小时,如果以9月15日为登陆日,那天的涨潮最高时间共两次,一次是上午6时59分,另一次是下午日落35分钟后的19时19分。9月15日比另外两次时间相对更为可能。所以,我们认为美军极有可能把登陆时间选定在9月15日。”
至此,故事版本就此完整,雷英夫率总参作战室的相关人员不但准确预测出美军将在仁川登陆,还精确预测出了准确时间9月15日。他的预测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关于雷英夫的说法问世后,各种期刊杂志都出现了相关文章,甚至被写进了《周恩来传》和《周恩来年谱》成为了“信史”。
从1997年起,很多专家就对雷英夫的说辞进行了批驳。
1、姚莲瑞、齐德学
最早批驳的是姚莲瑞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的主编齐德学在1997年《军事历史》第5期发表的文章《谁最早对美军的仁川登陆作出判断》。
但姚莲瑞和齐德学掌握的资料不足,只是指出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就预测了美军有在仁川登陆的可能,因此他们的最终结论是:
“由此看来,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领导人早在雷英夫之前一个多月就对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作出了明确判断。雷英夫在8月下旬判断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并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可能是事实,但说雷英夫是中国最早作出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判断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2、卢建东
“雷英夫预测美军仁川登陆”这个说法被《周恩来传》和《周恩来年谱》写进去后,引起了一些掌握档案资料的专家的关注。
2001年,《党的文献》第2期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卢建东的文章《对雷英夫有关抗美援朝若干回忆问题的质疑》,矛头直指“雷英夫预测仁川登陆”。
该文指出:
(1)、解放军情报部门获悉:南朝鲜军队在英军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支援下,于18日攻占了仁川港以西的德积岛、大伊作岛;20日晨,南朝鲜军队在加拿大1艘驱逐舰支援下,攻占了仁川港外的灵兴岛。8月23日,解放军情报部门获得重要确切情报,美军陆战1师正在收拢部队,准备开赴仁川、镇南浦进行登陆作战。
(2)、当时,我军测绘部门只是一个处级机构,人员很少,也不可能掌握一个外国港口的水文、潮汐资料。而且雷英夫在1997年的口述回忆书籍《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中关于仁川的水文资料,是抄自国防大学1990年翻译出版的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著的《朝鲜战争》中的有关内容。并指出,日本人的书上是东京时间,《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忘了改成北京时间,因此出现了一个小时的时差。
(3)、雷英夫的职务并不是他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所说的周总理秘书、总参作战室主任、作战局副局长。雷英夫只是周总理的军事秘书。1950年8月时的总参作战室主任是张清化,随后不久被任命为作战局副局长兼作战室主任。雷英夫是在1951年1月接替张清化出任总参作战局副局长兼作战室主任的。卢建东的文章指出任职关系是为了回应雷英夫在回忆文章、书籍中所说的“我作为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的主任,和作战室的参谋们根据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常常彻夜不眠地关注着朝鲜战争的发展。”
卢建东的文章只是提出了质疑,并没有对“雷英夫预测美军仁川登陆”给予彻底的否定。直到12年后,出现了一篇重磅文章。
3、卫崇保
2013年,《军事历史》第2期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是原总参三部(即技术侦察部)部长卫崇保少将撰写《雷英夫预测美军仁川登陆的真相》,进一步把当时的历史说得更具体了。
卫崇保少将,一直从事解放军情报工作,而且和雷英夫很熟悉。
卫崇保在文章中,第一是告诉了大家:卢建东所说解放军获悉“美军陆战1师待命出发,拟开赴仁川、镇南浦登陆”等情报,乃是出自总参的档案资料(卢建东未说明出处)。
第二是叙述了更详细的情况:
“该情报经研判后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已经来不及编入当天上午的书面通报,因紧急、重要,就使用电话专线向上级作战部门作了汇报,直至24日才以书面通报正式上报中央军委各首长。”
“8月23日晚,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看到情报部门的紧急电话通报记录。李涛认为这一情报是准确的,决定立即转送周总理和聂荣臻代总长。李涛让参谋请来了周总理的军事秘书雷英夫和聂荣臻的秘书唐永健,在场的还有江右书(作战部敌情研究处长)、成普(中南海作战室负责干部)。他们一起进行了简短的研究,确信情报可靠,结合各方面情况,认为仁川登陆可能最大,镇南浦次之。李涛请雷英夫、成普立即向周总理汇报,唐永健立即向聂荣臻汇报。周总理听取汇报后非常重视,立即打电话向毛主席报告,并亲自带雷英夫、成普到毛主席处汇报。”
“毛主席当场做出三项决定:
一、检查督促东北边防军的各项战备工作,严令在 9 月底以前完成各种准备.
二、将有关情况和判断告诉朝鲜和苏联方面,建议人民军做好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如主动后撤,加强仁川、镇南浦防御兵力,做点工事等);
三、作战、情报、外事部门要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局变化。作战部立即向有关方面作了传达。”
卫崇保的文章完全推翻了雷英夫在回忆文章和书籍中的说法。
1、1950年8月4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政治家扩大会议上第二次指出:“如果人民军不能突破洛东江防线,美军增援部队来了,很可能在人民军后方登陆。”
2、解放军情报部门连续获得情报,并在8月22日获得重要的确切情报:美军拟在仁川、镇南浦登陆。8月23日,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看到情报,让周总理的军事秘书雷英夫,聂荣臻的秘书唐永健分别向周总理和聂荣臻汇报。周总理听取汇报后,立即带雷英夫、成普向毛主席汇报。
3、8月31日,邓华、洪学智、解方联名给林彪写信报告:美军有在平壤汉城地区登陆的可能性很大。林彪于9月8日将该信转呈毛主席。
4、9月1日,驻朝鲜使馆撰写了《目前朝鲜战争局势报告提纲》。9月7日,政务参赞柴军武携带该《提纲》回国,8日向聂荣臻代总长汇报。《提纲》报告:“美军估计可能在仁川或其他地区登陆”。(为什么要提到邓华、柴军武等人?是因为有些文章老是混淆时间线。)
从以上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早有预判,美军会在后方登陆。在随后不到20天内,解放军情报部门拿到了准确情报。毛主席根据这份情报,两次通知了朝鲜方面。
随后在8月31日和9月1日,邓华、洪学智、解方、柴军武在没有被告知这份情报的情况下,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而雷英夫只是在其中扮演随同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情报的角色。
卢建东、特别是卫崇保的文章发表后,对于“雷英夫预测美军仁川登陆”一事基本就成了定论,除了少数书籍作者和一些网络文章外,一般都认为雷英夫撒谎了。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卢建东和卫崇保说的是不是真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开国上将李涛》也这么说)?毕竟他们所说的总参档案资料,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卫崇保的文章中所写的“根据总参档案资料”,解放军情报部门在8月22日就上报了“美军拟在仁川、镇南浦登陆”这一重要情报,这件事是真的吗?
雷英夫预测仁川登陆是个比较久远的事了,知道的人很多,我知道读者们肯定会好奇的一件事就是,解放军情报部门是怎么获取确切情报的?情报源在哪?谁扮演了关键角色?
很可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绝对不会回答的,因为还没解密。卢建东和卫崇保看过总参的档案资料,他们很可能看到了更具体的内容,但他们不能说。
读者们好奇,我也好奇啊。所以我们可以去美军那边找一找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美国海军朝鲜战争官方战史说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该书写道:
“(1950年)9月初,反情报人员破获了一个覆盖朝鲜-日本的间谍网,证实了麦克阿瑟最担心的事。当该情报网的领导人被捕时,搜查到他手中有一份‘烙铁行动’(即仁川登陆的代号)的计划副本。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把这一副本传递出去。”
这段话其实证明卢建东和卫崇保文章中所说的解放军情报部门已经获得了仁川登陆的确切情报的真实性。而且这个情报网的领导人骨头非常硬,被美军反情报机关逮捕后,什么都没招供。美军连仁川登陆计划的副本是否被传递出去都没审出来。
中美两边的资料一印证,我们就可以知道解放军情报部门获取仁川登陆的情报是真实历史事件。卢建东、卫崇保说的是真的,雷英夫说的是假的。
那么,到底是谁呢?
我当然不可能知道。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告诉过大家,朝鲜战争期间,至少是初期,我们在东京、华盛顿都有情报源。参见:70年了,毛主席和彭德怀这段著名“公案”,终于可以说清楚了
在日本的情报网络,我听过一些日本老人的讲述,他们当然只肯讲能讲的,而且也是点到为止。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在日本有“钉子”。所谓“钉子”,可以这么解释,就是被策反的敌方人员。到底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呢?情报来源肯定是美国人,能拿到计划副本,在远东美军中的地位不会低,而且还没暴露。麦克阿瑟在回忆录里就说了:有人在不停地泄露情报。侵朝美军里面的团以上军官的名字我基本能说清,但美军远东司令部那边我就说不出几个名字了,所以凭我是没法从哪个军官的调动上去推测,谁是美军反情报机关的怀疑对象的。传递情报的很可能是日本人,当时有很多原日本高级军官给美军当顾问,说不定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然也有可能是日共,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潜伏人员。没解密前,什么都有可能。
因此,我个人认为,美军仁川登陆情报的获取,很可能和这些“钉子”有关。
周总理是总管情报的人,在日本的情报网,他肯定知道。有什么价值?周总理比谁都清楚。在周总理眼里,确切的情报有份量还是所谓的“预测”有份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个人对隐蔽战线有句评论颇有见地,转述如下:“龙潭三杰(指后三杰)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他们只是被公开的,被公开就意味着失去了隐蔽战线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没公开、没解密的。”
最后一句话,美军仁川登陆,不是雷英夫预测的,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一情报是隐蔽战线的情报人员,用生命换回来的。
再次向隐蔽战线的前辈致敬!
(本文所用美军照片,均来自美国海军朝鲜战争官方战史。)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在2024年的7月底,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曾发布了一篇长达114页的报告,分析如果中美两国开战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这篇报告最后总结了一个让美国人颇为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如果中美开战,战争将在一个月内结束,不过结果却是美国输掉这场战争。 【钢铁雄狮】 美国明面上的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从明面上看,美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在海军方面,美国有大约350万吨的军舰总吨位,中国则是大约240万吨。 从航母到驱逐舰,美国的主力军舰比中国高了不少。 美国有11艘航母,中国仅有3艘;驱逐舰美国有大约70艘,中国大约50艘。 美国舰队 水下军事力量方面,美国潜艇数量倒是没中国多,但美国的潜艇全是核动力潜艇,中国的潜艇大约70%都是常规动力潜艇。 在水下战略核力量和攻击型核潜艇方面,中国在技术和数量上都落后于美国。 最关键的是,美国有数量巨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要想海军真正成为一支远洋海军,不单单要海军的规模巨大,还要有这些海外军事基地。 因为军舰开出本土几千公里,没人能保证不会出问题。军舰的海外维护、补给等事务,都得靠这些海外军事基地解决。 维护中的军舰…
在珠海航展的舞台上,一架神秘的战机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它就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这架战机的亮相,看似是为了展示俄罗斯航空业的实力,实则背后隐藏着一段错综复杂的国际军贸故事。且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寻一番。 上世纪末,俄罗斯空军立志追赶美国,重启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大计。1998年,他们推出了T-50项目,意图打造一款能与F-22匹敌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俄罗斯空军喘不过气来。这时,他们想起了远在东方的印度,一个热衷于引进先进武器的国家。 印度空军一见T-50项目,眼睛都亮了,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想到,投入巨额资金后,却发现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事故频发。 到了2018年,印度空军终于忍无可忍,宣布退出合作。这无疑给俄罗斯空军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他们意识到,是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于是,俄罗斯独立完成了苏-57的研发,并在国内小批量装备。这时,世界格局已变,印度的天空面临着中国歼-20和巴基斯坦歼-31的双重压力。印度空军急需一款隐身战机来挽回颜面,而苏-57似乎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将苏-57推向了前台,目的不言而喻。他们知道,印度的困境正是俄罗斯的机会。毕竟,苏-57的研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印度的“慷慨解囊”。如今,印度空军面临的选择不多,苏-57成了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这场看似巧合的航展亮相,实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俄罗斯和印度,一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是病急乱投医。正如俗语所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苏-57能否成为印度空军的“新欢”?答案尚未揭晓。 故事的结局,或许会让人啼笑皆非。印度空军在经历了T-50的挫折后,是否会再次掉入苏-57的“温柔陷阱”?而俄罗斯,能否凭借苏-57,在这场国际军贸游戏中反败为胜?一切皆有可能。 这场珠海航展上的“偶遇”,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军贸领域的波诡云谲。在这个大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苏-57,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棋子,它的命运,将取决于棋手的智慧和决心。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军队展示了其令人瞩目的军事能力和行动效率。 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推进,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行动,彰显出其武力的强大。 俄罗斯军方高效执行了一系列战略打击,将乌克兰的防线压得步步败退。 在冲突的初期,俄军就对乌克兰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密集轰炸,特别是一些重型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 令乌克兰感到恐惧的是,数以千计的多管火箭炮被俄军的精准打击消灭。 在空中战斗中,乌克兰的战斗机同样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数百架战机凌空被击落,这让乌克兰的空中力量大受影响。 在地面上,俄军的推进同样令人震惊。 他们在各个作战方向对乌克兰军队实施了毁灭性打击,集中火力将乌俄军通过其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迅速在多个战线上打开突破口,将一些重要的村镇收入囊中。 俄罗斯军力的成功,离不开各军事单位的配合。 移动部队和空中力量相辅相成,目标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作战区域。 诸如“巴赫穆特”和“马里乌波尔”等战役,成为了俄军展示强大战术能力的绝佳舞台。 多兵种之间的密切协作让俄军在这些关键位置夺得主动,无不显示出其作战能力之强。 乌克兰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除军事装备为数众多地被摧毁外,其战略村镇也陆续被俄军攻陷,这对乌克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每一个被占领的村镇都意味着一片国土的丢失。…
从和平相伴到必要自卫 - 中国战争历程的另一种解读 当代网络时代,各路观点交织而生,充斥着矛盾与争论。有人批评中国"好战",有人称赞中国"维护和平"。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战争历程确实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议论。让我们试着以客观公正的目光,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也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确实经历了多次战争。但相比于美国这样的大国,其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则有所不同。正如有网友所说,这些战争都是中国被迫卷入的,而非主动发动。 以抗美援朝为例。当时朝鲜半岛陷入南北对峙,美国试图借机控制整个朝鲜。面对这一挑衅,中国作为朝鲜的盟友,不得不挺身而出,保卫朝鲜的独立。据统计,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17.5万人,为兄弟国家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不能说是"好战",而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和平的必要行动。 再来看抗法援越的故事。当时法国企图重回越南,掠夺殖民地资源。越南求助中国,中国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协助越南抗击侵略者,最终帮助越南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这种互帮互助的行为,怎能算作"侵略"? 当然,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并非一直融洽。在中苏关系恶化后,越南曾多次越境骚扰中国边境,这就迫使中国不得不采取自卫反击行动。这虽然有些"咬人的兔子"的味道,但也说明了中国在面对威胁时的无奈和决心。 总的来说,中国的战争历程反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它并非一味好战,而是遇到严峻的安全挑战时,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自卫行动。当然,这么多年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待其他国家和人民都保持友好热情,这也是其独特的立场和魅力所在。 历史总是充满争议,解读也往往因人而异。但让我们以更宽容、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的战争历程。也许你会发现,这样的中国,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支持。 从戍边卫土到正义捍卫 - 中国战争历程的内在逻辑 在当今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各种观点和论调不断涌现。对于中国的战争历程,也出现了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说中国好战,有人说中国维护和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战争历史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若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来审视,会发现中国战争历程背后所蕴含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多场战争,其中包括抗美援朝、抗法援越、对越自卫反击等重大事件。这些战争的共同特点在于,中国并非主动发动,而是被迫卷入。面对周边小国的独立受到挑战,面对超级大国的侵略行为,中国选择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维护地区和平。这种自卫性质的战争,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前言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海军力量无疑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三国的海军实力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据最新统计,美国海军拥有243艘作战舰艇,日本海上自卫队则有114艘。 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海军舰艇数量又是多少呢?这些数字背后又反映了什么样的战略考量和国际格局? 海上力量的演变 说起海上力量的演变,不得不从美国海军说起,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战略眼光,迅速建立起了全球最强大的海军。 从航空母舰到核潜艇,美国海军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巨人,始终站在海军技术的最前沿。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前进,当人们还沉浸在美国海军的强大中时,东方悄然崛起的力量开始引起世界的注意。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从上世纪50年代的“蚊子船”起步,到如今的航空母舰编队,中国海军用了不到7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这种跨越式发展,不禁让人想起了“蛙跳效应”,就像青蛙一跃而起,跳过了许多障碍,中国海军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跨越。 如今根据最新数据,中国海军拥有约355艘作战舰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包括3艘航空母舰、50多艘驱逐舰和50多艘护卫舰等。 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但数量真的能代表一切吗?中国海军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美国海军还能保持其传统优势吗? 三国海军实力对比 在探讨海军实力时,单纯比较数量显然是不够的,就像比较拳击手,不能只看体重,还要看技术和经验,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海军的较量,正是这样一场“质”与“量”的博弈。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这个后起之秀,2024年中国海军的主力水面舰艇实力令人刮目相看,055型驱逐舰被誉为“亚洲第一舰”,排水量超过1.2万吨,堪比小型巡洋舰。…
美国情报机构曾多次试图解读这些看似普通却又神秘的群体,却总是一无所获。 以至于他们总是渲染夸大的说出“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威胁”等一系列愚蠢的言论。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那些神秘而伟大的中国力量,究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迅速集结、精准行动的。 今天,我们就来唠一唠,令老美破防的“中国最神秘三大组织”。 “意外的情报收集员” 中国的海域面积广阔,涵盖了470万平方公里,渔民们在这片广袤的水域中捕鱼、生活。 长期的海上漂泊,让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捕捞鱼虾,更是与海洋的动态密切相关。 无论是海面上出现的陌生船只,还是水下的设备,他们都能迅速反应,及时上报。 例如,在1978年,一位渔民在南海捕鱼时意外发现了一枚黑色的圆柱体,经过上报后,被确认是美国制造的MK-46反潜鱼雷。 这对当时深陷海上防御艰难泥潭的中国海军可谓是天降神兵,立刻对其进行拆解、分析、研究。 这一研究不要紧,直接让中国鱼雷科技飞跃发展了近20年,并且还研发出了比MK-46更优秀的鱼雷。 从此“中国渔民”名声大噪,让不少国家的海军“小心应对”,生怕自己的阴谋还没实现,就被我国渔民捕获,得不偿失。 此外,渔民们在海上巡航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可疑的外国船只。 这些船只可能是进行间谍活动的侦察船,或是试图侵犯中国海域的军事舰艇。 这时渔民们就会凭借多年的经验、对海域的熟悉以及对族谱单开一页的向往,迅速判断出这些船只的意图,并及时向海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