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2年“辽宁舰”下水后,我国在航母研制的路上突飞猛进,就在半个月前,我国的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它的下水让我国海军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我国就已经计划建造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一梦想直到近些年才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墨尔本号”对我国航母研制进程的影响。
1984年,我国花费3000万美金从澳大利亚手中买下了“墨尔本号”,当时的“墨尔本号”已经只剩下一个外壳。
当西方国家得知后,纷纷嘲笑我国花天价买了一堆废铁,但他们不会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堆废铁,对我国航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墨尔本号”原本就是一艘航空母舰,它虽然隶属于澳大利亚海军,但事实上,这艘航母是澳大利亚从英国手中买来的。
在被英国给澳大利亚前,“墨尔本号”的名字原本是“庄严号”,它建造于1943年4月份,于1945年2月份下水。
英国建造这艘航母的目的,原本是计划用于二战,但当它完工下水时,二战已经进入尾声,“庄严号”也没能在战场上一展雄姿。
作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当时的海军力量十分强大,光是航母就有五十余艘,二战结束后,由于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英国政府不得不暂停“庄严号”的后续完善工作。
为了甩掉这个包袱,1949年,英国政府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将它卖给了澳大利亚,不过也制定了一个前提条件:这艘航母后续所装备的武器,必须从英国购买,并在安装完毕后再交付。
六年后的1955年,“庄严号”被改造完,装备了新式武器装备,澳大利亚军方将其更名为“墨尔本号”并装备在海军中,舷号“R-21”,成为了澳大利亚海军的又一艘航空母舰。
1956年5月,当“墨尔本号”抵达悉尼港时,澳大利亚国民一片欢腾,为它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在日后,这艘“墨尔本号”却成为了他们的“灾星”,航母自身也命途多舛。
在抵达澳大利亚一年半后,“墨尔本号”正式开始了它的“闯祸之旅”。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墨尔本号”驶出阿德莱德港,不知是驾驶人员操作不当,还是航母突发故障,它与港内的另一艘战舰“蓝卡号”发生了碰撞。
幸运的是,这次碰撞并没有引发重大灾难,也没有船员因此伤亡。
军方对此进行调查后,并未发现“墨尔本号”存在故障,船员也没有违规行为,遂将这起碰撞事故归为“偶然事故”。
虽然人们认为这是偶然事故,可“墨尔本号”却不这么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它将用自己的“战绩”来表明,撞船是自己的“拿手好戏”。
第一次碰撞后,“墨尔本号”消停了一段时间,直到1964年的2月10日,它再一次与其他舰艇发生了碰撞,而且这一次的后果极为严重。
事发当日,“墨尔本号”航母编队正在海上行驶,突然它侧面一艘驱逐舰的航向发生了偏离,与正常行驶的“墨尔本号”发生了碰撞。
在与“墨尔本号”上万吨体量发生碰撞后,“航海者”驱逐舰被当场拦腰切断,分成了两个部分,撞击也引发了火灾,驱逐舰上的船员因此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避难。
由于事发突然,驱逐舰上的船员来不及准备,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应急措施,但最终还是有超过80名船员因此罹难,“航海者”驱逐舰也因此彻底报废。
澳大利亚军方得知消息后,在为罹难船员悲哀的同时,第一时间对事件起因进行调查。
根据军方发布的调查报告,这起相撞事故,是由于“航海者”的舰长严重失职,造成驱逐舰偏航而引起的。
“墨尔本号”也在这起事故中受损严重,前舷和右舷都被撞击出深洞,电缆舱也受到重创,预计维修费用高达上亿元。
不过相比起两艘舰艇的受损,更让人感到惋惜的,是那80余名不幸罹难的船员。
第二次撞击事故发生后,澳大利亚军方对“墨尔本号”进行了全面整顿,包括重新培训船员、调整编队构成、定期检查故障等,在全面的整顿下,“墨尔本号”又安静了下来。
不过“墨尔本号”似乎有着优秀的“撞船传统”,它“不老实”的性格决定了它注定不会安分守己,在与“航海者”发生碰撞的五年后,“墨尔本号”再一次“犯案”。
1969年6月,澳大利亚参加了美军举行的军事演习,“墨尔本号”受命参加,在这场演习中,“墨尔本号”成功地向美国海军展示了它优秀的“传统”。
演习过程中,“墨尔本号”与美军的“伊文思”号驱逐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和“航海者”一样,“伊文思”也被当场撞成两半,随后便沉入大海。
这起事件导致了“伊文思号”上的73名船员罹难,事后美国海军也迅速取消了后续的演习计划,澳大利亚军方也不得不再次对“墨尔本号”进行维修整顿。
没想到就在短短7天后,“墨尔本号”在维修期间又与一艘船只相撞,这次就算澳大利亚人不信邪也不行了,有人开始称“墨尔本号”为“好撞之舰”。
事实证明,“墨尔本号”的“好撞之舰”头衔恰如其分,就在它被维修完毕的几个月后,它在港口内再次与一艘渡轮相撞,不过好在碰撞较为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屡屡“作案”后,澳大利亚军方对如何处理“墨尔本号”也犯了难,就在人们为此头疼期间,“墨尔本号”再度“作案”了。
首先是“墨尔本号”突然燃起大火,造成船上部分设备受损,然后是锅炉爆炸导致船员伤亡、再度与客轮相撞、与日本货轮相撞……
澳大利亚海军对“墨尔本号”彻底感到了绝望,似乎这艘航母被施加了“诅咒”一般,只要它出航就准没好事。
时间来到1982年,澳大利亚军方终于决定要将“墨尔本号”退役,防止它再作案,但在如何处理“墨尔本号”上,着实让政府和海军都头疼了好久。
经过多方讨论,1984年,澳大利亚最终决定将“墨尔本号”上的武器装备拆除后再出售,但谁会购买这样的一副空壳?
同年,我国在听闻“墨尔本号”出售的消息后,当即便与澳大利亚方面取得联系,并提出对购买“墨尔本号”很感兴趣。
随后,我国派出了一只多名专家构成的队伍,前往澳大利亚对“墨尔本号”进行考察。
考察队登上“墨尔本号”后,发现它已经被拆除得只剩下一个空架子,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设施都毫无踪影。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空壳,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西方不少国家在得知我国即将买下“墨尔本号”后,也纷纷嘲笑我国买了一堆废铁。
但我国专家在“墨尔本号”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却让这艘仅剩空壳的“墨尔本号”再度有了价值。
在与澳大利亚进行磋商后,1984年年底,我国最终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墨尔本号”,半年后,它离开了驻守近三十年的悉尼港,朝着中国的方向驶去。
1985年5月份,“墨尔本号”抵达了广州黄埔船厂,我国有关部门对它进行了拆解和再利用。
其实,早些年在刘华清上将的推动下,隶属于海军的上海研究所启动了航母建造的研究项目。
而“墨尔本号”的到来,为我军在研究航母上提供了有力的帮助,首先,在对“墨尔本号”进行拆解的过程中,我国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航母的构造。
其次,利用这些信息,工程师们可以对建造航母模型进行试验,加以改进,逐步探索出自行研制航母的道路。
此外,虽然“墨尔本号”上的武器装备设施被拆除,但它的飞行甲板却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经过我国工程师的拆解,在“墨尔本号”上发现了蒸汽弹射装置和航母阻拦索设备,要知道在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几乎处于空白。
这两个发现,为我国研究航母弹射和阻拦索装置提供了实例,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西方国家对此类技术严格管控,我国根本接触不到,而“墨尔本号”上的弹射和阻拦索装置,在这种背景下就显得意义非凡。
弹射器和阻拦索对于一艘航母来说不可或缺,弹射器可以保证舰载机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都能够顺利起飞,具备全天候起飞条件,而且有了弹射器,战机在起飞时也不用刻意减轻起飞重量,可以尽可能多的搭载弹药进行作战。
阻拦索顾名思义,就是起到阻拦舰载机的作用。
与陆地上的战机降落不同,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是必须加速着陆的,这是为了防止一旦阻拦索未能成功拦截,战机能有足够的速度进行拉升逃逸。
但航母上的甲板长度有限,这就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战机稳稳地停在甲板上,阻拦索就是这样的装备,它能够在战机降落到甲板后,勾住舰载机的尾钩,使战机的速度迅速降低,最后安稳地停在甲板上。
当我国将在“墨尔本号”上的发现公布后,西方国家和澳大利亚这才发现,他们当初的嘲笑如今看来,不过是“小丑竟是我自己”。
各国纷纷向澳大利亚发出质问,为什么要将如此重要的装置留在航母上,对此,澳大利亚也只能含糊其辞,声称未能拆除弹射器和阻拦索装置是疏忽所致。
但交易已经达成,岂有后悔的道理?就这样,“墨尔本号”在我国工程师的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价值。
有专家指出,对“墨尔本号”的研究,使得我国在航母研制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在阻拦索和弹射器的技术上,至少前进了十年。
所以,我国花费3000万美元购买“墨尔本号”,绝对是稳赚不赔的,这有些类似于每年高考后,总会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去买学霸的笔记,这些笔记在学霸的眼里可能已经失去了价值,但对于那些较为落后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珍品。
自从购入“墨尔本号”后,我国在航母研制的道路上逐步探索着,在此之后,我国又陆续从前苏联购入了三艘航母,它们分别是“基辅号”、“明克斯号”、“瓦良格号”。
这四艘航母为我国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在对这四艘航母进行彻底研究后,它们也被物尽其用:“墨尔本号”被拆除用以研究构造;“明斯克号”在研究后被改造成了航母主题公园;“基辅号”被改造为商业设施;至于“瓦良格号”就人尽皆知了,它正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
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我国终于在2012年9月25日,迎来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舷号“16”,它标志着我国海军正式拉开了新的帷幕。
不到五年后的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下水,舷号“17”,并与2019年12月17日正式交付海军,进一步提高了海军力量。
就在不久前的6月17日,“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舷号“18”,代表着我国海军即将进入三航母时代。
在为我国海军力量增强而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被誉为“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将军。
1980年,64岁的刘将军访美时,踮起脚尖、前倾着上身看着美军航母的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此后他将心血都用在了我国航母建设上,他说:“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
遗憾的是,就在“辽宁舰”下水前的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将军在北京去世,没能看到辽宁舰的下水。
不过在拥有三艘航母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对着刘将军的在天之灵说:将军,您不用踮起脚看别人的航母了!
在2024年的7月底,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曾发布了一篇长达114页的报告,分析如果中美两国开战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这篇报告最后总结了一个让美国人颇为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如果中美开战,战争将在一个月内结束,不过结果却是美国输掉这场战争。 【钢铁雄狮】 美国明面上的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从明面上看,美国的整体军事力量要强于中国。 在海军方面,美国有大约350万吨的军舰总吨位,中国则是大约240万吨。 从航母到驱逐舰,美国的主力军舰比中国高了不少。 美国有11艘航母,中国仅有3艘;驱逐舰美国有大约70艘,中国大约50艘。 美国舰队 水下军事力量方面,美国潜艇数量倒是没中国多,但美国的潜艇全是核动力潜艇,中国的潜艇大约70%都是常规动力潜艇。 在水下战略核力量和攻击型核潜艇方面,中国在技术和数量上都落后于美国。 最关键的是,美国有数量巨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要想海军真正成为一支远洋海军,不单单要海军的规模巨大,还要有这些海外军事基地。 因为军舰开出本土几千公里,没人能保证不会出问题。军舰的海外维护、补给等事务,都得靠这些海外军事基地解决。 维护中的军舰…
在珠海航展的舞台上,一架神秘的战机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它就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苏-57。这架战机的亮相,看似是为了展示俄罗斯航空业的实力,实则背后隐藏着一段错综复杂的国际军贸故事。且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寻一番。 上世纪末,俄罗斯空军立志追赶美国,重启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大计。1998年,他们推出了T-50项目,意图打造一款能与F-22匹敌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资金短缺的问题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俄罗斯空军喘不过气来。这时,他们想起了远在东方的印度,一个热衷于引进先进武器的国家。 印度空军一见T-50项目,眼睛都亮了,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想到,投入巨额资金后,却发现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事故频发。 到了2018年,印度空军终于忍无可忍,宣布退出合作。这无疑给俄罗斯空军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他们意识到,是时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于是,俄罗斯独立完成了苏-57的研发,并在国内小批量装备。这时,世界格局已变,印度的天空面临着中国歼-20和巴基斯坦歼-31的双重压力。印度空军急需一款隐身战机来挽回颜面,而苏-57似乎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将苏-57推向了前台,目的不言而喻。他们知道,印度的困境正是俄罗斯的机会。毕竟,苏-57的研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印度的“慷慨解囊”。如今,印度空军面临的选择不多,苏-57成了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这场看似巧合的航展亮相,实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俄罗斯和印度,一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是病急乱投医。正如俗语所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苏-57能否成为印度空军的“新欢”?答案尚未揭晓。 故事的结局,或许会让人啼笑皆非。印度空军在经历了T-50的挫折后,是否会再次掉入苏-57的“温柔陷阱”?而俄罗斯,能否凭借苏-57,在这场国际军贸游戏中反败为胜?一切皆有可能。 这场珠海航展上的“偶遇”,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军贸领域的波诡云谲。在这个大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苏-57,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棋子,它的命运,将取决于棋手的智慧和决心。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军队展示了其令人瞩目的军事能力和行动效率。 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推进,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行动,彰显出其武力的强大。 俄罗斯军方高效执行了一系列战略打击,将乌克兰的防线压得步步败退。 在冲突的初期,俄军就对乌克兰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密集轰炸,特别是一些重型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 令乌克兰感到恐惧的是,数以千计的多管火箭炮被俄军的精准打击消灭。 在空中战斗中,乌克兰的战斗机同样受到了无情的打击,数百架战机凌空被击落,这让乌克兰的空中力量大受影响。 在地面上,俄军的推进同样令人震惊。 他们在各个作战方向对乌克兰军队实施了毁灭性打击,集中火力将乌俄军通过其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迅速在多个战线上打开突破口,将一些重要的村镇收入囊中。 俄罗斯军力的成功,离不开各军事单位的配合。 移动部队和空中力量相辅相成,目标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作战区域。 诸如“巴赫穆特”和“马里乌波尔”等战役,成为了俄军展示强大战术能力的绝佳舞台。 多兵种之间的密切协作让俄军在这些关键位置夺得主动,无不显示出其作战能力之强。 乌克兰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除军事装备为数众多地被摧毁外,其战略村镇也陆续被俄军攻陷,这对乌克兰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每一个被占领的村镇都意味着一片国土的丢失。…
从和平相伴到必要自卫 - 中国战争历程的另一种解读 当代网络时代,各路观点交织而生,充斥着矛盾与争论。有人批评中国"好战",有人称赞中国"维护和平"。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战争历程确实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议论。让我们试着以客观公正的目光,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也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确实经历了多次战争。但相比于美国这样的大国,其战争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则有所不同。正如有网友所说,这些战争都是中国被迫卷入的,而非主动发动。 以抗美援朝为例。当时朝鲜半岛陷入南北对峙,美国试图借机控制整个朝鲜。面对这一挑衅,中国作为朝鲜的盟友,不得不挺身而出,保卫朝鲜的独立。据统计,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17.5万人,为兄弟国家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不能说是"好战",而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和平的必要行动。 再来看抗法援越的故事。当时法国企图重回越南,掠夺殖民地资源。越南求助中国,中国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协助越南抗击侵略者,最终帮助越南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这种互帮互助的行为,怎能算作"侵略"? 当然,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并非一直融洽。在中苏关系恶化后,越南曾多次越境骚扰中国边境,这就迫使中国不得不采取自卫反击行动。这虽然有些"咬人的兔子"的味道,但也说明了中国在面对威胁时的无奈和决心。 总的来说,中国的战争历程反映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它并非一味好战,而是遇到严峻的安全挑战时,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自卫行动。当然,这么多年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待其他国家和人民都保持友好热情,这也是其独特的立场和魅力所在。 历史总是充满争议,解读也往往因人而异。但让我们以更宽容、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的战争历程。也许你会发现,这样的中国,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支持。 从戍边卫土到正义捍卫 - 中国战争历程的内在逻辑 在当今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各种观点和论调不断涌现。对于中国的战争历程,也出现了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说中国好战,有人说中国维护和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战争历史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若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来审视,会发现中国战争历程背后所蕴含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多场战争,其中包括抗美援朝、抗法援越、对越自卫反击等重大事件。这些战争的共同特点在于,中国并非主动发动,而是被迫卷入。面对周边小国的独立受到挑战,面对超级大国的侵略行为,中国选择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维护地区和平。这种自卫性质的战争,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前言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海军力量无疑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三国的海军实力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据最新统计,美国海军拥有243艘作战舰艇,日本海上自卫队则有114艘。 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海军舰艇数量又是多少呢?这些数字背后又反映了什么样的战略考量和国际格局? 海上力量的演变 说起海上力量的演变,不得不从美国海军说起,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战略眼光,迅速建立起了全球最强大的海军。 从航空母舰到核潜艇,美国海军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巨人,始终站在海军技术的最前沿。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前进,当人们还沉浸在美国海军的强大中时,东方悄然崛起的力量开始引起世界的注意。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从上世纪50年代的“蚊子船”起步,到如今的航空母舰编队,中国海军用了不到7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这种跨越式发展,不禁让人想起了“蛙跳效应”,就像青蛙一跃而起,跳过了许多障碍,中国海军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跨越。 如今根据最新数据,中国海军拥有约355艘作战舰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包括3艘航空母舰、50多艘驱逐舰和50多艘护卫舰等。 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但数量真的能代表一切吗?中国海军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美国海军还能保持其传统优势吗? 三国海军实力对比 在探讨海军实力时,单纯比较数量显然是不够的,就像比较拳击手,不能只看体重,还要看技术和经验,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海军的较量,正是这样一场“质”与“量”的博弈。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这个后起之秀,2024年中国海军的主力水面舰艇实力令人刮目相看,055型驱逐舰被誉为“亚洲第一舰”,排水量超过1.2万吨,堪比小型巡洋舰。…
美国情报机构曾多次试图解读这些看似普通却又神秘的群体,却总是一无所获。 以至于他们总是渲染夸大的说出“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威胁”等一系列愚蠢的言论。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那些神秘而伟大的中国力量,究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迅速集结、精准行动的。 今天,我们就来唠一唠,令老美破防的“中国最神秘三大组织”。 “意外的情报收集员” 中国的海域面积广阔,涵盖了470万平方公里,渔民们在这片广袤的水域中捕鱼、生活。 长期的海上漂泊,让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捕捞鱼虾,更是与海洋的动态密切相关。 无论是海面上出现的陌生船只,还是水下的设备,他们都能迅速反应,及时上报。 例如,在1978年,一位渔民在南海捕鱼时意外发现了一枚黑色的圆柱体,经过上报后,被确认是美国制造的MK-46反潜鱼雷。 这对当时深陷海上防御艰难泥潭的中国海军可谓是天降神兵,立刻对其进行拆解、分析、研究。 这一研究不要紧,直接让中国鱼雷科技飞跃发展了近20年,并且还研发出了比MK-46更优秀的鱼雷。 从此“中国渔民”名声大噪,让不少国家的海军“小心应对”,生怕自己的阴谋还没实现,就被我国渔民捕获,得不偿失。 此外,渔民们在海上巡航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可疑的外国船只。 这些船只可能是进行间谍活动的侦察船,或是试图侵犯中国海域的军事舰艇。 这时渔民们就会凭借多年的经验、对海域的熟悉以及对族谱单开一页的向往,迅速判断出这些船只的意图,并及时向海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