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真要“统一台湾”,中国解放军该如何准备?
中国海军073A坦克登陆舰和陆航旅的米-17直升机联合登陆演练
当下,台海局势依然存在不稳定隐患,台当局更是频繁“搞事”,妄图攀附美国达成胜利。
在此背景下,数以万计的网民炸开了锅,纷纷提议“武统台湾”,负责台海地区两栖登陆作战的东部战区也留言回应,“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几个大字更是振聋发聩。
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终将完成统一大业,如果不得已使用非和平手段,我们也想把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伤害降到最低。
但在当前局势下,我们还是应该做好万全之备,做最困难的准备,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前途。若是“武统”真的发生,解放军该如何准备,才能尽量避免平民伤亡呢?
解放军“野牛”气垫登陆舰投送坦克抢滩登陆
一
解放军该如何准备?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迫使用武力来实现祖国统一,我们也希望最大限度地避免平民伤亡。要达到这个预期,解放军肯定会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这三方面可能会重点考虑。
第一方面:情报侦察工作要到位。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就是因为侦察工作到位,所以才迅速取得了胜利。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利用直升机“蛙跳战术”,切断了伊军退路
当时,美军摸清了伊拉克陆军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布防情况,所以101空中突击师绕开伊拉克军队布防的正面航线,从北面沙漠地带进行迂回穿插,让伊拉克军队措不及防,全线崩溃。
正是由于美军彻底弄清了伊拉克军队的军事部署情况,才做出了这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不难看出,现代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机械化战争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火力血拼”已经不再是掌控局面的第一要素,只有掌握战场信息,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解放军军事演习:海军陆战队将是首批两栖登陆部队
倘若“武统”发生,我们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登陆作战,重中之重就是掌握对方信息。
要知道,登陆作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作战形式,涉及到登陆部队隐蔽上船、装载、航渡、开辟登陆场等方面。特别是在登陆阶段,我方需要全程组织火力支援,才能掩护登陆部队安全上陆,继而开启下一步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拿到准确的战场信息,才能在伤亡最小的前提下实现登陆任务。但台当局为了达成“以武谋独”目标,已经在登陆作战方面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由图可见,台军的军事设施距离居民区非常近
一方面,它们将自己的军用设施隐蔽化,这就造成了我们火力打击的难度直线提升。
另一方面,台军将相当一部分军用设施靠近居民区部署,妄图绑架普通老百姓,对我方登陆作战火力支援造成了很大困扰,毕竟,我们不想造成更多的百姓伤亡。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情报侦察工作,摸清台军的军事部署。
长剑-10巡航导弹
第二方面:要保证速战速决。
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使伤亡最小化,要想达到这个预期,就要确保解放军拥有两大优势。
其一,火力强度要大。
我国要充分利用火箭军的导弹优势,也只有达到足够的火力和规模,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瘫痪”台当局军事力量的目标。
目前,火箭军已经装备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这些“杀手锏”武器会在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发挥首波打击作用,仅以火箭军已经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和东风-16举例。
长剑-10命中目标
长剑-10巡航导弹实力直逼美国“战斧”,时速将近1000公里,有效射程在1500-2500公里之间,圆概率误差在20米之内,可贴地飞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识别并定位攻击目标,突防能力非常强。
毫不夸张地讲,火箭军一个导弹旅齐射就能发射上百枚长剑-10巡航导弹,可以完全摧毁一个大型军用机场,无论是攻还是守,都可以发挥巨大战略作用。
东风-16弹道导弹
东风-16弹道导弹具备全天候打击能力,对环境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对军港、机库、通讯、情报中心等要害部门进行精准/饱和打击,保证在战争中占据先机。
重要的是,东风-16弹道导弹的性能也不差。
东风-16弹道导弹具备机动发射能力,有效射程在1500公里左右,圆概率误差在100米之内,速度可以达到15马赫,多枚导弹可以同时对同一个目标发起攻击,可以同时保证打击时效性与威力。
轰-6轰炸机携带长剑-10巡航导弹
当然,解放军空军也具备火力投送能力。
具体来说,解放军空军的轰-6系列轰炸机也能携带长剑-10巡航导弹,一架轰炸机可以携带6枚,一个轰-6团可以携带上百枚,东部战区有3个轰-6团,可见其强大威力。
这仅是解放军远程火力投送的部分实力。
而早在2020年,美国媒体便指出火箭军已经拥有40个导弹旅。2021年,美国国防部又发布《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文中再次提到中国火箭军的多款导弹,着重突出了中国导弹的核打击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依然会继续发展更强大的火力装备,也将具备更强的火力规模,倘若战事真的爆发,我军绝不会丢掉这个优势。
“雷石”滑翔制导导弹
其二,武器弹药要精。
即便有了火力保障,也不能忽略武器弹药的精度,只有武器够“精”,才有可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胜利,才能在伤亡最小的前提下达成目标。
由于东风导弹的造价非常昂贵,只能适用于第一波火力攻击,在后续火力打击中,依然需要大量廉价的精确制导武器,比如雷石系列滑翔制导导弹。
“雷石”滑翔制导导弹
雷石滑翔制导导弹采用了先进的精确制导导引系统,实力可以媲美美军现役SDB精确制导炸弹。
具体来说,雷石滑翔制导导弹加装了一对滑翔翼,能够在炸弹投放出去之后会自动展开,获得更好的气动性能,射程得到极大提升,最远射程高达65千米。
另外,雷石滑翔制导导弹还加装了X型配置的控制舵面,可以搭配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通过接收信号来操纵导弹向目标准确滑翔,命中精度能得到极大提升,命中误差小于10米,能够有效提升空对地打击能力。
倘若未来真的发生战事,雷石滑翔制导导弹可以当做火箭军导弹的补充力量,也能挂载到战机上发挥出更大作用,并完成打击任务。
当然,这也只是中国精确制导武器的一种类型,未来,中国还会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也将创造出更多性价比高的精确制导武器弹药,有效提升自身威慑与震慑能力。
俄军在城市巷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虽说解放军完成登陆作战后,大局已经可以基本确定,但要谨防台独分子利用城镇进行抵抗,故意拖延时间。
要知道,城市巷战伤亡率大,攻陷城市的难点也非常大,对方可充分利用城镇坚固建筑物负隅顽抗,所以我们需要谨防出现这种问题。
登岛之后,可以对台湾地区城市采取“围而不打”的方式,可以施加更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以避免出现“城市攻坚战”和“巷战”的局面,减少平民伤亡。
第三方面:心理战要到位。
“心理战”是对台斗争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可以起到瓦解敌军,消解对方战斗意志,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我方伤亡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使用各种心理战手段“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软”手段。
首先,我们对台湾同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让他们由内而外的认可解放军,认可大陆,不反击,不对抗,不抵制,才是最好的结局。
仅以经济层面举例。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水平远超中国台湾。
28年前,台湾地区的GDP约为2000亿美元,占到大陆的45%;28年后,台湾地区的GDP约为7000亿美元,却只占到了大陆的4%,这就是大陆经济发展带来的双方实力变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非常大,每年贸易顺差都高达几百亿美元,在其他层面,双方依然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差距同样明显。
以此可见,我们只是不愿意动用经济手段来制裁台湾当局,毕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都是普通民众。但是,台当局不能因此忽视我们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让台湾同胞可以明确知晓大陆同胞的真实实力,让他们从心底愿意回到祖国怀抱。
“高新7号”心理战飞机
其二,“硬”手段。
如果万不得已,两岸发生冲突,我们还有很多“心理战军事装备”。
早在2013年,中国运-8心理战飞机“高新7号”就已经亮相。
“高新7号”是我国一种强大的心理战新武器,主要任务就是压制敌方的电视和广播信号,对敌方发动心理战。此外,它也可以执行通信压制、监听、搜集情报等电子战任务,可以凭借己方的技术优势进行政策宣传,达到分化敌人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我方已经亮相的心理战装备,倘若两岸真的发生战争,我方应该会亮相更多的新型装备,也必将实现统一大业。
二
祖国统一大业何时能达成?
不难看出,解放军始终都在为祖国统一而努力,但台当局却不以为然。
蔡英文
台当局频繁“搞事”,处处阻挡统一大业,甚至还妄图“勾结”美国,使得台海局势一度不容乐观。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是要实现统一大业的,两岸同胞也终将走向统一。
在此背景下,解放军依然会抱着最大的善意来对待自己的同胞,我们要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雷霆手段”,也期待祖国可以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此前,中国商务部发布新规定:将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新规中明确写道:只要外国生产的设备中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稀土,哪怕使用量仅仅有0.1%,也必须向中国有关部门报备审批。 对于大部分军事用途的出口许可,中国原则上是不会批准的。而对于那些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AI出口申请,中国也会“逐案审批”,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稀土管制措施之一”。 中方继续加强稀土管制,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外国企业正试图绕过中国有关部门管制非法获得中国稀土,并将这些重要的珍贵材料用于危险产品的生产,这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再加上这些稀土本就在中国手中,那我们有权力决定要怎么出口,这绝对是中国的主权事宜。 可美国显然并不这么看,在中国宣布稀土新规后,恼羞成怒的特朗普一边说“难以置信”,一边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 特朗普已宣布:要从11月1日起对华加征100%的额外关税,并对所有的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如果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落地,未来美国对华产品关税将再次上涨到惊人的130%。 虽然这比今年上半年美国威胁要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的关税略低,但仍是极不友好的信号,也必然会给中美关系造成巨大冲击。 而除了特朗普本人威胁要加关税以外,其他一些美国高官也发出极不友好的信号。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声称:如果有必要的话美国准备和中国打贸易战,而且他认为三亿美国人民也都做好准备。 可以说中美贸易战,确实已经又到一触即发的边缘。而特朗普和其政府高层如此不理智的威胁中国加税,无非就是想使用这种经济贸易施压手段,让中国放松稀土管制。 但这一招对中国来说是没有丝毫用处,在特朗普威胁继续加关税后,中国也马上针锋相对的采取了新反制措施。 首先中国商务部已发布公告: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涉及美国企业、美国造、美国公司拥有、参股或经营等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这除了是反制美国的新关税政策以外,也是在对标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要对中国船只征收特别港务费的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因美国的高通公司此前收购Autotalks公司时,未依据中国有关法律得到审批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已依法对高通公司展开立案调查。…
近期,中美贸易战可谓是打得非常激烈,闹得很凶。 在这段时间里,特朗普对中国接连出“重拳”,如美国禁止中国航班往返美国时飞越俄罗斯领空,宣布要对华关键软件进行管控,还下令将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全部下架。 更有甚,特朗普居然还扬言:要在11月开始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面对特朗普的猛攻,中国也不甘示弱,商务部发言人明确作出回应:对于关税战,中国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 对此所有人都感到担忧,毕竟中美两国实力强劲,一旦两国进行硬碰硬,闹到最后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那么目前真的走到这一步了吗? 从表面上看,这次特朗普似乎有破釜沉舟之态,的确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在中美展开交锋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强调:对中国的关税他暂时不会取消。而且他还暗示:如果中国不屈服的话,美国还会上其他的手段。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在和波音磋商一桩涉及500架波音飞机的大生意。但特朗普却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可能会在波音零部件上对中国进行卡脖子,此举无疑是对中国的威胁。 除了特朗普以外,他身边的官员也是态度十分嚣张。 如万斯称:美国现在的筹码比中国要多,中国必须要率先让步。还有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了跟中国打一场贸易战,美国的3亿民众都做好了准备。 好家伙,美国从上到下,看起来众志成城,好像真要和中国一较高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最后一步“棋”美国始终不敢走,一直留有余地。 其实在特朗普表示死战不退时,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他不想伤害中国,美国希望帮助中国。他还强调:关于100%关税的问题,接下来还得看中国的反应再做决定。 另外,据联合早报的报道,特朗普在去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一事上也表现得举止适当,他前脚还在愤怒的说要取消和中方的会面,后脚却又改口说没有取消。 至于他的副手万斯,那也是留有余地。在威胁中国之际,也表示这是一场需要小心应对的博弈,还说希望中国能够理性一点,只要中国理性一点,美国也会理性一点 此外,格里尔的话也有些中气不足。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他就非常激动的说:中国推出新的稀土措施,事先没有通知美国,还表示美国第一时间致电中国,但中方却推迟与他们的通话。…
一直以来,美国都十分警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也认为中国是真正有能力和他们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但是除中国以外,其实印度有时也会受西方国家的关注。 这也是因为印度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比不过中国,但印度同样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十几亿的人口,所以印度的发展潜力其实并不低。 若是印度能展现出中国的几分风采,搞不好也会受到美国打压。但其实美国现在既不该关注中国,也不应在印度这里费心。 因为美国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而印度则是看不到崛起的可能,反而美国应该真正担心一直在其羽翼下接受保护的德国,因为这个所谓的小弟近些年可是展现出了崛起之势。 此前德国政府换届,默茨成为新任的德国总理。而他上台后,就大刀阔斧的调整了德国内外战略,在政治、军事上,这位新总理也都展现出了极强的进取心。 比如战略上德国就在试图更加直接的介入俄乌冲突,此前默茨接待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时德乌两国就签署了一份合作意向书,其中德国承诺将为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后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更是亲自访问乌克兰,并在访问发布会上表示:德国将向乌克兰再次追加19亿欧元的拨款。对此乌方也在发布会上确认:他们已经开始接收德国提供的IRIS-T防空系统。 德国在此时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结合特朗普上台后暂时切断对乌援助,并且主动恢复美俄关系的事情来看,德国现在不正相当于与美国唱反调吗? 如果在德国军事物资与资金的支持下,乌克兰接着和俄罗斯打拉锯战,那美国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的计划不就破产了吗? 要知道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德国一直对美国马首是瞻,但现在德国却直接与美国在重要地缘问题上站在对立面,这是非常少见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是想通过这种行动,展现自己在欧洲大陆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缘与战略影响力。德国也是想告诉美国:他们同样有能力影响俄乌冲突局势的走向。 而且在军事层面上,德国也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计划,比如今年5月中旬默茨在参加德国联邦议会的讲话时表态:他任内的重点之一,包括将德国联邦国防军建设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部队。 当然,默茨也绝不是在空谈,此前他领导的政府发布的《联合执政协议》中就明确写道:本届政府任期要投入1500亿欧元国防预算,力求让德国国防军实现高精尖转化。 到后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出席北约防长会议时又直言:德国目前支持北约扩军计划,并且德国联邦国防军就将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增加6万名现役士兵。 要知道在2024年底,德国军队的总人数才只有18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一次性就准备增加现有兵力1/3的新士兵。…
特朗普又变卦了?美国还没与中方开始谈判,特朗普又发出新威胁,要求中方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不然就要对中国征收三位数关税。 特朗普刚刚对华态度有所变化没多久就又变卦了,一边说想和中国谈,一边威胁谈不成就要收高关税。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会晤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会晤期间特朗普再次提到中国,并非常“自信”地认为会和中国达成协议。 特朗普声称,美国将与中国达成一项“相当好”的协议。他表现得相当乐观,接着他就补充说,因为如果中美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中国征收157%的关税。 尽管这番话是在与澳大利亚总理会晤时说的,但也是对中国赤裸裸的威胁。特朗普前些时候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还说,对中国的高关税讹诈是不可持续的。特朗普自己都知道,不可能一直这样威胁中国,那为什么现在还要说呢? 与阿尔巴尼斯的会晤里,特朗普签署了一项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稀土的协议,总价值达到85亿美元。按特朗普自己的话说,未来美国的稀土要多到用不完。在这样的场合提到中国,显然是为了展现出美国对中国强硬的一面。 其次便是,在谈判之前,美国也需要一些政治舆论。就美国目前受到中国反制的情况而言是较为严重的,拿不到稀土对它军工行业有直接伤害,但短期内还不足以影响整体军事实力。在高科技行业也是如此。但放在其他领域,比如农产品就不一样了,关注中美交锋进展的都清楚,大豆滞销是特朗普头疼的大问题。 美国的经济本身就处于通胀危机里,今年特朗普喊了很多次,要求美联储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担心通胀,迟迟不肯降息。不过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情况不乐观,到9月左右,终于传出了降息的消息。 鲍威尔在降息的讲话里强调,这次美联储降息并不是因为特朗普的压力,而是美国的经济现在确实很差,美联储不得不出来做点什么。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美国民众和企业实际上负担了关税的成本,导致美国经济实际上增长缓慢。 有学者研究调查后表示,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都集中在AI和数字技术领域,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就相当缓慢。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数字技术和储存的投资,美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停滞。 这当然与关税有关,同时与特朗普的其他政策也有关。比如特朗普驱逐外国移民,对移民采取强硬政策,也不管是不是合法移民。这部分人实际上承担了美国很大一部分底层工作,这也就导致美国的就业实际上也出现问题。美国还收紧了签证的发放,使得去美国旅游的人也变少了。 这些与关税带来的成本叠加在一起,美国的经济自然就增长缓慢还有通胀风险,逼得美联储不得不出来降息。然而特朗普还是将降息作为自己的成绩之一,并继续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打贸易战。 现在中美即将开始新一轮谈判,美国自然要在舆论上造势,表现出美国不可战胜,让他们的选民和支持者不过多关注经济,而是关注美国能得到的好处。然而,美国近期多地爆发对特朗普的抗议。这或许还让特朗普选择用更强硬的方式来面对中国,但谈判靠恐吓是不起作用的,谈判还是看双方的筹码。
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崛起,美国媒体和军事专家开始频繁讨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美军的F-22或F-35等第五代战斗机,在中国周边被击落的话,飞行员能否被成功救援?答案可能让美军高层坐立不安——在解放军严密的防御体系下,营救行动几乎不可能成功。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刊文指出,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包括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远程防空系统(如红旗-9B)以及先进的电子战能力。这意味着,一旦美军战机在中国近海或内陆被击落,救援部队将面临巨大挑战。 解放军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防空导弹网络,任何低空飞行的救援直升机或运输机都可能被击落。 中国在南海、台海等关键区域部署了强大的电子战系统,美军的通信和导航设备可能被干扰甚至瘫痪。 解放军特种部队和空中突击单位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封锁坠机区域,美军救援队很难抢先一步。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美军派出最精锐的“战斗搜索与救援”(CSAR)部队,生存和撤离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回顾历史,美军在敌后救援飞行员的行动往往代价惨重。例如: 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经常设伏等待美军救援直升机,导致多架HH-53“超级快乐绿巨人”被击落。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F-117隐身战机被击落后,尽管北约掌握制空权,救援行动仍耗费数小时,且依赖特种部队秘密渗透。 而在中国周边,解放军的防御体系比当年的北越或南联盟强大得多,美军救援行动的成功率只会更低。 面对这一困境,美军其实心知肚明。近年来,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调整战术: 减少高风险区域作战:避免让F-35等战机深入中国防空圈,转而依赖远程导弹和无人机。 强化飞行员生存训练:增加逃生和敌后躲避的训练,但即便如此,在解放军严密搜索下,飞行员仍难以长期隐藏。 减少依赖盟友协助:在中国近海,即便是日本、韩国等盟友,也难以提供有效支援。 美国媒体和军事分析人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推进,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正在被削弱。如果未来爆发冲突,美军飞行员一旦被击落,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不是救援,而是俘虏甚至更糟的结局。…
台湾一大学教授在谈到这次印巴冲突时,对印度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莫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没有想到后果吗? 重点问题在于,他认为中国的战机在国际上本来没有什么影响力,这次印度帮了大忙,而且他还说了对于莫迪的三个“莫名其妙” 第一:在没有调查出真相的情况下就挑衅,直到现在依然没有调查出422真相 2015年4月22日,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马上采取军事行动,并坚称,这次袭击事件和巴基斯坦有关,因为有两名恐怖分子是巴基斯坦人。并扬言一定要抓住凶手,把凶手绳之以法。 但巴基斯坦对此表示“真的不是我干的”。但是,即便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印度依然开始了军事行动,从前几次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到直接断水,到开始发射导弹,战争瞬间升级。 实际上,克什米尔争端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从未真正解决,印度通过2019年废除克区自治条款、推动移民政策改变当地人口结构,试图从法理和人口上强化控制。 西方媒体认为,此次事件成为导火索,印度将其定性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袭击”,本质是延续“恐怖袭击=军事报复”的强硬范式,试图以武力压制克区反抗力量,并测试巴基斯坦的战略底线。 不可否认,印度总理莫迪的作风向来强硬。 有分析称,这次印度冒险发动侵略,可能有三个意思。 1,可能是为了转移国内的政治压力,要知道莫迪政府面临反对党对其经济改革不力的批评,2025年卢比汇率跌至三年新低,外资单日抛售12亿美元国债创纪录。所以通过塑造“反恐英雄”形象,政府成功将民众注意力从经济困境转向民族主义情绪,这也是一种办法。 2,测试国际社会容忍度。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明确支持印度(如承诺出售F-35战机)、中国保持战略模糊的背景下,印度试图通过有限军事行动试探大国底线,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战略扩张积累筹码。尽管这个猜想不太可能,但以莫迪的作风,极有这种意图。 3,推动军事技术实战化。印度在冲突中首次动用“阵风”战机深入巴基斯坦腹地,尽管损失惨重,但借此检验了进口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为后续武器采购提供了实战数据。这种猜想,或许是战后的猜想,但也有这种可能性,只不过莫迪赌输了,这种很“特朗普”的行径注定行不通。 第二:停水策略“不道德”,完全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要知道,印度停水的这条河,是巴基斯坦的救命河,全国都依靠这条河,直接断水,不管巴基斯坦民众的死活,这种做法没有人道主义精神,试想,如果中国也对印度断电,会怎样? 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并切断水源的行为,直接违反了1949年《日内瓦公约》关于"禁止攻击平民生存所必需的物体"的核心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