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的一天,塞班岛某个豪华的赌场中,一场堪称“世纪豪赌”的赌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场上的赌徒大多都是经常出现在报纸经济版面上的商界大咖,其中还包括金立手机的创始人刘立荣先生。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成堆的筹码,跟此时厅内紧张的气氛不同,每个赌徒脸上的表情都是十分轻松的,甚至彼此之间还有说有笑的讲着闲话。
荷官发牌完毕,众人纷纷下注,数十亿的筹码被扔到牌桌中间,场面甚为震撼。金立手机的创始人刘立荣也丢出了几亿美元。
毫无疑问,刘立荣输了,这已经不知道是他输的第几场了,总之,从坐在牌桌上开始,他就不停地掏钱。
立荣
这样的场面让刘立荣的朋友都暗暗心惊,一个与刘立荣私交甚好的金立股东后来回忆时还不免感叹:“最后一把牌,就一把牌,一次性输了7亿美金。”
这是刘立荣的最后一把牌,这把结束以后赌运不佳的他主动偃旗息鼓,灰溜溜地离开了赌桌。
在我国,刘立荣算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富商,但是动辄上百亿的输钱恐怕是我国首富都经不起几轮考验,何况是福布斯排行榜上身价只有十几亿的刘立荣?
所以刘立荣豪赌过后,金立手机的危机就随之出现了。
2017年年末的股东大会上,刘立荣就遭到了金立股东们的严词审问:“这么多钱都去哪了?”
面对情绪激动的股东们,刘立荣始终低头沉默,不知是在思考对策还是反思自己的失误。
刘立荣
彼时,刘立荣在塞班豪赌输掉上百亿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公司,闹得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外界也有不少关于金立的报道,称金立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债务已经达到两百亿。
刘立荣沉默,股东们就继续质问:“你真的去塞班岛赌博了吗?真的输掉了一百多个亿吗?”
“你不是说资金不足是销量下降引起的吗?那你针对这个问题做好解决方案了吗?”
“我们的钱都压在你这里,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们的合理的解释说法?”
股东们的追问让刘立荣一个头两个大,他只得匆匆结束此次股东会议,思考寻找应对之法。
可是还未等他想到对策,就有下属偷偷跑进来告诉他,会议结束以后已经有股东报警了。
此时刘立荣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只能暂时丢下这堆烂摊子,只身前往香港暂避风头。
一开始,刘立荣居住在香港的一家四季酒店里,那个时候刘立荣对自己的商业帝国仍旧抱有期望,所以在躲债的同时,也一直在积极的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
刘立荣
但是金立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掌舵人刘立荣一人造成的,还有公司本身的问题以及庞大的社会环境。
所以任凭刘立荣绞尽脑汁,也没想到可行的策略,刘立荣不得通过其他渠道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当然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缩小公司规模。
不久后,金立公司官方账号上发布了《关于金立工业园目前的一些情况说明》,说明中指出,金立公司将在未来裁掉50%的员工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行。
在《情况说明》公布以后,人们发现位于广东东莞大岭山的金立工业园园区内异常的安静空旷。
金立员工表示:“前几个月,金立确实有大量裁员,员工只剩下80人左右了。最近好像人又变多了,大概有一两百人的样子。”
企业疯狂裁员,一度达到了一个园区仅剩下不足百人的情况,可见金立的危机确实十分严峻。
眼见着短期内无法解决金立的实际问题,刘立荣干脆在香港中环租了间房子,在这里长住下来。
但是逃避永远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公司本身回还的余地很小,刘立荣一直试图从外界得到资金救助。
可是十几个月过去了,刘立荣仍旧没有找到“救命的稻草”,甚至公司内部的高管人员也团结起来欲将刘立荣踢下台。
刘立荣
2018年年末,一篇名为《复盘金立死亡之谜:董事长刘立荣赌博输了超100亿》的文章更是将刘立荣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公司内部与社会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刘立荣不得不公开辟谣,表示:“金立资金链问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营销费用与投资费用投入超限。2016年与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近三年对外投资费用30多亿元,两项费用接近100亿元,对金立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导致货款周转困难,在拖欠货款后被供货商申请资产保全。”
至于人们提到的在塞班岛赌输上百亿的消息,刘立荣否认了它的真实性。他坦言:“我确实在塞班岛参与过赌博,也确实输了钱,但是只输掉大概十几亿元,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输了100亿。”
遗憾的是回应也未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没钱偿还债务,有近20家金立的供应商联名,向深圳中院提交了对金立的破产重整申请。
刘立荣也曾表示过:“金立下个月就可能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不过金立的员工表示:“董事长刘立荣与重组方在股权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重组计划搁浅。”
一位金立的股东曾表示过:“刘立荣在赌博上输了超过100亿,股东们推测过,刘立荣挪用公款的数目可能在60亿左右,但赌博地点不是在香港、澳门,而是在塞班。”
虽然刘立荣本人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否认,但是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也没有办法定论,可以肯定的只有金立手机这几年运营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以前,金立手机确实是国产手机中的“老大哥”,从2005年金立手机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工信部颁发的手机制造牌照,不用再“贴牌”为生开始,就一路势如破竹,请代言、扩张地盘、出新机甚至进军海外,一系列操作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金立这一套翻身之作,创始人刘立荣是功不可没的。
在那个流量并不至上的年代,刘立荣就开始广请代言,金立的第一任品牌代言人就是刘德华,由冯小刚亲自操刀为其制作宣传广告。
刘德华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再有的加持,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广告诞生了,而金立也凭借着这支广告和刘德华的人气丢掉山寨标签,成为一个颇为高端的品牌。
从那以后,金立的进程就像是被开了倍速,走到哪里红到哪里,销售量更是与日俱增。
可能太过顺利的背后往往都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吃到请代言的红利以后,刘立荣在请代言方面更“下血本”了,先后请了众多一线明星大咖助阵。
除了影视明星,体育及航天领域金立都有所涉及,刘立荣说:“通过赞助娱乐节目来塑造品牌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体育将是金立品牌优化发力的重点。足球、篮球等这些偏男性化运动与金立目标受众一致。”
所以刘立荣又与男足签约,那个时候男足还比较争气,成功在亚洲杯预选赛中出线;神州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发射升空,金立手机M6系列也跟着一同到太空遨游。
那时,国内还没有几个手机品牌能够像金立这样,名利双收远销海外,可以说无限的风光有一半都是高价聘请代言得来的。
但是请代言、做冠名所带来的风光背后,是越掏越空的家底,是无法续接的资金链。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金立手机的经典宣传语:“金立M2017,成功的标配”?
相信很多人听到都觉得十分耳熟,就像金立手机一样,大家都知道它的名字,却很少有人使用。
刘立荣在营销上大把烧钱,只是让人们熟悉了金立这个品牌,市场上的反响却非常不可观。
加上金立本身智能性不足,让它在跟同行做比对时犹如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甚至让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将它当做是一种老年机。
渐渐的,金立也就逐渐的落后于其他品牌。就像刘立荣所说的那样,想要挽救颓势,所以疯狂投放广告。光2016年至2017年这两年间,金立在广告费上的支出竟超过了60亿元。
而同消耗的费用相比,金立卖出去的产品收益就显得尤为不足。
金立官方数据显示,从大量投放广告开始,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公司仅卖出了2700万台手机。况且金立手机的主要特点就是便宜,这些卖出去的货款还不够支付公司的广告费用。
公司入不敷出,资金链必定会面临紧张,于是从2017年开始,就陆续有媒体爆出金立手机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新闻。
刘立荣又酷爱赌博,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金立资金不足或许因为是刘立荣赌输了。
加上2017年智能机市场出现停滞,各个品牌的手机销量都出现下跌,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金立的处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就像李军所说:“由于经济不景气,2017年东莞许多工厂经营惨淡,不少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种危机也波及到金立。”
短短的一年时间,金立手机先后经历了被爆欠债、掌舵人被爆赌博、法院冻结董事长股权、全员裁员50%、金立印度公司被爆抛出百分之七十多股份、副总裁离职、网传背上上百债务。
一年时间,金立从辉煌到落寞,然后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作为金立的创始人,刘立荣的处境也很艰难,自2017年底开完股东会议之后不久,他前往香港比风头后,至今无人知道他的下落。
刘立荣
2022年6月,有媒体曝光了刘立荣的近况,称其“被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金额66786元……该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刘立荣被限制高消费”。
不到七万元对于刘立荣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难以偿还的数目,可是综合其他各项欠款,他的未履行欠款总额已经超过了12亿元,如果想要偿还这笔巨款,似乎就不容易了。
当初刘立荣被传出赌博,很多人都表示无法相信,因为他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商场上,给人的感觉都太过正经太过儒雅了,让人很难将他同赌博联系到一起去。
“在通信圈混迹十多年,我对刘立荣这个湖南老乡以及他带领下的金立手机心存好感。希望金立能像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那样,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一股中坚力量,甚至是一面旗帜。除了老乡的因素,更因为我觉得刘立荣有知识、有眼光、稳重,是靠自己努力进取,取得功成名就的典型。”
在朋友眼中,刘立荣就是这样的形象。
刘立荣
1994年,刘立荣从中南大学毕业,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院校。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本就稀少,能从这样优质的大学毕业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刘立荣青年时期的优秀程度可见一斑。
随后刘立荣被分配进天津有色金属研究所实习,工作方向就是科研研究。
研究的对象则是高技术新材料,其中包括超导材料、核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等等。
按理说,这样的科研人员在我国还是比较受重视的,也比较受百姓们的尊敬。
可是刘立荣却并不喜欢这份职业,干了两年就跳槽进中山小霸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学习电子科技。
刘立荣
同样的,在中山小霸王电子科技公司刘立荣也没干多久,1997年广东金正集团成立,刘立荣又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这个集体。
不过别看今正集团刚刚成立,却成为了刘立荣一个最成功的踏板,他在这里担任集团常务副总裁和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宝贵的人脉资源,为他之后自己开设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金正集团工作了四年以后,刘立荣一手创办了金立通讯公司。
刘立荣
不得不说刘立荣本人是非常有远见的,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国的国产手机寥寥无几,就连华为(2003年7月开拓手机业务部)、小米(2011年7月进军手机市场)等品牌还未出世,那个时候,金立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
起初,刘立荣只做代工,金立一年的销售额都能达到8亿元。
2005年,他拿出高价投资,资助公司开展独立研发手机业务。那个时候中国的手机市场是一片蓝海,所以金立手机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
次年,金立手机就拿下了全国国产手机销量冠军,这也让刘立荣对自己的事业越来越有信心。
从2006年至2009年间,金立一直是国产机销冠,金立公司又高价请来明星代言、冠名一些综艺节目,促进其销量达到了巅峰时刻。
2010年,刘立荣着手开拓印度市场。因为金立手机本身兼具便宜与耐用两大优点,因此在印度也颇受欢迎。
刘立荣
在印度试水成功后,刘立荣又将目光放到尼泊尔、孟加拉、俄罗斯、土耳其甚至南美、东欧等国家。
到2012年,金立的国际化之旅已经初具规模,全球出货量与日俱增。
2014年,金立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更是达到了2800万台,远远超过国内的出货总额。
刘立荣的目标十分明晰,他曾说过:“国产手机走出去是必然的。全球战略是金立的一种选择,我们在海外布局比较早,而且我们定位是在中高端路线。”
正是刘立荣的这种先见之明,让金立手机的国际之路顺遂好走。华为、小米还在为进军印度抓耳挠腮的时候,他就已经低调地拿下了印度市场。
可似乎是为了印证那句古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明这样一个聪明、睿智且十分有远见的人,却染上了那样的不良嗜好。
有人说刘立荣赌博是为了解压,但是按照他的赌法并非是为了解压而是给自己添堵。
就算是富豪,这样输来输去也没有几个人能输得起,刘立荣一个人输到倾家荡产的份上不算,还让金立陷入了债务危机。
面对这天价债务,刘立荣只好跑到香港去躲债,而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没有人知道。
谈到自己的过往,刘立荣也十分后悔,他曾公开表示过:“我现在想的就是放弃,对于金立和这些传闻,我不想对外回应任何东西。我最好变成一个隐身人。”
一个原本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沦落成了一个嗜赌如命的无脑赌徒,这样的转变让众人都唏嘘不已,一个与刘立荣交好的金立股东曾说过:“不是不相信消息是真的,而是不愿意消息是真的——我心存侥幸,希望这又是一个网络谣言。”
小赌怡情,大赌伤心,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那些爱你、信任你的亲人。
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在刚刚结束对中东六国的军事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打算。他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日前,在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时,内塔尼亚胡居然公开指责中国与卡塔尔,称二者“花费巨资制造反以色列的宣传”,甚至声称这是对以色列发动的“信息战”。这种话语,既是诬蔑,也是推卸责任。要知道,国际社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谁在中东不断挑起冲突,又是谁在伤害无辜平民。中国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坚决的驳斥。 然而,就在内塔尼亚胡忙着给中国泼脏水之际,一则重磅消息从中东传来,直接击中了他的软肋。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份共同防御条约。消息一经公布,中东局势立即变得复杂而微妙。 沙巴防御协议的分量 这份沙巴协议的内容并不含糊:一旦沙特或巴基斯坦遭遇外部侵略,另一方将被视为同样受到攻击。换句话说,这是一份明确的共同防御承诺。与美国和沙特之间模棱两可的安全关系不同,这份协议更直接、更紧密,几乎可以看作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同盟”。 巴基斯坦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它在中东本就有着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沙特一直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可靠的“核保护伞”。但是沙特很清楚,如果直接去寻求中、美、俄等大国的庇护,反而会引发国际格局的巨大震动。相比之下,找巴基斯坦则既合理又低调。 从巴基斯坦的角度看,这份协议同样符合他们的利益。作为一个经济压力巨大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来不断寻求资金和国际合作机会。而军事合作本就是巴基斯坦的“传统出口”,通过与沙特签署这样的协议,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地位。 以色列的三重困境 沙巴防御条约的签署,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因为就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经面临三大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重压力:中东国家的团结。 以军对卡塔尔的入侵,彻底打破了中东国家之间原本微妙的平衡。过去,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在利益上有分歧,但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可当卡塔尔遭到攻击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自己。这种危机感让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空前团结。许多产油大国不再轻易相信以色列,甚至对美国也心生疑虑。大家都明白,没有美国的点头,以色列根本不可能胆敢冒然出手。 第二重压力:国际社会的孤立。 侵略卡塔尔之后,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声誉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公开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甚者,欧盟内部已有人呼吁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一旦这些制裁成真,以色列的经济将立刻感受到沉重的打击。要知道,以色列的科技与军工固然发达,但它的经济体系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若被孤立,将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 第三重压力:国内的不满。 当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内部矛盾也随之加剧。内塔尼亚胡政府本就饱受争议,他本人更是长期被指责滥用权力。如今,面对经济下滑、国际孤立,大规模的反政府游行此起彼伏。街头的愤怒声浪,不仅冲击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也让他的执政合法性遭受质疑。 巴基斯坦的入局与中国的角色…
以色列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能在中东横行霸道?今天打黎巴嫩,明天轰加沙,后天没事打个叙利亚。 反正是它到哪儿,哪儿就不安生,并且还动不动就扯着美国袖子往前冲,颇有一番不要命的势头。 敢这样在中东张狂,以色列到底凭什么?其实,绕来绕去绕不过三个字:底、气、足。 何为底气?那就是手里有压箱底的王牌,跟谁打照面都不怵,到底是什么样的王牌能让以色列如此有恃无恐?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这张牌是最显眼的,也是最热的。 这么长时间以来,美国对自己这位“亲儿子”的援助,可谓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无论是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民生上,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无论以色列闹出了多大的事,美国都能帮他把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各处建基地,拉小弟,它所谓的“小老弟”、“干儿子”也到处都是,可为什么只有以色列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这就要讲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独受恩宠”,打个小比喻,美国就像皇帝,那些攀附于他的各个小国家,就像后宫里的莺莺燕燕,虽然都能受点恩露,但加起来都比不上以色列一人。 天天没事就赏以色列个金银珠宝,还隔三差五就翻它牌子,这份恩宠,不用说放眼中东了,就是放眼世界,谁能比得上? 一说到这,问题又来了——美国真就愿意一直这样恩宠以色列吗? 我看不一定。 美国国内现在比起前几年,可以说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川普上台后,各种闹心事儿就没消停过,财政赤字、非法移民、两党互掐等问题,已经够美国政府喝一壶的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对以色列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看可能不大现实。 所以别看现在以色列独受恩宠,跳的可欢,以后还真说不准。 第二张牌,就是以色列那堪称闪电般的军事动员速度。 这就要讲到以色列的军事体制,他有点像韩国的服兵役制度,全国上下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必须服兵役,想跑都跑不掉。…
塞尔维亚这次阅兵,直接让欧美坐不住了! 9月20日,一场名为“团结的力量”的大阅兵即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而就在前几天彩排中,中国制造的红旗-22防空导弹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瞬间炸锅:塞尔维亚一跃成为巴尔干地区防空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一场秀,毕竟,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尔干一直都是地缘的火药桶。 如果说欧亚大陆是个棋盘,那巴尔干就是那个关键点位之一。它是连接欧亚陆运的核心通道,也是海权国家几百年来最忌惮的陆权支点。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引爆点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但实际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 二战之后,统一的南斯拉夫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巴尔干之虎,西方非常忌惮。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也不遗余力地拆解这个联邦,即使这个国家后来就剩南联盟,最后还是被拆成了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国际社会不承认)。 如今的塞尔维亚也不过成了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但是,美欧还是不放过它。 …
美国国务院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炒作"台湾地位未定",朱立伦竟然也附和,叫嚣说"台湾拥有主权"。 时隔18年,又有超级航母驶过台湾海峡。然而这一次,航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而不是美国海军。 这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崛起。 然而对我台湾地区贼心不死的美帝,又开始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这一次是美国政府亲自下场。 广告欠债不还,法院如何处理?年轻人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月10日提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日本将所窃据的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九三阅兵的背景下,福建舰过航台湾海峡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这一表态,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企图。 美国这边为了安抚"台独"势力,也是为了给自己找存在感,"美国在台协会"回应说,他们不认可中国对历史文件的解读,他们认为上述这些文件,"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随后美国国务院方面,也以电子邮件回复台湾媒体的方式,重申了美国特朗普当局对这个问题的立场。 也就是在美国人眼里,他们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 国民党朱立伦说"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主权…
黄岩岛,这座在南海上静静伫立的珊瑚环礁,再次成为国际视线的焦点,2025年9月16日,一场由菲律宾主动挑起的海上摩擦,将原本紧张的南海局势再度推向风口浪尖。 不同于以往的克制与警告,中国这一次出手更快、手段更硬,央视公开的现场画面中,菲方船员仓皇逃窜、场面狼狈,引发了各方热议,这不仅是一场执法行动,更是一场关于主权、规则与底线的较量。 黄岩岛不是孤岛 黄岩岛位于南海中北部,地理位置说重要也不过分,既扼守航道,又靠近多个争议海域,堪称“南海的锁钥”。 长期以来,中国对黄岩岛实施常态化管控,这不仅是对自身主权的维护,更是在维护南海的整体秩序。 但9月16日,菲律宾方面却突然改变了以往“试探性”的做法,升级了挑衅的强度,一口气派出十多艘公务船,有意关闭AIS信号,试图在多个方向强行闯入黄岩岛邻近海域。 不仅如此,它们还采取极具危险性的航行方式,频繁横切中方执法船只航线,试图制造擦碰和冲突,这种行为,已远远超出所谓“例行巡航”的范畴,更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侵权行动。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挑战,中国方面的反应并不迟疑,多艘海警主力舰艇,包括4409和8301号迅速进入战位,渔政船和渔民船也同步调动,形成了海上协同封锁圈。 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由岸基实时监控系统全程掌握,信息流转高效精准,可以说,这不是简单的“出警”,而是一场经过完整预案推演的执法行动。 现场毫不留情 执法的升级来得迅猛,面对菲律宾船只的强闯行为,中方首先通过无线电喊话进行警告,但对方并未收敛,反而加速靠近。 于是,水炮开始精准锁定目标,连续29分钟不间断压制,逐步将菲方船只逼离核心海域。 从央视公布的视频来看,现场并不“温和”,菲方数艘船只被击中操控系统,一些舱室出现进水、电路短路,船员则在甲板上抱头蹲守,毫无还手之力,这一幕,迅速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震动。 菲律宾方面随后指责中方“过度执法”,但从画面和细节来看,中方执法过程有明确分级,水炮使用也精准避开了人员聚集区,显然是经过训练和判断的“克制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场现场执法,不仅展示了中国海警在装备和战术上的成熟,也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海上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