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太经济框架”(IPEF)信心满满,可印度一眼就看出端倪,转身退出贸易支柱谈判,走向中俄,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在全球能源、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到了“发展供应链”。他是这样说的,“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和俄乌冲突带来的严重影响,全球再次面临挑战,能源和粮食紧缺正影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上合组织成员国应携手合作,充分利用优势发展可靠和具有多样性的供应链。”
莫迪这话与印度退出IPEF贸易支柱谈判形成鲜明对比。此前,印度在美国的邀请下加入IPEF,并与该框架的其他创始成员国展开讨论,但经过深思熟虑,印度还是决定不参加贸易支柱谈判,理由很直白:看不到贸易支柱的“未来”,不想遭受损失。进一步讲,贸易支柱存在许多与印度利益冲突的地方,首先是“环境、劳工等相关标准”;其次是“IPEF针对中国”;最后是“印度也正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数字经济体系”。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印度退出IPEF贸易支柱谈判的理由,但如果结合莫迪所讲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应打造可靠供应链”,其退出的理由或许还有几个。
首先,上合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让各成员国的经济进入了“快车道”。更重要的是,该组织“互信”、“互利”等合作理念深入人心,不光获得各个成员国的认可,还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一点,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合峰会给上合组织的评价——“上合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组织,未来将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能体会到。此外,上合组织不断扩容的同时也增加自身在各个地区的影响力,而印度看中的正是这个,在影响力的作用下,印度可以更好地向外发展贸易,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这方面,刚刚搭建起来的IPEF显然不太行,反而会“榨干”印度,让其成为美国发展的垫脚石。
其次,上合组织中,中俄的影响力最大,莫迪的呼吁似乎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打造可靠供应链还得靠中俄,想在贸易方面往中俄靠。毕竟与美国做生意,哪有与中俄做生意舒服。这种感觉,印度购买俄罗斯“打折石油”时深有体会,与俄方交易没有那么多曲曲折折,尽管被美国打压,但买卖都很顺利。与中国贸易就更不用多说,印度国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中国制造”,2021年中印贸易总额还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考虑到两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双边贸易还会进一步扩大。相比之下,与美国打交道时刻都要保持谨慎,因为动不动就会被制裁,被打压,这也是印度经历过的,如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时,美国就多次威胁印度,声称要依据所谓《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来采取行动,只是后来考虑到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才没有下手,不然印度早就遭殃了。想到这里,印度或会不自觉地感到害怕。
实际上印度的选择还透露出另一层意思:世界经济重心正逐渐转向东方,而这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现象相吻合,如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GDP总值近24万亿美元,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东盟2021年GDP3.4万亿美元,经济增长强劲……从这个角度去看,莫迪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呼吁打造可靠供应链是说给美国听,也是说给世界各国听,关于经济发展,上合组织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个重任,而关于供应链问题,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有信心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