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找到了!印度少將:光輝戰機墜毀,因為美國對印度發動機卡脖子

鍋找到了!印度少將:光輝戰機墜毀,因為美國對印度發動機卡脖子

前言

11月21日,本是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而这一天也应该是各国航空力量“秀肌肉”的高光时刻。

谁成想就是在这么一个关键节点,印度用一场惨烈的坠机给全球航空圈贡献了年度最大的笑料。

一架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飞行表演动作时突然失控。

如断线风筝般一头扎向地面,稍后,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燃起了冲天火光,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瞬间就被火海给吞噬了。

就这么一个场景,还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丢人的时刻,就在四天前的静态展示中,它就被拍到过机身漏油的这种情况。

与人们想象不同的就是印度地勤人员选择手忙脚乱的用购物袋接油,这种荒诞场面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沦为了笑谈。

现如今的坠毁,只不过是把这样一场持续40年的军工闹剧推向了新的“高潮”。

事故发生以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印度。

大家都比较好奇,这个一向爱吹嘘“国产实力”的国家到底应该如何收场。

按照常理,事故原因无非两种,要么是战机本身质量不过关,要么是飞行员出现了操作失误。

但是印度偏偏就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抛出了第三个“神逻辑”,把锅甩给了美国。

他们的印度军队少将,在迪拜航展现场亲眼目睹“光辉”的坠机,然后在11月22日公开表态,声称坠毁根源在美国提供的F—404发动机。

他言之凿凿的说,这款发动机相当老旧,还存在压缩机失速的问题,甚至还主动翻出了24年另一架“光辉”坠机的旧账。

硬说是当时F—404发动机的油泵故障导致,最后还不忘抱怨美国“卡脖子”,没有把最先进的F—410发动机卖给印度,才让印度战机摔得如此狼狈。

这番甩锅言论,乍一听还真听出来几分“道理”,但是如果稍微细究,就能够发现,这套言论漏洞百出。

从现场拍摄的画面去看的话,“光辉”坠毁前发动机处于放油点火的加力状态,可要知道,印度根本没有给“光辉”安排放油燃烧的表演项目。

这款机型也从来没做过这类动作,那么所谓的“表演”不过是发动机故障的遮羞布。

更为关键的就是,“光辉”的问题从来不是单一的发动机问题,而是从头到脚的系统性溃烂。

它被印度号称“国产战机”,实则就是一个“万国牌缝合怪”。

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弹射座椅是英国的,航电接口是法国的。

印度从头到尾都只负责给这些进口零件套自家外壳,然后吹嘘“完全自主”。

就好像是买了外边的巧克力,回家把它融化,然后重新放进模具冷藏,就号称这是自己做出来的甜品。

这般自欺欺人,出事是早晚的事儿。

再看印度少将口中的“老旧企业故障频发”的F—404发动机,其实是一款技术成熟的产品。

美国海军的F/A—18,瑞典的JAS—39等战机都在使用。

在人家手里用着好好的,怎么偏偏到了印度手里就成为了“罪魁祸首”,这难道不是自身整合能力太差的问题吗?

更何况,印度还抱怨美国“卡脖子”,不给F—410发动机,不说别的,就算美国真的卖给他,以印度的军工水平,应该也没有办法做到先进的发动机和自家战机完美适配。

此前印度为了给“光辉”MK2战机配套,计划从美国采购F—414发动机,结果不仅被通用电器随意涨价,还被卡在20%的核心技术上。

连生产多少台都要看美国的脸色,现如今出了事就怪美国不给好的发动机,这选择性的遗忘了自己,连最基本的技术整合都做不到。

这样一种“甩锅式反思”,真的只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而且回溯“光辉”的研发历程,我们则是更能清楚的看到印度军工的荒诞与无能。

这个项目早在83年就已经立项了,初中也是取代老旧的米格—21,打造一款“完全自主”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

可是从立项到01年首飞就用了整整18年,再从首飞到15年正式列装空军,又耗时14年。

最终,直到19年才拿到“最终作战许可”。

40年的时间,耗资超百亿美元,最终搞出来的却是一款空重超标,推重比低下,载弹量有限的“超重轻型战机”。

性能上也勉强够到三代机门槛,却硬生生被印度吹成“三代半”。

还有就是,印度曾经雄心勃勃的想要把“光辉”打造成国防出口旗舰,目标2024年军售额达50亿美元。

甚至还把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列为潜在买家,甚至妄想推销给美国海军。

事实就是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下单,在当时就已经是那样的情况了,更别提现如今还出现了坠机事故。

这真是直接炸光了所有的潜在订单,现如今只剩下印度空军自己“自欺欺人”的采购。

印度之所以死咬着“美国卡脖子”不放这个原因,说到底是不敢直面自身的短板。

毕竟这么多年以来,印度一直把民族自尊心强行捆绑在羸弱的工业能力上。

政客需要“国产神机”去证明“印度制造”崛起,以此拉拢民心。

军方则是需要靠项目维持预算和就业,保住利益。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更是需要订单活下去。

那么在这种种利益的交织之下,技术问题就被政治所掩盖,失败就被包装成“阶段性成果”。

坠机更是被解释为“偶发事件”。

就像这次“光辉”明明漏油故障已十分明显,但印度为了面子,还是强行让飞行员顶着风险起飞。

最终落得个机毁人亡的惨剧。

事后却连反思自身决策失误的勇气都没有,只会敢把责任推给别人。

“光辉”的坠机,摔碎的不只是一架战机,更是印度虚妄的“强国梦”。

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明白,在高技术军工领域,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严谨的研发态度,光靠吹嘘和甩锅是根本走不通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