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打破沉默,不願見台海爆發戰火,暗示日本已經在努力「降溫」,中方應放下成見

黃循財打破沉默,不願見台海爆發戰火,暗示日本已經在努力「降溫」,中方應放下成見

中日之间最近又起了波澜,这次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涉台言论,踩到了最敏感的红线。

中国随即做出了反制,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层面也强烈抗议。眼看局势越烧越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一场国际论坛上突然开口,呼吁中日“降温”,还特别提到日本是想稳定关系的。

这番话一出,舆论很快炸开了锅。问题是,日本真的在降温吗?这场风波背后,其实远比表面复杂。

黄循财“劝降温”,却绕开了问题的核心

当地时间11月19日,黄循财在一场活动上提到中日最近的紧张关系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化解纠纷的方法,但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日本显然是想降温的,他希望“中国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黄循财的表态,听上去是希望别再进一步升级了。

他的意思明显是偏向日本的,还劝中国也应当“降温”。但他这番说法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完全没有提高市早苗的言论本身,也没有对日本政府的态度做出评价,只是笼统地说双方要缓和。

这就让人很难不产生疑问,他到底是站在中间说话,还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要说降温,明明是中方先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的表态,这样做就是希望日方能认识到错误,及时撤回言论,中方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时间阻止事态升级。

而高市早苗的发言,是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是挑衅性极强的动作。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约束,事发后也没有任何实质反应,甚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如果说这样的行为都可以轻描淡写地“向前看”,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谁都可以说点过分的话,然后靠一句“大家冷静”就能收场?

黄循财的说法,其实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中日之间确实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但这次的争议并不是老问题,而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新挑衅。

把这种现时挑衅和历史争议放在一起谈,等于用过去的“历史和解”来为现在的错误行为找台阶下,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让矛盾更难真正解决。

日本没有认错,中方为什么要先让?

如果说黄循财真的是出于善意,希望两国冷静处理分歧,那他至少也应该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问题的起点是高市早苗的不当发言,关键在于日本政府对这件事的态度。但现在日本方面既不澄清也不道歉,反而任由事态发展,这样不但没有“降温”,反而在继续加码。

而黄循财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劝中方克制”,就很难不被解读为“只劝受害者”。

他对日本政客的越界发言只字未提,这种态度跟一些西方国家之前对中国的态度如出一辙,只要中国反击了,就是中国“不冷静”。挑衅行为本身,却总是被轻轻放过。

这种“双标”逻辑过去中国见得太多了,每次中国做出反应,外部就有人跳出来说“不要升级矛盾”,但从来没人问问是谁先挑起的。

这次也一样,日本方面没有任何实质让步,反而有人希望中国先坐下来打圆场,这其实是对挑衅行为的一种纵容。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是有现实依据的。本来就因为核污水排海问题,中方已经表达了强烈不满,现在又加上涉台言论,整件事性质已经完全变了。

让中国“收手”,前提得是对方先停手、先认错。但现在日本既不道歉,也不解释,凭什么要求中国先退让?

台湾问题不是谁都能随便插嘴的事

台湾问题不是可以妥协的议题,而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已经是公开表达政治立场,性质非常清楚。中国的反应之所以强烈,是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中国必须划清界限,让外部势力知道台湾问题不是可以随便插嘴的,更不是可以拿来做政治筹码的工具。

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府并没有对这番言论做任何处理。高市本人也没有收回说法,只是有日媒称她“觉得话说得有点重”,这根本不能算是道歉。

而日本政府其实就是默认,如果说这种行为还可以被视为“降温”,那今后国际社会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沉默”来回避责任。

中国的态度一向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谁干涉就是在挑战中国主权。这不是外交谈判的内容,而是国家底线。

黄循财如果真想做调停人,就应该在这个问题上表达清晰立场,而不是模糊陈述、让中方“别太激动”。这只会让人觉得他在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不选边站”不能成为对错误沉默的借口

新加坡一贯强调“不选边站”,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也希望在亚太地区扮演一个平衡角色。

但这次黄循财的表态,很难说是中立。他没有向日本提出任何质问,也没有对挑衅行为做出批评,而是劝中方,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把责任一部分推到了中国身上。

表面上看,这种说法是为了缓和局势,但实际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它不仅无法促使挑衅方作出让步,反而会让对方觉得“原来只要不动声色,就可以让中国自己收手”。

这对地区局势的稳定毫无帮助,反而可能激励更多国家在对华问题上试探边界。

新加坡的地缘位置和经济角色,决定了它必须在多个大国之间保持灵活。但灵活不代表没有立场,更不代表可以回避是非。

当日本公然挑衅中国主权时,不表态就是表态,沉默就是默许。黄循财这次的说法,不但没能起到“灭火”的作用,反而让人怀疑新加坡是否在改变自己的外交平衡。

中国当然理解亚洲国家希望地区稳定的愿望,但这种稳定不能建立在回避问题、模糊焦点之上,更不能靠让中国“吃亏认了”来换取表面上的平静。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是对挑衅的回应。如果说这是“过激”,那问题就在于误解了中国的底线。

需要的是对错误的正视

整件事走到现在,其实本质很清晰了。

中方不是在追求对抗,而是在捍卫立场。黄循财的呼吁,虽然打着“稳定局势”的旗号,但没触及问题核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事实。

日本如果真的想缓和关系,应该先正视问题,处理好高市早苗的不当言论,给中国一个明确交代。

如果只是靠表面姿态,再加上一些外部声音来“劝中国冷静”,那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让误判进一步加深。

中国已经表达得很清楚,涉台问题是红线,不容碰触。不管是谁,只要触碰这条线,就必须面对后果。

对日本来说,最明智的方式不是等着中方让步,而是主动纠正错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