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統公開警告中國:要想世界和平,中國得放棄一樣東西!

新加坡總統公開警告中國:要想世界和平,中國得放棄一樣東西!
[中国赞]新加坡总统公开警告中国:要想世界和平,中国得放弃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中国的自主权!

(信源:新加坡总统公开警告中国:要想世界和平——五常融视界)

最近,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华盛顿的一番话,把一个挺拧巴的问题摆上了桌面。他劝说中国别搞“自给自足”,要拥抱“相互依赖”,这样世界才和平。这话说得客气,却捅破了当今世界一个最纠结的核心:那个叫“依赖”的东西,本身就充满矛盾。

曾经,它是全球合作的粘合剂,现在,它也可能是你的致命弱点。围绕着这个悖论,大家都在重新找自己的“安全距离”。

说起来真有意思,一个国家搞“自主”,是好是坏,好像不看事情本身,而是看是谁在干。就拿新加坡来说,那个国土面积还没北京朝阳区大的国家,当年为了不让邻国卡自己脖子,拼了命也要解决水源自给。当时全世界都怎么夸的?说这是“远见”,是“求生典范”。

可这套逻辑一换到中国身上,味儿就全变了。不管是计划在芯片、高端仪器上搞突破,还是早就把小麦、水稻的饭碗端得牢牢的,到了某些人嘴里,就成了可怕的“向内收缩”,是对和平秩序的破坏。2021年,欧盟商会就这样说过。

这种评价上的巨大反差,其实说漏了一个秘密:大家怕的,恐怕不是“自主”本身,而是怕有人不甘心再只当那个在船上划桨的,也想自己造发动机和导航系统了。毕竟,原来那种“你造衬衫我造芯片”的分工,多舒服啊。

中国对这事儿的看法,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被现实一拳一拳打出来的。真正的转折点是2018年前后,当华为、中兴这些公司突然发现,昨天还是合作伙伴的供应链,今天就能变成锁喉的工具时,“相互依赖”的美好滤镜瞬间破碎。

那种感觉,就像你在高速上开着车,方向盘和刹车却在别人手里,随时能让你车毁人亡。这种从头凉到脚的危机感,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后非但没松手反而加码的政策,变得越发真实。

这就让中国彻底明白,打造自己的安全屏障,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没得选”的生存问题了。

但历史往往很幽默。本来想用封锁来拖慢你的脚步,结果却成了你冲刺的助推器。有学者就说得特别直接,要不是特朗普和拜登政府一轮轮的施压,中国恐怕还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砸那么多钱去补芯片、半导体这些短板。

美国的策略,阴差阳错地给中国的自力更生按了快进键。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国的“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不少指标都超预期完成,连美国媒体都承认,这种“长期主义”的规划能力是种优势。

技术上,“九章”量子计算机搞出来了,光伏产业已经甩开对手,经济上,“三新”经济的比重也超过了18%。外部的围堵,非但没让它掉队,反而逼出了一个更有韧劲的对手。

当然,这绝不等于要关起门来自己玩。恰恰相反,打好地基,是为了在风浪里站得更稳,然后去迎接更高水平的开放。

你看,中国一边在申请加入CPTPP,另一边,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巴斯夫在广东的投资,都是实打实的加码。超过一半的在华美企,都计划在今年继续扩大业务。

往深了看,中国的自主甚至给世界带来了好处。最简单的例子,中国靠自己养活了14亿人,主粮百分百自给。这不仅是自己的“压舱石”,更是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器。

你想想,要是这么多人都要去国际市场上抢粮食,全球粮价会涨成什么样?多少更穷的国家会因此挨饿?

就像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的,把一个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看成威胁,这本身就是个误解。在一个“后美国时代”,学会自己掌舵,是每个大国都得会的技能。

真正的稳定,不是建立在那种脆弱、不平等的老旧依赖上,而是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生存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互相尊重,进行更有弹性的合作。说到底,还是得先握紧自己的方向盘,总听别人的喇叭响,可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