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10月初,荷兰安世半导体的一则警告,将一场半导体博弈推至高潮。
几乎同时,欧盟将四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美荷欧的协同遏华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短短几天后,荷兰经济大臣深夜来电,这通电话里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反击为何如此有效?
![]()
编辑:7
荷兰的狠话,中国的亮剑
威胁来了。
荷兰安世半导体公然向全球客户发出警告,试图切断中国芯片的全球供应链,这声威胁,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它背后的底气来自荷兰政府以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为依据,强行接管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罢免了中方高管,托管了其99%的股权。
![]()
这一下操作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谁都明白,这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高管。
这种配合堪称“默契”,但吃相实在太难看,简直就是把自己拉入了美国的阵营,背离了所谓的“独立”与“合作”。
但中国没有惯着它。
![]()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这一招精准打击了企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中,中国区占比高达48%,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供应链。
![]()
更让欧洲车企焦虑的是,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举足轻重,它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的汽车品牌。
从车载传感器到动力控制系统,安世芯片无处不在,中国管制措施出台后,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
![]()
大众汽车公开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16家欧洲车企联名警告“生产线将被迫停工”。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不得不主动找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话,表达谈判意愿,但在通话中,荷兰既未作出认错表态,也未提及归还事宜。
![]()
这种态度说明他们还没认清现实,更离谱的是,安世半导体竟然警告客户不要购买中国工厂的芯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只会加速欧洲汽车产业的危机。
安世半导体广东基地是其全球最大封装组装中心,承担着全球约70%的封装业务量,拒绝中国工厂的芯片,等于自断生路。
![]()
深夜来电背后的美国剧本
这一记重拳看似突然,实则背后藏着一只更大的手。
就在中荷半导体争端僵持不下之际,欧盟又在10月23日宣布,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列单12家中国企业和3家印度公司,并首次制裁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
![]()
这三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美国在背后操控荷兰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欧盟则配合美国制裁中国能源企业,这一连串动作的时机绝非偶然。
恰好在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前夕,欧盟似乎铁了心要当美国的急先锋,但欧盟可能没有算清一笔账。
![]()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还掌控着全球85%以上的半导体用重稀土供应,10月19日中国发布的稀土管制措施,直接掐住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咽喉”。
在这场博弈中,荷兰的处境最为尴尬,一方面,它想讨好美国,另一方面,它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
仅阿斯麦一家公司,2024年在华营收就达794.42亿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1%,中国市场的EUV光刻机保有量已达全球交付量的29%。
欧盟也是如此,2024年中荷贸易额达1100亿美元,机电产品占中国对荷出口的53.1%,任何与中国脱钩的尝试,都将让欧盟付出沉重代价。
![]()
欧盟的立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看似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实则却在背后用中国作为筹码,企图在全球战略博弈中占据更多话语权。
荷兰的这一举动,似乎只是欧盟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打压中国,争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而欧盟经济专员的表态,更是让中国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然而,中方的态度却越来越清晰。
![]()
任何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都是非法的,必须受到反制,如果欧盟继续采取这种强硬措施,中国必将采取必要的反制行动。
此时的中方态度,不再是过去那种“忍让”和“退让”的外交策略,而是更加自信和果断的立场,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和全球权力结构的深层博弈。
![]()
新旧棋局的对决与智慧亮剑
这盘棋已经变了。
荷兰的警告除了让中方感到不满外,也给全球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封装测试厂承担了全球70%封装业务量。
![]()
一旦宣布停止供应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不仅对欧洲车企的生产造成直接影响,也会让全球电子产品的生产遭遇巨大的供应链危机。
这让人想起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战争,当时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和“301调查”打压日本,但日本最终通过向海外转移低端产能、聚焦高端设计和技术创新,部分化解了危机。
![]()
但今天的中国拥有更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更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中国的应对展现的是一种“非对称反制”的智慧,我们的工具箱正在升级,从稀土管制到芯片出口限制,中国已经形成一套“非对称反制”能力。
![]()
这套组合拳既精准又有效,让对手付出对等代价,这正是中国在国际博弈中越来越从容的底气所在。
这种从容源于一种深刻的心态转变,从过去的“忍让退让”到如今的“自信果断”,中国的外交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莱昂纳德分析指出,“中方显然在警告:任何试图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行为,都将面临系统性反制。”
这不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一种规则的重塑,是在告诉世界,旧的、单边的、霸凌的规则,行不通了。
![]()
我们正在用行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注重相互尊重的新的博弈框架,这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哲学,是东方智慧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体现。
当欧洲试图提高嗓门制造舆论压力来制造筹码时,中方通过精准的反制措施和建设性的对话渠道,正在重塑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的原则性历来是极强的,一旦底线被触及,我们的反应必然会转化为坚决的底线捍卫。
![]()
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当我们把目光从眼前的芯片战拉远,放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叙事,便会发现,这盘棋的胜负,早已在历史深处埋下了伏笔。
荷兰与欧盟如果仍然以旧的认知与手段去对待今天的中国,那么战略误判的结局将不可避免,误判的代价,将会是每个欧洲人来共同承担。
![]()
从目前欧洲汽车产业波及的范围来看,荷兰正在还将承受更大的代价,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自中荷关系紧张以来,飞利浦、ASML等跨国企业市值累计蒸发超120亿欧元。
更严峻的是中国已将荷兰列入”不诚信贸易伙伴”观察名单,这意味着未来中欧投资协定的适用范围可能排除荷兰。
![]()
正如王文涛部长提醒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荷兰政府必须回到尊重契约精神以及尊重市场化、法治化的立场上来。
因为如果不坚持这样的首要前提条件,中国在荷兰的投资就有可能撤出,因为荷兰政府有可能对中国其他海外企业下手,所以中国会感觉到非常不安。
![]()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会约束企业不要在荷兰投资,这场由一颗小小芯片引发的停产危机,应当成为欧洲对华认知的一次重启契机。
这场半导体领域的博弈,实则是新旧世界秩序碰撞的缩影,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中国正在用行动证明这一点,谁把冷战剧本强加给世界,谁终将成为历史的弃子。
历史从不偏爱任何人,但它会嘉奖那些掌握自己命运的民族,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
![]()
结语
这场芯片战与其说是技术的较量,不如说是心态的对决,当对手还在玩弄过时的政治游戏时,我们已经开始重写规则。
未来的博弈只会更复杂,但中国的底牌已越来越清晰,自主创新这步棋,我们走对了,而且会一直走下去。
除了芯片和稀土,我们还有哪些“王牌”可以打好?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