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印尼军方已确认正在与中国洽谈购买一整套海空武器系统,包括战机、护卫舰、潜艇、导弹艇等装备,数量超过20艘舰艇、40多架歼-10战斗机,还有大量导弹和技术配套。如果交易最终落实,这笔订单将成为中国军工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金额可能高达90亿美元。
这场交易的背后,是一场早已酝酿多时的地缘战略博弈。印尼的军购方向,为何突然从西方转向中国?印尼这样一个多岛国家,为何要一次性打包采购几十件中国军备?印尼是真的要当“第二个巴铁”了吗?中国军工靠这笔订单,能否彻底撬动东南亚军贸格局?
印尼的军购转向并不是一时冲动。早在2022年,印尼就曾与法国签订过一份价值81亿美元的“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计划购买42架战机。平均单价超过1.2亿美元,让印尼财政压力山大。更麻烦的是,这些西方装备不仅价格高,售后服务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连使用权限都要受限。
2025年5月,印巴空战爆发,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歼-10CE战机和霹雳-15导弹,在8分钟内击落8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战损比8:0,这一仗震动了整个东南亚,印尼高层也彻底坐不住了。
印尼副防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正是这场空战的表现,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本的采购方向。歼-10C战机的作战能力不输“阵风”,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中国还提供全套售后、培训和后勤支持,几乎是“买到就能起飞”。
印尼空军随后将采购方向调整为42架中国歼-10B/10C战机,每架二手战机价格约为3800万美元,远低于西方报价。而这只是开端。
印尼军方的采购清单很快扩大:7艘二手护卫舰,型号包括053H3和054;3艘039A型常规潜艇;不少于10艘中国制造的022型导弹艇;至少一个营的岸基CM-302超音速反舰导弹(即鹰击-12外贸版);以及一整套配套的雷达、导弹、鱼雷和空空导弹等武器系统。
这份清单,不再是单件装备的买卖,而是完整的作战体系打包输出。印尼军队过去装备混杂,美制的F-16、俄制苏-30、法国的“阵风”、韩国的FA-50,都曾在其机库中出现。这导致后勤、维修、指挥系统混乱,维护成本高昂,作战效率极低。
中国这次提供的是一整套“海空一体化”解决方案,不仅包括武器本身,还有数据链系统、雷达网络、联合打击战术、飞行培训、模拟中心建设、零件供应和长期维护。
印尼是典型的“群岛国家”,拥有超过1.7万个岛屿,地势分散,防务难度极高。过去向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咨询过军舰采购事宜,结果不是价格过高就是交付周期太长。
中国的军舰、导弹艇、潜艇和战机,全部是已有服役型号,只需大修即能交付,能迅速提升印尼军力水平,形成“即买即用”的战斗力。这才是印尼真正看重的地方。
印尼采购的022导弹艇,虽然吨位仅220吨,但具备隐身设计,能搭载8枚鹰击-83反舰导弹,航速高达50节,可用于“蜂群战术”,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战略水道形成快速打击能力。
新一代的CM-302导弹射程达290公里,飞行速度达到4马赫,具备“北斗+主动雷达”复合制导能力,可突破敌方防空系统进行终端蛇形打击,使敌舰防不胜防。印尼计划将这些岸基导弹部署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形成对马六甲海峡的全覆盖火力圈。
更关键的是,这些导弹系统还能与歼-10B战机形成协同作战——战机负责搜索、定位、制导,导弹艇和岸基导弹同时发起饱和攻击,构建“天上找、海上打、岸上补”的立体打击体系。
印尼对这套系统的兴趣,源于其“群岛三叉戟之盾”战略,即建立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美国近年来明确拒绝向印尼出售F-15EX战机,也拒绝提供关键零部件,导致印尼不得不取消对韩国KF-21战机项目的投资。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多次强调,不愿被任何军事联盟绑定,印尼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防能力。而中国正是全球少数愿意“不加政治条件”地提供整套军事体系的大国。
这一次军购,不仅是武器上的合作,更是一次战略绑定。从飞行员培训,到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再到中国企业在雅加达设立备件库、派驻技术团队,中国的服务体系几乎“全天候待命”。
印尼军方还希望,中国能帮助其对部分老旧装备进行升级,比如将053H3护卫舰上的海红旗-7防空导弹更换为更先进的红旗-16系统。这意味着,哪怕是二手军舰,也能实现现代化改装,延长服役周期,提升防空能力。
印尼的这笔大单,也引发了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马来西亚和泰国已开始评估采购中国装备的可能性。一旦印尼成功验证中国装备的实战价值,中国在东南亚的军贸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不少人用“第二个巴铁”来形容印尼,虽然两国情况不同,但路径却极为相似。巴基斯坦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全方位引进中国装备,如今已构建起完整的中械作战体系。而印尼正是在这条路上快速前进。
这次军购的意义远不止于交易本身。它代表着中国军工从“性价比之选”升级为“作战体系供应商”,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终于有了摆脱西方军事垄断的新选择。
印尼不是简单地“倒向中国”,而是用一场“装备赌博”进行战略平衡。一边签下中国订单,一边催法国交货,还向美国表达合作意愿。这种“多线下注”,正是印尼在大国博弈中争取主动权的方式。
对于中国来说,这笔订单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战略影响力的延展。从产品输出到体系嵌入,中国军工正凭借一场场实战胜利,一次次体系输出,逐步走向全球。
印尼的军购清单已经摆上台面,战机、护卫舰、潜艇、导弹艇、岸基导弹、雷达系统全都在列。接下来要走的,是融资安排、交付周期、本土化生产等技术细节。
但无论如何,这场“胜战红利”已经让中国军工站在了全球军贸舞台的中央。印尼或许不会完全复制巴基斯坦的模式,但它确实正在成为中国军工走向东南亚的“前哨站”。
歼-10C掠过爪哇海上空,022导弹艇在马六甲海峡高速巡航,鹰击-12导弹守卫着整个印尼海岸线时,整个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将改变。这场交易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而是长期的战略协作。中国提供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一整套安全解决方案。而印尼,也正是那个最先吃螃蟹的国家。
印尼的大单军购不仅是一次寻求战力提升的行动,更是一场战略平衡下的选择。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一笔订单,更意味着一座通往东南亚防务市场的大门正在打开。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国家,选择与中国共同构建属于自己的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