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約見中方高層,威脅只能二選一:再不給稀土,就等著被報覆!

美財長約見中方高層,威脅只能二選一:再不給稀土,就等著被報覆!

美方一边忙着敲定与中方的会谈日程,一边提前挥舞制裁大棒,这样的 “谈判前奏” ,究竟是战略威慑还是底气不足?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

据福克斯商业新闻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宣称将于10月25日至26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与中方高级官员会谈。

这次会谈的核心目标,正是为了缓和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升级的态势。

然而就在会谈前夕,路透社独家曝光,特朗普政府正在讨论“对华报复方案”,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涵盖笔记本电脑、喷气发动机等关键领域。

本质是通过封锁 “含美国软件或用美国软件生产的产品”,实现对中国关键软件的出口管控。

更值得玩味的是,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该计划 “可能最终不予实施,仅用于对华施压”,赤裸裸的政治讹诈属性暴露无遗。

美国软件企业

这种 “威胁中方二选一” 的矛盾操作,早已成为美方在中美经贸谈判中的惯用伎俩。

贝森特在谈及会谈时声称,希望 “为中美后续更高级别的会谈奠定基调”,却对美方此前的关税威胁和技术封锁只字不提;

美方一边想要中国松口稀土、一边却又威胁不给就“报复”,这种言行不一的背后,是美方战略决策的深层撕裂。

从国内政治维度看,特朗普团队内部始终存在 “温和派” 与 “强硬派” 的分歧。

一方面,农业州的选票需求,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寻求中方恢复购买美国大豆,这需要展现一定的谈判诚意;

另一方面,国内鹰派势力不断施压,要求对中国采取更严厉的遏制措施,软件限制计划正是这种政治压力的产物。

国会压力让特朗普左右摇摆

这种左右摇摆的决策逻辑,导致美方在谈判桌上始终难以形成稳定的立场,只能用 “极限施压” 的戏码,来掩盖内部的分歧。

与美方的矛盾失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早已掌握博弈的主动权,以冷静理性的反制策略应对美方的极限施压。

中方10月9日出台的稀土技术出口管制规定,精准击中了美方的 “软肋”——

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技术,而稀土作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军工领域的关键材料,对美国高端制造业至关重要。

更关键的是,中方的管制措施完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在规则层面占据了道义高地。

稀土原料

当然了,中方的反制并非盲目对抗,而是保持着 “谈则有诚意,打则必反击” 的底线思维。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早已明确表态,中方对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磋商持开放态度;

但外交部也多次强调,若美方坚持单边制裁和施压,中方将采取果断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种张弛有度的应对策略,既展现了谈判的诚意,也划清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让美方的讹诈失去了发挥空间。

事实上,美方的软件限制计划,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

此前美方曾多次调整对华芯片限制政策,时而加严、时而取消,充分暴露了其政策的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

此次软件限制传闻一经曝光,美股立即出现波动,标普500指数收盘跌0.5%,纳斯达克指数跌约1%,市场的反应,就足以否定这种单边主义行径。

美国股市波动

中方一贯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过去几个月里,中美已数次达成“90天关税休战共识”,这充分说明双方都清楚地认识到,贸易战没有赢家。

当前距离下一个关税休战截止日期已越来越近,美方若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摒弃 “威胁中方二选一” 的霸权思维,拿出真正的诚意。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无法迫使中方让步,反而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的进程。

在美方的持续打压下,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已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华大九天EDA等国产软件也在加速推广。

美方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的幻想,早已被现实击碎。

中国出口能力持续增强

即将举行的吉隆坡会谈,既是中美缓解经贸摩擦的契机,也是对美方谈判诚意的检验。

如果美方继续抱着 “制裁大棒” 不放,谈判注定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只有放下霸权思维,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才能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