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抨击中国稀土管制,特朗普威胁要和中国切断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并联合西方国家对华施压,暴露了美国怎样的战略焦虑,中国又准备了那些反制手段?
中国发布稀土管制新规后,美西方集体跳脚,美国从总统到财长,轮番上阵,换着花样的威胁中国。
10 月 9 日,中方稀土管制新规正式发布,核心调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美出口稀土基准价上调 25%,叠加 10 月 9 日前的 35% 涨幅,2025 年对美稀土价格较 2024 年累计上涨 60%;二是建立 “出口企业动态核查机制”,对向第三方转口、虚假申报的企业直接取消下年度出口资格;三是将稀土冶炼分离技术纳入出口许可管理,境外企业使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再出口需经中方审批。
新规发布仅 3 天,特朗普便在 10 月 12 日艾奥瓦州竞选集会上抛出首个威胁:“若中国不放松稀土管制,美国将终止与中国在农产品、能源领域的部分合作,包括重新评估大豆对华出口政策”。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达 142 亿美元,占其大豆出口总量的 35%,特朗普的威胁直接瞄准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
10 月 12 日晚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升级施压,称 “正考虑切断中美在半导体原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贸易往来”,要求美国企业 “加速撤离中国市场,寻找替代供应链”。美国商务部随即配合发布《对华贸易风险评估报告》,将稀土下游产业列为 “高风险领域”,建议企业减少对华依赖。
美财长抨击管制,暴露战略焦虑
10 月 14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华盛顿举行的 “全球供应链安全论坛” 上,对中方稀土管制展开集中抨击。他直言 “中国的管制措施是对全球产业链的‘经济胁迫’,导致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面临原料短缺风险”,并透露美国已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启动 “稀土替代计划”,计划 2030 年前将非中稀土供应占比提升至 30%。
贝森特的言论背后,是美国对稀土依赖的深层焦虑。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5 年 10 月数据显示,全球重稀土产量中中国占比 92%,其中镝、铽是美国 F-35 战斗机发动机、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材料,美国本土重稀土产量几乎为零。更严峻的是,美国稀土加工技术落后,80% 的稀土原料需送往中国加工后再进口,中方管制直接掐住其产业链 “咽喉”。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10 月 14 日发布的报告进一步揭示焦虑根源:若中方持续收紧稀土出口,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每年 280 亿美元的损失,军工企业的武器交付周期将延长 6-8 个月。这种 “原料依赖 + 技术落后” 的双重困境,让美国在稀土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
欧盟 7 国联合拱火
在美方施压的同时,欧盟 7 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芬兰)于 10 月 15 日同步发难。当天,7 国共同向 WTO 提交申诉文件,指控中国稀土管制 “违反 WTO 贸易规则,构成不公平竞争”,要求中方在 60 天内撤销新规,否则将启动 “贸易报复措施”。
申诉文件中,7 国还联合提出 “稀土出口价格透明化”“取消国别配额差异” 等诉求,试图削弱中方对稀土出口的主导权。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 10 月 15 日的记者会上直言,“中方管制已导致欧盟稀土永磁体价格上涨 40%,大众、宝马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面临停产风险”,暗示将对中国稀土下游产品加征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 7 国的拱火带有明显利益考量。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稀土应用国,2024 年稀土消费量达 1.2 万吨,85% 依赖中国进口;荷兰阿斯麦公司生产的 EUV 光刻机,其核心部件需使用中国稀土制造。7 国担心中方管制影响自身产业,因此选择与美国抱团施压,但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 匈牙利、波兰等国明确反对对华加税,担心中方反制影响本国农产品出口。
中方明确回应,反制措施同步落地
面对美欧的密集施压,中国外交部 10 月 16 日作出明确回应。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稀土管制是维护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举措,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并提出对话前提:“若美欧希望恢复相关领域合作,需先停止将稀土问题政治化,尊重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关切”,这是中方首次在稀土博弈中提出明确对话条件。
中方的反制措施也同步落地。10 月 16 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自 10 月 25 日起,对进口自美国、欧盟 7 国的汽车、机械设备等产品实施 “重点查验”,查验率从常规的 5% 提升至 30%,通关时间延长至 72 小时,不合格产品将直接退运或销毁。这一措施直接回应美欧的关税威胁,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测算,若查验持续,美国对华汽车出口将减少 18%,年损失约 35 亿美元。
在稀土领域,中方进一步巩固优势。10 月 16 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透露,国内 12 家大型稀土企业已建立 “稀土储备联盟”,计划 2025 年底前储备 1.5 万吨重稀土,可满足国内高端制造 3 年需求。同时,中国五矿集团宣布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合作,在巴西建设稀土开采基地,2026 年投产后年产能达 2 万吨,进一步降低对国内稀土资源的依赖。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本质是全球战略资源主导权的争夺。中国通过稀土管制,不仅维护了自身的资源安全与环境利益,更向世界传递出 “不接受霸权施压” 的信号;而美欧的密集施压,实则是对 “源头权力” 失控的焦虑 —— 多年来依赖中国廉价稀土构建的高端制造体系,在中方管制升级后面临重构成本。
结语
从现实来看,美欧的 “牌” 已难以奏效。美国的 “替代计划” 面临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双重困境,欧盟 7 国的申诉缺乏法律依据,且内部分歧明显;而中方通过技术突破、储备体系建设、海外合作,已构建起全方位的稀土安全屏障。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言,“中国不希望贸易摩擦升级,但也绝不惧怕任何施压,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与企业合法权益”。
截至 10 月 17 日,WTO 尚未就欧盟 7 国的申诉作出回应,中美欧之间的稀土博弈仍在持续。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战略资源安全问题上,中国已掌握主动权,美欧试图通过施压改变中方政策的时代,正在逐渐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