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中國人就打,高喊“希特勒萬歲”?中俄關系最大的阻礙是他們

見中國人就打,高喊“希特勒萬歲”?中俄關系最大的阻礙是他們

中俄的关系,即使是美国也难以离间,反而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中俄两国在政治、能源、军事、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合作已经越来越密切。

然而,表面看起来的美好其实也面临着重重阻碍,谁又能想到,其中最大的难关,竟然源自俄罗斯内部那么一小撮人。

他们都是谁?如今又怎样了?

不只是剃个头那么简单

光头党的根,其实不在俄罗斯。

最早在60年代的英国,工人阶级的青年们为了彰显反叛,开始流行剃光头。这股风潮传到70年代,恰逢西方世界冷战思潮激烈、经济下行,种族矛盾日益尖锐。一些极端分子嗅到了机会,他们把光头这个标签,和暴力、种族优越论捆绑在一起,包装成一种所谓的青春“理想”。

这套“时髦”传到九十年代的俄罗斯,简直是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

苏联解体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整个社会瞬间崩塌。经济一落千丈,普通人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1%的寡头掌握了国家80%的资产,而剩下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的是没有学上、没有工作干的绝望处境。

当一个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时,仇恨就成了最廉价、最直接的情绪出口。

“仇富”和“仇外”的种子,在这样的废墟上疯狂生长。一些人选择了自暴自棄,另一些人则选择抱团取暖,投奔所谓的“新兄弟”,组成帮派。他们剃光头发,穿上迷彩服,这身“制服”给了他们在混乱中仅有的一点身份认同和虚假力量。

一场只打苍蝇不拍老虎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面对光头党日益猖獗的暴力活动,俄罗斯政府终于开始重拳出击。

普京亲自站台,誓言“绝不宽恕”。一时间,警察、特警、宪兵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揭批其罪行,“恐怖分子”的名单被公然摆上台面。这种“零容忍”的姿态,确实让不少受害者家属感到大快人心。

官方的行动看起来雷厉风行,报表上的数字也十分漂亮,据说十年不到,光头党在大部分城市只剩下零星的残党。一时间,“安全俄罗斯,美好生活”的口号似乎就要实现了。很多人都差点相信,这个困扰社会多年的毒瘤,就这么被轻松切除了。

然而,现实远比新闻报道要残酷。2012年,有媒体披露,那些被“取缔”的组织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个名字,活动从地上转到了地下。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有传言称部分警察与这些极端团体之间存在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白天抓捕暴力分子的警员,晚上可能就在酒馆里和他们称兄道弟。这让很多受害者,尤其是外籍劳工和留学生,即便被抢被打了,也根本不敢报案。

这种“受害者沉默、加害者横行”的怪圈,制造出一种虚假的平静。你以为暴风雨过去了,其实它只是被暂时埋在了地底。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反思声音开始出现:“每年抓那么多人,为什么下一个案子还是会发生?问题真的从根上解决了吗?”

剃掉的头发还会再长出来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一次次袭击事件发生,在俄华人的安全问题成了重重之中。虽然当地警方试图以“个人矛盾”淡化处理,愤怒的中国网友却并不买账,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留学生团体也罕见地集体发声。

这次,官方再也无法用“拖字诀”蒙混过关,不得不承认:极端民族主义引发的暴力犯罪,依然像幽灵一样潜伏在社会深处。人们发现,一些光头党的余孽,已经披上了“卫士联盟”、“青年守望者”等新马甲,不仅活动花样翻新,还学会了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动员和煽动。

光头党的暴力行为从不只是简单的街头斗殴,他们不仅攻击外国人,连那些与中国女性交往的俄罗斯男性,或是娶了非斯拉夫裔妻子的家庭,也都是他们下手的目标。他们的意识形态更是混乱不堪,有些人甚至把希特勒、斯大林和列宁混为一谈,搞出了融合苏联国旗和纳粹标志的不伦不类的组织。

在他们扭曲的世界观里,除了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白人,其他所有种族都是劣等的,特别是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和东亚人。这种仇恨,在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后达到了顶峰。

俄罗斯在那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不仅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和百亿卢布的军费,还一无所获。这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光头党的大肆排外袭击火上浇油。

幽灵为何不散

为什么政府一次又一次的严打,却总有漏网之鱼?为什么抓走一批,地下又冒出一批?或许,指望通过抓几个小混混就能解决根深蒂固的社会沉疴,本身就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这就像指望换个笑话,就能让抢了你钱包的小偷良心发现一样。

光头党现象,与其说是刑事案件,不如说是一场现代俄罗斯的“灵魂感冒”。当一个国家在转型期失去了方向,当一代年轻人在迷茫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当历史的创伤没有被妥善处理,极端思想的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它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结构问题、失落的民族自信和被扭曲的身份认知。

2019年之后,随着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和国际制裁的多重冲击,俄罗斯青年失业率再度攀升。果不其然,那些高举民族主义、玩弄历史修正主义的小团体,又开始借助网络借尸还魂。警察抓人,外界觉得“雷厉风行”。暴力再现,民众则渐渐麻木。“谁来保护谁?谁还能相信谁?”这种无力感,像雾霾一样弥漫在城市的角落。

更大的裂痕出现在社会的共识层面,一部分市民抱着“只要不惹到我就行”的心态,对周遭的暴力漠不关心。而被侵害的群体则愈发疏离,只能彼此抱团取暖,社会信任的基础被严重侵蚀。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结语

清除一批又一批极端分子,召开了无数次“民族团结大会”,但俄罗斯社会的安全感、宽容度和对历史的尊重,真的回来了吗?

有人觉得,抓光了光头党就万事大吉,这叫“亡羊补牢”。但也有人认为,深层次的问题被选择性忽略了,这不过是“头发剃光了脑袋还在”。

一个民族的自信,到底是靠打击异己来建立,还是靠真正的强大与包容来赢取?这个问题,俄罗斯需要回答,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思考。

 

环球在线2008-07-02《俄罗斯光头党被控在莫斯科杀害20名外国人》
观察者网2012-05-30《俄罗斯禁止“热血与荣誉”新纳粹活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