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美国政府刚刚陷入七年来首次“全面停摆”,华盛顿一片混乱,特朗普却把目光投向了太平洋这边。
他不顾国内预算危机没着落,硬是围绕中国四个“邻居”——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连抛四个外交“要求”,每一项都直指中国的影响力,他明白如果再不在亚洲抢占主动,美国可能就真的要“出局”了。
停摆背后的算盘,特朗普为什么急着出手
美国这次政府停摆,说是因为国会没批预算,实则是两党互掐得太狠,民主党要保住医保福利,共和党死活不肯多花一分,结果大批联邦员工被迫放假,旅游景点关门,白宫门口都差点拉起“暂停营业”的横幅。
就在这当口,特朗普跳出来把锅甩给民主党,语气可一点不客气:“他们像神风特工队一样,是在搞自杀式袭击”。
但这位前总统显然没打算把自己困死在华盛顿泥潭里,他一边在国内打嘴仗,一边悄悄把战线拉到了亚太,他知道国内的僵局短期内解不开,而全球的权力博弈却等不了。
中国在亚洲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不管是修高铁、谈自贸,还是搞基础设施援建,哪儿都有它的身影,特朗普急了,不管预算过不过,先在外交上抢几个“分数”再说,于是一连串“要求”就来了。
特朗普想要的,其实是一个“没有中国”的朋友圈
第一招是冲着东盟去的,在本月下旬马来西亚要主办东盟峰会,按理说美国能来就不错了,毕竟政府都停了,但特朗普开口就提了个硬条件:他要亲自主持柬埔寨和泰国之间的“和平协议签署仪式”,而且不能有中国人在场,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场秀只能美国唱主角,中国连观众都别当。
问题是东南亚这几个国家不是没脑子,他们也不傻,马来西亚和中国刚刚互免签证,合作热火朝天;柬埔寨和中国还在修铁路;泰国那边更是直接说了,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就转身“背刺”中国,这些国家有自己的算盘:一边是几十年来的老邻居中国,一边是时来时走的美国,怎么选,心里早有数。
第二招是冲着韩国来的,不久前美军在韩国部署了MQ-9“死神”无人机,看起来是加强防御,实则是想把驻韩美军的任务扩大到“震慑中国”,韩国总统李在明一听就不愿意了,直接表示不想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这话说得很直白:你美国的算盘我看懂了,但我韩国不陪你演。
第三招,是回顾过去的“老套路”,就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太阳能产品加了个超级高税,柬埔寨的税率甚至可能高达3500%。打着“反击中国转口贸易”的旗号,实则是在用经济手段逼这些国家在外交上站队。
但结果呢?四国全都没按他设想的走,越南还和中国一起巡逻海域,泰国总理说了不会妥协,马来西亚扩大和中国的合作,柬埔寨继续推进中柬铁路。
第四招是搞“外交秀”,特朗普这次要求主持“签署仪式”,很可能也不是为了什么真正的和平,而是想刷一波存在感,最好还能沾点“诺贝尔和平奖”的边。
但问题是和平不是喊口号,谁能真正推动合作、提供实实在在的项目,谁才有分量。东南亚国家心里清楚得很,这种“秀场外交”换不来真正的利益。
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能掌控局面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但现实远比他想的复杂,亚太地区不是美国单方面说了算的地方,光是东盟十国,中国就是其中大部分的最大贸易伙伴,经济联系早已深入骨髓,你说让这些国家和中国“断交”,那基本等于让他们断粮。
更何况,这些国家也不愿意选边站。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都在尽力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伤了和中国的关系。他们要的是发展,是稳定,是能落地的项目,不是跟着谁去打一场看不见结果的外交仗。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也从不逼谁“站队”,不论是共建“一带一路”,还是搞高铁项目,重视的是互利共赢,这跟特朗普那种“要么跟我走,要么吃关税”的做派,根本不是一个路数,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这些国家眼中,更多是“长期合作伙伴”,而不是“临时拉壮丁”的盟友。
所以你看特朗普这套“旧剧本”已经很难在亚太市场找到观众,就算他再急,再高调,面对现实也得收敛些。
结语
特朗普这次接连对中国四大邻国出招,看起来动作不少,实则收效甚微,他想通过外交抢分、展示影响力,甚至拿个奖,但无论是国内的停摆危机,还是东亚的地缘现实,都让他步履维艰。
说到底这场博弈不是谁出手快、声音大就能赢,而是看谁能提供真正的选择,谁能带来更稳定的合作,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稳扎稳打,显然比特朗普的急功近利更有分量。
未来怎么样,可能还要看特朗普能不能先把自己家那摊事儿收拾利索,否则就算他再怎么想“主持大局”,也只能是自说自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