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中國人都在歡度國慶時,守護海疆的中國海警也不例外。日前,海警達濠艦在黃岩島潟湖海域幹了一件大事——升起了五星紅旗,海警同志「海疆有我在,祖國請放心」的誓言響徹南海。
與此同時,解放軍南部戰區和中國海警齊發聲,自9月以來,海軍和海警艦船加強黃岩島周邊海域巡邏警戒,依法驅離了非法滋擾的船隻。這場軍警協同行動,不僅是對國家主權的堅定捍衛,更體現出中國應對南海複雜局勢、探索區域治理的深層智慧。
去年底以來,菲方組織海軍、海警、公務船甚至漁船,搭載媒體記者頻繁侵闖黃岩島領海,試圖製造「認知戰」。今年9月,菲公務船更是故意衝撞中國海警船,發生擦碰後還倒打一耙,這種「碰瓷式挑釁」讓黃岩島海域突發風險遠超南海其他區域。
面對菲律賓的步步緊逼,中國設立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精準破解南海三大核心挑戰的戰略舉措。
第一個挑戰是生態安全危機。黃岩島作為環礁,潟湖與外海溝通水道少,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弱。但菲律賓為實現「漁業擴張」,無視資源衰退事實,通過所謂「新漁民英雄計劃」鼓勵過度捕撈,若不及時干預,珊瑚礁生態可能永久受損。
中國海警在巡邏中發現,2025 年上半年,菲方非法漁船在黃岩島東北礁盤作業頻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40%,部分漁船還存在炸魚、毒魚行為。設立保護區後,海警艦船可依據《海洋環境保護法》,對非法捕撈進行更精準的規制,相當於給黃岩島生態裝上「防護盾」。
第二個挑戰是菲律賓的挑釁升級。中國建立保護區後,明確劃定「可進入區域」與「禁入區域」,相當於給菲方劃了一條「紅線」。比如核心區禁止進入,這就從源頭上減少了菲方刻意挑事的機會。保護區的設立讓軍事警戒更有「靶點」,海空兵力可集中守護關鍵區域,避免陷入「處處設防」的被動。
第三個挑戰是國際規則被架空。美國和菲律賓常喊「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卻無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國設立保護區,正是用實際行動捍衛國際法,一方面,通過開展珊瑚修復、珍稀物種監測等科研活動,履行公約義務;另一方面,將保護區管理細則與《宣言》中「環保合作」的條款對接,邀請東協國家參與生態數據共享,讓「規則」真正落地,而非淪為美國和菲律賓的「口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黃岩島的行動,始終圍繞「有效管控」這一核心。自去年宣布黃岩島領海基線後,中國的行動有著清晰的步驟:先通過領海基線明確法理邊界,再用保護區建立管理框架,最後以軍警聯合形式實現實際守護,形成 「法理-管理-執行」的閉環。
當然,中國也始終留足「對話空間」,若菲律賓能在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參與生態合作,中方自然不會拒絕,但馬科斯政府若繼續一意孤行,組織漁船強闖核心區,中方也有進一步應對的準備。
當國慶的禮花在夜空綻放,黃岩島的海風正吹拂著五星紅旗。在這片深藍海域上,中國海軍與海警的守護,不僅是為了堅守領土,更體現出生態治理的擔當,而這正是大國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