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9月9日中国官方宣布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菲律宾彻底傻眼了。
这一控制黄岩岛的手段可要比吹填更加高明,无需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目的。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剖开说说这件事。
填海造岛带来的主要教训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我国在中国南海地区吹填了多个岛礁,并在其上进行了针对性的建设。
【中国在南海海域填海造岛】
当我们谈及这些被誉为南海“不沉航母”的存在时,往往会聚焦于其战略价值和意义,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填海造岛带来的不良影响。
早在2007年的时候,国家自然资源部就总结了填海造岛带来的三大教训。
其一,填海造岛会改变海洋生物生态环境。
比如说沿海滩涂湿地部分就在填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破坏了,而这一部分往往是海洋多种鱼类繁衍、多种动物栖息觅食,以及多种珍稀植物生产的场所,一旦被破坏,对应赖以为生的动植物种群数量自然就会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
【填海造岛会破坏海洋生物生态环境】
其二,填海造岛会破坏海域水环境容量。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即“海水自净”。所谓“海水自净”,就是指海水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使进入海水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自然过程。
比如说潮汐冲刷,这可以维持海水的交换速度,让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处于适宜区间,配合海洋生物自然生存,完成自净。可填海造岛后,海洋的潮差会变小,从而降低潮汐冲刷的能力,最终破坏海域水环境。
【填海造岛会破坏海域水环境】
其三,填海造岛会影响航道的正常运行。
因为填造行为会导致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以往航道处的泥沙在海水运动的过程中都会被带走,但水动力减弱后这些泥沙就容易堆积起来,从而导致航道阻塞等问题。甚至不仅止于此,若是过度填造,还可能诱发洪水、地面沉降以及地震等灾害。
我们不能否认南海填造项目对中国国家安全和资源利用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填造背后存在的不良影响。
【中国在南海海域填海造岛】
其实如果从这方面考虑的话,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我国实控黄岩岛的时间已经挺久了,且黄岩岛的战略意义显著,但截止2025年9月,我国却一直没有启动对该岛的填造。
直到9月9日,官方敲定黄岩岛的后续建设方案,不是一贯的吹填,而是直接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可是比吹填更加高明的手段。
为何说建保护区更加高明?
在解读“建保护区更高明”之前,我们得先来简单说说如今中国南海地区的局势。
【菲律宾一直在很频繁的破坏南海和平】
截至目前,主要还是菲律宾在该地区与中国频繁发生摩擦,菲律宾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仗着美国的撑腰从中国这里哄抢南海岛礁据为己有。
这之中可不光包括存在归属争议的岛礁,还有已经明确为中国实控的岛礁,就像黄岩岛这样的。
尽管在中国的严防死守之下,菲律宾屡战屡败,但这个国家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屡败还要屡战。
【中菲南海对峙】
我国固然可以对黄岩岛等实控岛礁进行填造,彻底断绝菲律宾夺岛的可能,但就像我们在前文说的那样,填海造岛对海洋生态环境是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的,而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有着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生活着大量珍稀的海洋生物。
如果我们填造了黄岩岛,那这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必然会遭到破坏。
以如今的地球发展趋势来看,人类还要延续很多很多年,我们总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让他们只能透过照片去看如今这个绚烂丰富的自然世界?
【黄岩岛周边海域有珊瑚礁生态系统】
那要如何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保住自然生态呢?当然没有什么手段比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更好了。
黄岩岛自然生态保护区一旦建成,届时依照相关法律,任何没有事先向我国相关主管部门提交活动计划的外国人,只要进入黄岩岛,我国将能直接对其追责。
说的直白点,未来要是菲律宾还坚持往黄岩岛闯,那我们就可以来一个抓捕一个,来一双抓捕一双,通通依法进行惩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能被动的给人家挡回去,这次挡回去了人家下次还来。
【黄岩岛】
此外,建立黄岩岛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一种方案验证,若是此法可行,那我国接下来可能会根据对南海诸岛礁的生态水文考察,建立相应的自然生态保护区,遏阻菲律宾等居心不良的国家跑来侵占岛礁。
相较于直接吹填,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方法,让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破灭菲律宾夺岛的意图,这也难怪菲律宾会傻眼了。
从黄岩岛联想到仁爱礁
最后,笔者还联想到了仁爱礁,未来我们或许也可以通过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方式,彻底解决仁爱礁问题。
【仁爱礁】
仁爱礁及周边海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些年因为菲律宾破舰的非法“坐滩”,其实被破坏的很厉害。
若菲律宾破舰只是非法“坐滩”,那海水自净能力还能勉强找补找补,但问题是菲方人员平时还会使用氰化钠毒鱼、炸鱼,持续性荼毒仁爱礁及周边海域。
不过如果中国能依例而循,在仁爱礁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就可以将“马德雷山号”所处区域划设为自然生态保护区中的“实验区”。
【“马德雷山号”】
通过系列实验论证“马德雷山号”对仁爱礁生态环境的破坏,然后依法对涉事人员进行追责,并清理这个烂的不成样子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