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沒能最後一刻挽救伊朗,才知道伊朗為何沒選殲10:有四個原因

中俄沒能最後一刻挽救伊朗,才知道伊朗為何沒選殲10:有四個原因

这几天,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空气估计都特别压抑。

就在2025年9月26号,安理会那个投票结果一出来,咱们和俄罗斯提的那个延长伊朗制裁豁免的草案,毫无悬念地被否了。4票赞成,9票反对。这意味着,从核计划到金融结算,那套曾经让伊朗喘不过气的制裁,又回来了。

看着这个结果,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不是中东局势又要怎么变,而是前阵子伊朗空军接收那批俄罗斯米格-29MK2战机的画面。当时很多人,包括一些军事迷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放着咱们技术更先进、口碑更好的歼-10CE不要,偏偏选了个“昨日黄花”的米格-29?

直到安理会这一幕发生,我才算彻底想明白。伊朗这个选择,根本不是一道军事技术题,而是一道地缘政治的生存题。当中俄在联合国的外交努力最终没能挡住西方的铁腕时,伊朗几个月前做的这笔军购交易,就显得格外有远见,甚至可以说,带着一丝悲壮的清醒。

这背后,藏着四个环环相扣、现实到让人无法反驳的原因。

一湾浅浅的里海,却是伊朗最可靠的生命线

咱们先聊个最根本的问题,现在的伊朗最怕什么?不是经济困难,也不是内部动荡,而是迫在眉睫的军事打击

最近几个月,以色列那边调兵遣将、舆论造势,几乎把“我要打你核设施”这句话写在了脸上。美国虽然嘴上说着“外交优先”,但航母编队却在波斯湾门口溜达得比谁都勤。这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德黑兰的高层不可能感觉不到。

这个时候,买飞机是为了什么?为了好看?为了撑场面?都不是。是为了立刻就能用,马上就能打,是为了在以色列的F-35和巡航导弹扑过来的时候,能有几架自己的飞机升空去拼命,哪怕是去消耗对方的弹药,为地面的防空导弹争取几分钟的反应时间。

想通了这点,答案就清晰了。如果现在下单买歼-10CE,快马加鞭,从生产排期、交付、再到飞行员培训、地勤系统建立,形成初始战斗力,一套流程走下来,乐观估计也得两三年。可以色列的打击威胁,是以“月”甚至“周”来计算的。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歼-10CE形成战斗力,可能仗都打完了。

而俄罗斯的米格-29MK2呢?它是现货。俄罗斯自己的仓库里,还封存着苏联时代留下来的大量米格-29机体。把这些机体拖出来,换上新的“甲虫”相控阵雷达,塞进新的航电系统和RD-33MK发动机,刷上伊朗空军的涂装,几个月就能交货。

更关键的是,伊朗空军自己就是米格-29的老用户。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飞米格-29A了,机场的维护设备、地勤人员的经验、飞行员的肌肉记忆,都还在。新买的俄罗斯雅克-130高教机,更是为米格和苏系战机量身定做的“新手村”。飞行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改装训练,就能直接上天执行防空拦截任务。

这种“即插即用”的特性,是歼-10CE给不了的。对一个急等着“救火”的国家来说,一辆能立刻开走的水车,远比一张未来才能兑现的顶级消防车订单重要。

而这条“水车”的运输路线,更是无可替代。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俄罗斯和伊朗隔着一个里海。这意味着,俄罗斯的飞机、备件、弹药,甚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运输机或者货船,直接跨过里海送到伊朗,中间不经过任何第三国,完全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这条里海航线,就是一条不受西方制裁影响的战略走廊。在联合国制裁重启的今天,这条走廊的价值,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它保证了伊朗的武器供应链不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被“卡脖子”。

不是不想买,而是“钱包”和“支付渠道”都上了锁

打仗亲兄弟,买卖算明账。再好的武器,你也得买得起,还得能付钱。而这,恰恰是伊朗和咱们做生意最大的障碍。

联合国制裁一恢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所有主流的银行,都会把和伊朗有关的美元交易视为“高风险”。对伊朗的海外账户限制、转账限制会立刻收紧。你想用美元买咱们的飞机,对不起,银行系统这一关就过不去。

那用其他方式行不行?比如石油换飞机?

理论上可以,但操作起来极其复杂,而且风险巨大。对咱们来说,成飞不仅仅是一家军工企业,它更是全球民航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成飞要为波音、空客这些西方巨头提供大量的飞机零部件,这块业务是它重要的经济来源。

如果成飞因为向被制裁的伊朗出售先进战斗机,而被美国扣上一顶“违规”的帽子,进而引发二级制裁,那它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全球合作可能就会遭受重创。这种损失,远不是几十架歼-10CE的订单能弥补的。这笔政治账和经济账,我们不可能不算。

咱们的军工出口,向来谨慎,要考虑国际影响,要维护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何况,歼-10CE作为我们的拳头产品,其核心技术、雷达参数、数据链加密方式,都是高度机密。伊朗国内安全形势复杂,以色列摩萨德的渗透能力举世闻名。万一飞机卖过去,技术机密被泄露,那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所以,不是我们不想卖,而是这笔买卖的风险和代价,实在太高了。

但俄罗斯就没这个顾虑。它自己已经被西方制裁了个底朝天,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它和伊朗之间,早就建立起了一套独立于西方金融体系之外的“内循环”

这次的米格-29交易,外界普遍认为是一种“以物易物”的模式。过去几年,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见证者”系列无人机和其他武器,这些装备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现在,俄罗斯用翻新的战斗机来“回报”,双方各取所需。伊朗不用掏宝贵的外汇,俄罗斯也用盘活库存的方式巩固了盟友。

这种交易方式,对被制裁的双方来说,简直是天作之合。它绕开了美元霸权,也无视了西方的禁令。

战略捆绑,伊朗需要一个立场鲜明的“靠山”

在安理会投票桌上,俄罗斯和我们都投了赞成票,但我们的立场和处境,其实有微妙的不同。

我们反对制裁,是从维护国际法、维护伊核协议完整性的角度出发,我们扮演的是一个“调解人”和“稳定器”的角色。而俄罗斯,则更像是一个和伊朗“背靠背”的战友。

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威胁,伊朗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件新武器,它更需要一个能在关键时刻为它撑腰,甚至不惜亲自下场的强大盟友。环顾全球,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意愿的,只有俄罗斯。

俄伊之间有战略伙伴协议,两国在中东、在高加索,有太多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一旦伊朗有事,俄罗斯可以迅速通过里海提供军事援助,甚至直接进行军事介入。这种深度的战略捆绑,是现阶段我们无法提供的。

选择俄罗斯的米格-29,而不是我们的歼-10CE,实际上也是伊朗在向外界,特别是向美国和以色列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我和俄罗斯是站在一起的。打我,就是打俄罗斯的盟友,你们得掂量掂量后果。

这是一种“狐假虎威”,但也是弱国在地缘政治棋盘上求生存的无奈之举。买俄罗斯的飞机,买的不只是装备,更是买一份“安全保险”,是把自己的国防安全,更深地融入到俄罗斯的战略保护伞之下。

体系的差距,让单件先进武器效能打折扣

最后,我们再回到军事技术层面。

很多人都觉得,歼-10CE的航电、雷达、导弹都比米格-29MK2先进一代,买来就能对以色列的F-15、F-16形成优势。这个想法,只说对了一半。

现代空战,早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一架先进战斗机,就像一个顶级的短跑运动员,他要想跑出好成绩,需要好的跑鞋、好的跑道、好的教练团队和科学的营养补给。

歼-10CE的全部威力,需要在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里才能发挥出来。这个体系包括:天上的预警机提供早期预警和指挥,地面上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网进行引导,僚机之间通过高速数据链共享战场信息。没有这个体系的支撑,歼-10CE就算飞到伊朗上空,面对拥有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F-35隐身战机协同作战的以色列空军,也很可能变成一个“睁眼瞎”的靶子。

而伊朗,恰恰就缺这么一套完整的现代化作战体系。它的预警机几乎为零,地面雷达也相对老旧。让我们单卖飞机,不卖体系,一方面我们不愿意干这种“砸招牌”的事,另一方面伊朗也未必买得起、玩得转。

相比之下,米格-29MK2虽然平台老旧,但它的定位很清晰:作为伊朗现有防空体系的一个“机动补丁”。它的任务不是去和F-35争夺制空权,而是在地面预警雷达的指引下,快速升空,去拦截那些非隐身的目标,比如来袭的巡航导弹、战斗轰炸机。

用相对低廉的成本,获得一批能立刻融入现有指挥体系、执行关键防空任务的截击机,用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部分差距,这才是伊朗最现实、最经济的选择。

所以,你看,当安理会的制裁大棒再次落下时,伊朗选择米格-29的逻辑链条就完全闭合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好还是买差”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外部封锁、战争威胁、经济困顿的多重压力下,一个国家为了生存,所做出的最务实、也最无奈的抉择。它看重的不是飞机的性能参数,而是那条跨越里海、不会被切断的供应链;是那个在联合国会和它站在一起,也敢于在战场上为它撑腰的邻居;是那种能够立刻变现,用于保卫首都和核设施的即时战斗力。

从这个角度看,中俄没能在最后一刻挽救伊朗免于制裁,或许遗憾,但这也恰恰让全世界看清了,伊朗为何最终没有选择那款更先进的东方战机。因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活下去,永远比活得漂亮更重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