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突然吹爆,接美國“霸主位”的不是中國,而是這個國家

美國學者突然吹爆,接美國“霸主位”的不是中國,而是這個國家

近日,美国政治学者伊恩·布雷默在印度电视台的一档访谈中提出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随着世界进入“群龙无首”的多极化时代,最有可能替代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并非中国,而是印度。这番话出自一位常年穿梭于国际政经舞台的知名智库人士之口,迅速在舆论场中激起不小波澜。

布雷默称印度是“全球南方”代表,在西方与新兴国家间架起桥梁,与美、日、澳关系密切,和欧洲务实合作,还在修复与加拿大的外交关系,这种独特地缘站位让印度比中国和欧盟“更具战略重要性”。

但冷静分析,采访在印度进行,对东道主赞誉有“政治正确”成分,细品却有“捧杀”意味。这让人想到2025年8月特朗普威胁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还称印度是“死亡经济体”。印度央行行长回应,印度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18%,高于美国的11%。这显示美国对任何可能挑战其地位的力量都高度敏感,无论对象是中国还是印度。

从战略层面看,布雷默言论反映西方部分精英仍想把印度当作“制衡中国”的棋子。美国拉拢印度时,一边称赞其民主体制与发展潜力,一边在技术、军事和经济合作中设限,引导印度配合印太战略,这种“联印制华”思路是冷战零和博弈思维,想用新依附关系替代旧霸权体系,却忽视当代国家主体性增强的现实。

当然,不可否认印度有独特优势。其人口结构年轻,经济增长迅猛,在数字服务、外包产业、航天科技等领域有竞争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印度GDP将达4.187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4.18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印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重构,2023年主办G20峰会时推动非盟加入,还与美、沙特等签署“印度 – 中东 – 欧洲经济走廊”协议,展现出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决心。

然而“替代美国”的说法带有西方中心主义惯性,把国际秩序更迭简化成“谁当老大”的权力游戏,忽视全球化中文明范式的根本转变。金砖国家扩容就体现了这种复杂性。2024年金砖吸纳10国,印度作为创始成员却处境尴尬。它既想借金砖获经济利益,又参与美国主导的“四方对话”,这种摇摆使其在巴基斯坦申请加入等问题上陷入矛盾,也削弱了其在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这说明印度虽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大国博弈中难掩困境。

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另一个霸权继承者,而是平等、共生、可持续的新发展逻辑。中国提倡多极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印度强调“战略自主”,都是对传统霸权模式的超越。印度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客观存在,但它不需要也不可能成为“下一个美国”。国际格局演进不是简单权力转移,而是发展理念与文明价值的重塑。

长远看,印度是全球格局中不容忽视的变量。其未来不在于成为西方“制华棋子”或某个国家的“替代者”,而在于找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之路,就像中国一样。中印作为拥有古老文明的邻邦,如何摆脱外界“被比较、被对立”的叙事陷阱,实现真正的大国共处,才是这场变革中最值得关注的命题。在多极化趋势下,两国携手打破“强国必霸”旧逻辑,走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新路,对全球未来意义深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