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一封信把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封信来自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他在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航班动手,说得直白点,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这不是一个普通议员的“牢骚”,而是一个在国会有实际影响力的政客,发出的正式建议。他甚至还提出了三条具体操作方式,从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到审查飞机出口政策,再到联手盟友封锁中国航空投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穆勒纳尔为什么突然“发难”?美国又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非要拿稀土这张牌来威胁中国?难道美国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中国又是否会因此让步?
我们先从稀土说起。稀土不是稀有,而是难提纯、难加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环节的控制能力更是高达92%。换句话说,全球每10吨稀土产品中,有9吨是中国加工出来的。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他们早就把开采环境成本外包出去了,只负责买成品。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被“卡脖子”了,才慌了神。
2023年年中,中国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理和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金属的出口申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批。这相当于在美国脖子上绕了一圈绳子,随时可以收紧。
于是美国开始“发飙”了。他们一边高喊要搞“非中国供应链”,一边又盯上了中国航班这根“软肋”。穆勒纳尔的那封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他希望白宫通过限制中国飞机落地,来逼迫中国继续稳定地提供稀土。
说到底,美国不是不想买,而是想以最低成本买,最好还能掌握定价权。但问题是,这世界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吃”的好事?
穆勒纳尔的信中提到了一些具体操作方式,看似强硬,实则幼稚。比如限制中国航班着陆权,这一招不仅违反国际规则,还会让美国自己空运、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中美之间的航线,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施舍”,而是市场双向的需求。
早在2023年,美国交通部还批准了中美之间的航班增班计划。到了2024年,两国航线已逐步恢复至每周近百个航班。这些航班上坐的,有做生意的,有探亲的,有留学的,还有旅游的。
如果美国单方面切断这条空中走廊,最先受到冲击的不是中国,而是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城市的机场、酒店、商圈。航班一少,旅客不来,机场起降费没了,酒店空房率高了,旅游经济萎缩了。美国人打的是自己的脸。
更讽刺的是,就连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也会叫苦不迭。中美航线一直是利润较高的国际线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等公司,靠着这条线路养活了不少员工。如今穆勒纳尔这一招,等于是砸了自家人的饭碗。
再说航空制造业。美国有波音,中国有中航工业,两国在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上也有不少合作。一旦中美航线冻结,这些合作很可能被中断。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完全可以反制——限制对美出口关键零部件,推迟订单交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就因为F-35战机升级进度严重滞后,被美国空军拒收了上百架战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下降,零部件供应链混乱。
可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承认,Block 4升级的66项新功能,原定2026年完成,现在已经推到2031年。他们还想把锅甩给中国,说是稀土禁运导致进度延迟。问题是,中国是从2024年才开始限制稀土出口,而F-35项目早在2018年就开始“掉链子”了。
真正的问题,是美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衰退。过去5年,洛马公司失去了40%的核心航电工程师。雷神、波音也好不到哪去。人才流失、技术老化、管理混乱,才是根源。
如今一边软件缺陷过千,一边库存堆积如山,美国空军根本不敢接收“半成品”战机。他们不敢承认这一切是自身能力不足,于是把中国当成“借口”。可稀土不是万能的,F-35的停滞是系统性问题,不是能靠几颗稀土元素解决的。
穆勒纳尔的那封信,还提出要审查对中国的商用飞机出口政策。这一条看上去像是美国掌握主动权,其实也是自残行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已经在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未来只会越来越少依赖波音。
美国越是封锁,中国越是自主。更值得一提的是,穆勒纳尔还想联合盟友一起搞事。他希望美欧日澳这些盟友,和美国一起限制中国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这个算盘打得倒是响,但现实未必买账。
欧洲各大航空枢纽,比如法兰克福、巴黎戴高乐机场,都有中国航司的深度合作。他们可不愿意因为美国的“馊主意”,而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且,穆勒纳尔的“馊主意”并非首次。早在2023年,他就曾联名致信美国高校,要求限制与中国的留学合作。还反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I芯片。
他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国发展,我就不舒服。但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不是靠“谁先发火谁赢”来决定的。
过去三年,中美航线从大幅削减,到逐步恢复,经历了疫情、外交紧张、贸易摩擦等多重考验。如今航线刚刚稳住,美国却突然翻脸,实在让人看不懂他们的底线在哪。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即便未来全球其他国家加大投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中国的地位。
中国企业在稀土提纯、磁材制造、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不可动摇的优势。英国《金融时报》也承认,即便西方想“去中国化”,也要面对成本高、效率低、技术落后这三座大山。
美国想通过威胁中国航班来换取稀土供应,其实是对国际秩序的挑衅。《芝加哥公约》明确规定,任何国家不得肆意干涉国际民航运输。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不仅会失去道义制高点,还可能遭到国际社会的联合反制。
更何况,中国也不是没有“反制工具箱”。航线、稀土、芯片、供应链,全部都可以量身定制回应。世界不是美国说了算,规则也不是可以随便修改。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不是靠威胁就能维系的,而是靠合作、互信和尊重。
如果美国政客一再出“馊主意”,那只能说明——他们真的急了。美国政客试图用航班威胁稀土供应,是一招损人不利己的下策。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面对挑衅,既有底气也有手段。中美关系的走向,最终要靠智慧和诚意,而不是胁迫和蛮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