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面开始反转,中国两大邻国外交转向,做出的选择天差地别,印度要与美国重归于好?韩国是真心倒向东方吗?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用在国际关系上同样适用,在9月16号至17号的24小时内,印度和韩国的外交方向出现了不小变化。先说印度,据观察者网报道,9月16号,美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谈,特朗普称这次通话“非常愉快”,并祝莫迪生日快乐。近日美印正在进行关税谈判,双方代表都表示谈判“非常顺利”。此外特朗普和莫迪还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吹捧,特朗普称美印关系肯定有好办法解决,莫迪则表示印美关系特殊,永远不会受外部因素干扰。
这个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上个月,两国还因为关税问题而“反复成仇”,特朗普一度对印度商品加税50%,而莫迪转头致电莫斯科,并来到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仅仅过去半个月,莫迪就与特朗普“重归于好”,其中不排除有两点因素。一是美印有共同的“对手”,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而印度与中国不但有边境争端,还在经贸、产业链上存在竞争关系。在意识形态上,印度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十分眼红,一心要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因此美印在对华立场上十分相似,都属于“看不惯却干不掉”的心态,对美国来说,印度是遏制中国的“工具”之一。
二是美印的国家利益有互补之处。印度人口众多,按照他们的说法,已经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不管如何,印度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和购买力,是美国理想的合作伙伴,美国要“去中国化”,离不开印度的补位。对印度来说,不管是产业转型还是科技突破,都需要引入美国先进的技术,印度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美国的供应链转移和投资,此外,印度也是美国军工产品的买家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没得选,而印度也不愿失去美国这个“靠山”,双方的“握手言和”并不意外。
再看韩国方面,9月17号,韩国外长赵显启程访华,在出发前他对媒体表示,中国是韩国“非常重要”的邻居,双方将讨论双边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各种热点问题。提到美国,韩外长毫不客气,强调美国已经不是那个跟盟友保持友好合作的国家了。
美韩关系不用多说,如今走向这个局面同样有两层因素,一是9月4号发生的韩国工人被羁押事件,美国以逮捕非法移民为由,突击检查了位于佐治亚州的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公司的电池工厂,逮捕了300多名韩国工人,并用铁链、扎带捆绑双手,显得十分屈辱,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弹。二是投资问题,作为美国对韩降低关税的回报,韩国此前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但美方却要求这3500亿美元必须以现金方式支付,并在项目收回成本后,90%的收益交给美方。这引发了韩国的反对,目前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韩国会跟美国分道扬镳吗?基本不可能,在军事上,韩国内部有数万名美军,经济上,韩国对美方高度依赖,韩国还设有“特检组”,关键时候可以调查总统,此外在半岛问题上,韩国还要美国提供“延伸威慑”。因此,美国可以抛弃韩国,但韩国却不敢离开美国。
韩印两国在24小时内,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一个来到了中国,一个看向了美国,体现出在国家利益面前,各国都在探索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承担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筹码”,上个月莫迪与中国走近来施压美方,现在韩国又借访华来表达对美方的不满。但美韩关系和美印关系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双方的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即便是“站在一起”也是“各怀鬼胎”。
不变的是,中国有自己的外交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如果韩印的转向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朋友来了有好酒,如果任何国家借美国来对华遏制,中国也不介意雷霆反制。韩印的选择我们并不干涉,正如我们开头所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许在西方一次次的“背刺”后,有些国家会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