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輪會談來了?特朗普通知中國,談判議題變了,中方說了15個字,美坐不住了!

第四輪會談來了?特朗普通知中國,談判議題變了,中方說了15個字,美坐不住了!

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正在酝酿,但这一次情况不同。特朗普突然通知中国,会谈的议题发生了变化,把美国大豆纳入了重点讨论。而中方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只回应了15个字。那么,美国为何急于把大豆重新推上谈判桌?而中国的“含蓄回应”背后,又传递出什么信息?

当地时间8月25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将于本周启程赴华盛顿,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及部分美方商界人士会面。消息一出,市场立刻关注起第四轮会谈的具体议题。

大豆为啥突然成了谈判焦点?

美国这次急着把大豆重新推上谈判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内农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最近几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一直在下滑,2023 到 2024 销售年度,出口量跌到了二十年最低水平。再加上特朗普政府之前打贸易战,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进口商转头就去买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了。现在美国豆农手里的大豆卖不出去,价格跌得厉害,很多人都快撑不下去了。美国大豆协会还专门给特朗普写了封信,说农民们已经 “几乎没有盈利空间”,要是再不想办法,农业经济就要出大问题了。

更关键的是,大豆主产区的农民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稳固的支持基础,如果农民们因为大豆滞销对特朗普不满,明年中期选举的时候,共和党可能会丢不少选票。特朗普心里很清楚,要想保住自己的政治基本盘,就得赶紧想办法让中国重新买美国大豆。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把大豆议题提出来,想通过谈判给农民们一个交代。

中方的 15 字回应藏着啥信号?

8 月 26 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被问到李成钢此行是否会涉及大豆议题时,只说了 15 个字:“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其实是典型的 “留白” 式外交辞令。

首先,中方这是在表明,不会在公开场合提前亮牌。以前中美谈判的时候,美国经常用舆论战来施压,想让中国先让步。但这次中方学聪明了,不跟着美国的节奏走。你特朗普想谈大豆可以,但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交换,别想着空手套白狼。

其次,这 15 个字也暗示着,中方不会把大豆问题当作急迫的让步选项。中国现在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强了。这几年,中国和巴西、阿根廷签了长期协议,还推动国内大豆种植,甚至研发高蛋白饲料替代品。就算美国不卖大豆,中国也能找到其他供应渠道。所以,中方手里有足够的筹码,没必要急着妥协。

中方的真实诉求是啥?

虽然美国把大豆当成了谈判的重点,但中方这次去华盛顿,真正想谈的其实是另外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取消芬太尼关税。美国之前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产品加征了 20% 的关税。但中方一直强调,这是毫无根据的单边措施。芬太尼问题的根源在美国自身,他们药品监管漏洞大,药企为了赚钱虚假宣传,才导致滥用问题。中国对芬太尼的管控比美国严格得多,美国却把锅甩给中国,还以此为借口加税,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所以中方这次明确要求美国撤销这部分关税。

第二件事是放宽关键技术出口。中国现在在半导体、航空零部件等领域还比较依赖美国技术。特朗普之前虽然解禁了英伟达 H2O 芯片对华销售,但转头又在稀土磁铁、飞机零件上施压,甚至威胁要征 200% 的关税。这种反复无常的策略让中国很不满。中方希望美国能放宽技术出口限制,特别是在半导体和航空领域,让中国企业能更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

谈判可能会怎么收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四轮谈判可能会继续僵持下去。中方不太可能在大豆问题上做出大规模承诺,最多也就是象征性地买点美国大豆,给特朗普一个台阶下。但中方这么做是有条件的,得让美国在关税或技术上做出实质退让。比如,取消芬太尼关税,或者放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限制。

而美国这边,可能会利用舆论制造 “中方即将购买” 的假象,安抚农民群体。特朗普之前就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炒作这类消息,想让农民们觉得政府在努力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中方根本不可能按照特朗普希望的 “四倍增购”。中国现在的大豆进口渠道已经多元化了,就算买美国大豆,也会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另外,美国内部其实也有分歧。贸易代表格里尔主张对华强硬,支持撤销中国的 “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地位,还想扩大出口管制。但特朗普为了选票,可能会在谈判中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内部分歧可能会让谈判变得更加复杂,双方达成协议的难度也会增加。

稀土和技术出口的博弈还在继续

除了大豆问题,稀土和技术出口也是中美之间的老矛盾了。中国之前限制稀土出口,对美国的军事、航天航空等领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美国一直在努力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特朗普之前还威胁说,如果中国不交出稀土,就要加征 200% 的关税,但这更多是吓唬人的话。美国自己也清楚,真要这么做,受伤的还是他们自己的企业。

在技术出口方面,美国一边解禁部分芯片,一边又在其他领域施压,这种 “又打又拉” 的策略其实挺矛盾的。中国现在也学聪明了,在稀土和关键材料出口上采取 “松一手、紧一手” 的策略。比如,放开了部分稀土磁体的出口,但对锑和锗这两种军工、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材料控制得更严了。这就让美国很头疼,想摆脱对华依赖,但又找不到替代方案。

结语

这次中美第四轮贸易谈判,表面上看是围绕大豆展开的,但实际上是双方在关税、技术、资源等多个领域的博弈。美国想通过大豆议题安抚国内农民,保住政治基本盘;中国则想借此机会解决芬太尼关税和技术出口限制等核心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方都不会轻易让步,谈判可能会继续僵持下去。但无论如何,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双方都得学会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未来,这场博弈还会持续下去,而全球经济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简体 繁體
Social Media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